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进校园”应带什么进校园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中,全国戏曲市场日渐式微。2000年后,广州市粤剧团做了一份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广州的粤剧铁杆观众只有两千多人。这一调查结果在业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澜,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于是,粤、港、澳三地粤剧界纷纷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青年学生接触粤剧、认识粤剧、了解粤剧。“粤剧进校园”从提出到实践,十多年来,从专业演出院团到文化馆(站),再到具体承接这项工作的学校,大家都尽心尽力,可是一直以来大家都是各自探索筹措,还没有建立起—个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较为统—的共识,更没能从学科的高度形成系统而规范的教材,以至于很多参与辅导的老师不明确“粤剧进校园”应带什么进校园。
  [关键词]粤剧进校园;学科性;系统性;规范性;表演通识;欣赏通识
  “粤剧进校园”,最初是粤剧界专业院团的微弱呼声,只是一个充满美好幻想的愿景而已。“粤剧进校园”正式拉开序幕的是2003年广州市粤剧团新编古装粤剧《花月影》进大学城巡演活动。渐渐地,粤剧这门古老的表演艺术以新的姿态走进青年学子的生活,甚至深深地影响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审美。
  2009年9月30日,粤剧正式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广东省原本流行粤剧的地区文化馆(站)纷纷开展“粤剧进校园”项目,主要以幼儿园、小学的学生为启蒙对象。到2018年5月为止,单单就粤剧艺术发祥地——佛山而言,已经有22所“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据笔者了解,这22所“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在开展粤剧表演传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依靠当地文化馆(站)、当地戏剧家协会、个别热心的专业人士等才能完成相关工作,本校的音乐老师除极个别对粤剧有少许兴趣与认识外,大多数老师都是不知粤剧为何物的。
  本文认为,适逢中央重提重视戏曲发展传承的机遇之际,全国上下热衷于“戏曲进校园”热之时,作为公共文化建设者的当地文化馆以及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当地教育局应该紧密联合在一起,冷静地揭开“粤剧进校园”表面繁荣而热闹的面纱,认真思考——“粤剧进校园”——应带什么进校园?
  一、“粤剧进校园”——应带进规范的粤剧剧本
  “粤剧进校园”,为什么首先要带进规范的粤剧剧本呢?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演员立足舞台的基石,是观众判断是非黑白的基本依据。剧本的质量是一台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的粤剧剧本才算得上规范呢?一个优秀的粤剧剧本不仅应包括“戏曲的结构、戏曲的语言和戏曲的程式”①三个基本的戏曲剧本形式要素,还应要有规范的句式、语法和生活常识。
  (一)句格规范
  粤剧的剧本是既有念白也有唱词的。唱词不比念白自由,它是有一套专属于粤剧唱词的句格要求的。粤剧唱词的句格要求包括:“字数、句顿、上下句、声韵”②这四大方面。
  随着政府越来越认可“粤剧进校园”这一项目,各级少儿、幼儿的粤剧节目汇演也越来越多了。然而,汇演多了,自然刺激了学校参与的“粤剧特色校园建设”的冲动;参与汇演的节目多了,主办方必然要控制每个节目的表演时间,为了达到汇演的要求,很多学校都选择用压缩剧本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情,不过由于绝大部分老师都不懂粤剧唱词的句格,在剧本压缩时常常出现不顾唱词上下句规律的现象,有的唱词连续唱两个上句才接下句,有的从一句唱词中间砍断,直接拼接其它内容……这样做法是十分不严谨的。