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与心理性格的形成。霍桑出身于新英格兰的破落贵族世家,其祖先中,有两代都是殖民地政教合一的关键人物。在1808年霍桑4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于是霍桑和他的两个姐妹随寡母住到了萨莱姆镇上的外公家。自那时起他的母亲很少离开她的房间,几乎总是独自用餐。她的这种孤寂性格对霍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从小养成了“可诅咒的孤寂习性”。
  他的曾祖父是殖民地地方保安官,参加过迫害贵格会教徒。霍桑的祖父约翰·霍桑是参与1692年萨莱姆镇臭名昭著的审巫案的三个法官之一,当年在萨莱姆镇就有20名妇女被判定为女巫而遭处死。据说约翰·霍桑受到了其中一个女巫的丈夫的诅咒,家庭从此逐渐衰落。霍桑4岁时,他当船长的父亲患黄热病死于船上。在家庭背景及文化氛围的影响下,霍桑深切地意识到他祖先们的种种恶行,这导致他对人性中罪恶的存在有了深刻的认识。
  文化因素的影响与黑暗观的体现。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后,决定以写作为生。由于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霍桑在许多作品中都带有为其祖先赎罪的想法。这种人生罪恶感似乎一生都萦绕于他的心头。无论读他的故事还是小说,无不为其作品中所提示的黑暗所压倒。麦尔维尔称之为“霍桑的黑暗观”。
  虽然霍桑的作品常常引起人们种种解释,但是描写罪恶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他在多数作品中都以各种方式探讨清教派所关注的罪恶、犯罪和隐秘等问题,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黑暗面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标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作品反映出清教主义和加尔文教派“原罪”说对他的影响,但是他是持批评与怀疑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其文化因素的局限性。
   文化因素与人性恶的塑造。霍桑开始是作为短篇小说作家闻名的,他写过许多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殖民地歷史时期为背景,描写那些在加尔文教严酷思想统治下普通男女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他们病态的心理。由于受文化背景的熏陶,霍桑善于把过去时代隐秘的罪恶与自己时代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进行对照,并努力探索问题症结之所在。他虽然在许多作品中抨击宗教偏执,但本人未能摆脱加尔文教的文化影响,在创作里往往把具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恶”当作社会问题的根源,这与其家庭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霍桑直觉地探讨灵魂的内部世界,他一生悉心考虑、仔细描写,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恶”,即人内心中所存在的“恶”。他认为,一切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犯罪现象等的根源都不在社会物质生活中,而是世界上固有的一种“恶”造成的,“恶”是人的本性的自然组成部分,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因此,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对世界的“悲剧观”和“黑暗观”。比如他的著名的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所揭示的便是人人皆有的隐私——恶。故事描写的是年轻、单纯、善良的刚结婚不久的布朗受到引诱,到魔鬼那里去赴约,并答应妻子在清晨即归。他妻子有些不安,努力劝说他留下来,他却拒绝了,并当他回身向妻子告别时看了一眼她那系有粉色缎带的帽子。不久他就到了目的地,令他惊讶的是他在那里却发现许多平时他很尊重的人——教长、他自己的祖父、他过去的老师等,他们和他一样竟然也去与魔鬼赴约。当最后一刻他们骑上扫帚柄飞走时,在人群邪恶的低语声中听到了他自己妻子的声音,他看到了粉色缎带。这一切唤起了布朗内心的人人皆有隐秘之罪的意识。
  《红字》中写的海丝特·白兰原是个天真、貌美的农村姑娘,因为没有经验被上了年纪的白兰先生诱骗成婚,在不合理的婚姻中埋没了青春。后来他们决定离开英国到美洲新大陆去,由于白兰先生有些事务要处理,就安排海丝特先行。不巧白兰先生路上遇险,被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扣留了两年。于是海丝特在两年中没有任何关于她丈夫的音信,人们怀疑他已死在海上。在此期间,海丝特暗中和清教徒牧师狄姆斯台尔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儿叫珠儿,结果他们的关系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红字》一开始就揭开了尖锐的矛盾:犯了“第七戒”即通奸罪的海丝特受到了加尔文教政教合一机关的惩罚,她必须带着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法官们希望孩子的父亲也会站到台上去接受惩罚,但是尽管海丝特受到威胁,可她拒绝说出孩子父亲的名字。她受尽了白眼和凌辱,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成为社会唾弃的人。然而她不屈服自己的命运,同她的女儿坚强地度过了许多年的耻辱生活,终于使胸前的红字变成了德行的标志。她的丈夫一心想着报仇,使自己变得如同魔鬼一样。狄姆斯台尔怀着隐藏的罪恶备受折磨,可是他最后鼓起勇气当众认罪,这样就洗清了自己的耻辱,也获得了道德上的自新。当海丝特把齐灵窝斯是她丈夫这一秘密告诉了狄姆斯台尔时,狄姆斯台尔大声道:“请上帝宽恕我们吧。我们不是世上最大的罪人……那老人的复仇比我们的罪严重。”霍桑就是这样在暴露了罪恶后又揭示了隐藏的罪恶,在暴露了法律上的罪恶后又揭示了道义上的罪恶,旨在表明:罪恶是世界上固有的,与人类社会共存。这完美地体现了文化因素对其作品和人物刻画的塑造性。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朱虹:《美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爱默生(美)、赵一凡译:《美国学者》,见《爱默生散文讲演、诗歌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3.梅尔维尔:《论霍桑》,见《名家散文选》,夏济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4.佛雷德·麦德尼(美):《美国文学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年。
