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减压与高路网经济联动模式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减压是城市化发展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但一直以来治标不治本:高路网经济“闭关自守”,发展空间受阻,双方“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那么,我国东部许多实力相当、规模接近的中小城市群,与纵横交错的高路网要实现优势互补,就要双方联动。确立点轴地理经济形态,依托高路网,发展以服务区经济、道口经济、虚拟城区特色经济为主导的高路网经济,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模式:虚拟大都市区。以浙中城市群为例,构建“婺州大都市区”,以虚拟化形式实行大都市带动区域发展,达到城市减压、高速公路创收、点轴区域经济发展三赢态势。
  [关键词]中小城市群;高路网;城市减压;虚拟大都市;点轴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8)02—0027—07
  
  本文论及的城市,主要是指我国东部地区省会城市(不含省会城市)以下、县级城市(含县级城市)以上的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在这些中小城市中间,还有一大批经济发达镇(这些镇的规模赶上或超过了欠发达县的县级城市规模,本文提及的城镇的“镇”都是指这些相对比较发达的镇)。这些中小城市(镇),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辐射圈,每个辐射圈的圈晕已互相交汇、互相渗透,因而构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一个个中小城市群。每个中小城市群中的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传承接近,政治、经济互为影响,具备共同合作的诸多要素。
  本文论及的高路网,指高速公路网。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后,纵横交错形成了网络状态,高路网与城市群合二为一,每个城市恰好就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结点。从地理角度看,城市群的结点,高路网的轴线,构成了点轴地理格局。
  与大城市一样,我国东部沿海诸多密集型的中小城市群,工业用地不断增加,人口不断大量涌入,各种设施设备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以及有限的水电气资源、教育资源、交通资源、公共设施资源等条件下,这些中小城市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已出现不堪负荷的警兆。尽管各个城市用尽解数缓压、减压、泄压,但解决了老问题,新问题又冒出来,多数情况下是治标不治本。城市经济需要继续发展,但城市压力却不能再增加,这一对矛盾如何解决,高路网的发展能不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能?本文研究认为,这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走之路——点轴经济之路。
  
  一、城市群与高路网联动的理念与思路
  
  (一)理念:城市群与高路网双赢之路在于联动发展
  中国国家级的三大城市群中,无论是上海、广州、北京这样的“首位城市”,还是被世界银行评估为“金牌城市”的杭州、青岛、绍兴、苏州、厦门、烟台,以及宁波等13个“银牌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综合性高压,如何缓解城市自身压力已成为城市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东部沿海密集型的、相对开放发达的中小城市群,也迫切需要攻克既能有效泄压又能发挥经济辐射功能的大难题。
  以浙江省为例,浙北的绍兴与省会城市杭州连成一气,带动了整个浙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浙东的宁波、浙南的温州也分别形成了浙东、浙南城市群。各个群内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压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相比较而言,浙中城市群内的城市压力问题似乎更为典型,既无“金牌城市”,也无“银牌城市”,更无省会城市可依赖,连长江三角洲的合作城市名单也无一可进入。虽无大都市引领,然而却有一批实力相当、规模接近的中小城市,如金华市、义乌市、永康市、东阳市等,经济越来越活跃,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随着城市发展伴随而来的巨大高压,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城市群无法照搬浙北、浙东、浙南的城市群发展之路。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只适合于这种经济模式成长的土壤,当这种土壤的“土质”发生变化后,就要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土壤与省内其他各城市群不一样,它的发展机会在高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上。如果说城市群经济是以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点的块状区域经济,那么高路网经济是以高速公路经济带为核心轴的线状区域经济,城市群与高路网合二为一而成点轴地理经济。多个点与多根轴线交错在一个版图上,就构成了城市群、高路网合一的区域网络,这种网络给新经济模式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新土壤。其理由:(1)从全国、从大区域说铁路是经济动脉,从中小城市群角度说,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之一,城市群对群内乡村的经济辐射也主要是通过高速公路来实现的。高路网使得区域内的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到类似城区与城区、主城区与副城区之间的关系。(2)城市群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群内高路网的发展规模和经营规模;而高路网的发展规模又直接影响群内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城镇化的发展是随着高路网的延伸而延伸到原本偏僻的区域的。可见,城市群与高路网存在两两联动获得双赢的条件。(3)城市群与群内高速公路,在保证城市主功能和高速公路的主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互动联合,可以形成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线(轴),以行政和经济区域为范围,发展城市经济、农村经济、服务区经济、道口经济等,终而建成区域经济新网络。(4)城市群与高速公路形成的点轴地理网络,一方面能使网内产业经济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又能让区域经济走向和谐,实现和谐经济。(5)城市群因高路网而缩短时空,就使得群内城市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各显;同时,高路网因城市群的发展而进一步拓展功能,点轴互动联合实现了双赢。
  但现实是,城市群经济与高路网经济“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城市减压只在城市范畴内思考;高路网创收,又完全是“闭关自守”。结果是,城市减压治标不治本,高路网发展有劲使不出。本文认为,突出这一围城之路,应在双方有效联动。
  