虽然孩子们尚处于懵懂阶段,只知道跟着老师教的曲目唱,而老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唱才对、才好听,从来不会跟学生讲唱词句格对不对这些“多余”的话题,但是这些学生会长大的,当中可能会有人走上粤剧编剧的路子,儿时的启蒙节目或多或少会对其写作有影响的。笔者在日常讲授“粤曲句格写作入门”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的作品立意很好,文意也很通顺,可就是句格规律不对,交流之下学生们总能找到一些特殊的例子来证明他的写法是有出处的。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曲目在句格写作上是作了一些特殊处理,但那毕竟是少数特例,并不能作为范文传播,更加不能随便拿进校园教唱!因为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各方面都离不开“规范”二字,故唱本的句格规范不容忽视。
  (二)语法、语意规范
  一篇好文章,语法、语意规范是基础,其次才是立意。现在“粤剧进校园”的剧目分为传统粤剧折子戏和新编儿童粤剧(小品)两大类——传统粤剧折子戏由于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一般不存在语法、语意表达不规范的问题;新编儿童粤剧(小品)在行文语法、语意规范的问题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强差人意的地方。
  近段时间,笔者接触到一个名叫《灶王爷爷》的儿童粤剧剧本,里面有一段唱词:“[无锡景]我被罚扫厨房地板有因由,为食到无人有。妈妈说我口福不修,吃进口的都跌到饭台两头……碗中一斗饭,脚底剩半斗,阿妈动计谋,要二乙学识规仪尊师友。”这段小曲的内容主要讲述“二乙”因为不好好吃饭,所以被妈妈罚,可见剧作者的良苦用心!只是最后一句“要二乙学识规仪尊师友”与前文的表达内容不是很相符。生活上,小孩子不好好吃饭被妈妈罚是正常的,被要求学会遵守吃饭的规矩、礼仪也是应该的,但紧接着“尊师友”就不符合文理了,因为按规矩吃饭和尊师友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属于上下文不连贯。另,“规仪”亦不是规范词组。
  另一个儿童粤剧剧本《月亮姐姐睡何乡》也存在唱词语法问题,其中一段唱词:“[二黄煞板]妈妈好,晨昏管教关怀至上,幼子顽皮,妈妈慈祥,感激妈妈每日每天照料忙,埋头读书勉励勤词章。”这段唱词主要表达小孩感激妈妈照顾,但文中“感激妈妈每日每天照料忙,埋头读书勉励勤词章。”这段曲词由于词中主语表达不清,所以让人产生究竟是妈妈每日忙于照顾小孩还要努力读书,还是小孩为了感激妈妈的辛劳而发奋读书的句意歧义。
  上述提到的《灶王爷爷》和《月亮姐姐睡何乡》都是点子很好的剧本,演出效果也很有影响力,如果能够进一步规范剧本的语法,将会更经得起推敲、走得更远。有人说:“成大事,不拘小节。”本文认为这恰恰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分析得知,参加粤剧第二课堂学习的学生很容易会把戏文当作作文蓝本。那么,如果我们带进校园的戏文是语法规范、行文有序、内容积极的,久而久之会从旁帮助学生提高中文写作水平;反之,如果我们带进校园的戏文是语法紊乱、行文无序、内容消极的,久而久之不但会影响学生的中文写作水平,还会遭到学校语文老师、家长的反感。老师、家長一旦对粤剧产生抗拒情绪,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粤剧的热情。   (三)合理的生活常识
  曾经,笔者创作了一首幼儿粤曲《小蚂蚁抬玉米》,曲中提到“—只小蚂蚁抬不动大玉米,叫了很多蚂蚁一起把玉米分成小块,大家一起把小玉米抬回家”,有一位前辈向笔者提问:“小蚂蚁怎样把大玉米分成小玉米,用刀还是用叉呢?你要好好想清楚,小孩会问你的。”我当时说:不用刀也不用叉,用嘴巴咬开来分。像这样的事情,我们作为编剧、撰曲是天天都要考虑的,因为目前进校园的剧本基本上都要与教育挂钩的,不能糊弄孩子!更不能忽悠孩子!所以我们写作品不能想当然地去写,写作离不开生活经验。