  5.王佐良编选:《美国短篇小说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数学,源于古希腊王国,代表着科学与真理。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数学有其独特周详的逻辑推理功能,成为当今学科的基础。小学是学生开始真正走进课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因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显得重要。  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只会背九九乘法表、勾股定理的学生再也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上,就要求教师以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了解到更加生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念、理论、原则和方法,既包括国家治理模式,也包括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所谓法治文化,是指融注在大众心理和行为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理念、法制行为及其价值追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公众的现代法制观念也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逐渐形成,而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更需要全社会多方面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又是班级与科任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的联系者和协调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和责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一些著名的心理效应,对德育工作起到一定作用。下面,就个人实际工作情况,举例阐述几个心理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一、投射效应  人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了解一个人时,总愿意把自己的某些特性归到认识对象身上。特别是在被了解对象和自己年龄、
苏轼是我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纵横豪迈,风格鲜明,《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他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岗县)后第三年游赤壁时写的,黄州赤壁并不是三国时赤
作为《今日安报》政法部的一名记者,风风雨雨中与安报一起成长,我和所有的安报人一样,关注着安报的发展、期待着安报的发展、思索着安报的发展。在媒体竞争残酷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切实用责任打造法制河南,办出一份独具特色的新城市报?  “性格决定人的命运,风格决定报纸的命运。”“风格”既包含着报纸的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发行定位,也体现着编采理念和运作手段。简而言之,“风格”的内涵与外延可以
人类进入新千年以后,媒体多元化步伐加速,媒体数量不断增加,媒体类型不断涌现。多类型媒体的共存与竞争,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便捷性,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状态和人们对于媒体的观念。有专家指出,我们正身处由多媒体向超媒体演进的泛媒体传播时代。  在新旧媒体共存的全球化泛媒体传播时代,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大众媒体正面临着户外分众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后台支撑的诸多新兴媒体等多种类型媒体的强力挑战。媒体生态环境的巨大变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提出很多现实的音乐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但是仍然面临者很多无法在实际人才培养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现
茶陵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在井冈山的斗争及后来的革命事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1927年11月28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在茶陵成立,茶陵还有“湘赣革命根据地模范县”之美誉。在人民武装、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新闻出版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自1921年到1949年,先后创办了10种报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刊物有《自治周刊》、《农运周刊》、《开明日报》等
从20世纪2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至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五四”前后,比较的观念与方法由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介绍进来,并初步展开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与影响研究。但这一学科在中国进入现代转型和中西文化遭遇冲突时期而迫切需要比较的形式下,并未得到正常发展,反而阻力重重。经过一段低潮之后,70年代末又开始复兴。1981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
我国新闻特写、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叙事文体概念一直无法厘清,这对新闻写作者与理论研究无疑造成许多困惑。故而,1963年,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协联合召开报告文学座谈会,将当时使用的“报告文学”、“特写”、“文艺性通讯”等文体进行规范,主张用“报告文学”的概念取代“文艺性通讯”、“特写”、“文艺性速写”、“文艺性调查报告”等概念,把特写归入文学写作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辞海》对特写就有了以下三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