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校外实习教学,创新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
关键词:吉林化工学院;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实践教学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依托石油化学工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实践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强化人才培养,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吉林化工学院是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是一所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学校。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确立了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高素质”的办学原则,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构建4大平台:公共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和综合教育。公共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现了共性培养,个性培养融入在拓展教育和综合教育中。公共教育下设5大模块: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外语课、计算机课和公共教育实践环节;专业教育下设3大模块:学科基础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业方向与专业特色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科基础与专业实践环节;拓展教育包括共性要求、专业要求和个性要求,综合教育涵盖政治、科技和文体活动。
依托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优势学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学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方向与专业特色课模块中设置了贸易实务、经贸英语和工业外贸三个专业方向。贸易实务方向开设了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单证操作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其服务面向是满足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经贸英语方向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为外语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创造条件,使其毕业后尽快成为高级经贸谈判人才;工业外贸方向是把企业需要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开设了化工产品概论、过程装备概论等课程,以满足制造业对经贸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注重实践性。实践能力不仅指专业技能,还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
1 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逐渐形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学时和学分逐步提高。目前,列入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累加学分为总学分的16.4%以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整个体系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基础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技能,主要包括:公共课实践、军事技能、公益劳动。专业实践旨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主旨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在专业实践层面上,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实验强化专业知识的初步运用,开设了“会计实务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电子商务模拟”、“ERP沙盘模拟”、学年论文、市场营销综合训练及课程设计;通过实习锻炼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设立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三位”构成一体,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2 坚持校外实习教学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习非常难于操作,不少学校已经减少校外实习环节,用网络计算机模拟进行替代。模拟替代实习可以解决学生难于实际操作的问题,但弊端是将学生与社会隔离。现在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特别是对企业缺乏了解。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时,很难和学生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尽快适应企业文化,难于融入企业,影响了今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外实习教学在“三位”中的地位凸显,不可替代。
借助学校和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的水乳交融的校企关系,学院先后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乙二醇厂、吉林石化销售分公司、炼油厂、化肥厂以及吉林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绿色空间装饰装潢工程公司、好利来公司(吉林分公司)、九天储运公司、吉林驼牌酒厂、吉林酒精集团等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
几经调整,我们安排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进而对企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在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的实习,对我国化工行业的生产运营有了了解,为学生毕业后到石油化工企业从事国际商务及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习期间,学院还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介绍企业的组织结构、工艺流程、产品性能、技术特点、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学生到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下属各厂,看到一排排管道,一座座塔罐,整齐的厂房,干净的厂区,心中涌起对现代化企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了感性认识。我们在实习前反复和企业联系,商讨实习内容;对学生讲清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下厂前进行预习,下厂期间记笔记;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实习体会。
由于学生对企业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联系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流程时,易于和学生沟通。通过实习,部分学生确定了在大三选择择业方向,立志毕业后在石油化工行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工作。
3 创新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机制
为了缓解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对毕业环节带来的冲击,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院对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将毕业环节与就业结合起来进行,逐渐形成具有规范化、柔性化和人性化特点的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机制。所谓“规范化管理”是指毕业环节虽然是分散进行的,但具体要求和管理工作必须是统一、规范的。“柔性化管理”是指在宏观要求上统一,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样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着眼点,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管理贯穿于毕业环节的整个过程,包括实习前的教育和履行的手续,实习期间的纪律约束及固定的报告制度。论文 指导过程管理体现在对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管理和学生论文撰写过程各个环节的要求。论文质量管理涵盖论文开题、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教学文件档案管理涉及论文存档、指导记录和相关信息表存档。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制订了《经济管理学院关于学生实习及毕业环节的管理规定》,形成《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环节指导教师职责》,起草了《学生承诺书》、《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实习或就业试用协议》等管理文件。不断修正管理规定,使管理机制趋于完善。
三、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由领导、教师、学生、督导和用人单位共同评价,包含教学决策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质量过程监控系统、教学评估与反馈系统、工作量化与考核激励系统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1 健全管理制度及标准
我院制度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质量检查管理规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教学信息员工作细则;教学信息统计与发布制度、教学信息指标及统计方法的总体要求、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开新课试讲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
我们提出的教学质量标准。包括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教学大纲的制定及管理办法;实习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毕业论文基本要求及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论文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试卷(题)标准、教师监考守则、考场规则、试卷(题)与考试分析报告等标准。
2 完善信息反馈与教学评价机制
学院规定的每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雷打不动。平时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包括: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小蓝本”制度、学生导师制、信息员制度、职能部门信息反馈制度等。通过以上途径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听取教师、学生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部门进行研究、解决、落实和反馈,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处于全面监控之中。
我院的教学评价机制涵盖院、系两级领导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教师之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督导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学生对专业建设的评价,专家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持之以恒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吉林省ERP沙盘对抗赛三等奖1项;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吉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2009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荣获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优秀奖2项,吉林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5项。
