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键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v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关键能力的内涵,提出关键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并以此说明关键能力的内容,提出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途径;关键能力;措施
  
  一、关键能力的提出
  我们国家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培养标准?目前普遍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虽然关键能力的培养难度比专业能力和专项技能大得多,但是高等教育要真正体现价值,真正体现能力本位的特色,就应该找到培养关键能力的方法。关键能力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另外,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能力的培养程度能够体现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找寻培养关键能力的最好办法。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关键能力培养相关内容并形成“子系统”,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典型事件处理开始,到职业或职业群中的典型单项事件处理,逐渐过渡到职业岗位综合事件处理、直到职业生涯规划。
  二、关键能力的内容
  关键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职业,谋求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能力,即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特别当职业发生变更时,或者当劳动组织方式发生变化时,劳动者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所以,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也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或“可携带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基本就业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统称为关键能力。
  依据国家《职业指导》引用“关键能力”的概念,即关键能力是所有岗位都不可缺少的,所有的就业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综合职业能力。
  目前关键能力的内容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一般认为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方面,要求能系统地、综合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二是方法能力,学生要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三是社会能力,要求学生有质量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核心技能标准体系分为八个模块,它们是: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培养关键能力的措施
  由于关键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所必备的元素之一,与实际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作者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应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以整合的方式融入相应课程的教学中。在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关键能力是通过长期的训练而获得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故学校、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
  改变以前课堂上采取的启发诱导、问答谈话、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把精力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上,学会看教材,参考教案、教参,把各种形式的作业看做是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学会”变“会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专业课中,实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加大实训课训练
  注重动手操作课程教学,在具体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在实验动手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行处理,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之中。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在解决问题上,从而增强自我意识,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三)组织学生多参加集体、学校、班级和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独立性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提高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在社会能力的培养中始终贯彻“塑造人”的品德教育。在进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四)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管理
  要利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管理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培养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由于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因此,应经过严格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从一点一滴中积累。具有良好的习惯及做人的基本素质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五)方法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在学生心理建立起关键能力的概念,再利用课堂、实验实训课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各种计划、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反馈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也就是方法能力的培养。在方法能力的培养上,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团队,各个团队根据自己能力大小,选择某个项目为载体,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会信息技术处理和获得实际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整个过程全部参与。
  总之,关键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职业行为能力和潜在能力培养,为在岗位上发挥能动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使学生对以后的工作、组织、职业,甚至事业中的变化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胜任相关职业岗位上相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力、自下而上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并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职业教育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职业教育者做出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S.J.VanZdingen,唐克胜译.关键能力的
   获得及其在就业中的作用[J].机械职业
   教育,2004(1).
  [2]高宏,高翔.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
   力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8).
  (河南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改革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改革也让我们的教学有了动力。为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已致力于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合理衔接,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教学议题,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首要任务。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高中化学教与学相结合的特点,渡过学习难关,结合化学新课改,我谈谈本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鞍区平滑肌肉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53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视力下降3例,视野缺损2例,共济失调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1.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
复习课教学是英语课堂中比较普通的课型,它是对旧知的梳理、巩固、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课型,因此,复习课型虽然普通,但其研究价值却不普通。在关注学生主体的今天,复习课的教学不能再陷入题海战术,而更应当兼顾效率与趣味,知识与能力。本文主要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6A Unit8 Review and check (Part D)的教学思路,阐述一个观点:复习课应当有个主线。  这个部分是动词过去式的特殊疑问句和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麻醉极易受患者体质、伴随疾病和麻醉操作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术中常有麻醉不全和心血管意外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麻醉效果和汽化电切术治疗[1]。本研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1-06-2012-06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患者,给予相应抗癫(癎)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和灵活性。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形成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
据统计,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率仅为10%左右,延误诊治情况比较普遍[1]。现将我院2000-01-2011-10收治的18例曾被误诊的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病之一,高血压是常见病因,主要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目前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二次损伤,影响患者后期神经功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也是从课外到课内、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温故知新  教师在引入过程中常常从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6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