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5-01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理念鼓励并倡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训练。
  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认识和情感体验。三是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活动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华,而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七年级的一次主题探究活动——“编写青春箴言集”就让我深有体会:一天,一(3)班科代表把装订成册的青春箴言集送到了我的办公桌上,说实话,以我一个老师的眼光看,这不是一本完美的集子,但我没动声色。第二天上课前,我郑重地对他们说:“同学们,这本箴言集很成功,希望大家认真传阅,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一改的地方。”过了几天,各种各样的说法传到了我耳里:封面设计单调,还要加点色彩;有些箴言有语病,不精练,还要修改;抄写的字体不整齐,不美观……。有一天上课前,我又郑重地对他们说:“听说大家对青春箴言集不满意,这很好,说明大家正在学习中成长。我相信如果有第二本箴言集的话,一定会比它更完美”。几周后,科代表果然又送给我一本更好的青春箴言集。这一活动的成功给我启示:假如当初老师没有忍住包办修改、善意指正的冲动,结果会怎么样?一方面,教师站在一定“高度”的修改和指正,会损伤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成就感,因为以学生当时的眼光看,集子是完美的,教师的评价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你的修改和指正越多,对学生的打击就越大。另一方面,教师的修改与指正,会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感觉,对学生自主阅读箴言、自主思考修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打消了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反之,教师的“视而不见”,给学生留下了广阔参与的空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性,相反是对教师“导”的要求更高,主体性凸现了一个新的理念——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活动中两段“郑重”的话,就是一个精心的设计:先是正面的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与成就感。再是委婉的“希望”、期待的“如果”,引导学生自主把这一活动不断推向高潮。
  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面性。全面性是增强实效性的基础。这里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去,得到“为人生打基础或作准备的教育”。然而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因为自身性格、兴趣爱好而不愿意参与,甚至逃避活动。因此,全面性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量”的保证。这里所说的“量”不是说每一次活动必须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而是要求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协调、创设大量合适的情境,努力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二是学生素质在活动中应得到综合发展,包括“认知过程”的教育、也包括“情感过程”的熏陶和冶炼。全面性更主要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质”的体现,即学生能在不同的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全身心投入的参与才有其真正的意义。活动中我深有感受:我校后面有一条污水沟,污水是从某一重要单位的下水道里排出来的。有一天,我找了一(4)班三个同学:胆大的愣小子张明,做事细心周到、擅长交际的女生王蒙,会写作文的“小书虫”李小阳。对他们说想请他们仨去了解一下污水沟的情况,写个调查报告,并故意给他们来了个错位的分工:李小阳负责组织,张明负责与对方交流了解情况,王蒙负责写调查报告。几天后,一篇写得很好的调查报告交上来了,更可喜的是几周后污水沟也有了改观。后来,我听学生说:他们几个人为了这事,忙乎了几个下午,忙什么,不言而喻。这次成功的活动告诉我:学生其实有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要让学生有“质”有“量”的参与活动,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面性是对教师掌控活动能力的检验。
  突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与时俱进,多种多样,然而针对某一具体教学目标,采用何种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仍然有其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理解为:首先,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活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活动的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就近。例如前文提到的污水沟的调查活动,还如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都是活动内容生活化的体现。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深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使其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得以升华、内化。其次,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有效。即符合教学实际,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走过场,摆花架子。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1-0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增强吸引力的根据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现实教学中存在
以《昆明的雨》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写景抒情散文值得关注的四条教学路径:语用为根基,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走向情味深处;审美为路径,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朗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4-0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思想品德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根据近年来我的教学实践,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1、认清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3-01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学生老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以
21世纪是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各种媒体重新整合优势、互争高低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在电视传播领域,频道之间、节目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由于我国物
在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区采矿初期,相当普遍地采用水砂充填和石墙支护。然而,由于成本太高,于50年代初期已开始停止采用这类支护方法。众所周知,S.J.帕切特博士于1976年就开
背景:   生产性粉尘是严重威胁劳动者健康且是我国职业工作场所最普遍的职业有害因素。截止到2010年,接触生产性粉尘引发的尘肺病依然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2010年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7-01    思维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而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操作,才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就是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塔什塔戈尔磁铁矿床赋存于侵入在变质板岩岩层的正长岩侵入体中。侵入岩是花岗岩、正长岩、闪长斑岩、辉长斑岩和各种脉石。松散的沉积层是粘土岩,在某些地段,其厚度达160m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6-01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高兴、忧愁、赞叹、喜爱、惊恐等。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