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野下的文化自信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今天的文化自信,不仅基于蒸蒸日上的国力和日益丰富、立体的文化建设与传播成果,也基于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创造力。构建文化自信,我们不仅需要从现实维度切入,同样需要从历史维度特别是从中国近代史着手,看到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转型,看到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文化自信最主要的代表。了解历史视野下的文化自信,我们的自信就会更有底气。
  近代中国重拾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原生文明之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长河,至今依然生机焕发。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东亚“汉字文化圈”。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在诗中所写:“指麾八方定,怀柔万国夷。” (《幸武功慶善宫》)清代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写道:“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是中国古人高度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直到现代,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问题略谈》中还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①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严峻的挑战,敦促国人特别是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以甲午战争为界,晚清以至民国初年,近代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大致经历了由“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转为“全盘西化”的过程,其中所折射的则是中国文化自信逐步丧失的过程。“五四”运动时期,甚至有人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之于我们的文字,提出:“欲使中国不亡”,废除汉字乃 “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否,本质上取决于其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谋求变法自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但是,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命运。蒋介石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甚力,自诩以服膺和承继儒家道统为己任,但是,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政府终究没有能力抵御帝国主义的掠夺侵略。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民族还是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1938年,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说:“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同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写道:“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不是孤立的、固步自封的文化类型,而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不断进步的优秀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周边各族、中国与世界各国通过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变得丰富多彩、日益强大。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民族自强,一大批爱国人士不断地探索救国道路,提出了他们的政治主张。从龚自珍、林则徐、魏源要求改革的思想,到洋务派人物李鸿章、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到维新派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再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以至李石曾、刘师复等人鼓吹无政府主义思潮,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张,等等。他们无一不是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抒发己见。不过,这些政治主张都没有成功。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中国要救亡图存,必须根本改造。1922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目标。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使中国文化的面貌焕然一新。正如毛泽东主席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建设的革命文化、抗日文化、延安文化,是取得抗战和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中国现代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建立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是核心、是灵魂。
  破除对西方文化迷信,坚定文化自信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与近代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国家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西方文化随之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对于西方文化的迷信在世界各地风靡一时。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明确提出要“以西洋文明为目标”,他甚至还说:“现代世界的文明情况,要以欧洲各国和美国为最文明的国家,土耳其、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为半开化的国家,而非洲和澳洲的国家算是野蛮的国家。”③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公然表示:“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他还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④另一位学者陈序经则干脆提出“全盘西化”。
  对于西方文化的迷信,我们认为,首先是经不起历史验证的。西方文明的源头即古希腊罗马文明,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西方文化走向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环节,也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事实上,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历史过程,而是深受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化的深刻影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以及“脱亚入欧”的日本的疯狂掠夺,一些中国人逐渐丧失了文化自信,对西方文化的迷信开始泛滥。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依然有人执迷不悟,在西方文化所谓的“普世价值”陷阱中难以自拔。
  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复兴,必然以文化的觉醒与自信为前提。在破除西方文化迷信、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文化始终注重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不断提升至新的更高的境界。
  总之,一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不断破除西方文化迷信、建设中国现代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
  注释:
  ①《中国文化问题略谈》,原载《漱溟最近文录》,1944年,中华正气出版社出版。
  ②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原载《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1918年4月。
  ③《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局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年版,第9页。
  ④《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见《胡适论学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其他文献
人生总有几个刻骨铭心的时刻。虽然时光悄悄流逝,如烟无痕,但历史的长河总会沉淀什么。一生之中让人深刻的记忆总有很多,适逢建厂40周年华诞之际,回首过往,有些记忆一幕幕浮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代代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福建东山县委老书记谷文昌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谷文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即将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谷文昌——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的发表,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提供了难得的精神食粮。我们就是要像谷
期刊
历史上关于隶书与八分的名实之争,一直是聚讼盈庭,主张不一,其纷争的焦点集中在二者称谓孰先孰后的问题上.晚清之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论说隶书与八分时,关注到了字体
3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强大军队指明了方向。今后,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我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
期刊
期刊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对“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突出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对我们党成立97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历程进行高度理论概括,进一步拓展了社会革命的内涵 
期刊
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课程  在澳洲,一个优秀的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室的布置。如果孩子们昨天在花园里发现了一只毛毛虫,大家都非常感兴趣,那么今天老师就需要把和毛毛虫相关的图画书放在读书角;还会布置毛毛虫手工制作区,加上毛毛虫的玩具,帮助孩子对毛毛虫有一个形象的认知;在绘画区放上毛毛虫一生四个周期(虫卵,毛毛虫,蛹,蝴蝶)的模型或图片,孩子可以画这个周期,也可以只画毛毛虫或是蝴蝶。总之当天的
期刊
康有为的著名书论《广艺舟双楫》著于一八八九年,一九一四年经中村不折(一八六六?-一九四三)和井土灵山(一八五九-一九三五)翻译后,由东京二松堂书店以《六朝书道论》为名出
有人说,美丽的花总是在无声的夜色里静静地绽放.从事档案工作25年的付红,就是这样一个默默为利用者奉献,于平凡中诠释伟大的兰台人.rn
五、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  15.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保护和解放劳动者,就表现为保护和解放劳动本身。劳动所得的财产不可侵犯,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劳动者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劳动的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劳动和劳动结果的统一。应提出“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这个口号,以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对下述三条,要在法律上予以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