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英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_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期纨绔作风与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脱离道德准则的唯美主义作品,长期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引起持久的争论。本文将其作品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后认为,王尔德和他笔下的纨绔子们并非一味颓废腐化,而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时代英雄。本文肯定了唯美主义纨绔子们起到的道德警示作用,同时分析了王尔德式英雄遭遇的尴尬困境。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纨绔子;唯美主义;维多利亚时代;道德;困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纨绔子Dandy——维多利亚时代的另类英雄
  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大力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在给英国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宗教因《物种起源》遭到质疑,信仰缺失进一步加速了人在精神层面的异化。随着中产阶级的迅速致富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这一阶级笃信的物质主义和清教道德成为了社会价值观的支柱。整个维多利亚晚期社会都表现出欲望强烈、冷酷无情、迷信物质力量的布尔乔亚精神。而这种现象表现在艺术领域,就是道德和物质对艺术主体性的干预和掠夺,受到了美学家们的强烈抵制。此时,来自法国的美学思想受到文化精英的推崇,戈蒂耶的美学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引导出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美学思想和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的“瞬间之美”。在两位牛津导师的影响下,王尔德形成了自己的唯美主义思想。
  王尔德的时代是一个辉煌与颓败共存、兴旺发达与野蛮粗俗并举的时代。他看到了繁荣社会下的黑暗堕落,但是不同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王尔德选择了一种另类唯美的方式对维多利亚时代腐朽的价值观和堕落的社会进行抗议。他笔下的纨绔子们以桀骜不驯、谈吐高雅的形象和表演性的、玩世不恭的心态出现,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艺术对庸俗的反叛。
  1 纨绔子在西方语境中的含义
  纨绔子源于英语中的dandy,翻译成“纨绔子”或“花花公子”都不能表达出dandy具有的艺术家风度和贵族式的傲慢,而且dandy更没有汉语中“纨绔子”暗含的贬义。波德莱尔曾说:“纨绔子的疯狂中有一种崇高”,“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的成分,代表着今日之人所罕有的那种反对和清除平庸的需要。”英国人布鲁迈尔(George Brummel,1778-1840)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纨绔子”。“在布鲁迈尔先生黑色衣装的和谐之中埋在亚麻布料的僵硬与完满之中,在其手套与手臂的对称之中,隐藏着他的神奇。”在众多描写这位著名纨绔子的文献中,作者无一例外地表示布鲁迈尔是一个“生活的艺术家”,他用美来改造生活的实践有鲜明的唯美主义特征。可见,纨绔子衣着考究,谈吐不凡,浑身散发着贵族气息,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唯美主义倾向。关于纨绔子诞生的背景,波德莱尔认为他们出现在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纨绔主义(dandyism)特别出现在过渡时代。”纨绔子诞生于贵族阶层逐渐没落,中产阶级迅速致富的时代,但他们与新时代格格不入。贵族情结和自恋倾向让他们不屑与中产阶级为伍。在他们眼中,中产阶级粗俗市侩,附庸风雅毫无审美能力。综上所述,“纨绔子们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人,他们拒绝接受中产阶级的主流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具有相当的思想修养和艺术追求,他们反抗中产阶级工具理性和现代性,具有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
  2 唯美主义纨绔子——用艺术唤起道德
  纵观王尔德的作品,那些充满智慧和戏谑意味的悖论(Wildean paradox)都来自于他作品中的纨绔子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亨利勋爵,《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达林顿勋爵,《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的伊灵沃斯顿爵士以及《认真的重要性》中的杰克·沃辛。亨利爵士说:“他们说伪君子达尔杜夫移居到了英国,开了一家店。”达林顿勋爵认为,“如今侧身在上流社会的许许多多的自命不凡的人假装正经,而故意装得坏一点倒恰恰能显示出谦虚可爱的风度。”伊灵沃斯顿勋爵游戏人生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如今一个人要想出入上层社会,要么必须会给人取乐,要么会吓唬人,仅此而已。”通过他们的言论可以看出,王尔德对主流阶级的虚伪道德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无力提出更好的道德准则,他只好把批判建立在偏激的唯美主义上。纨绔子们是他以唯美对抗物质的代言人,他们的言行都体现出“生活本身是伟大也是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他们被称为“唯美主义纨绔子”(dandy-aesthetes)。唯美主义纨绔子倡导唯美颓废的生活观,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平庸和僵化道德的厌倦以及对“瞬间快感”的追求激励他们敢于打破伦理道德的禁忌,这是对当时主流道德的一种极端反抗。多年来,王尔德一直被视为一个无视道德的艺术纯粹主义者。他在《英国的文艺复兴》中宣称:“你们的文学所需要的,不是增强道德感和道德控制,艺术实际上是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诗歌只有写得好与不好,仅此而已。”