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以信息技术进一步渗入、融合社会,各行业和岗位对人员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为此,本文提出“三精”化教学改革理念,并用来指导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促使教学向专业岗位转化。
关键词:“三精”化;信息技术;专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27-0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渗入、融合社会,各行业和岗位对人员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普通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不致用,目前大部分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是共性教学,与专业岗位存在脱节现象;二是学而不优,由于共性教学与专业岗位存在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仅满足课程考试成绩通过,缺乏创新和争优的动机;三是眼高手低,学生的自我评价、专业岗位对信息技术需求与自身真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很大的距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用“三精”教学理念指导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调整、概念和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有利提升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现了向专业岗位的转化。
二、应用“三精化”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本文提出“三精”就是指“精准”、“精优”、“精熟”,其内涵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和专业岗位“精准匹配”、“精心优化、优选”教学内容、学生“精通熟练”信息技术)。如何落实三精化到教学改革实践中去呢?
总体思路是首先结合各院校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实际需求,首先按岗定需,然后精准匹配,最后精优精熟。
本文认为应该有如下步骤:
1.专业岗位法——确定岗位需求
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专业岗位紧密相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与岗位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采用各种方式请教专业教师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专业要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2.抽取知识点,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依据专业岗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求,抽取相关知识点,实现专业岗位和知识点之间的“精准”匹配。以相应的知识逻辑结构为核心,通过剖析知识域的内在联系,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等逻辑加工,形成知识点逻辑关系比如电类专业一般对程序设计语言要求较高,在调整改革中加大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时数和力度
3.创建教学模块,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所设计的各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开发各专业的相关教学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块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不同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现知识、能力、技能三者的统一。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拓展应用的内容,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既要坚持共性教学标准,又要突出专业岗位特色,因此我们采用“基础平台——专业选修内容”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内容调整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的模块式结构。
教学模块的设计步骤如下:
首先,将原有隐性或散乱的知识点提炼、整合、加工为显化和有机联系的教学内容。其次,对加工后的内容,依据其蕴含的思维特征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相应知识点或知识单元,构成知识模块。最后,根据知识模块的内容特点,优化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块。其模块内容举例如下:
4.调整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加大平时实验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修改课程标准,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考核为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计入课程考试的总分。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是指在课程实验考核中仅给定学生一个和专业相关的考试题目和主题纲要,提出具体的信息技术要求和标准来实现主题纲要,具体的素材、数据以及材料的收集、编排和处理,都有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的实验考核就不再以往的单纯的实验考核,而是和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综合考核,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精通熟练岗位信息技术应用。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关还在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本文作者所在教研室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本教研室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近三年共有5名同志获得9人次各类教学竞赛等级奖,从而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
四、结束语
自从教改以来,很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创新科研项目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2014年我院共批准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6项,有8项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占其全部的50%,其中《船舶航海仪器信息采集及转发装置研究》于2015年4月经评审被评为优秀科研项目,代替毕业论文写作。2015年学院拟批准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26项,其中将近的50%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利娜.注重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Vol.30,No.2,2007.
[2]单维锋,丰继林,高方平.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教育,No.5 Mar.10,2010.
[3]王晓娟,富春岩,葛茂松.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 No.27,2010,p197.
[4]王建宇,贾蓓,魏建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4).
关键词:“三精”化;信息技术;专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27-0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渗入、融合社会,各行业和岗位对人员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普通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不致用,目前大部分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是共性教学,与专业岗位存在脱节现象;二是学而不优,由于共性教学与专业岗位存在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仅满足课程考试成绩通过,缺乏创新和争优的动机;三是眼高手低,学生的自我评价、专业岗位对信息技术需求与自身真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很大的距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用“三精”教学理念指导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调整、概念和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有利提升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现了向专业岗位的转化。
二、应用“三精化”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本文提出“三精”就是指“精准”、“精优”、“精熟”,其内涵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和专业岗位“精准匹配”、“精心优化、优选”教学内容、学生“精通熟练”信息技术)。如何落实三精化到教学改革实践中去呢?
总体思路是首先结合各院校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实际需求,首先按岗定需,然后精准匹配,最后精优精熟。
本文认为应该有如下步骤:
1.专业岗位法——确定岗位需求
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专业岗位紧密相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与岗位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采用各种方式请教专业教师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专业要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2.抽取知识点,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依据专业岗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求,抽取相关知识点,实现专业岗位和知识点之间的“精准”匹配。以相应的知识逻辑结构为核心,通过剖析知识域的内在联系,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等逻辑加工,形成知识点逻辑关系比如电类专业一般对程序设计语言要求较高,在调整改革中加大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时数和力度
3.创建教学模块,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所设计的各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开发各专业的相关教学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块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不同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现知识、能力、技能三者的统一。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拓展应用的内容,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既要坚持共性教学标准,又要突出专业岗位特色,因此我们采用“基础平台——专业选修内容”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内容调整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的模块式结构。
教学模块的设计步骤如下:
首先,将原有隐性或散乱的知识点提炼、整合、加工为显化和有机联系的教学内容。其次,对加工后的内容,依据其蕴含的思维特征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相应知识点或知识单元,构成知识模块。最后,根据知识模块的内容特点,优化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块。其模块内容举例如下:
4.调整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加大平时实验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修改课程标准,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考核为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计入课程考试的总分。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是指在课程实验考核中仅给定学生一个和专业相关的考试题目和主题纲要,提出具体的信息技术要求和标准来实现主题纲要,具体的素材、数据以及材料的收集、编排和处理,都有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的实验考核就不再以往的单纯的实验考核,而是和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综合考核,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精通熟练岗位信息技术应用。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关还在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本文作者所在教研室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本教研室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近三年共有5名同志获得9人次各类教学竞赛等级奖,从而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
四、结束语
自从教改以来,很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创新科研项目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2014年我院共批准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6项,有8项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占其全部的50%,其中《船舶航海仪器信息采集及转发装置研究》于2015年4月经评审被评为优秀科研项目,代替毕业论文写作。2015年学院拟批准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26项,其中将近的50%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利娜.注重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Vol.30,No.2,2007.
[2]单维锋,丰继林,高方平.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教育,No.5 Mar.10,2010.
[3]王晓娟,富春岩,葛茂松.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 No.27,2010,p197.
[4]王建宇,贾蓓,魏建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