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英国,饱览了“帝国之眼”大伦敦区,徜徉了宁静的苏格兰爱丁堡,走遍了海滨朴茨茅斯的大街小巷,你不可不在英国东海岸一个叫多佛的地方驻足停留。远眺天边朦朦胧胧的法国加莱,回望碧波拍岸的百丈白崖,俯听多佛港内码头喧嚣,追忆中古城堡的刀光剑影,无论你是大自然神奇风光的崇拜者还是人文历史遗迹的追随者,两三个小时的多佛古堡步行游览都会让你感到不虚此行。
谈起多佛城堡你也许并不熟悉,但诺曼的征服者威廉则是大名鼎鼎,是他首先在此设立了军事防御工事。说起“二战”时期生死攸关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更是无人不晓,而这里就是该行动的总指挥部。这座被称为“打开英国之匙”的要塞历经千年沧桑变幻,如今当之无愧地成为英国的地标性建筑并列入英格兰遗产保护名单,矗立在离欧洲大陆仅34公里的海角,在距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担负着守卫国家、抵御侵袭的重任。这片地区在古罗马和威廉时代已有少量建筑,巨大的中心城堡则由金雀花王朝开创者亨利二世(1133—1189)于1180年建造,中世纪及近代又历经狮心王理查、亨利八世、维多利亚女王等君主的改造,时至今天,“一战”、“二战”烽火洗礼过的故地正静静地迎来送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远古、中近代、现代,多佛古堡用它的石塔战道筑起了它的前世与今生。
远古的余音
多佛城堡建筑群位于白崖高约一百米的山冈上,东临英吉利海峡,北倚广阔平原,并将巨大的瞭望塔依势伸向西北方多佛中心城区,以抵御来自内陆的进攻。多佛城堡分为灯塔与圣玛丽教堂、中心主城堡、新军官指挥部、海岸瞭望台、地下秘密隧道五大建筑群,在12世纪及以前,这一地区只有前两大部分,它们是自远古传来的余音。
铁器时代这里一些零散的人工建造痕迹已不明显,所以公元43年后古罗马人征服英格兰后在此建立的灯塔和教堂成了这里最早、最大的遗迹。建立于公元1世纪后期的古罗马灯塔矗立在山冈的最高处,成为全英唯一一座该时期遗留下的此类建筑。文献记载它共有五层,而现今只留下残破的四层,塔身现在已是残破不堪,但还能清晰辨认出是由硬质岩石经人工切割后垒成约五十米高的六棱柱状。当初,古罗马人控制多佛就是看中其离大陆最近的优势,因此在此设立港口以便向岛内不断输送兵源物资,由此使多佛港逐步发展起来。紧挨着灯塔的圣玛丽教堂就是在海港人口增多的情况下建立的,至今也有千年历史,如果用“波澜起伏”来形容它也毫不为过,因为这座石质教堂还有过作为煤场、弹药库、兵营、室内球场的特殊经历,当19世纪某贵族重新翻修它时,教堂的穹顶早已不翼而飞。但不可否认,圣玛丽教堂是英国肯特郡(多佛所在郡)最豪华的教堂,在日后更被皇室征用。公元1066年,来自海峡对岸诺曼底的威廉在战胜哈罗德王后在此设立了一些军事防御工事,成为日后此地建筑设施的蓝本。
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山冈中心的主堡了。1154年来自安茹领地的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由此开创安茹王朝(又称金雀花王朝)。关于多佛古堡的建造,还有一段非凡的经历。亨利二世继位后,曾任命自己的密友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意图加强对国内宗教的控制。但这位密友似乎很反感亨利的这一举措,作为抗议,他擅自前往法国游历五年后又回到英格兰。这一肆意妄为的行为惹恼了脾气火爆的亨利,更糟的是,国王派出缉捕托马斯的四名骑士竟又失手把他杀死,全欧洲震动了,成为众矢之的的亨利王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不仅承认了托马斯的圣徒地位,还亲自前往坎特伯雷悼念这位故友。1179年,法王路易七世首次渡海经多佛北上坎特伯雷参拜圣托马斯,为了改善自身形象和迎接来自大陆的君王贵族,亨利王在一年后于此处建立城堡,作为客人们造访的中转站和临时居所。因此有趣的是,多佛主城堡的最初建立原因不是军事防卫,而是为了招待贵宾,成了一座一流的国宾馆!