  《月亮姐姐睡何乡》是香港第一部儿童粤剧,编剧花了很多心思去经营,是一部演出效果非常好,客观性非常强的粤剧。可惜,没有注意生活上常识性的问题!比如,戏中有个情节: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偷偷地离开睡房到后花园找月亮、捉萤火虫……《礼记·月令》记载“季夏之月……腐草为萤。”③由此可证,萤火虫成虫时间是夏天最后一個月。根据“科普中国网”记载“萤火虫”的“生活史”指出“陆生萤火虫则1年才能完成1个世代,幼虫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历期因种类而不同,最长的可达40多天。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天,但也有长达20-30天者。”④可证:陆生萤火虫的成虫最多只能活到秋天的第一个月,而不能活到仲秋,中国的中秋佳节时值仲秋时候,因此儿童粤剧《月亮姐姐睡何乡》中“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偷偷地离开睡房到后花园捉萤火虫”的情节是不符合萤火虫的生活特质,不符合自然常识的。这么多年来,舞台上饰演“萤火虫”的孩子累计有好几百个,孩子们都很喜欢“萤火虫”,也有很多孩子通过排演、观看这个戏而爱上粤剧。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爱上粤剧,这无疑是成功的,值得推广的。然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传播错误的物候信息,无疑是有误人子弟之虞。
  中国的戏曲艺术本来就是成年人世界的产物,现在要把这种“产物”带进幼儿园、小学校园,首先要解决好剧本为谁服务的问题。从古到今,国人教育小孩多用寓教于乐的办法,“粤剧进校园”不是陪小孩玩耍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排演粤剧节目,让小孩进一步认识粤剧、理解生活。粤剧剧本作为“粤剧进校园”项目工作的基本支撑,故事要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文辞要经得起推敲,自然现象场景要合符自然规律。编剧不好当,为小孩编剧更为不易。粤剧行内有句行话——“最怕开坏山(开山膀)”为小孩子编写剧本更是任重道远、如履薄冰啊!
  二、“粤剧进校园”——应带进规范的表演通识
  什么是粤剧表演通识?粤剧表演通识是指粤剧表演艺术中的基本表演程式、行当特色表演的通用常识。粤剧表演艺术博大精深,绝活繁复,要把一整套粤剧艺术表演技巧搬进小学、幼儿园是不现实的,也是荒唐的。
  目前,佛山市共有“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22所,这22所学校中除了南海区5所学校编写了粤剧表演身段操、粤语绕口令等校本教材外,其余的17所学校都是用口口相授的方法教习粤剧表演。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从2008年开始与当地小学、幼儿园联手推进“粤剧进校园”项目。这十年来,为了更好传承优秀的传统粤剧文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南海区文化馆的业务干部专门针对少儿、幼儿的普遍接受能力,删繁就简、深入浅出,为学生编排了一套既锻炼身体又用作基功训练的粤剧身段操,编写了用于念白练习的粤语绕口令教材,撰写了多个适合少儿、幼儿审美及发声特点的剧目。南海区文化馆“粤剧进校园”的十年,服务受益过万人次,每年对学生跟踪调查,至今没发现有人因为唱法、练功等问题而影响声线发育和筋骨发育,实在难得!南海区文化馆“粤剧进校园”的十年,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始终站在一个学科的高度上考虑、解决问题,为“粤剧进校园”探索整理了一套相对规范的表演通识教材。
  粤剧表演是“演员功夫”的艺术,演员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业余学生来讲,天天像专业演员那样练功是不可能的,可自从有了这一套规范的《粤剧身段操》和《粤语绕口令》作为学习粤剧表演入门的基本通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全校学生天天练《粤剧身段操》和《粤语绕口令》,所以一到排演新剧目,学生身上就有基功素养,最起码圆场能跑得稳当顺溜、亮相有模样、字正腔圆,中规中矩,不会给人“羊手羊脚(行话:不符合表演规笵)”的感觉。其中,获第九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的周嘉昕(6岁)演粤剧《小放牛》,唱、念、做的表演基础功规范出彩,有良好的舞台角色演绎自信与体验,深得专家、观众的认同与赞许。
  就整个佛山大市22所“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作一个横向比较,近十年参加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只有南海区报送的小学、幼儿园节目获得进入决赛的资格,并且在激烈的角逐中获得“金花十佳称号”2名、“金花称号”5名、“银花称号”7名的好成绩,可见编写粤剧表演入门基础通识类教材的重要性!
