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忠礼:做宠物食品和拍照片,都要让人感到温暖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台中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宠股份)董事长郝忠礼在事业和个人爱好方面各有一个“小目标”。其一,他要带领公司上市,这个目标已经在今年8月21日完成,在深交所敲钟后,中宠股份成为中国宠物行业中小板第一股;其二,他希望在2018年公司成立20周年时出版一本个人摄影作品集,这一目标的达成,也指日可待。
  记录温暖瞬间
  在郝忠礼拍摄的所有照片中,有一张最令他满意:美国洛杉矶的一处海岸边,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坐在海滩的长椅上,远眺瑰丽多姿的夕阳。晚霞让整个画面呈现出浓浓暖意,前景中老夫妇的背影虽然为剪影,但温暖的气氛让人感到安详和惬意。(题图)

  中宠股份在美国洛杉矶建有中国首家在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建设的宠物零食工厂,郝忠礼每年都要去洛杉矶五六次。又因当天他前去的海岸是洛杉矶著名的欣赏、拍摄日落的景点之一,他之前已经去过多次。不过单纯的美景总让他感觉差了点什么。而这一次,环境的暖意加上人物带给观者的温暖情绪让郝忠礼对此行的收获颇为满意。“以我的理解来看,那是我拍摄的最完美的照片之一。”他说。
  从这种对“完美”的理解,可以看出郝忠礼对好照片的评判标准:好照片一定要让人感觉到温暖,能从照片中看到美,也看到爱。

  事实上,在中宠股份,郝忠礼有一个绰号,就是“暖男”。他在工作生活中总是力求让别人感到温暖而不是冰冷。在他看来,具备“暖人”的性格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之一。“宠物行业是个爱的行业,我们要把自己的爱传递给更多人,这也是所有从业者的终极目标。拍照片也是如此,相机就是我的嘴和笔,代我传递这份暖意。”
  因此,从2012年开始,郝忠礼不再满足像普通摄影爱好者那样在旅行途中拍摄风光美景,他希望除了景致的美外,照片还能体现各地的文化,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和爱。
  “旅行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会刻意拍摄纪实类型的影像,但我希望我的照片中不但有美景,也要有故事,让观者能够在照片前停下来,思考一下,被画面中的人或事所感动。”虽然对什么是好照片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可郝忠礼坚信好照片一定要感动人,这也是他对摄影的最大追求。

  这种对温暖、对感动的追求也体现在由郝忠礼提议主办的“Wanpy 顽皮杯”中国宠物摄影大赛上。这次比赛开创了中国宠物题材摄影大赛的先河,但它没有把主题框在如何用照片表现宠物外形的机灵、萌态,而是强调照片表现人和宠物的互动,以“陪伴”和“记忆”为关键词。
  “现在宠物的作用已经远远不是看家、护院,很多人都把宠物当作家人。如今,宠物更多是‘伴侣’。而所谓伴侣关系,互动是最重要的,没有互动就看不出伴侣的价值。在这样的关系下,宠物照片所能传递出的温暖和打动人心的特质,就非常吸引人,也是我们主办这次比赛最希望传递出的价值。” 郝忠礼说。

  平常心拍照、平常心工作
  中宠股份现在全球有10间现代化的宠物食品加工厂,有9家子公司,员工超过1500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郝忠礼作为企业的领路人,运营和管理压力都颇大。但他说,喜欢工作就不会感觉到累。
  摄影也是如此。作为一项业余爱好,摄影真的是一件辛苦的事,每次外出,郝忠礼总要自己背着沉重的器材走很远的路,甚至有次在美国拍摄时,在没有饮用水的情况下他行走山路几个小时,回来感到快虚脱了。“但再累,只要能拍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对郝忠礼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事业,喜爱都是让他保持精力充沛的良方。

  而郝忠礼的大部分照片,也都是在出差工作间隙拍摄的,两个爱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即使疲劳程度增加了一倍,但真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幸福的事。
  在这样的幸福中,郝忠礼的想法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在刚开始接触摄影时,他也曾和其他摄影爱好者一样,遇到过很多迷茫,尤其是在摄影器材选择方面。这些年,他也买了不少好相机和镜头,其中不乏徕卡M9和飞思中画幅系统这样的“贵”器材。不过,买来买去,郝忠礼愈发感觉到,相机还是合适、够用就好。
  对器材的平常心是郝忠礼这几年的收获之一,而在拍摄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是他的心得。其一,好照片是拍不完的,无论对于拍摄时间还是内容,都要顺其自然;其二,无论被摄物多么秀美或多么具有视觉冲击力,摄影者都要有意识体谅、照顾他人,不因拍摄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不便。

  当然,这种性格改变也影响了郝忠礼对待工作和成绩的态度。“十多年前我会经常发火,感觉每天不顺心的事很多。因为摄影,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懂得什么事情都以平静的心去对待,不管挫折还是成绩,都会看得很淡。比如这次我们在深交所上市,很多人激动地抱头痛哭,但我反而将其看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目标,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目标:私人摄影博物馆
  有的人因相机而喜欢摄影,有的人因摄影而喜欢相机,郝忠礼属于后一种。他第一次购买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用来“严肃”地拍摄是2007年,而仅10年后,他便已经成为了世界古典相机藏家中的知名人士。除了各式专业级数码相机外,他更是已经收藏了上千台购自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950年以前生产的古典相机。他的藏品中,从大画幅木制相机,到迷你型间谍相机,几乎涵盖了古典相机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机型。