主城堡初建时呈四方状,周围配有壕沟,充分具备了居住和防卫的两种功能。南北两方各设一城门分别称为“王者之门”(King’ Gate)和 “宫殿之门”(Palace’ Gate),大有君临天下的王者之风。城堡内部中心是一座高近百米的四层巨大内堡,由巨大的硬质碎石垒成,墙壁厚达六米半,堡顶四角是四个瞭望台,堡内皇家会客厅、卧室、警卫亭、厨房、礼拜堂一应俱全。夏天至此,外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内部凉爽空旷、幽远静谧,的确是款待宾客的绝佳场所,但随着岁月沧桑变幻,日后这里竟成了英国南部著名的军事要塞,抵御住了成百上千次的围攻夺城。
喧嚣与沉寂的轮回
踏着螺旋向上的石阶通向内堡顶部,你会发现在一个瞭望台上钉着一枚泛青的铜牌,讲述的是中世纪时期1216—1217年史诗般的夺堡大围攻。1215年,英国的失地王约翰与英格兰贵族签订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Great Charter),规定了国王不经大贵族同意不得随意征兵、征税以及限制国王权力的种种规范,是为英国日后民主法治思想之源流。然而背信弃义的约翰王不久便撕毁约定,征兵讨伐反对自己统治的贵族,后者遂起兵反抗,并写信邀请英格兰的老冤家法国国王出兵对抗英王,条件是给与法兰西王子路易英格兰国王头衔的宣称权。1216年,法兰西军队自东南海岸登陆,接连攻陷数个重镇,直逼英吉利海峡之喉多佛,一旦最后一所要塞沦陷,约翰王的大本营将会孤掌难鸣。危急存亡之际,约翰王把守城重任委派给他最信赖的胡伯特·伯格(Hubert de Burgh),时任英格兰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他毅然领命,率领城堡内一百四十多名骑士和数百名武装人员与侵略军进行了持续近半年的对抗。战斗主要发生在城堡外围的北角,这里也是城堡最薄弱的地方,法军在比城墙还高的地方扎寨安营,架起巨型投石机,配以冲车和云塔,并在城墙上架起云梯。胡伯特为防止城墙被击毁,便又加建一座木质外堡,后世的史书这样描述这场围攻战:“路易王子的工兵挖垮城堡的墙根,东面的石塔也被击毁,但双方反复的争夺战一直在持续,守将们斗志高昂地把侵略者赶出城外,用大木块又把缺口给堵上……”半年后法军承认攻城失败,但仅四天后约翰王暴毙让情况急转直下,法军重新组织进攻,但这次守军们则更有信心了,因为同时进行的林肯战役和三文治海战以法军大败告终,让路易王子不得不面对征讨英格兰失败的现实。大围攻下的多佛城堡被砸得面目全非,但战后经过修复它依然屹立不倒,时至今日,瞭望塔上还狼烟滚滚,警醒着后人八百年前这里经历的惨烈战斗。 不仅是这场艰难的反围攻战,在硝烟四起的中世纪和近代,这里经历了无数次类似的战争,由此建立的防御工事也在增多。为了战争和警惕大陆的威胁,许多君王对城堡进行了改建和修复工作,例如狮心王理查、爱德华三王时代、亨利八世,他们多多少少进行过扩增围墙、加设木窗和扩建炮台的改进工作。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法军渡海进攻本岛,英国人在主城堡南部开挖数条战时秘密隧道用于屯兵和海岛防卫,1856年,维多利亚女王又下令在此建造一座哥特式新型军官指挥所。战争之外,多佛城堡还继续发挥它最初的作用,亨利三世曾在这里设宴款待过大贵族,亨利八世曾在此处会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伊丽莎白一世曾来此参观拜访,17世纪早期常有皇族来此游玩。然而,一旦英国东南端没有战争或是皇族们不再青睐此处,幽幽古堡便冷清下来,尤其是18世纪前半期。战争与和平,喧闹与沉寂,多佛城堡注定是要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大放异彩,当国家的重心从枪炮转向金银时这里只能默默忍受萧条。在历史相似的轮回与更替中,古堡不断没落而又新生。
今生的沉浮
19世纪兴起的电气革命促进了欧洲的重工业和军工业进一步改良,步入20世纪前叶,阴云密布的战争危机把多佛城堡连同这个城市一起推到了战争的风口浪尖。1901年法国人路易 ·布莱里奥驾驶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这让英国人清醒地认识到数百年坚不可摧的海岸要塞已经遭受了新的威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城堡南部崖壁上建成不久的三层水泥海军瞭望台再次加固,用来观察德国海空军在海峡的活动状况和控制己方港内舰队的调度,而北部的兰顿崖则被皇家空军征用作军用机场,紧挨城堡的19世纪兴建的战时秘密隧道和哥特式新军官指挥所一并受到重用。战争期间,英国向协约国的大陆战场输送了二十余万军队,其中多佛的跨海输送任务就是在多佛城堡指挥完成的。
