著美名泰而不骄难言休嘉行可风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fly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贝聿嘉女士是名噪香江的社会活动家。曾经,她为节育观念奔走呼号,成效显著,在全港风云一时,为人所尊敬和熟知;她为政府供职效力,听民声,顺民意,屡获殊荣,展示出一位傑出女性的昭著公心;而今,已至含饴弄孙之年,她依旧奋斗在社团一线,她言:“我的字典里,不存在退休二字。”她是一位志在千里的骏马,始终在追求与时代同行,与社会並进。
  心态年轻 嘉行可风
  林贝聿嘉女士的从前可谓“星光”熠熠,1981年成为非官守太平绅士,1985年被授予MBE英帝国员佐勳章,随後,在一件件服务成果的见证之下,又连续有OBE英帝国官佐勳章、银紫荆星章、金紫荆星章纷至沓来。也许这样唐突的罗列过於张扬,不太符合她“泰而不骄”“但求给予”的温润性格,但闻者也许可从中获得某种启示,那便是她一定在某方面为社会作出过值得肯定的贡献,付出过普通人望而不及的心血,树立了嘉行可风的榜样!
  1961年,林贝聿嘉女士出任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总幹事,为节育观念奔走呼号,三十年光阴如梭,香港的出生率下降到合理范围,“两个就夠数”的口号,亦让这位听尽冷言冷语,始终在背後默默努力的女性一时成为众人焦点,为港人尊敬和熟知;1982—2003年,她一直担任湾仔区议员,並为民选区议员,是当年18区中唯一一位女性主席。听民声,顺民意,她在地区事务的处理上获得坊间称道;1988年开始,她连续三届出任香港立法会和临时立法会议员,为本地法制严明的社会环境尽到了一份职责;1994—1997年,她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为主权交接的平稳过渡,投入了一份绵绵的力量。
  论语说,“君子泰而不骄”,长年累月的付出,让林贝聿嘉女士一举成名,但並未让她产生丝毫自满之心,更难得的是,热心的她於处理纷繁的公务之外,还在多个富有影响力的社团受任不少主要职务,为青少年、长者、妇女等各弱势群体的疾苦牵掛着,为慈善、教育、医疗的发展惦记着,可谓鞠躬尽瘁,不遗餘力,展现了一位傑出女性的大家风范。
  红尘滚滚,韶华转眼即逝,马不停蹄地为社众的福祉奔走至今,她已至含饴弄孙之年。也许大家会替她叫苦叫累:一直为他人服务,都到享受人生閒暇的年纪了,还依旧操劳不停,您不觉得疲惫吗?但她还是否定了这个疑问,且回答是那样振奋人心,“我不觉得年龄是问题,只认为它是一个数字,只要还有体力,就还要出来(服务),否则就是自己淘汰自己。”昭著公心,明鉴可知。
  林贝聿嘉女士的心态是这麽年轻,她说,“我欢喜活动,欢喜社会,不愿与社会脱节。”所以她一直坚持与时並进,如今,更学会使用IPAD,实在是一位新潮、不服老的长辈。很显然,如此一来,大量的电子邮件肯定会塞满她的信箱,无異於增加了工作量,拉长了工作时间,但她的服务劲头依旧十足,极愿意花费精力为这些无偿之事效劳。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过了这个岁数很久了,之後的日子不相当是赚了吗?我希望过得快乐、充实、无悔。”俨然,林贝聿嘉女士还有心在广阔的天地里继续作为,温暖社会,这样乐天的前辈,是多麽可爱、可敬!
