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教师先出示色彩鲜艳、用卡纸制作的学具——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然后让学生分辨。学生回答得轻车熟路,感觉非常简单。继而教师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说:“请大家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很快,学生便大功告成,纷纷举起画完的作品让老师看。教师边点头边露出微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画画试试。”没出5秒钟,反应快的学生便脱口而出:“老师,画不出来!”教师紧接追问:“为什么呢?”一个学生说:“由于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如果有两个直角,那么已经是180度了,因此也就画不出第三个角了。所以,画不成三角形。”学生说得太好了,教师赶紧接过了话题:“这位同学说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你们知道吗?”其他学生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好连忙点头说“知道”。教师肯定地说:“是的,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就是180度。那么,我们怎样验证一下呢?请大家想想办法。”学生经过很长时间的合作探究得出了三种办法,然后是全班交流汇报。接下来进行巩固练习,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两个层次,学生的计算没出现多大问题。最后一题是思维拓展练习:研究一下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因时间的关系,无一人能够想出策略。
【反思】 教师创设情境采用的是给学生制造思维障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纵,有其果学生肯定会究其因,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数学的真谛,此创设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听课时,我也为这样的设计而感到高兴,心想一定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学生一堂课显得比较沉闷,只有部分好学生在迎合老师,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课后,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出示问题时,没有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强调清楚,有许多学生没有听清要求;二是因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好学生反应快,答案脱口而出,其他学生思维还没产生任何的碰撞,更没经历实验的过程;三是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缺少质疑权威的意识和习惯,显得顺从,没有主张和个性。在好学生说出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后,其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真正知道的可能并没有多少。但是正因为是好学生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中这是学习的权威啊,他说的肯定是对的,结果大家只有稀里糊涂地点头附和。说明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内角和的知识根本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由此看来,看似精彩的情境创设,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度的调控和把握,同样焕发不出它应有的光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思考、仔细推敲以上情境的创设,不难发现,它尽管有它的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设计引入没有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这也就是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原因所在。
再者,练习题的最后一题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的拓展——任何多边形都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可是学生却没人能想出办法。仔细想想,是教师题目出得太难还是学生太笨呢?显然都不是,而是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没发挥出来。由于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部活力,也就无谈学生的动手实验、猜想验证了。
【反思】 教师创设情境采用的是给学生制造思维障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纵,有其果学生肯定会究其因,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数学的真谛,此创设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听课时,我也为这样的设计而感到高兴,心想一定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学生一堂课显得比较沉闷,只有部分好学生在迎合老师,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课后,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出示问题时,没有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强调清楚,有许多学生没有听清要求;二是因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好学生反应快,答案脱口而出,其他学生思维还没产生任何的碰撞,更没经历实验的过程;三是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缺少质疑权威的意识和习惯,显得顺从,没有主张和个性。在好学生说出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后,其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真正知道的可能并没有多少。但是正因为是好学生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中这是学习的权威啊,他说的肯定是对的,结果大家只有稀里糊涂地点头附和。说明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内角和的知识根本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由此看来,看似精彩的情境创设,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度的调控和把握,同样焕发不出它应有的光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思考、仔细推敲以上情境的创设,不难发现,它尽管有它的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设计引入没有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这也就是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原因所在。
再者,练习题的最后一题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的拓展——任何多边形都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可是学生却没人能想出办法。仔细想想,是教师题目出得太难还是学生太笨呢?显然都不是,而是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没发挥出来。由于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部活力,也就无谈学生的动手实验、猜想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