多佛城堡在“一战”期间并未受过猛烈的攻击,但这也许预示着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希特勒几乎横扫整个西欧,低地国家被吞并后法国继而成为第三帝国的囊中之物。1940年5月末,连连后撤的近四十万英法联军退守法国海港敦刻尔克,一旦这支联军无法撤回英国,被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军消灭,则英法两国不再有翻盘的余地。在历史的另一转折点上,英帝国海军部制定了代号“发电机计划”的撤离行动,由指挥部位于多佛城堡的伯特伦˙拉姆齐中将指挥。近九天的撤离行动中,英国东海岸征调一切可用的船只将三十余万的军队从死亡线上拖回英国,从而为日后反攻德国保存了实力,多佛港不仅是撤退军队登陆地之一,更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总指挥部,因此在海军瞭望台下方的海滩上,还有一座老兵联合会修建的撤离胜利纪念碑。
“二战”前期英国还对拿破仑战争时期建的战时秘密隧道进行扩建,这也是城堡最神秘的地方。隧道入口在海军瞭望台西北角,地下部分错综复杂,最深处离地面近三十米,在城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整个隧道也需要近一小时才能走完。除了狭长的防空洞,这里还是战时海军指挥部的所在地,“发电机计划”就是在此处制定和发出。此外,战时隧道还包含了高层会议室、沙盘推演室、警卫室、兵营、电报接收室以及一个巨大的敌台监听室,这里几乎全是当年的真实物品,偌大的兵营里还搭建了一个激光屏幕,循环为游人播映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重重解密。隧道北部有一条螺旋形暗道通向毗邻的地下战地医院,参加撤离行动的伤员和空战伤员就在那里接受治疗。隧道出口设在山崖中部,通过一个甬道可以前往海岸炮台,昏暗的灯光下整个隧道依然给人以战争年代的压抑感。“二战”结束后,冷战时期为防止前苏联的核打击,这里还被设为英国政府紧急避难所,直到1990年后才真正敞开大门迎接游客的到来。
如今的多佛城堡,不言不语,任风雨吹打它岁月久远的每一寸肌肤。从古罗马时代到美苏冷战,近千年来多佛城堡地区都寸土不失地屹立于国家东南一隅,这是任何其它堡垒都无法企及的。今生的多佛城堡,正如同英国自身一样,经历了轮回般的起起落落后还是归于平静:青苔环绕巨石,铁窗锈迹斑斑,守着一方碧海,与游人海鸥为伴。
但愿古堡的枪炮声不再响起。
谈起多佛城堡你也许并不熟悉,但诺曼的征服者威廉则是大名鼎鼎,是他首先在此设立了军事防御工事。说起“二战”时期生死攸关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更是无人不晓,而这里就是该行动的总指挥部。这座被称为“打开英国之匙”的要塞历经千年沧桑变幻,如今当之无愧地成为英国的地标性建筑并列入英格兰遗产保护名单,矗立在离欧洲大陆仅34公里的海角,在距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担负着守卫国家、抵御侵袭的重任。这片地区在古罗马和威廉时代已有少量建筑,巨大的中心城堡则由金雀花王朝开创者亨利二世(1133—1189)于1180年建造,中世纪及近代又历经狮心王理查、亨利八世、维多利亚女王等君主的改造,时至今天,“一战”、“二战”烽火洗礼过的故地正静静地迎来送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远古、中近代、现代,多佛古堡用它的石塔战道筑起了它的前世与今生。
远古的余音
多佛城堡建筑群位于白崖高约一百米的山冈上,东临英吉利海峡,北倚广阔平原,并将巨大的瞭望塔依势伸向西北方多佛中心城区,以抵御来自内陆的进攻。多佛城堡分为灯塔与圣玛丽教堂、中心主城堡、新军官指挥部、海岸瞭望台、地下秘密隧道五大建筑群,在12世纪及以前,这一地区只有前两大部分,它们是自远古传来的余音。
