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ck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了法国的南部,一个年迈的老妇人经营葡萄园的故事,她只需准备一些篮子坐在葡萄园门口收钱,都比那些摘下成堆葡萄放在路边,极力招揽过往游客和顾主的园主生意要好。原因在哪,其实很简单,老妇人让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在门口的铁罐里投放五个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老妇人的经营理念现在广为流传,我们身边诸如农家乐、生态园、草莓园、葡萄园等都运用这个理念展开成功的运作。这些成功商人的经验,给予我们教育者更多的启迪:参与不仅能激发兴趣,使人有满足感,参与还能唤起人的主体意识。这也是我们倡导的生态课堂所期待的课堂氛围——和谐、民主。这样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学生所喜爱和向往的。那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发出民主的课堂氛围呢?笔者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树立生成观,课前预设讲民主
  所谓预设就是预先设计,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进度等展望性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没有预设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预设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预设要为课堂生成服务,为学生服务,一切预设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是老师自己而是学生。因此严格地说,课前预设的“教什么”是由学生确定的,在备课时要讲求充分的民主,即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情感态度都要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并依据学生现有的情况进行备课预设。如笔者听过一位老师在上《再别康桥》时预先制订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读出诗歌的感情,并熟读成诵。
  2.结合作者经历和时代背景,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3.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从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立,可见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1和2两个目标是教材上要求达到的,但由于本班学生的理解水平较强,因此,上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预设了第三个目标,同时结合这位老师上课的内容可见,教师在备课时也注意在设计“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设计“学生学习行为”,辅以“留白艺术”使预设既有方向、目标,更具有程序操作上的弹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思考的空间,使预设的目标和程序能在实施过程中纳入意外体验,让精心预设孕育有效生成。
  二.树立多元观,课堂生成要民主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种水稻,将种子播洒下去后,就让种子自己生根发芽,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悟的不同,对同一文本生发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课堂的生成也是多元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如笔者在教授冰心的《成功的花》一诗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与“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两句。理解当然是:第1句写出了别人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可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成功的过程,就是战斗的过程,只有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下来的人,才能成功。”听了他的回答,我先是一愣,但马上思路一转,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学生用具有诗意的语言进行再创造,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创作,学生生成的诗歌让我惊叹:
  生1:坎坷挫折经磨炼,雨后天晴松柏青。
  生2:泥泞的路上/是谁一次次地摔倒/又是谁一次次坚强地爬起/衣服脏了,不要紧/因为/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
  生3:冬去春来/凋谢再凋谢/努力生根、发芽/丢掉平日的翠绿/迎接遍地的雪花/只为自己,默默地铸造/在春天来的时候/今日的翠绿已代替了往日的雪白。学生就这样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以充分享受。
  又如笔者在一次全市作文教学公开课上,设计了“生活即作文”的教学目标,就是文章可从生活中选材。课上到“当一回小记者”这一环节中,两位同学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甲:你在描写自己时怎样想的?
  乙:我一定要抓住我的特征来写。
  甲:当竞猜同学猜到你时,你又怎样想的?
  乙:我抓住了特征来写,他肯定能猜到。
  甲:你希望谁猜到你?
  乙:漂亮的女生。
  (全班都笑了。)
  课堂上出现这样一个镜头,是学生写作的良好素材,这时,我没有去否定学生的思想,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位学生说话的语气、神情、动作、眼神,以及其他观众等,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一作法后来得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教授的肯定:他说这处理,是注重了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大家都在生成,又都在捕捉生成的契机,爆发出知识学习、智慧碰撞中的创新火花。
  叶谰教授曾作过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的课堂不是与学生预约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树立民主观,用多元的生成,为课堂注入汩汩活水,使课堂更加灿烂,更具生机。
  三.树立全纳观,课堂互动求民主
  语文课堂互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思维的双边活动。它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本之间、生本之间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实现课堂的公平与民主。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满足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公平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如笔者曾听过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赵海燕老师的《沁园春·雪》一课,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每个学生洋溢着的笑脸,高举至老师眼前的双手,都不留痕迹的透露出老师民主的观念。一堂课看似简单,采用的教学手法只有朗读,但教师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女生读,男生读,交叉读,全体学生读,师生读,1 1、1 2读,给每个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课堂。同时教师以个人激情的语言与生生之间互相的赏识与点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充分发挥了课堂上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如笔者曾随堂听过某老师一节课,教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雪》,这篇文章老师都很头疼,上到这样的文章,课堂上都是死气沉沉的,但本堂课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开眼界。这位老师导入之后就让同学进行小组合作,修改自己课前预习时创作好的本篇文章的板书,利用加分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主动上黑板将修改好的板书写出来,然后再全班进行修改,理清文章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位同学都进行了课前的预习,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研究,课堂上小组互助合作、研究讨论、学生主动上台、全班交流共享、质疑答疑。孩子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并积极地投身课堂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除了有学习小组外,还给组内每个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或存在的疑问;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汇报。一名提问员,负责将小组内讨论不出来的问题,向其他组提问。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成长。当然组内成员的角色采取轮流坐庄。
  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教授曾说过:“课堂应该是一个时刻活动着的网络世界,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质疑的权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都是信息的加工者、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我们在课堂上应敞开自己的心灵接纳每一个孩子,施展自己的能力帮助每一个孩子,唤起孩子们的自信与激情,相信他们定能骄傲地绽放自我,点燃课堂。
  一直向往王崧舟老师倡导的语文三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在民主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智慧的导演,也不是高明的演员,师生是平等的个体,又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群体。因此让我们向《西游记》里的菩萨学习吧,放手让孙悟空大显身手,用不常用的紧箍咒,帮助唐僧西天取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民主充满课堂。这不就是生态课堂的价值取向吗?这不就是那种返璞归真的生态课堂独有的气息吗?
  侯静霞,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责任编校:王 玲
其他文献
假日在公园看到这样一景,一家三口逛公园,父亲随便吐下一口痰,儿子马上警告父亲“你违反市民行为规范”父亲有点不悦,喝令儿子“小孩家懂什么!”孩子只好不吭声了。类似这种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
期刊
那一年,我们家一楼的楼道里起了火,邻里间互相配合把火灭了。那一刻,人们是那么的奋不顾身,互相之间的配合又是那么的默契,全没有了平时的斗心眼,也看不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郑成功的复台大军之中,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战士在为中国的统一而战斗,包括大批黑人士兵。    非洲黑人伴随西方殖民军队来华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殖民者叩关而来,许多非洲黑人也来到了中国。这些黑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被贩卖而来的黑奴,二是在殖民者的迷惑下,出于宗教热情来华进行冒险活动的黑人。他们在西班牙
茶人老陆,本性喜茶,经营茶叶多年。他却不像别的茶商忙着谈生意,而是每天端着紫砂壶,乐呵呵地和人品茶对弈,颇具陆羽遗风。可做生意毕竟不是品茶,总是风云变幻有赔有赚,这不,
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谈到书法章法时,强调:“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也就是说每行字的上下都要有前
汨罗出土商代青铜豕磬,器身作豕体,豕鼻上卷,背脊上有5个凹形棱脊,脊棱下有一穿供穿绳悬挂。豕体表面分布9枚形状一致大小有序的乳丁,其间填云雷纹、鱼鳞纹和漩涡纹,通体荫绿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一、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
作者据《清档》与其他文献,并据台湾两岸所藏清代扬州贡御漆家具与漆器、江苏博物院藏清代扬州漆家具与漆器、扬州现代漆家具与漆器工艺等的综合考察,对清中期扬州贡御漆家具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歌唱教学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以恰当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做到声情并茂,培养学生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