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法,传承文化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古诗的教学在新形势下,焕发活力,就需要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教法:巧设情境、诵读吟咏、讨论钻研、拓展阅读。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进而领悟华夏文明的精髓,并传承古典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 文化
  古诗是我国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灌溉了民族精神,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成果。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开端,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尤其是选编进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它们大都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哲理深刻,或豪迈昂扬,或温婉细腻,或饱含哲理……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经典篇章,学生却常常抱怨:教学内容枯燥,课堂缺失美感;学诗方法单一,缺少学习兴趣。老师也很无奈:古诗的内涵丰富,难以解读;语言优美,不易转述;情感深沉,难以剖析。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领略其独特的美,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一、创设情境,诗中识“形象”
  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说“辞以情发”、“情以物迁”。可见,客观外物能够激发人的情感。老师可以播放一首优美的乐曲、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播放一段精彩的视频……通过“造境”,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
  如在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我在导入时播放了郑绪岚的《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并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临江的楼头,点点的白帆,远处的小洲,悠悠的流水,斜阳中一位精心打扮的女子,凭栏独立,凝眸注视着烟波浩渺的江水,她在翘首等待,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旭日东升到落日西斜,由满怀希冀到肝肠寸断。温庭筠用他的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为无数读者所推崇的千古美文。通过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歌中那个孤独、执着、惆怅的形象。
  除此以外,我还把学生喜爱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菊花台》、《东风破》等歌曲,引入古诗教学之中,学生们很感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诵读吟咏,读中品“意境”
  古诗都言简意赅,是浓缩的精华。短短的诗句,就可以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可以叙述曲折的故事,可以饱含丰富的情感,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要想把古诗中的这些,都传达给学生,就需要老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自读、比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让学生多诵读吟咏,在读中品味。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这告诉我们,学生经诵读而积累的诗文,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就会领会其中的情感。心理学也指出,凡是能引起眼、口、耳、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就会很快的记忆,而且不易忘记,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都会提高。从屈原“行吟泽畔”到刘大魁的“歌而咏之,神气出矣”,从刘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到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可以看出,古诗都短小而精练,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品尝。反复吟诵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感,用声带情、以形入情。所以,古诗教学要诵读吟咏,读中品“意境”。
  诵读古诗,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有的诗歌豪迈奔放,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阵子》;有的则婉约清丽,如晏殊的《浣溪沙》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的激越高亢,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夏完淳的《别云间》;有的凄婉低沉,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和《醉花阴》……教师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要读得抑扬顿挫,有张有弛。古诗诵读首先要读正确,读流利,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不断断续续;接着要用心诵读,细细品味,读出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内涵;再要读出自我感受,个人的体验,可以表情诵读、绘图诵读、鉴赏诵读。
  三、讨论钻研,把握思想情感
  文学作品的传授,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古诗教学中,不应该让学生死记课本教参中的语句,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讨论交流,大胆地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在质疑和研讨中去把握文思。
  “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再顺势引导,引着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烟怎么会是直的,这个句子,你们觉得合理吗?落日则肯定是圆形的,这不是啰唆吗?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们有的说:“合理,因为这是在沙漠中的景象,没有别的物体可以看见,所以在视觉上就会感觉烟是直的,而太阳也就更加醒目了。”也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不合理,从来没有烟是直的,太阳本来就是圆的,缺乏美感。这时老师适时追问:“烟直说明此时的天气如何?”学生说:“没风啊。”“地点与我们平时所见一样吗?”大家纷纷说:“不一样,那是在沙漠里。”“那作者在沙漠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是怎样的心情呢?”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沙漠和黄河、长烟与落日本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作者却于平常中见新奇,“大漠”因“孤烟”的直而显得空旷,“长河”因“落日”的圆而显得凄凉,整个诗句勾勒出了一幅壮观的景象。而此时王维因为被贬慰问边关,他的心情又是极其哀伤的,写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仅是表象,抒发作者的凄楚孤寂才是本质啊。
  四、拓展阅读,积淀文化内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言志,可传情,可陶冶情操,可丰富想象。凝练含蓄的古诗,有无穷的魅力。语文老师教学古诗,不仅要让学生会吟会写,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更要让学生洞悉文字背后的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况味。多多的积累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可以拓展岳飞的《满江红》和《正气歌》,让学生感悟这些爱国英雄的赤胆忠心;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可以拓展她早期的《如梦令》和后期的《一剪梅》、《声声慢》,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在她清丽脱俗的文辞背后香如兰芷的慧心,和内心的痛苦忧愤孤独寂寞;在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可以拓展他的《新安吏》和《潼关吏》,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位身处乱世、穷困潦倒却依然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收获。”长时间的古诗拓展使学生的积累不断增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样不仅体会了诗歌的内涵,也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
  古诗像醇香的陈年佳酿,滋养着华夏子孙的血脉。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纵身一跃,到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英雄悲叹;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从《关雎》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爱情的追逐,到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情感的坚贞……浪里淘沙,古诗文中蕴藏着民族的尊严和气节,脉络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的不屈的精神血液。让我们以古诗教学为基石,以学习传统文化为阶梯,去铸造华夏文明的精魂!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雨铃铛》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简单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以“铃儿响叮当”这首乐曲引题,并对课题质疑,激起学生了解课文的急切心理,又让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的发展不但要靠教学,还要靠管理。教学属于一个幼儿园的外在体现,而管理才是幼儿园的内部体现,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基础。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中,比起公办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少了很多优势,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就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幼儿园的管理是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管理中,更应做到精细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幼儿园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精细化管理 幼儿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
期刊
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细致而微小,它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却能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细节虽然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因此关注教学细节,灵动落实好教学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一、精心预设,打造细节  细节具有一定的预设性。认真打造出来的细节,它的存在完全有赖于对所学内容、学生、学习氛围的深刻把握和各种信息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并且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师
期刊
江总书记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的出发点。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时代对语文教学有了新挑战与新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创新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目标。  一、立足语言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思维的创新,必须让阅读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联系班级中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这个角色的功能就要求班主任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合理安排、有效沟通——建立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1.创设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  创设一个人文的班级环境,是新时期、新理念下学生所追
期刊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的栋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境意识,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希望所在,也是新课改对幼儿环境教育重视的原因所在。在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科学地制定出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案和措施,努力让幼儿在美的环境和爱的环境中树立起爱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幼儿 环境教育 措施  环境教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毋庸讳言,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时很感兴趣,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外乎这两个原因:一是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刚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二是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看动画等。新鲜劲儿一过,学生就觉得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暂时还用不到,长大再学也不晚。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教育始终以人为本,以德为首。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正如有些专家所言,语文教育是一切生命成长、人格形成、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就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语文教学有责任面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陶冶,语文教学更应利用本身的优势强化其德育教育的功能。本文阐述了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寓德于教
期刊
古时候的剑客在狭路相逢时,不管对手多么强大,都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这就是“亮剑”,这种精神就是“亮剑”精神。在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也需要这种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句话给语文的性质增加了人文性,更新了阅读的方法。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应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