  妇女工作 事必躬亲
  几乎还未走出校门,林贝聿嘉女士就已开始踏上了漫长的服务之旅。梳理她的经纬人生,不难发现,妇女工作是贯彻始终、不曾搁浅的。每当人们谈到她,“女界常青藤”、“半边天上的一面旗帜”等一系列的词汇大概会先入为主。身为女性,她的确一直都在为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权益的维护,女性团体的团结倾注精力,这样的服务热情已成为人们认识她的一个标誌,尤其在发起创建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之後,这种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创於97回归之前,当时局势扑朔迷离,令民众恐慌而迷茫,突如其来的变更,加重了忧虑和不安,部分民众更纷纷转移资产,移民国外,整个香港被一种不明就里的混乱氛围笼罩着,亟待爱国爱港的仁人志士出面澄清和纠正。“不少家庭因此破碎,离婚、分居皆而有之,我在想,是否稳住家庭,就能稳住人心。”林贝聿嘉女士此时参加社会工作已多年,对当前的变化有高度敏锐的嗅觉,她知道,这一次的回归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绝不能对此坐视不理,任人才、资源流失,所以她振臂一呼,为之奔走起来。这一举动受到了时任新华社社长周南的大力支持,在其创会初期还曾给予宝贵的指导意见。
  与其它妇女团体不同,该会更着眼全局,林贝聿嘉女士介绍,“第一宗旨是团结所有的香港妇女以及妇女团体,留港建港,所以,本会不仅有个体会员,也集合了不少团体会员。”这种做法在当时属於首开先河,因为之前的妇女团体更多是“各自为政”,极少联合活动,形成有组织的规模。
  为了实现力量的统一,林贝聿嘉女士费了不少心思。她邀请了十名当时已有一定声誉和地位的女性作为创会成员,共同为之尽力,还奔走各区,拜访其它大型妇女团体,如女童军、中国妇女会、九龙妇女会等,遊说大家加入团结的行列,不知经过了多少周折,不知印刻了多少脚印,终於“功夫不负有心人”,才将之发扬光大。据了解,近二十年发展至今,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已拥有十万会员,成为了市民心中全港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经济最强、人才最多的妇女协会。
  虽然已苦尽甘来,但过去的一切还历历在目,提醒着後辈,今天的幸福和安逸得来不易。林贝聿嘉女士还记得,初建会时,苦於无力购置会所,常需借地开会,十分不便,对凝聚一心亦很是不利,因此,她便代表本会向政府申请了鹅颈桥的一块空地,不过由於修路,置放建材需要,仅取得土地一半的使用权。
  “那时会所造价不低,还是我的朋友龚如心帮忙,爽气地捐献了所有的建筑费。”可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半块地的会所已经不再夠用,见路已修好,林贝聿嘉女士又马不停蹄地向政府申请,並获得了另一半的土地使用权。且再一次透过好友郭炳湘主席的协助,顺利将全新会所建成,如今,成为了当地的一项标誌性地标。
  “我们从未得到政府的任何资助,经济来源多来自会员的热心捐赠,很多都是好朋友的支持。”林贝聿嘉女士说道,语气里是欣慰,还有不经意的集体荣誉感。看着该会一步步成长,作为创办人,她号召十名好友一起参与其中,她大概比其他人更加在意,更加爱护吧,所以在需要她的时候,总是事必躬亲,一冲在前。
  多行实事 乐趣无穷
  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有三个目标,“背靠祖国,立足香港,走向世界”,一直都深深地扎根於每位会员的心中。从1996年开始,在林贝聿嘉主席的正确领导之下,该会已团结协会所有妇女,一齐热情地投入到国庆活动的组织中,举办盛大的文艺晚会,一抒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1996年,她们更将一百多个妇女团体凝聚到一起,举办了七个活动,纪念回归之盛事。今年,值回归十五周年之际,该会还将分别於6月17日和7月9日举行“喜迎回归十五载社区共融爱香港”和“庆回归音乐会”活动,尤其後者,届时还希望请到新特首以及其他政界人士到场主礼,以襄盛典。
  林贝聿嘉女士一直强调,“我们要团结香港妇女,也要关心内地同胞,但是不要重复资源”,所以,当其它团体还在为青少年、长者等各种事务来往奔波时,该会已曾多次前往内地,在全国妇联的支持之下,帮助山区女童接受教育,仅在最初,便於二十二多个山区栽培了三千多名女童完成小学教育。
  “但是,我们发现这样並不夠用,後来便又建了二十所山区女童职业培训中学,帮助她们培养谋生技能。”而她自己亦慷慨捐资,在湖南张家界创办了一所,让关爱的种子洒遍乡间和田野。如此举动,对於家境贫穷的孩子们无異於寒冷中的一缕阳光,乾涸中的一滴甘露,虽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但起码给她们灌输了外界的知识,增添了生活的希望,仍是值得倡导的。