  除了相機外,郝忠礼收藏了大量照片、底片、玻璃底板、广告牌、书籍等多个种类和摄影有关的藏品。虽然这些藏品尚属私人收藏,但他并不满足于让它们躺在自己的储藏间里,想着有一天能创办一个私人摄影博物馆,让更多人借由相机、照片和其他实物了解摄影的历史。而且,这一计划和出版个人摄影集一样,已经被郝忠礼提上日程。
  因爱好而摄影,因摄影而收藏相机,又因收藏而介入摄影文化普及工作,这便是宠物行业的“暖男”郝忠礼的摄影故事。
其他文献
经过9月24日至27日于北京的第一阶段评选和10月13日至17日在浙江丽水市的第二阶段评选后,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国展)入围作品全部产生,将于11月15日至19日在丽水首展。  全国摄影艺术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摄影艺术展览,1957年创办,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本届国展历经3个多月征稿,在限制投稿数量的前提下,共收到18466人总计94273件(212065幅
期刊
提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简称PIP),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年的9月19日它又如期地拉开了第17届的帷幕。在小而精悍的古城里,忽然又多了很多抽象的海报、挎着相机的“法师”、背着书包前来学习的学生……就连晨起驾着驴车收泔水桶的赤膊老爷爷也会一路被“长枪短炮”围追堵截。古城里的居民应该已经习惯了这一年一次的国际大展,他们以海纳包容的态度接待着到访的客人,而关于摄影艺术和影像的故事在这里一直继续讲述。01 平
期刊
10月12日,为期10天的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如期而至,其汇聚了28个国家的125个展览、70场论坛讲座及活动。除了主展区中华世纪坛,北京市主要城区、重点高校、市属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也成为了各类展览的场地“担当”。观众可以在一个个展览中领略当下国内外摄影取得的成绩,也以此来思考未来摄影发展趋势。  “本来与未来”,是一座城市对摄影的认真思考与无限憧憬,也是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题。  那么,
期刊
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首先要品行端正,其次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后再看样貌,这叫才貌双全。本文所推介的《闺秀影集》,里面的女子都具备这些特点。  1930年5月,上海摄影画报馆出版发行了《闺秀影集》,这本影集为16开本,铜版纸印制,封面和封底采用粉蓝色的硬纸,书名“闺秀影集”四个字,由民国教育家、妇女运动先驱张默君题签,书的左上角注有英文“SHANGHAI BELLE”的字样,前扉页的书名由复旦大学
期刊
艺术摄影的发展依存于人们的审美趣味。人们因欣赏摄影师独特的创作意趣或其独特的作品风格而将其买下,形成了摄影艺术品市场。而商业摄影在拍摄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销售目的,不论是拍摄广告图片、时尚人像,还是会议活动,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客户需求就已经存在了。因此,作为艺术而创作的照片和因商业需求而拍摄的照片,本不属于一个体系。一般来说,艺术摄影强调观念,是小众的;商业摄影则看重大众口味。不过,在过去的几十年,
期刊
在今年第九届三影堂摄影奖的入围展览现场,王佳的作品给人印象非常深。一方面,她的作品被铺天盖地的红线所缠绕,视觉上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顺着红线剥丝抽茧,我们看到了这组关于家庭的摄影作品背后所链接的情感,还有无法回避的伤害。而家的复杂性,可能是王佳创作《家·叙述》的初衷。如今在美国留学的王佳,也正试图通过影像创作,追求与家庭的和解。  王佳自述:  《家·叙述》探讨了在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由于传统文
期刊
“像你这样有天赋的人,真的应该去做一件严肃的个人作品。”2014年,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女性纪实摄影家之一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在一封信中写道。  这封信的收件人是俄裔美国女摄影师古尔纳拉·萨莫洛娃(Gulnara Samoilova)。萨莫洛娃是玛丽·艾伦·马克工作坊的学生,而参加工作坊时,她已因对“911”等事件的第一时间报道荣获包括“荷赛”一等奖在内的诸多荣誉,是在新
期刊
除了猫狗,现在宠物市场上还有一个“异宠”门类,很多家庭会选择兔子、仓鼠、蛇、蜥蜴等相对少见的动物作为宠物,而且有些异宠也和人非常亲近。  今天我们分享的LOFTER摄影师王彤(http://qigubaozixiaojiesmida.lofter. com)养了一只超会撒娇的侏儒兔,名叫“包子”。平时王彤只要抚摸它,小兔子就会心甘情愿地“摊成一张兔饼”,平时看到主人会摇尾巴,想吃零食了就咬笼子……
期刊
在今年8月大理国际影会国际展区,我被一組名为《变异》(Muta-morphosis)的照片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的名字。在这组照片中的每一幅作品前驻足,我的脑中都会出现很多问号:这些图像是用相机拍摄出来的吗?是水彩画吗?它们是后期合成的吗?为什么城市建筑有那么多锯齿边缘?为什么能够透视一个建筑看到后面的影像?这组作品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穆拉特·德曼的土耳其大叔(1965年出生),用他自己的话讲:“我的这
期刊
奥黛丽·叶芝曾说过,欢娱不惜时光逝。乌干达女摄影师艾丝特·穆巴巴兹(Esther Mbabazi)以相机作为留住时光的工具。  2013至今,穆巴巴兹拍摄了五个纪实摄影项目,也参加过各种摄影讲座、摄影节、展览以及研讨会等。  她讲故事的方式和摄影手法都很新颖,让很多人对她的项目印象深刻。“我所记录的正是那些被主流媒体所忽视的社会问题。”穆巴巴兹一直不遗余力地关注这些问题,并努力改变乌干达社会落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