  (二)思路:双方联动走出一条新型大都市化之路
  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一般都认为,城市群发展之路有两种类型:一是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实际上是都市圈或者大都市的连绵带,如浙江省的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第二种是由多个实力基本相当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如浙中城市群。杭、甬、温三大城市已经成为现实的大都市,以它们为“首位城市”形成城市群、组成大都市圈,顺理成章。而浙中城市群由于无大城市引领,所以主要的任务是加强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致力于成为带动浙中地区乃至浙西地区(金华、丽水、衢州三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改革开放后,浙中城市群内经济腾飞最快的义乌市,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国际的社会知名度如日中天,城市规模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永康市、东阳市两个县级市借助本地经济的推动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丽水、衢州也奋起直追。这样在整个浙中、 浙西地区内,各个城市各有实力,形成了如前所说的由一群实力相当的城市组成的第二类型城市群,这样的城市群不可能走大都市区域经济发展之路。考虑到浙中地区的特殊性,有专家提出浙中城市群的发展实行“双黄蛋”发展设想,即同时发展金华市、义乌市,形成“双市共辉”带动全区的局面;也有人提出将距义乌市仅18公里的东阳市(包括名动天下的“东方好莱坞”横店镇)并人义乌,两市区合拢构成一个中心城市;还有的意见就是提升义乌市的行政级别,使之成为副地级城市。但这些设想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处理金华市与义乌市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行政区划的改变,会生发无数新的问题。
  经济学上有个“1小时经济圈”理论,即在离核心城市1小时车程范围内,各卫星城将会在城市经济的辐射下实现快速发展。浙中城市群的8个中小城市,核心城市不明朗,但因高路网的建成,互相之间都可以在1小时内抵达,短的仅10多分钟车程。换言之,这些城市各自的辐射圈最多在半小时车程内就与另一城市的辐射圈相接了。有着这样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互为辐射的基础,应该在不改变行政区划、没有现成大都市的前提下,中小城市群与高速公路网双方互为联动,形成虚拟化的大都市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新经济模式的关键是创建虚拟大都市区。
  
  二、城市群与高路网联动新模式:构建虚拟大都市区
  
  (一)虚拟大都市区的基本构想
  在一个有丰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渊源的,地理位置相近,交通相当便利的区域内,将各个有实力的中小城市,组合成城市发展合作区,实行城市优势互补,形成共同谋求发展的态势,这个合作区内管理实行城市化,格局实现城乡并存制,即不是组建完全现实的大都市区,而是“城乡式格局、城市化管理”,这就是虚拟大都市区。
  形成虚拟大都市区后,区内的各个城市演变为虚拟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心或城市亚中心。城市中心或亚中心之间实行市内交通,山川河流加以保护,有的可以逐步改造为市内山水景点;乡村资源变为城市资源,耕地管理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逐步向庄园化经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生态旅游或休闲基地方向发展,农民成为市民后,在庄园内、基地内或者到农产品加工厂、各个市中心区去上班;区内高路网相当于大都市的高架桥和地铁,国道、省道主要是过境公路,县道、乡道则是各个城区中心之间的联系纽带和主街道;区内各个城区仍按自己原有的发展方向发展,行政上也仍按原来的体制进行,名称上不做改变。换句话说,各个城区仍然各显神通,不存在“劫富济贫”,也不存在“杀鸡取卵”,但各城区在一个统一的大都市圈内,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整个圈内,是一个可以取长补短、互为影响的大城市化区域。
  
