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非结构蛋白p7因其离子通道活性被称为病毒孔蛋白,参与病毒进入、释放和复制的过程.为了深入研究p7蛋白形成离子通道的机理,使用人工合成的多肽制备p7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根据GenBank中BVDV毒株NADL p7氨基酸序列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合成表面抗原多肽并偶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作为载体蛋白,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high perform
【机 构】
: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非结构蛋白p7因其离子通道活性被称为病毒孔蛋白,参与病毒进入、释放和复制的过程.为了深入研究p7蛋白形成离子通道的机理,使用人工合成的多肽制备p7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根据GenBank中BVDV毒株NADL p7氨基酸序列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合成表面抗原多肽并偶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作为载体蛋白,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纯化、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使用弗氏佐剂进行乳化后,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免疫剂量为400μg/只,连续5次免疫,免疫后10 d时采用多肽亲和柱纯化血清,获得多肽多克隆抗体,使用间接ELISA和SDS-PAGE进行抗体效价和纯度检测;BVDV NADL感染牛肾细胞MDBK后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多肽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生物信息学分析p7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分布在氨基端,偶联KLH后合成多肽MSQYGAGEIVM MGN-Cys-KLH,经RP-HPLC纯化后多肽纯度可达80.19%,分子量为794.2 Da;经过5次免疫并使用多肽亲和柱纯化血清后,间接ELISA检测多肽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00000,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纯度为90.2%;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发现该抗体在BVDV NADL感染的MDBK细胞的细胞膜上呈现阳性染色,与p7离子孔道定位相符.成功制备兔抗BVDV p7多肽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p7形成离子孔道的机理提供了有利工具.
其他文献
苯酚是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为了获得降解苯酚的细菌,并探究其降解苯酚的特性和途径,采用连续富集和稀释平板分离,从农药厂活性污泥中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BF-6,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将该菌株鉴定为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F-6在温度为20-37℃和pH5.0-10.0范围内均可很好的降解苯酚;在此条件下,5%接种量的菌株BF-6在36 h内可将100 mg/L苯酚降解97.79%,96 h可将200 mg/L苯酚
路径跟踪精度是实现叉车式AGV工程应用的关键参数之一.常见的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不能适应复杂工况的应用需要而且容易产生抖振.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幂次趋近律和反正弦函数构成的新型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以实现对叉车式AGV的路径跟踪控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并进行了原型车实物测试,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叉车式AGV的跟踪精度,而且降低了叉车式AGV运动中产生的抖振.
热稳定性是功能蛋白(特别是酶蛋白)储存和使用的重要限制因子.许多商业酶因耐热性不能达到工业生产的热处理条件而无法被采用;另外,植物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关键酶也受高温抑制,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因此,对酶蛋白进行分子改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进而提升其功效和扩大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3种典型的热稳定性差、易聚集但具有重要功能的酶蛋白(小桐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即JcAPX1、大肠杆菌高丝氨酸-O-转琥珀酰酶即EcMetA、假单胞菌亚磷酸盐脱氢酶即PsPtxD)作为靶蛋白,鉴定出超嗜热菌Pyroco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T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毒素,其广泛存在于谷物和其他植物性食品中.食品中的OTA残留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为快速便捷地对OTA进行检测,本文以OT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结构更加合理的新的OTA半抗原(OTA-H1),制备了OTA的完全抗原(OTA-H1-BSA,?OTA-H1-OVA),并进行了小鼠免疫实验,建立了OTA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ic-ELISA).采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OTA半抗原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半抗原结构正确;利用OTA-H
铁氧体永磁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磁性能以及性价比高等优点成为了当前永磁材料中的热点研究对象.本文从结构与特性、制备方法、磁性能调控方法、应用现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铁氧体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铁氧体永磁材料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biosafety awareness of laboratory staff working on pathogens detection in seve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support these staff\'s biosafety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A total of 208 laboratory staff from
为研究NAD(P)H:醌氧化还原酶在染料处理方面的潜力,选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人来源的NAD(P)H:醌氧化还原酶(hNQO1),对6种介体小分子(1,4-萘醌、蒽醌-2-磺酸钠盐、甲基对苯醌、1,4-二羟基蒽醌、蒽醌、甲萘醌)进行筛选,选择适合浓度的介体小分子辅助hNQO1全细胞对偶氮染料进行脱色.结果表明,利用1,4-二羟基蒽醌作为介体小分子,hNQO1全细胞对刚果红的脱色效果较好,菌体能够重复利用3次,脱色率(反应6 h)依次为94.0%,79.7%和20.3%.与刚果红相比,hNQO1全细胞对苋菜红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用于乳房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整形的病例资料。采用吸脂机低负压(-60 kPa)吸脂,生理盐水清洗后棉垫吸附法或轻柔离心法处理脂肪,以直径为2.5 mm的钝头注脂针于乳房受区行多层次注射。术后从常规乳腺检查和超声检查、第三方医师对患者手术前、后照片及患者对乳房满意度和生
从冬季北京化工大学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生物转盘污泥和实验室的好氧颗粒污泥中筛选出3株较好的低温异养硝化的菌株制成混合菌剂,解决低温条件下异养硝化菌硝化能力差的问题.应用传统分离纯化培养技术筛选菌株,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评价菌株的异养硝化能力,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测序对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设计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菌剂复配比并进行固定化,探究低温异养硝化的最优条件.在13℃下共筛选出3株脱氮效果好的菌株,经鉴定均属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复
以非洲菊品种\'玲珑\'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一条CDS长为519 bp的SOD基因(GenBank ID:MH708534.1).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3种激素(100μmol/L IAA、SA和GA3)和3种非生物胁迫(200 mmol/L NaCl盐胁迫、30%PEG模拟干旱和4℃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可编码分子量为19203.85、等电点(pI)为7.93、无信号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