  走出香港,走进祖国,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林贝聿嘉女士的构想都在一步步实现。她说,“我们在联合国也有一个席位,每年都会受邀开会,一般大型会议都有参与,旨在与国际团体交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仅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在民族的融合,世界的团结方面也有所展示。至此,妇协距离那三个目标大概也不远了。
  问及将来的计划如何,身为主席的林贝聿嘉女士通观全局地讲道,“前二十年是基础创会期,打造基本的框架,後二十年是巩固发展期,找準方向,再慢慢展开。”因此,目前妇协不再仅仅着眼於宏观上的铺陈,亦将基本的工作要素一一夯实,比如与政府合作,构建培训中心,比如帮助其它妇女会,使之健康成长。其中,“半边天青年领袖培训计划”就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地向社会培育了不少青年女性人才。
  “众所周知,作为领袖,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内涵、博学、诚信、仪态、待人接物等方面皆不可或缺,‘半边天计划’的课程就是针对於此,进行开设。”截至今年,该计划已成功举办三届,结业者大多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工作表现,更进一步地验证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每谈到年轻的後辈们,林贝聿嘉女士语气里的欢喜也是溢於言表的,“年轻人很有活力,与他们交谈,乐趣无穷,好像自己也回到了这个年纪。”慈和的外表因博爱而神采奕奕,心境如此宽厚、开朗,令人备受感染。是的,虽然不再有年轻人的外表,但她仍有年轻人丰富的内心,依然活力充沛、精神可嘉,每日长时间地工作,为後辈们创造福祉。在妇协之外,她就还对教育事业紧抓不放,现仍担任着多所学校的校董,让自己活在充实当中。
  她说,“书本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做人,学校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怎麽对社会有贡献,不一定要做大富翁、大官,但一定要做个有责任心的好人!”而林贝聿嘉女士不正是他们最好的榜样吗?
  【林贝聿嘉女士,现任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原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原全国妇联执行委员、香港立法局议员(1988—1995年、1996—1998年)、湾仔区议会议员及主席(1982—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港事顾问(1994—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1995—1997年)、香港中国妇女会冯尧敬纪念中学校监、沪江小学校董会主席兼校监、中华基金中学校董等多个社会公职。】
  
其他文献
吴炳连博士的一生,每一笔都挥写着精彩而动人的故事,每一篇章都记录着丰实而无悔的人生,彰显了一名华夏儿女的光辉形象。稚年时,妈妈问他:“大了做什么?”他答:“补鞋匠!”他从幼就没野心,只甘愿为大众服务罢了。孺年时,竟然夠胆在港英时与英国“小鬼”作战,並率众打赢了他们,少年时,他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冲上爱国战场,是一名保家卫国的炮兵;青年时,他学识渊博,满腔热忱挥洒在祖国边疆,是重工业部玉门油矿的“劳动
期刊
吕星文先生是一位专业会计师。二十多年的酒店会计工作,他在数字世界里徜徉,细緻而精准,他喜欢与数字为伴,擅长与数字为伍,然而卻不单单只做会计,而是利用空隙,了解公司运作管理各个环节,汲取知识。他的心中有远大的目标,並朝着目标努力奋斗。他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心怀热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超越。  创办新的品牌  奶茶因为兼具牛奶和茶的营养,风行世界,香港也不例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这样一
期刊
陈国民先生被众人尊称为玉石界的“老行尊”,十八岁时,他就在香港创下了“兆麟翡翠”的品牌。四十多年以来,他鍾情於此,不曾停歇,坚定执著,创新求变,引领着时尚消费,推动着奢侈品文化的潮流。他的人生正如他或销售、或珍藏的翡翠一样,风格独特,每一件、每一步都用心琢磨,蕴藏着他的奇思妙想。金玉流光,他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不是他事业的成功,而是他对整个行业的那份赤诚。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他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期刊