  (二)构建虚拟大都市区的原则与意义
  虚拟大城市区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是对原有中小城市发展思路的颠覆性设想,区别于“城市群”概念的关键点在于:城市群仍是各个城市之间互补式的发展,是城市自身的发展;而虚拟大都市是城乡协同发展,是连同“三农”问题一起解决的城市化发展思路,是一条向虚拟大都市区内的乡村有效疏散城市压力、乡村可以迅速接收城市直接经济辐射的发展之路。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必须遵循以下八项原则:
  1.实力相当原则。区内已形成比较密集的城市群,但没有一枝独秀的大都市引领,各城市大体实力相当。
  2.辐射交接原则。区内各个城市的辐射力度以及另一城市的辐射圈。
  3.乡镇交错原则。区内乡镇密集,各个中心镇,环绕在各城市周边。
  4.路网纵横原则。区内交通十分便捷,高路网已形成,普通公路、铁路、水路等纵横交错。
  5.经济相长原则。区内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城市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6.城乡对接原则。区内相对欠发达或落后地区,已具备接收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或者已具备搬出深山老林谋求新发展的条件。
  7.资源互补原则。区内能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具有互补性。
  8.人文共通原则。区内具有一定的共通的历史沿革,或具有一定的共通的地理条件,或具有一定的共通的地域文化特征。
  构建虚拟大都市区至少具有如下六点意义:
  1.走出一条集约型中小城市群发展的新路子。中国的城市发展南北迥异,东西不一。东部的城市中小型居多,密集度高,每个城市有独特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个性化模式。可以把东部沿海省份的这种密集度比较高的中小城市组合而成的群,称之为集约型中小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的各个城市都有实力,但规模都没有达到大都市的水平,可以引领其他城市发展。虚拟大都市区就是为这类中小城市群设计的一种城市化发展之路。
  2.突破没有大都市引领的区域经济发展瓶颈。虚拟大都市区就是为浙中这样的城市群寻求一种没有大都市的大都市化发展之路,以突破此类城市群都市化发展的瓶颈制约。
  3.实现城市群与高速公路网双赢的崭新局面。现实大都市除环城高速外,是不可能有市内高速的。在虚拟大都市区内,高速公路是一大特色,其交通能力远远大于城市高架路或地铁,更重要的,在虚拟大都市区内的高路网,逐渐形成城市群内高路网经济一变“高速公路经济带”为“高速公路经济网”,达到城市群与高路网双赢。
  4.为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找到一条合适途径。城市化发展一般需要有消化农民进城或山民迁移的能力,或有土地资源等做置换的可能,因此城市化进程中会受到人为的、客观的现实障碍。虚拟大都市区建设,原有的城市发展格局不变,农村人员除必需的外,无须迁移,只是对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农民资源、农村资源进行新的整合而成为城市化资源,农民成为市民,人人有工作,个个有劳保。
  5.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虚拟大都市区把农业发展纳入城市发展的行业之一,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渠道,把农民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人力资源库,达到充分就业,这一切无疑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为越来越重的城市高压寻求新的泄压渠道。城市发展过程中与生俱来的交通、住房、资源、能源等等城市高压,是都市化发展之路的障碍。高路网客观上为城际交通增加了流量,一方面分流了一些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外来车流量,就靠高路网自然带来的力量,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并没有多少力度可言。高路网与城市群结合形成虚拟大都市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经济、道口经济的能量,则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商业分流问题、城市休闲公共设施问题等等,都能迎刃而解。
  
  三、浙中城市群与浙中高路网联合构建婺州大都市区
  
  我们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分析构建虚拟大都市区的现实可能性。
  金华是浙中核心城市,因“一手一腿一枝花,一饼一煲一只虾,一山一洞一个仙,九九归一传天下”闻名 遐迩,区内的义乌市因小商品蜚声海内外,永康市因小五金名扬大江南北,东阳市因建筑业称“百工之乡”,又因横店影视城而誉“东方好莱坞”,兰溪市轻工业发达,浦江县水晶亮九州、书画映古韵,武义县茶香飘万里、温泉暖千家,磐安县靠山吃山劲吹绿色风……八婺八座城,各展俏江南,符合上述八条原则,实施虚拟大都市区,是最佳区域。
  这个虚拟大都市区可命名“婺州大都市区”。金华古称“婺州”,所属七县市加金华本地(即原金华县),古称“八婺”,故金华地区又称“八婺大地”。婺州大都市区”不改变“八婺”现有的名称,也不影响“八婺”原有的城市规划和经济规划,只是为加快“八婺大地”城市化进程拓展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子。这个大都市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为核心大都市区,第二层为高路网大都市区(即D型高路网区),第三层为八婺大都市区(见图1)。
  