然而,他的作品从来没有摆脱过道德判断,相反,他其实是用美来对抗现实的丑恶。王尔德相信美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纠正生活中的罪恶,为人类生活提供一种值得学习的楷模。他认为,“艺术为生活提供了一些美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生活就可以实现它的那种活动力。”《道林·格雷的画像》展示给我们一个在美善和丑恶间痛苦挣扎的灵魂,给出了深刻的道德课题;他的著名悲剧《莎乐美》是唯美主义者在追求感官与精神平衡的过程中做出的艰苦探索;他的童话更体现了唯美主义者纯真心灵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他喜剧中的纨绔子们“坏”得那么真诚,他们用不道德的言论来表达道德的思想,在嬉笑怒骂间揭露了虚伪,庸俗的维多利亚社会,重新定义了“罪”与“恶”的涵义,在邪恶中挖掘一种凌厉的美感,让读者在享受美的同时接受道德警示。他的纨绔子们以牺牲英国传统绅士高贵品质的代价做一次自毁式的探索,是“英雄主义在颓废中的最后一次闪光”。
  二 王尔德创作的困境
  1 纨绔作风的膨胀
  王尔德极力捍卫艺术的独立性和纯洁性,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对纨绔作风的宣扬,提倡自由反对压制。但是纨绔主义的过度膨胀难免滑入罪恶的深渊。纨绔子们撒旦式的探索是对“不合时宜的清教主义”的一种嘲弄式反抗,但是《道林·格雷的画像》主人翁的命运最终还是推翻了以享乐颓废为目标的人生哲学,破坏道德规则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惩罚。《认真的重要》被誉为“达到了现代英国戏剧的最高水准”。该剧讽刺了上流社会视为严肃和神圣的一切,“以滑稽调笑的口吻对维多利亚英国中产阶级假模假样的庄重进行无情的揭露”。此剧将纨绔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纨绔子是激进的,他除了形式、外表和享乐,什么都不在乎。王尔德对自由、自嘲、自我表演的纨绔作风的关注与严肃刻板的中产阶级道德观相抵触,这为我们恢复了审美的力量。但是,由于唯美主义纨绔子的颓废懒散不负责任,脆弱的唯美主义在强大的现实力量面前不知所措,并最终以王尔德入狱而走向衰亡。   2 消费文化的入侵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理查兹(Thomas Richards)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商品文化:广告与形象,1851-1914》中写到:“在19世纪上半叶,商品还是像亚当·斯密的别针那样微不足道。而到了下半叶,它却在全球的工业经济中扮演了一种世界性、历史性的角色。”理查兹的评述反映了当时商品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而王尔德和其他美学家们则力图通过艺术至上学说来维护传统的物质和精神的对立,将艺术家从“无可救药地被商业化了”的环境中解救出来,从而保持艺术的纯洁性和独立性。但是为了宣传这种思想,他们又不得不走出象牙塔,以积极的姿态来获取公众的认同。纨绔子是关于自己的艺术品,是对自我的崇拜和展示。讽刺的是,商品的促销手段恰恰就是包装和展示。纨绔子们对服装、领带、胸花、珠宝等装饰品的追求;在社交场合的惊世骇俗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推销唯美主义思想的手段。这就使唯美主义的斗士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们抵制商业化庸俗化的入侵,但他们形象化手段的反抗并没有超然于消费文化,却表现出自我的物化。
  3 观众庸俗品位的限制
  19世纪的艺术家失去了贵族资助,必须努力迎合大众的口味才能生存。可惜当时英国社会的庸俗品位极大限制了艺术的发展。马尔科姆·布雷德里曾评价道:
  “在维蒂泽利对左拉作品的审判,1895年昆斯伯里对王尔德的审判,以及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之后拒绝创作小说等事件,都说明英国读者所固有的庸俗气味和维多利亚时代陈腐伪善的道德标准,说明艺术在英国没有受到认真对待。”
  王尔德的著名悲剧《莎乐美》其实并没有受到当时观众的欢迎,他们将此剧理解为类似于萨德伯爵小说的色情故事而将其禁演。这令他非常愤怒失望。尽管喜剧给他带来了金钱和声望,但他自己最为看重的却是古典题材的悲剧。遗憾的是,他的悲剧远不及喜剧受欢迎。而纨绔子对于精致事物和社会地位的看重令他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自己的体面,于是他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无聊”的喜剧上。王尔德在尖锐抨击中产阶级的同时又不得不与之妥协。反映在其作品中,就是纨绔子们一方面极力反对中产阶级平庸的生活方式和清教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否定又相当模糊。他们倡导颓废的生活观,反抗主流却又依赖于主流的中产阶级社交圈,对纨绔子而言,“有两样东西是必须的……就是接触优美事物和社会地位。”只有在主流的社交舞台上,他们才能展示出其独特的表演性的魅力。
  三 结语
  19世纪是个新旧更替的年代,是人类社会价值观发生剧烈变动的时代,机械文明把世界变得无比发达而丑陋,对此,唯美至上的纨绔子用狂热的激情追寻着美,用离经叛道的言行在自我毁灭中涅 为声名狼藉的殉道者。王尔德曾说:“我瞩望着唯美主义取代道德伦理,美感主导生活法则那一时刻的到来。永远不会那样,因而我瞩望着它。”这是一种必败无疑的悲剧性抗争,这样的勇气和理想值得我们尊敬。唯美主义理念内在的矛盾,其在理性思考中又有着空想主义的不切实际,注定了纨绔子们的悲剧性命运。尽管唯美主义最终走向没落,王尔德也以身陷囹圄结束了轰轰烈烈的唯美主义运动,但他璧坐玑驰的作品和纨绔子飞蛾扑火式的探索向世人展示了一轮凄美的落日,一颗沉落的星辰,壮丽而辉煌。
  参考文献:
  [1] 《欧美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于勒·巴比:《纨绔精神》,PAI出版社,1988年版。
  [3] 赵澄、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 常绍民、沈弘等译:《王尔德全集》(第六卷),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特里·伊格尔顿,马海良译:《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布雷德伯里、麦克法兰编:《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7] 维维安·霍兰:《奥斯卡——百家文学之旅》,文汇出版社,2001年版。
  [8] 李欧梵,毛尖译:《上海摩登》,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年。
  [10] Karl Beckson,ed.Oscar Wilde:The Critical Heritage.London:Routledye and Kegan Paul,1970.