2007年,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08年,“地方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吉林化工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关键词:吉林化工学院;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实践教学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依托石油化学工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实践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强化人才培养,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吉林化工学院是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是一所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学校。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确立了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高素质”的办学原则,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构建4大平台:公共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和综合教育。公共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现了共性培养,个性培养融入在拓展教育和综合教育中。公共教育下设5大模块: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外语课、计算机课和公共教育实践环节;专业教育下设3大模块:学科基础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业方向与专业特色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科基础与专业实践环节;拓展教育包括共性要求、专业要求和个性要求,综合教育涵盖政治、科技和文体活动。
依托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优势学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学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方向与专业特色课模块中设置了贸易实务、经贸英语和工业外贸三个专业方向。贸易实务方向开设了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单证操作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其服务面向是满足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经贸英语方向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为外语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创造条件,使其毕业后尽快成为高级经贸谈判人才;工业外贸方向是把企业需要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开设了化工产品概论、过程装备概论等课程,以满足制造业对经贸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注重实践性。实践能力不仅指专业技能,还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
1 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逐渐形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学时和学分逐步提高。目前,列入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累加学分为总学分的16.4%以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整个体系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基础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技能,主要包括:公共课实践、军事技能、公益劳动。专业实践旨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主旨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在专业实践层面上,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实验强化专业知识的初步运用,开设了“会计实务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电子商务模拟”、“ERP沙盘模拟”、学年论文、市场营销综合训练及课程设计;通过实习锻炼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设立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三位”构成一体,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2 坚持校外实习教学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习非常难于操作,不少学校已经减少校外实习环节,用网络计算机模拟进行替代。模拟替代实习可以解决学生难于实际操作的问题,但弊端是将学生与社会隔离。现在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特别是对企业缺乏了解。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时,很难和学生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尽快适应企业文化,难于融入企业,影响了今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外实习教学在“三位”中的地位凸显,不可替代。
借助学校和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的水乳交融的校企关系,学院先后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乙二醇厂、吉林石化销售分公司、炼油厂、化肥厂以及吉林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绿色空间装饰装潢工程公司、好利来公司(吉林分公司)、九天储运公司、吉林驼牌酒厂、吉林酒精集团等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
几经调整,我们安排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进而对企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在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的实习,对我国化工行业的生产运营有了了解,为学生毕业后到石油化工企业从事国际商务及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习期间,学院还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介绍企业的组织结构、工艺流程、产品性能、技术特点、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学生到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下属各厂,看到一排排管道,一座座塔罐,整齐的厂房,干净的厂区,心中涌起对现代化企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了感性认识。我们在实习前反复和企业联系,商讨实习内容;对学生讲清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下厂前进行预习,下厂期间记笔记;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实习体会。
由于学生对企业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联系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流程时,易于和学生沟通。通过实习,部分学生确定了在大三选择择业方向,立志毕业后在石油化工行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工作。
3 创新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机制
为了缓解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对毕业环节带来的冲击,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院对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将毕业环节与就业结合起来进行,逐渐形成具有规范化、柔性化和人性化特点的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机制。所谓“规范化管理”是指毕业环节虽然是分散进行的,但具体要求和管理工作必须是统一、规范的。“柔性化管理”是指在宏观要求上统一,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样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着眼点,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管理贯穿于毕业环节的整个过程,包括实习前的教育和履行的手续,实习期间的纪律约束及固定的报告制度。论文 指导过程管理体现在对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管理和学生论文撰写过程各个环节的要求。论文质量管理涵盖论文开题、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教学文件档案管理涉及论文存档、指导记录和相关信息表存档。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制订了《经济管理学院关于学生实习及毕业环节的管理规定》,形成《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环节指导教师职责》,起草了《学生承诺书》、《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实习或就业试用协议》等管理文件。不断修正管理规定,使管理机制趋于完善。
三、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由领导、教师、学生、督导和用人单位共同评价,包含教学决策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质量过程监控系统、教学评估与反馈系统、工作量化与考核激励系统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1 健全管理制度及标准
我院制度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质量检查管理规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教学信息员工作细则;教学信息统计与发布制度、教学信息指标及统计方法的总体要求、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开新课试讲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
我们提出的教学质量标准。包括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教学大纲的制定及管理办法;实习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毕业论文基本要求及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论文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试卷(题)标准、教师监考守则、考场规则、试卷(题)与考试分析报告等标准。
2 完善信息反馈与教学评价机制
学院规定的每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雷打不动。平时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包括: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小蓝本”制度、学生导师制、信息员制度、职能部门信息反馈制度等。通过以上途径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听取教师、学生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部门进行研究、解决、落实和反馈,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处于全面监控之中。
我院的教学评价机制涵盖院、系两级领导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教师之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督导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学生对专业建设的评价,专家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持之以恒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吉林省ERP沙盘对抗赛三等奖1项;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吉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2009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荣获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优秀奖2项,吉林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5项。
2007年,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08年,“地方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吉林化工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