  金华市有个“一轴一环”空间布局的说法,“一轴”即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城市聚合轴,金华市区、义乌城区、兰溪城区都在这一轴线上,是今后浙中城市群城镇和经济发展的主轴;“一环”即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甬金、诸永两条高速公路沿线的金华市区、武义、永康、东阳、浦江沿线城镇密集环。“一轴一环”合围成D型,占全市总人口的76%,全市GDP的90%,这个D型区即虚拟大都市区的第二层:高路网大都市区(见图2)。
  “婺州大都市区”之核心层,处于金华市、义乌市、永康市的等边三角内,每个边的距离约五六十公里。但义乌与永康之间因山势相隔,目前无直通公路,需经东阳往返,所以实际上的核心区应包括东阳市在内。东阳距义乌仅18公里,两市的城区已相连;东阳与永康之间有一条东永高速公路(有两条等级公路东永一线、东永二线);金华与义乌之间,杭金衢高速公路过义乌北,甬金高速公路过义乌南(另有省道、县道、乡级公路连通两地);金华与永康之间有金丽温高速公路(另有330国道及乡级公路连通两地)。这样,核心区恰好是金丽衢、甬金、东永、金丽温四条高速公路合围而成的区域(见图3)。
  这个核心区的发展,第一步是沿高路网线走都市化之路,形成金华—义乌—东阳—永康的婺州核心都市圈,第二步逐渐向圈内圈外延伸发展。向圈内发展,主要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运行、农业资源城市化转换的现实操作;向圈外发展,主要是逐渐形成“婺州大都市区”的第二层D型高路网区。东阳城区与义乌城区已经是类似一个大城区中的两个中心点(兰溪之于金华、武义之于永康,高速公路的距离都在十多公里内,发展成为东阳—义乌城市模式,并非遥远),金华与兰溪、永康与武义也各自发展为两个大城区,这样三个大城区三足鼎立,婺州大都市第二层也将基本形成。最后沿第二层的高路网,借三大城区的辐射力,内外延伸,建成“八婺大都市区”(见图3)。
  在三大城区中,金华市区为整个“婺州大都市区”核心圈中的内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旅游休闲中心;义乌、东阳城区为小商品发展中心、商业流通中心,区内第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永康城区为五金制造和五金商贸中心。三大中心按原有的特长发挥功能,共同形成“婺州大都市区”的繁荣。可见,如浙中这样中小城市密集、乡镇纵横交错、城市实力各有特色的区域,具备构建虚拟大都市区的条件,且可操作性强,不仅可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更可以实现城市有效泄压、乡村快速发展的目标。
  
  四、虚拟大都市区的点轴地理形态与高路网经济
  
  高路网经济的效益,传统意义上是指收费站收费、服务区经营的经济收益。虚拟大都市区经济模式下’大大拓宽了高路网经济的意义,至少包括服务区经济、道口经济、虚拟城区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既能实现城市减压,又能实现高路网经济新增长。
  