  [11] Peter Raby 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Oscar Wild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 Oscar Wild: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The Three Stories.United States:SIGNET CLASSICS,a division of Penguin Group(USA).2007.
  [13] Oscar Wilde:The Complete Works,Crw Publishing.2011.
  [14] Stephen Calloway:Wilde and the Dandyism of the Senses,Peter Raby: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Oscar Wild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 周小仪:《王尔德、纨绔子与唯美的生活方式》,《欧美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 Oscar Wild: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The Three Stories.United States: SIGNET.
  [17] 维维安·霍兰:《王尔德作品全集》,科林斯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吴荻,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已经被无数学者探讨,本文的侧重点不在于分析造成其悲剧的成因,而是对其进行一种女性主义的解读,通过女性陷入的“被看”与玩物的境遇、渴望沟通的心态、双重道德标准下的自审以及顺从的内化四个方面的分析,为现实社会中寻求自身解放的女性和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一种反观的视角。  关键词:被看;玩物;顺从;内化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男权话语下,女
期刊
摘要:本文以原型理论为基础,对《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除了宗教原型以外的其它与儿童因素相关的原型线索加以分析后发现:作品中的角色所体现的原型思维方式和言行方式与儿童的天性较为吻合,可以满足儿童读者的“伙伴心理”、“英雄情结”以及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而对儿童读者来说,该作品无异于一次思想上的狂欢盛宴。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原型;儿童  中图分类号:I10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以悲剧结局而震撼人们的心灵,但这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内因角度分析悲剧造成的成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面心灵的镜子。  关键词:奥瑟罗;悲剧;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威廉·莎士比亚开始他的创作是从喜剧开始的,他曾乐观地歌颂人性的真、人性的善,赞叹人的美和力量。他写过许多用聪明才智战胜生活中各种矛
期刊
摘要:莫泊桑的《项链》自问世以来,多被读者解读为一个爱慕虚荣、贪图奢华的悲剧故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也成为评论界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人物形象之一。主流观点认为她是一个不自量力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也有观点认为她善良、诚实、勇敢、坚毅。本文认为,在现代礼仪视野下的玛蒂尔德显然不乏自爱自尊、讲究礼仪、诚实守诺、勇于担当的生活态度和品德。  关键词:华丽转身;现代礼仪;玛蒂尔德;诚信守
期刊
摘要:《推销员之死》是亚瑟·米勒的巅峰之作,是一部表现世俗人生的代表性剧作。主人公虽然一生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奋斗拼搏,但最终其美国梦还是破灭了。本文剖析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也肯定了他终生为理想努力奋斗的精神。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戏剧;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该剧作结构简单,仅由两幕和尾声三部组成
期刊
摘要: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描述了主人公狄狄与戈戈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揭露了存在的荒诞。而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从哲学角度用神话人物西西弗受诸神惩罚的过程说明存在的荒诞。本文试图将两部著作相结合,以加缪的观点解读《等待戈多》,阐释主人公狄狄与戈戈是西西弗式的荒诞英雄。  关键词:加缪;贝克特;西西弗;狄狄与戈戈;存在;荒诞英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西西弗
期刊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纵观奥尼尔的悲剧作品,尽管采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现实主义为其精髓和根本。本文重在阐述现实主义手法在奥尼尔早期、中期以及后期作品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现实主义;尤金·奥尼尔;悲剧艺术;表现形式;精髓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期刊
摘要:意象是诗歌的主体。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意象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的特点。本文结合现代美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意象分析了诗歌意象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诗歌意象语言;性质;特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意象是指通过记忆和想象对某事物的心理表征,即用心理图片、形象、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女性主义三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位生活于不同时空的女性形象,解密经典人物的魅力,探讨女性主义在中西文学中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林黛玉;简·爱;社会背景;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
期刊
摘要:在美国南方作家中,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写作手法赢得了评论家和中外读者的一致喜爱。《好人难寻》作为奥康纳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被国内外学者从各种研究视角加以研究。鉴于该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源自老祖母的一次舌误,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角度对其分析,以探寻出此过失背后的深沉意义。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过失心理学;舌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