  有的学校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出风头,平时不打基础,一到比赛前就拉一堆学生来排戏,重金打造一个“金奖节目”就算交差;有的学校要么不排节目,要排就排《血溅鸳鸯楼》、《三岔口》这样的武打戏,这不但拔苗助长,还大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事件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粤剧进校园”已经到了非规范不可的地步了。
  “粤剧进校园”不单单是一个项目,而是通过第二课堂的戏曲教育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对地域本土文化认同、自信的工程。“粤剧进校园”要想长久地进行,必须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立足学科建设,编写系统的专门针对幼儿、少儿的粤剧表演入门基础通识类教材,研究、制定教材教法,严把师资关口,让粤剧表演第二课堂有科学性、基础性可遵,达至循序渐进地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已是该纳入系统工程计划安排的时间表内。
  三、“粤剧进校园”——应带进戏曲的欣赏通识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戏曲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运用虚实结合的原则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戏曲形式的且歌且舞,时空处理,舞台美术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都根据虚实结合的原则进行了艺术加工,通过这种加工,从而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界”。好的戏曲作品都是有艺术准绳的——“‘传神’是追求的目标,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唱、念、做、时空自由等,都是‘取神’的表现手段;虚实结合是对各种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加工的原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⑤   对于老师而言,应该如何教会一班小学生欣赏粤剧呢?欣赏优秀的粤剧作品,离不开剧本、导演、表演、舞美几个方面,那如何判断它的好与坏呢?当然,“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有时候是很主观的,但它还是有相对约定俗成的欣赏法则的。戏曲表演艺术在特定程度上是“角儿的艺术”,举手投足讲究四功五法。例如: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折,杨子荣单人独骑“趟马”上场,演员挥着马鞭做了一连串虚拟的动作,以表现战马疾驰前进——下山坡、越山涧、上高岭、穿密林……把杨子荣大无畏的气概、完成任务的決心集中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再如粤剧《王宝钏》中《平贵别窑》一折,薛平贵出征前回家与王宝钏话别,剧作者安排了“传令官”三次通报催促薛平贵返回军营——第一次传令:头通鼓不到,要打四十,此时薛平贵虽然心急回营,但还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与妻子谈话;第二次传令:二通鼓不到,重责八十,这时薛平贵纵然再有千言万语,也要长话短说;第三次传令:三通鼓不到,人头落地,只见薛平贵不再言语,上马便走,妻子上前追马、扯袍,最后平贵拔剑割袍……这一系列紧张而不断推进变化的人物心理动作、戏剧动作都源自于传令官三次相隔短暂的不同内容的命令,戏曲表演艺术自由的时间处理可见一斑。
  粤剧是戏曲艺苑中的一株奇葩,它与中国几百个地方剧种的表演手法同源同流,相互借鉴又相互辉映。“粤剧进校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认识粤剧、了解粤剧从而认可粤剧。为什么“粤剧进校园”应带进戏曲的欣赏通识呢?因为能够参加学校第二课堂成为小演员,切身体会粤剧艺术魅力的学生是百里挑一、少之又少的,“粤剧艺术”要想真正走进校园、扎根校园,就要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学科教会学生们关于“戏曲的欣赏通识”。就像语文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念古诗、讲解古诗、赏析古诗一样,老师从来没有要求学生课后成为诗人,但课后学生们都知道他们课堂上学的诗好在哪,给我们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粤剧进校园”不是一窝蜂地排个戏、拿个奖、挂个牌就完事的,而是通过优秀作品赏析、舞台实践等教育方法,把粤剧艺术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从小得到熏陶,从而认可本土的语言、音乐、美术……只有让我们的孩子认可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将来才可能自信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粤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融合广府地区民间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的地方戏曲集大成者,粤剧要真正走进校园,扎根在广大师生的心里,就应该要有学科的高度,重视教材、教法,惟其如此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粤剧进校园”最根本的不是排演了多少个戏,而是有多少学生懂得粤剧应该怎么看、看什么?怎样的粤剧才算得上好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能单打独斗。新时代“戏曲进校园”的号角已经吹响,重拾本土文化自信的旗帜早已飘扬,各部门联合编写粤剧表演通识、欣赏通识性教材何其重要?“粤剧进校园”——离不开规范的粤剧剧本、规范的表演通识与戏曲的欣赏通识,只有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承,粤剧这株“南国红豆”才能扎根校园,焕发新枝!