铁器时代这里一些零散的人工建造痕迹已不明显,所以公元43年后古罗马人征服英格兰后在此建立的灯塔和教堂成了这里最早、最大的遗迹。建立于公元1世纪后期的古罗马灯塔矗立在山冈的最高处,成为全英唯一一座该时期遗留下的此类建筑。文献记载它共有五层,而现今只留下残破的四层,塔身现在已是残破不堪,但还能清晰辨认出是由硬质岩石经人工切割后垒成约五十米高的六棱柱状。当初,古罗马人控制多佛就是看中其离大陆最近的优势,因此在此设立港口以便向岛内不断输送兵源物资,由此使多佛港逐步发展起来。紧挨着灯塔的圣玛丽教堂就是在海港人口增多的情况下建立的,至今也有千年历史,如果用“波澜起伏”来形容它也毫不为过,因为这座石质教堂还有过作为煤场、弹药库、兵营、室内球场的特殊经历,当19世纪某贵族重新翻修它时,教堂的穹顶早已不翼而飞。但不可否认,圣玛丽教堂是英国肯特郡(多佛所在郡)最豪华的教堂,在日后更被皇室征用。公元1066年,来自海峡对岸诺曼底的威廉在战胜哈罗德王后在此设立了一些军事防御工事,成为日后此地建筑设施的蓝本。
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山冈中心的主堡了。1154年来自安茹领地的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由此开创安茹王朝(又称金雀花王朝)。关于多佛古堡的建造,还有一段非凡的经历。亨利二世继位后,曾任命自己的密友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意图加强对国内宗教的控制。但这位密友似乎很反感亨利的这一举措,作为抗议,他擅自前往法国游历五年后又回到英格兰。这一肆意妄为的行为惹恼了脾气火爆的亨利,更糟的是,国王派出缉捕托马斯的四名骑士竟又失手把他杀死,全欧洲震动了,成为众矢之的的亨利王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不仅承认了托马斯的圣徒地位,还亲自前往坎特伯雷悼念这位故友。1179年,法王路易七世首次渡海经多佛北上坎特伯雷参拜圣托马斯,为了改善自身形象和迎接来自大陆的君王贵族,亨利王在一年后于此处建立城堡,作为客人们造访的中转站和临时居所。因此有趣的是,多佛主城堡的最初建立原因不是军事防卫,而是为了招待贵宾,成了一座一流的国宾馆!
主城堡初建时呈四方状,周围配有壕沟,充分具备了居住和防卫的两种功能。南北两方各设一城门分别称为“王者之门”(King’ Gate)和 “宫殿之门”(Palace’ Gate),大有君临天下的王者之风。城堡内部中心是一座高近百米的四层巨大内堡,由巨大的硬质碎石垒成,墙壁厚达六米半,堡顶四角是四个瞭望台,堡内皇家会客厅、卧室、警卫亭、厨房、礼拜堂一应俱全。夏天至此,外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内部凉爽空旷、幽远静谧,的确是款待宾客的绝佳场所,但随着岁月沧桑变幻,日后这里竟成了英国南部著名的军事要塞,抵御住了成百上千次的围攻夺城。
喧嚣与沉寂的轮回
踏着螺旋向上的石阶通向内堡顶部,你会发现在一个瞭望台上钉着一枚泛青的铜牌,讲述的是中世纪时期1216—1217年史诗般的夺堡大围攻。1215年,英国的失地王约翰与英格兰贵族签订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Great Charter),规定了国王不经大贵族同意不得随意征兵、征税以及限制国王权力的种种规范,是为英国日后民主法治思想之源流。然而背信弃义的约翰王不久便撕毁约定,征兵讨伐反对自己统治的贵族,后者遂起兵反抗,并写信邀请英格兰的老冤家法国国王出兵对抗英王,条件是给与法兰西王子路易英格兰国王头衔的宣称权。1216年,法兰西军队自东南海岸登陆,接连攻陷数个重镇,直逼英吉利海峡之喉多佛,一旦最后一所要塞沦陷,约翰王的大本营将会孤掌难鸣。危急存亡之际,约翰王把守城重任委派给他最信赖的胡伯特·伯格(Hubert de Burgh),时任英格兰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他毅然领命,率领城堡内一百四十多名骑士和数百名武装人员与侵略军进行了持续近半年的对抗。战斗主要发生在城堡外围的北角,这里也是城堡最薄弱的地方,法军在比城墙还高的地方扎寨安营,架起巨型投石机,配以冲车和云塔,并在城墙上架起云梯。胡伯特为防止城墙被击毁,便又加建一座木质外堡,后世的史书这样描述这场围攻战:“路易王子的工兵挖垮城堡的墙根,东面的石塔也被击毁,但双方反复的争夺战一直在持续,守将们斗志高昂地把侵略者赶出城外,用大木块又把缺口给堵上……”半年后法军承认攻城失败,但仅四天后约翰王暴毙让情况急转直下,法军重新组织进攻,但这次守军们则更有信心了,因为同时进行的林肯战役和三文治海战以法军大败告终,让路易王子不得不面对征讨英格兰失败的现实。大围攻下的多佛城堡被砸得面目全非,但战后经过修复它依然屹立不倒,时至今日,瞭望塔上还狼烟滚滚,警醒着后人八百年前这里经历的惨烈战斗。 不仅是这场艰难的反围攻战,在硝烟四起的中世纪和近代,这里经历了无数次类似的战争,由此建立的防御工事也在增多。