彭永开先生是一位谦逊开朗、以会为家的华侨,他倡议发起並创办了印尼廖内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他对於侨友会寄託了满满的爱和希望。他爱国、爱港、爱侨,他笑称自己是平民会长,因为在这个社团里,可以有讚同,可以有争论,彼此间平等共处、和谐而笑声不断,而这恰是他最喜闻乐见的事情。  丝丝缕缕侨友情  2011年11月27日,彭永开先生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印尼华侨创办了印尼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一个非牟利的华侨团体。
期刊
刘子雄先生作为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香港专业保险经纪人,他创办香港洛文保险顾问有限公司,专营各种保险业务。多年的保险经纪服务,他一直保持着快速优质、诚信负责的服务热情,所以受到众多客户的欢迎,业务范围从香港本土到内地都有,目前经常为了业务需要,经常需要中港两边奔波。工作之余,他参加许多社会团体,将工作的热情延伸到社会服务中,传递热情,收获着他人幸福、自己满足的快乐。  诚恳负责做经纪  香港资深保险经
期刊
符瑞先生是一名身居香港,心繫桑梓的爱乡人士;在珠宝业内,他是一名享负盛名、信誉为重的合作夥伴;在许多後辈眼里,他更是一名辛勤创业、努力拼搏的前辈。他青年时奔赴香港发展,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成为一名出色的珠宝设计师,使香港环球首饰行享誉中东、欧美;他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一如既往地做着善行义举。  善行义举 万世流芳  符瑞先生的名字,是南海人们极为熟悉的,他的名字常常伴随着许多公益事业,紧紧地与家
期刊
方国荣博士是一位富有为国为民情怀的人。负笈美国,磨剑十年,他曾任职麻省州政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做到了让美国人信服的程度,获得了足夠的尊重。然而,当美国给予他不错的机会和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的时候,他卻毫不犹豫地抛棄了在美国的锦绣前程,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香港。因为他想:“自己所学更应该为香港、为祖国服务。”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非凡的魄力和故土情怀。  负笈美国 磨剑十年  回港掀起新篇章  负
期刊
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荷赛”获奖作品不久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本届比赛设有一般新闻类、焦点新闻类、当代热点类、日常生活类、人物类(观察肖像及表演肖像)、自然类、体育类(体育动作及体育特写),共收到来自124个国家、5666名摄影师的103481张作品。瑞典摄影师Dagens Nyheter作品获得年度新闻照片。  本届比赛中,中国摄影师郑晓群、储永志
期刊
王文汉博士锺情于股票和数字,习惯于在一大串的数字里,找寻商机;在起伏波动的股市坐标里,寻找突破口。他着迷于收集信息,尽己所能,他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从各个方面搜寻信息,信息的收集有助于他运筹帷幄。他懂得审时度势、通权达变,纵横于股市,他告诉大家,有一种心态叫做放下,有一种境界叫做舍得。听他的故事,好像是在听一个智慧者在讲诉着他的财富人生,又好像是一个财富者在讲诉着他的智慧人生。  探路:知己知彼 了然
期刊
张群湘博士是一位优秀的中医师及医学教育工作者。他将临床诊治、学术研究、教学育才三者相结合,促进和推动了香港中医学的发展。他在内地及香港皆从业数十年,经验丰富,並且时刻保持不断钻研、不怕困难的态度,突破难题;他以广博的才识,耐心培养优秀中医队伍;笔耕不辍,发表医学论文及科普文章40多篇,对医学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教学科研行医 三者合一  张群湘博士拥有多年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他本科毕业於广州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