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型肥料的节肥增产效应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开展10种新型复合肥和2种普通肥料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区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复合(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新型肥料在减量3.1%~15.9%施肥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产量相近或略增。
  关键词:新型肥料;减量施肥;增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55-3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生产资料,约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50%。粮食增产50%以上归功于肥料的使用[1]。当前,化肥市场以全溶、速溶、速散的普通化肥为主,普通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易溶于水,释放速度快,在土壤中留存时间短,易出现养分供给和作物需求不一致的问题,造成大量的肥料浪费,未被吸收肥料还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也会使农产品品质下降。随着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加迅猛,有机肥使用量日趋减少,作物微量元素营养失调现象日益凸显,肥料利用率持续降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型肥料应运而生。新型肥料是针对传统肥料的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施用不便等缺点,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或新工艺,对肥料进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改性后生产出的一类新产品[2-3]。目前,由于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照新型肥料的组成和性质,新型肥料可分为4大类,即:缓控释肥、商品有机肥、生物肥料、多功能肥料[4],国内已有部分肥料企业生产并推广新型肥料。为此,笔者对10种新型肥料和2种普通复合肥的产量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为新型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共12个,分别为(1):帝元控失肥48%(N-P2O5-K2O=24-12-12);(2)炭基长效肥48%(24-12-12);(3)保持性复合肥48%(24-12-12);(4)活性增效复合肥48%(24-12-12);(5)活性尿素BB肥48%(24-12-12);(6)帝元复合肥(24-12-12);(7)瑞虎网捕式控失肥48%(25-13-10);(8)金满楼网捕式控失肥48%(24-11-13);(9)辣妹子网捕式控失肥46%(26-10-10);(9)金满楼复混肥料48%(26-13-9);(11)硫包衣缓释肥50%(26-12-12);(12)淮海控失肥51%(26-10-15)。其中,(6)、(9)为普通肥料。供试肥料分别由帝元生物和瑞虎、淮海肥料企业提供。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华成3366。
  1.2 试验方法 按施氮量75、150、225和300kg/hm2,每种肥料设置4个处理。按施肥量从小到大顺序排列,2种肥料排成1列,首尾、中间交替设置空白(不施肥)处理。空白区共6个。帝元复合肥和金满楼复混肥按7[∶]3基追结合,其余肥料均一次性基施。小区面积:5×2.2=11m2,10行区,行距20cm,中间空1行(20cm),作为2次重复。试验地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土壤质地粘壤土,耕层厚度20cm,地下水位3.5~4.5m。有机质含量18.45g/kg,全氮1.12g/kg,碱解氮77.28mg/kg,有效磷30.06mg/kg,速效钾117.04mg/kg。前茬玉米,单产8610kg/hm2。试验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濉溪县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进行。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耙实。10月20日人工开沟播种。12月10日化学除草,3月6日防治纹枯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3月11日追施拔节肥,3月13日微喷40min。4月22日用井冈·蜡蚜菌悬浮液、4月26日用苯甲·丙环唑乳油飞机施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