  (一)服务区经济与道口经济
  高速公路的重要特点在于其道路的封闭。但封闭的道路不等于封闭的经营,更不等于封闭的经济模式。“道路是封闭的,经济是开放的”。
  一般地说,服务区是服务第一、经营第二,经营的内容主要也就是为司乘人员提供吃行的服务。中外高速公路莫不如此。但只要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就一定有更多更大的商机在里面,服务区也是如此。
  本人曾提出服务区“三级管理模式”和开办“大型物流中心”的设想,一级服务区鼓励并要求开发出相关的短、中、长期项目。开发的项目分两类:一是路内项目,娱乐、休闲、消费都在服务区内;二是路外项目,紧靠服务区开发,新项目与服务区一墙之隔,货物及消费人员进出由服务区发给证件,是与服务区合作开发的项目,面向社会。借助虚拟的“婺州大都市区”来说明这一点:这个区内高路网有四个服务区,根据每个服务区的特点,可以将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服务区列为一级服务区,建设一个综合性大型市场,既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五金城等为代表的浙中专业市场的分市场之综合体,又是浙江中西部地区物流中转站,还是高速公路连接地方经济的重要窗口。这样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货物集散地,让“婺州大都市区”范围内的各级各类专业化市场在这里得到一个综合性汇总,义乌、永康、东阳等地市场上只要放置少量样品即可,一旦生意谈成,一个电话就可以在服务区收发货物,大批的运输车辆、集装箱无须进入义乌、永康、东阳等城区。这无疑为越来越难以负荷的沉重的城市交通压力,找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同时又无损于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八婺”大地众多的专业化市场,都可以沿着这条思路,在服务区进行专业市场交易的货物集散、中转,市场的货物吞吐压力转移到高速公路服务区,恰恰是各得其所,真正实现了路内路外双赢。
  随着高速网络化成为现实,竞争不断加剧,高速公路的出口处附近,因高速公路便捷而形成的物流集散、商品专业市场、农副产品种植与销售基地等,以及服务区的本地化经营,形成了高速公路道口经济。虚拟大都市区形成后,区内的所有高速公路出口方圆10公里内的商业布局、种植布局、交通布局、旅游布局等,由各相关城区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后统一安排,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道口经济。比如“婺州大都市区”及其高路网,在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出口处,可以按照金华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中的“五大五小”工程,统一布局、有序发展,结合会展经济、旅游经济、餐饮经济、娱乐经济、度假经济等,形成“婺州道口经济新模式”。
  
  (二)虚拟城区经济
  虚拟大都市区内有着大片的虚拟城区一“乡村大院”和“绿色田野”,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虚拟大都市区的一个重要命题。具体讲,一方面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依托高路网发展区内产业经济、休闲经济、特色经济。
  1.发展虚拟城区产业经济
  虚拟大都市区内的各个城区,原本就是一个由 中小城市组合成的城市群,各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对各自农村有着统一的发展规划,把这些规划放在大都市区内,在不改变各城市的统一布局和城市群的整体发展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浙中建设婺州大都市区,与金华市提出的着力“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并不矛盾。“大金华”借助区内高路网,建设四大产业带,也是虚拟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见图5)。
  
  “四大产业带”即金兰产业带、金义产业带、义东浦产业带、永武东产业带。金兰产业带主要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金义产业带、义东浦产业带主要以日用小商品等轻工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永武东产业带主要以五金机械、文化用品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带不仅活跃了城市经济,也带动着农村经济的腾飞。
  2.发展虚拟城区休闲经济
  旅游经济、餐饮经济、娱乐经济、度假经济等构成了特有的休闲经济模式,我国的休闲经济已经萌芽并有了长足的发展,高路网更进一步催化了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
  金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直以来被人们看作是典型的休闲都市。以金华为龙头,发展旅游休闲经济,建议“婺州大都市区”内的高路网可以实行一票制、月票制等方便在区内高路网运行的举措,进一步刺激整个区内旅游休闲消费。除城区休闲旅游外,大都市区的旅游和休闲项目可以组合起来,推出系列适宜于不同人群的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发展休闲经济。
  休闲经济要从文化人手,金华是个文化之城。历史上较为突出的文化有黄大仙文化、理学经学文化、抗金文化、太平天国文化、诗词文化和南宋陪都文化,包括能突出反映金华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斗牛文化、金华煲文化、金华火腿文化、茶花文化等。抓休闲经济就是找出浙中区域特色,紧紧围绕文化之城、休闲之城、南宋陪都等金华城市旅游品牌的内核来做文章,同时注重建设面向中外游客和市民观光、憩息、购物、餐饮和娱乐的功能设施,使金华成为开放式、参与性的旅游休闲中心,成为功能齐全的“城市客厅”,成为水上旅游、“水上观城”、“婺江夜游”之最佳处所,突显“婺州虚拟大都市”的文化蕴涵。
  在此基础上,依据金华文化特色办好黄大仙文化节、金华煲文化节、金华火腿文化节、斗牛狂欢节、茶花文化节等体验式旅游产品。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金华,更要打造“文化名城”、“山水名城”,创建“宜居、宜商、宜游、宜乐、宜食”的城市旅游环境。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产品,因时、因地制宜,开发有机果园、生态养殖场、药用植物园、垂钓休闲园、观光牧场、农家餐馆、农家度假旅舍等等产品,实现所谓“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回归大自然的休闲体验,及宗教、探险、科普、野营、登山等体验式旅游产品。
  “婺州大都市区”内有五大特色旅游线路:一是休闲养生旅游线,二是宗教旅游线路,三是古婺文化旅游线路,四是购物天堂旅游线路,五是影视文化旅游线路。从旅游产品促销重点转移的角度看,这五个线路从原先的观光型为主转变为以休闲度假、生态养生、购物考察、影视体验等产品为主上来了;但从深度营销角度看,这五个线路主要是内容上的组合,不是实际行走线路上的最佳组合,一次出行希望享受多元化旅游产品者应该比专题旅游者人数为多。所以这五个旅游线路需要进一步组合开发,与区外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方面也有待加强。
  城市群与高路网联动产生虚拟大都市区的经济模式中,除了上述的产业经济、休闲经济的发展外,还有虚拟城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如观光农业、农产品产业链、农业深加工等问题,限于篇幅,另文研究。
  