为了战争和警惕大陆的威胁,许多君王对城堡进行了改建和修复工作,例如狮心王理查、爱德华三王时代、亨利八世,他们多多少少进行过扩增围墙、加设木窗和扩建炮台的改进工作。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法军渡海进攻本岛,英国人在主城堡南部开挖数条战时秘密隧道用于屯兵和海岛防卫,1856年,维多利亚女王又下令在此建造一座哥特式新型军官指挥所。战争之外,多佛城堡还继续发挥它最初的作用,亨利三世曾在这里设宴款待过大贵族,亨利八世曾在此处会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伊丽莎白一世曾来此参观拜访,17世纪早期常有皇族来此游玩。然而,一旦英国东南端没有战争或是皇族们不再青睐此处,幽幽古堡便冷清下来,尤其是18世纪前半期。战争与和平,喧闹与沉寂,多佛城堡注定是要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大放异彩,当国家的重心从枪炮转向金银时这里只能默默忍受萧条。在历史相似的轮回与更替中,古堡不断没落而又新生。
今生的沉浮
19世纪兴起的电气革命促进了欧洲的重工业和军工业进一步改良,步入20世纪前叶,阴云密布的战争危机把多佛城堡连同这个城市一起推到了战争的风口浪尖。1901年法国人路易 ·布莱里奥驾驶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这让英国人清醒地认识到数百年坚不可摧的海岸要塞已经遭受了新的威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城堡南部崖壁上建成不久的三层水泥海军瞭望台再次加固,用来观察德国海空军在海峡的活动状况和控制己方港内舰队的调度,而北部的兰顿崖则被皇家空军征用作军用机场,紧挨城堡的19世纪兴建的战时秘密隧道和哥特式新军官指挥所一并受到重用。战争期间,英国向协约国的大陆战场输送了二十余万军队,其中多佛的跨海输送任务就是在多佛城堡指挥完成的。
多佛城堡在“一战”期间并未受过猛烈的攻击,但这也许预示着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希特勒几乎横扫整个西欧,低地国家被吞并后法国继而成为第三帝国的囊中之物。1940年5月末,连连后撤的近四十万英法联军退守法国海港敦刻尔克,一旦这支联军无法撤回英国,被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军消灭,则英法两国不再有翻盘的余地。在历史的另一转折点上,英帝国海军部制定了代号“发电机计划”的撤离行动,由指挥部位于多佛城堡的伯特伦˙拉姆齐中将指挥。近九天的撤离行动中,英国东海岸征调一切可用的船只将三十余万的军队从死亡线上拖回英国,从而为日后反攻德国保存了实力,多佛港不仅是撤退军队登陆地之一,更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总指挥部,因此在海军瞭望台下方的海滩上,还有一座老兵联合会修建的撤离胜利纪念碑。
“二战”前期英国还对拿破仑战争时期建的战时秘密隧道进行扩建,这也是城堡最神秘的地方。隧道入口在海军瞭望台西北角,地下部分错综复杂,最深处离地面近三十米,在城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整个隧道也需要近一小时才能走完。除了狭长的防空洞,这里还是战时海军指挥部的所在地,“发电机计划”就是在此处制定和发出。此外,战时隧道还包含了高层会议室、沙盘推演室、警卫室、兵营、电报接收室以及一个巨大的敌台监听室,这里几乎全是当年的真实物品,偌大的兵营里还搭建了一个激光屏幕,循环为游人播映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重重解密。隧道北部有一条螺旋形暗道通向毗邻的地下战地医院,参加撤离行动的伤员和空战伤员就在那里接受治疗。隧道出口设在山崖中部,通过一个甬道可以前往海岸炮台,昏暗的灯光下整个隧道依然给人以战争年代的压抑感。“二战”结束后,冷战时期为防止前苏联的核打击,这里还被设为英国政府紧急避难所,直到1990年后才真正敞开大门迎接游客的到来。
如今的多佛城堡,不言不语,任风雨吹打它岁月久远的每一寸肌肤。从古罗马时代到美苏冷战,近千年来多佛城堡地区都寸土不失地屹立于国家东南一隅,这是任何其它堡垒都无法企及的。今生的多佛城堡,正如同英国自身一样,经历了轮回般的起起落落后还是归于平静:青苔环绕巨石,铁窗锈迹斑斑,守着一方碧海,与游人海鸥为伴。
但愿古堡的枪炮声不再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