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希依提《无尽的想念》诗歌版本及翻译研究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不同族群文学作品的共享,对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建构统一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少数民族母语作品译为汉语的实践相当丰富,但迄今为止几乎见不到相关的译介学研究。文章以尼米希依提的《Seγindim(无尽的想念)》为个案,进行版本与翻译研究,发现该诗的不同版本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译本存在大量的删节,“漏译”“误译”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既有文化差异难以完全转换之客观因素,更包含译者对原文的有意识的改造。删节、改造的用意虽好,但美学效果、信息含量,乃至国家认同的功效,可能都受到了影响。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以来,向西方文明学习之时,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蔚然兴起,文学领域“文化寻根”现象的出现是这一潮流体现。文章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现象为研究对象,着力从多民族文化传统的开掘、多元文学形式的创新,以及多民族文学史格局的建构三个层面阐述其对推动中国多民族文学建设、对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声乐的艺术实践丰富多彩.何种声音意象能代表中国?何种声音符号能够表达中国性?如何用声音艺术描画当下中国的精神肖像、展开中国音乐叙事?这是每个中国声乐探索者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声乐概念的形成及其内在合理性应得到基于时代文化的阐释;构建声音的中国性需要基于自我文化主体的理论支撑.
在人工音阶中,八声音阶是一种结构简单但又包含较多纵向和横向处理可能性的音阶.八声音阶提供了将比较复杂的音响结构与比较单纯的旋律语汇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八声音阶有关的创作实践,为创作既具有较新颖音乐语汇又富于民族特色的作品提供了有益经验.
随着西方音乐学界将符号学、释义学、叙事学、修辞学等运用到音乐研究中,隐喻理论也渐渐迈入我们的视野.隐喻本质从"修辞"到"思维"的发展历程,与音乐学家们从隐喻性话语到"情境模型""概念合成"分析理论的音乐隐喻研究的历史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阐释这些研究实践与隐喻理论自身发展的关系、讨论目前现有的音乐隐喻分析的特点,为进一步厘清音乐隐喻的内涵和研究论域提供了基础.
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主编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第一批成果近期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批成果包括《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第1卷及《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第1—3卷共9本.
利盖蒂20世纪70年代以后创作的《三首双钢琴曲》《钢琴协奏曲》、三册《钢琴练习曲》中若干首乐曲以及《汉堡协奏曲》中的片段都展现出简约音乐的另类发展—"复杂的简约"."复杂的简约"作为对利盖蒂简约音乐之技法风格的概括具有其合理性.
杨立青的音乐创作,尤其是其中国历史题材和协奏曲体裁的音乐创作,融汇中西、格调高迈、超逸不群,形成了一种既符合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又符合当代审美及表达的创作方式,为追求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当代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实践启示.
2021年3月2日,上海音乐学院"庆祝建党百年重大创演项目"新闻发布会在上音歌剧院管弦排练厅举行.上海音乐学院将在2021年度推出歌剧《康定情歌》、歌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音乐剧《忠诚》等5部大型原创作品及2020年完成的歌剧电影《贺绿汀》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共七大创演项目,献礼建党百年.
胡冬林作为生态意识非常浓厚的生态文学作家,其生态文学主张强烈而鲜明。他的生态散文创作包含对原始森林里动物的生存状态的呈现、对满族地方文化的记录和表达,清晰地传递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散文表达方式方法的创新。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其创作,不仅有助于厘清胡冬林系列生态散文创作的得失问题,而且也足以凸显其散文创作探索之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学发展的独特价值。
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平教授主编的《中国歌剧年鉴》于2019年正式创刊,其首卷(2019卷)已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歌剧年鉴》是上海音乐学院继《中国新音乐年鉴》之后又一本密切关注中国当代音乐的大型学术性年鉴,也是中国第一本专门观测和研究中国歌剧发展的学术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