  [责任编辑 王艳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就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源头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以人为本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源于古希腊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各有其理据,但分岐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以人为本思想的片面理解。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本主义;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圖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5)01—004
期刊
[摘要]话语权力在当前理论界的应用极为广泛,其在方法论层面上的完备性、存在领域上的广泛性愈发使其具有一种普遍性意义。但也正如话语权力理论所追求的变化、差异与运动一样,只有冲破自己给自己划下的界限,才能进入到对话的敞开的领域中,这促使我们在承认其应用的普遍性前提下去发现话语权力理论的限度——权力化、自循环与集权化。话语权力理论与中国语境相结合,致力于发现中国学科的理论问题与危机,但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使
期刊
[摘 要]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存款保险制度在国家间存在着差异,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诸多因素相联系。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必須考虑存款保险制度对市场约束、银行稳定性金融发燕尾服和解决危机的影响,并且要考虑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契约环境来因地制宜地设计。在没有评估和监管环境缺陷的基础上提倡采纳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从长期来看是危险的。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环境;成本和
期刊
[摘 要]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多种话语方式在两个层面上互动:人物话语之间互动,形成了虚拟现实,叙事话语与虚拟现实之间互动,产生了相对独立的作品世界。话语互动一方面揭示了人生选择的意义,另一方面阐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话语;互动;选择;現实;虚构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5)01—0098—05
期刊
20世纪末,学术界称之为“中间性组织”的各类新兴经济组织(如企业集团、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特许经营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并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与此相适应,人们对中间性组织具体形态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但遗憾的是,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寓于静态研究的窠臼,透过各种表象深入剖析其内在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很少。山东大学杨蕙馨和冯文娜所著的《中间性组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
期刊
[摘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关系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理论体系结构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从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从形态与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从理论整体演进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轨迹;规律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8)02—0048—
期刊
[摘要]福柯对话语权力的揭示无论对西方还是对中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继20世纪80年代大量引进西方文论话语之后,中国文论在90年代开始全面反思,文论的“民族”性问题被重新提出来。但这个反思是在对西方文论已有了更通畅的了解和更全面的吸纳前提下,对中西文论交流过程本身所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的反思。中国文论界有关话语权力问题的思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论的基本观念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尽可能深入的考察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分析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就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经济带动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论表明:1952—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明显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支出扩大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互为因果;1952—1977年,财政支农支出
期刊
[摘要]城市公共经济不仅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私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城市当前普遍存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的现象,已经制约着私人经济的发展,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也不容忽视。而且,由于城市公共经济由政府主持,往往存在不计成本的浪费现象。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经济,也要以节约的尺度来衡量,也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既不能滞后,也不能不顾成本—收益的约束,要寻求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期刊
[摘要]中国网络语言是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Internet之后才逐步形成起来的,对于中国网络语言的研究则更晚。1998—2007年10年间中国网络语言的研究由收集整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语词研究发展到网络语言修辞学研究。网络语言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涉及到社会、心理、技术、文化等领域。网络语言的研究应该从狭小的本体语言学中走出来,走向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中国网络语言;词语研究;修辞学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