  参考文献:
  [1]宋光祖.戏曲写作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P001;
  [2]陈卓莹.粤曲写唱研究.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07:P7-15;
  [3]清.朱彬.礼记训纂.中华书局,1996:P250;
  [4]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0%A4%E7%81%AB%E8%99%AB/33892?fr=aladdin.《萤火虫(常见生物)》.生物学特性;
  [5]田雨澍.戏曲编剧理论与技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P20。
  作者简介:关楚贤(1988—),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粤剧、粤曲创作,广东省文化馆特聘创作员,现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任戏剧曲艺业务专干。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标志着文化与旅游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红色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有益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将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融入到博物馆教育体系中来,是每一个博物馆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博物馆课程是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开发以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为主题的博物馆课程,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博
期刊
[摘 要]本论文阐述了素描发展的历史,以及素描教学面临新的问题。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所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较差,造型能力普遍较低,审美水平有限,形象思维未得到开发。故本人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素描老师提出加强素描教材建设、运用激趣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握笔方法和下笔角度, 边讲边示范画素描、高效的结课和课后增加学生的绘画量等方法快速提高素描教学效果。  [关键词] 素描教
期刊
[摘 要]风景写生,是画家用来深入生活,表达个人对生活的艺术感受的一种创作过程,是从事美术学习与创作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阶段。与时代精神结合,更能讴歌生活,表达主流思想。  [关键词]风景写生;创作灵感;美丽乡村;表达思想(乡村建设)  乡村小景常常是画家用于抒发个人情感的唯美情怀,但当画家将这种个人情怀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融汇入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就会产生对民众的激励作用。使艺术作品产生出抒发个人
期刊
[摘 要]梁末陈初,南朝政局遭遇重大变乱,士族时代走向衰亡,南蛮的土豪洞主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侯安都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时势造英雄,侯安都能在高门士族执掌朝政的南朝以俚族土著的出身权倾朝野得益于岭南偏安使他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朝廷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促进了俚汉融合,成就了安都的智勇双全,高门士族腐化为其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条件,而陈霸先起家岭南创造了侯安都兴起始兴的契机。  [关键词]侯安都;始兴
期刊
自2010年7月BluetoothSmart技术推出后,相关技术就大幅跃进,以智慧、低功耗技术建构物联网。而日前Bluetooth SIG宣布,正式推出蓝牙4.1版本,该版本提供LTE的并存支持,可提升大量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此次更新让蓝牙设备能够同时支持多种角色,其更可作为IP连接基础,新版本的推出极大地巩固了蓝牙技术在物联网无线连接中的重要地位。蓝牙4.1版本在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辅助开发者进
期刊
2019年1月8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广东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學东南亚中心合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隋军出席并作讲话。  隋军首先代表中国侨联和万立骏主席向《“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的问世表示祝贺。她指出,“一带一路”是共商共建共享之路,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贡献者、见证者和受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文素养提升渠道,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类的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组织举办音乐会、合唱比赛和声乐、器乐培训等活动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音乐欣赏;人文素养;水平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人类进程中,城市成为了水泥钢筋、玻璃金属构建的冷漠的象征,而充满生命力的社会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声音渐渐变弱,充满人情味和人文
期刊
很明显,“新型城镇化”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根据十八大的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或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专家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撬动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某房地产业内人士更表示,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会唤醒房地产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刚需”,而城镇化规划中明确规定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将是未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将直接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发展的机遇。  万
期刊
2013年高交会上,本斯电器一款售价数万元的“云饭煲”让不少参会者大开眼界,用户通过手机安装的APP,就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电饭煲,实现煮饭、做菜等多种功能;除了在厨房里推出智能化设备外,智能化产品还延伸到客厅,如小米迎合年轻消费群体需求,高调推出47寸屏3D智能电视,提出“把电视当做大屏幕电脑”的颠覆性理念;三诺集团则以智慧生活的创想家定位,将家居开关、灯光和音乐智能结合,从而布局全新的家庭娱乐市
期刊
当前,信息社会快速发展,智慧化成为时代主题。为抢抓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亟需构建智慧型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引擎。国家试点智慧城市数量己达200多个,智慧化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  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