  1.3 生产周期气候条件 2016年10月中旬至2017年5月,气候条件利弊参半。日照时数1313.7h,比历年平均少58h,总体上正常。但2016年10月中旬—2017年1月上旬仅305.4h,比历年平均少185.0h;4月中旬至5月下旬469.8h,比历年平均多94.8h。小麦抽穗后光照充足,对籽粒灌浆有利。平均气温10.5℃,比历年平均9.5℃高1.0℃,总体上异常偏高。只有2016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下旬和2017年2月上旬、下旬,3月下旬比歷年平均低0.1~3.3℃,其中2016年11月下旬异常偏低;2016年11月中旬、12月上中旬和2017年1月上旬、2月中旬、4月中旬、5月中下旬异常偏高。5月17—22日、25—31日最高气温高于29.5℃,其中26~30日相对湿度≤50%,伴随轻度干热风,导致小麦青枯逼熟,灌浆期缩短,比往年早熟3d。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降水量393.5mm,比历年平均多118.7mm,总体上异常偏多。其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降水301.5mm,比歷年平均多199.5mm,异常偏多;2~5月仅降水92.0mm,比历年平均少80.7mm。小麦苗期受涝渍影响,部分麦田晚播或重播,根系浅,肥水吸收能力弱,返青后不少田块出现黄苗;2~5月降水异常偏少,延误追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产量比较 由表1可知,6个空白区产量5725.3~6203.1kg/hm2,平均5914.0kg/hm2,变异系数3.04%,空白区最高、最低产量与平均产量相差4.89%、-3.19%,在试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说明试验田土壤肥力较均匀,对试验结果无影响。试验施肥区平均产量8977.4~9460.5kg/hm2,顺序为:帝元控失肥>金满楼控失肥>活性尿素BB肥>硫包衣缓释肥>活性增效肥>炭基长效肥>保持性复合肥>淮海控失肥>瑞虎控失肥>帝元复合肥>金满楼复混肥>辣妹子控失肥(表1)。前9种新型肥料比普通肥料(帝元复合肥、金满楼复混肥平均,下同)增产0.84%~4.84%,前4种肥料增产2%以上。除辣妹子控失肥外,新型肥料间差异不显著;两个普通肥料产量差别不大,除帝元控失肥外,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肥料同一施肥量平均产量7502.7~10406.1kg/hm2,225kg/hm2的最高,300kg/hm2的次之,75kg/hm2的最低。不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显著。   2.2 效应方程配置 试验表明(表2):施氮量在0~30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225kg/hm2的产量较高,超过此量后,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复合(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5],F=11.76(P=7.8%)~46.23(P<1%),除帝元控失肥、炭基长效肥、活性增效肥和2种普通肥料置信度≤7.8%外,达显著水平以上。
  2.3 经济施肥量 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产量最高;当边际收益为0时,效益最高。小麦价格按2.30元/kg、新型肥料10.83元/kgN、普通肥料10.00元/kgN计算,经济施氮量209.0~248.9kg/hm2,经济产量9839.7~10322.0kg/hm2。与普通肥料相比,经济施肥量减少3.1%~15.9%,经济产量增加-0.5%~4.4%。这说明供试的10种新型肥料在减量3.7%~15.9%施肥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产量相近或略有增产。活性尿素BB肥、炭基长效肥、辣妹子控失肥、淮海控失肥、保持性复合肥和活性增效肥节肥效果较好,可减氮9%~15%,5种控失肥平均可减氮7.7%;帝元控失肥、硫包衣缓释肥增产效果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新型肥料已在我国24个省30多种作物上进行了示范推广,累计施用面积达461.7万hm2。结果显示,施用新型肥料可提高作物产量10%左右,提高肥料利用率5%~15%,同时在改善农产品品质、培肥地力、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作用明显[6]。本试验研究表明:施肥区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显著。复合(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供试的10种新型肥料在减量3.1%~15.9%施肥的情况下,产量与普通肥料相近或略有增产。
  新型肥料具有养分缓慢释放的特性,常作基肥一次性施人,省时省工。但作物在各生长时期吸收的养分数量不同,每种作物所需肥料养分差异很大,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较难保持一致。从国内缓控释肥生产水平来说,现阶段还没有一种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速率符合作物需肥规律,大多是等量释放,同时前期释放量过大,而后期释放率量过小[7]。为此,要筛选环境友好和高效价廉的抑制剂,研究生物化学途径与物理包膜相结合的控释机理,发展“异粒控速”、“缓释促释”理论,研制相应的控释肥料。探讨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转化和利用机制,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转化、吸附解吸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研制新型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
  参考文献
  [1]陈宏坤,徐广飞,高璐阳,等.缓控释肥包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磷肥与复肥,2015,30(4):47-50.
  [2]武志杰,石元亮,李东坡,等.新型高效肥料研究展望[J].土壤与作物,2012,1(1):2-8.
  [3]趙国庆,谢永,王红艳,等.缓释肥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5,44(18):50-52.
  [4]夏循峰,胡宏.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40(11):45-48,4.
  [5]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等.砂姜黑土培肥与小麦高产栽培[M].农业出版社,2016-09:82-153.
  [6]张运红,孙克刚,和爱玲,等.缓控释肥增产机制及其施用技术研究进展[J].磷肥与复肥,2016,31(12):19-21.
  [7]林森,乔丹丹.我国缓释肥的现状及其研究進展[J].农技服务,2016,33(10):71,70.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针对基层烟站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普遍偏低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包括:(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质量意识;(2)加强烟叶分级技术队伍建设;(3)严格规范分级扎把操作流程;(4)严格落实收购质量目标责任制;(5)推行分站点核算管理,充分发挥烟站主体作用。  关键词:基层烟站;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
期刊
摘 要:为了配合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和仙桃市种子管理站关于引导和优化省、市品种布局,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选择好的杂交水稻品种,该研究从湖北省仙桃市种子市场收集表现好的品种,以广两优香66为对照,通过试验,选出齐优1068、全两优1号、盐两优2208等3个品种,产量高于对照,且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合在仙桃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中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仙桃市;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
期刊
摘 要:小麦是陕南除水稻之外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如何改变现状,推进陕南小麦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调查陕南小麦品种更替、演变、种植技术的进程及生产现状,分析作为小麦次适生区,存在的品种多乱、病害严重及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了选育适宜陕南地域的专用小麦品种,配套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促进陕南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陕南小麦;历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在品种和生态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采收成熟度是影响葡萄酒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含糖量越高,葡萄酒的质量越好。该研究以‘赤霞珠’、‘梅鹿辄’为试材,对成熟过程中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值进行了测定,综合实验结果,建议在山西中部地区,赤霞珠于10月上旬采收,梅露辄于9月中旬采收。  关键词:酿酒葡萄;成熟特征;山西中部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该文以四川达州青宁乡为研究区,探讨了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单斜山地貌构造面的水资源问题。结果表明,该类型地貌区在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种植结构、水利设施状况、水污染及水浪费问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水土流失以及水域污染严重,可用水资源极为匮乏。为改善此现状,建议:适当增加并合理布局蓄水、给水实施,充分利用并保护好地下水资源;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并改进灌溉技术;加强污染防治;优化政策措施。  关键词:川
期刊
摘 要:针对蕹菜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管理中多发易发的各种问题,结合商丘地区蕹菜种植情况,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适时采收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解,总结出一套完善的全生育期日光温室栽培、主茎和侧枝多次采收的栽培栽培方式,以期进一步完善蕹菜温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农户保护地蕹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蕹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病虫害;商丘  中图分类号 S63
期刊
摘 要:该试验通过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进一步验证磷酸二氢钾在冬小麦上叶面喷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小麦抗逆性能增强,小麦生物学性状变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麦;磷酸二氢钾;水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57-2  小麦作为淮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133.33万hm2,其中宿州市
期刊
摘 要:为摸清绿色防控技术在北京地区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调研了解了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小麦田的应用情况和农户需求。在调研结果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为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小麦;绿色防控;调研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期刊
摘 要:该研究通过对葡萄枝屑、木屑及香菇废料化学成分的检测,开展葡萄枝屑栽培香菇的配方试验与香菇废料还田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枝屑可以用来栽培香菇,香菇废料还田后,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葡萄产量。“果-菌-果”的循环模式具有生态高效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葡萄枝屑;香菇栽培;配方优化;循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
期刊
摘 要:该文介绍了尤溪县已挂牌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综述了古树名木保护历史及保护管理现状,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尤溪县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98-2  尤溪地处中亚热带,属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常年温暖的照叶林地带、南岭东部山地常绿储类照叶林区、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常绿储类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