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魂系航天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15日,在中国航天科工四院“陈德仁科技奖”设立暨捐赠仪式现场,当年近八旬的徐瑞芝老人遵照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陈德仁院士的遗愿,将50万元捐赠款亲手交到四院院长潘旭东手中的时候,现场所有的人都肃然起立,掌声久久不息。此时距陈德仁院士离别他所珍爱的航天事业将近一周年,作为陈老的伴侣和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徐瑞芝老人落下了欣慰的泪水。她喃喃地念道:“感谢四院,感谢四院的领导!谢谢你们帮助我完成了他的遗愿,他可以彻底安息了”
  
  人已逝 多少平凡随他而去
  
  陈德仁院士是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他生前曾任航天某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某型号总师、四院高级技术顾问等职务,为某型号的创新发展和我国固体导弹事业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这位功勋卓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了专访。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很大反响,许多媒体陆续对陈老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这位一直“处于深闺人不识”的航天专家,渐渐地为大家所了解和认识。有人幽默地说,陈老一出现就成为大家的“老朋友”。
  曾经基于国家国防安全的需要,陈德仁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几十年后,我们从那些尘封的历史档案资料,以及陈老的同事、朋友们的交谈中,依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献身科研、奉献航天的那份执着、那份追求和巨大的人格魅力。
  从液体导弹到固体导弹,白手起家,“杀出一条血路”,倾注了他满腔的热情和汗水从水下固体导弹到陆上固体导弹,一个个科研难题的攻克,凝聚着他全部的智慧和心血。谈起这些,徐瑞芝老人格外激动。她说:“那时没有外援,只能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老陈一心扑在工作上,平时不是在办公楼,就是在试验场。为了攻克科研与技术难关,他甚至‘啃’了四门外语”。
  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单方面撕毁航天方面的协议,中国的导弹事业遭到重创。“从绝境中杀出血路”,成为陈德仁当时所在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理论研究室一群热血青年的口号和心声。
  不久后,我国自主创新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在人们欢呼声的背后,是陈德仁奠定的中国导弹控制技术基础理论和在型号艰苦科研攻关阶段广为流传的“陈德仁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割尾巴”。我国最初仿制的液体弹道导弹横向由无线电控制,为实践应用带来很大不便,上级提出要“割掉”这个拖累导弹的“尾巴”,这在当时是个高精尖的课题。
  陈德仁早已对这个“尾巴”深恶痛绝,并远见卓识地带着技术人员做好了理论准备和技术准备。不到一年。科研团队就拿出了实际可行的方案,其技术完全达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导弹控制水平。
  50年过去了,一位老专家还记得陈德仁关于“割尾巴”故事的总结:“搞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就像大厨师做菜,要按照菜谱早备原料,这样,到时候要什么,才能及时拿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而当年曾为陈德仁同事、如今已73岁的老专家林金和71岁的老专家崔鑫水回忆说,“陈老的言传身教和他奠定的弹道导弹控制理论,影响了我国导弹控制技术研究领域的几代人。”
  1982年,“文革”结束后仅6年时间,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取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掌握该尖端技术的国家。陈德仁是该武器系统的主要技术骨干。
  之后不久,我国开始了陆基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陈德仁担任了全部抓总工作,型号最后取得了圆满成功。“某型号在陈老及研制团队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如今已经按照‘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科工四院科研系统的主要型号。陈老是四院型号事业的开创者及奠基人。”科工四院党委书记杨西玲如是说。
  徐瑞芝老人回忆这段往事时,告诉记者,在型号发展的关键时期,陈德仁经常睡到半夜突然起来,把所思所想一点点记到本子上。她曾经戏称陈德仁是“苦行僧”,一点也不知道享受。
  
  魂系航天 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在许多同事的深刻记忆中,陈德仁生前声望很高,人们总是喜欢以“陈老总”的昵称来称呼他,许多年轻人都得到过他的培育和激励。
  “陈老总很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陈德仁的一位同事说,“每逢我们单位进了新人,都请他来给年轻人讲话。研究生论文评审,也都请他当主审评委。他经手的评审文章,都字字句句仔细地看过,问题、意见都一一标出,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本来他是院士,完全可以推掉这份苦差事。即使在陈老总退休后的二十多年,在新人培养上他也总是有求必应,从来没有推脱过。”
  陈老生前一直十分关心四院型号的发展。关注四院的进步,希望他曾经为之奋斗终生的航天事业后继有人,不断成长壮大。即使在他病重期间,甚至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为航天事业做点什么。“他的那颗心呀,整个给了航天。”徐瑞芝老人一边擦眼泪一边告诉记者,“他一直嘱托我,把平时我们积累下来的那点钱捐献出来,奖掖后学,继续为航天事业作些贡献。”
  2008年10月,当四院党委书记杨西玲去探望徐瑞芝老人时,老人将陈老生前的意愿转达给了杨西玲。杨西玲随后郑重地向班子成员通报了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四院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最终决定在陈老捐赠5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50万元,成立“陈德仁科技奖”。每年奖励1到2名在科研方面贡献卓越的一线科技人员。这是整个航天领域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成立的科技奖。
  “这一天,一定是他在天堂里最高兴的日子!”在“陈德仁科技奖”、成立仪式上,徐瑞芝哽咽着说,对她自己,这也是陈老离开后最开心的一天。
  “物质只是奖励的符号,在这背后,承载的是一种激励无数后来人的‘陈德仁精神’。”杨西玲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四院已经制定印发了《陈德仁科技奖表彰奖励管理办法》,院党委也专门发出通知,号召全院科研人员及广大干部职工,以陈德仁院士为榜样,学习他为我国独立自主掌握潜艇水下发射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和陆基机动发射固体战略导弹技术,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忠贞不渝、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高尚追求;学习他为型号技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刻苦钻研业务、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严于律已、谦虚谨慎的优秀品格。努力将陈院士遗愿化为四院型号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宏伟现实,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倡学习航天精神。而航天精神物化到现实生活中,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许多能够生动地反映航天精神的实例和人物。对于四院来说。陈老无疑是航天精神的最生动代表。”杨西玲说,自己一直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航天精神具体化,从而更好地让后来人去继承,发扬,在陈老身上,自己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其他文献
     
期刊
1月20日晚,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当选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在荣获2008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奖后,激动地表示:这个奖项是奖励给中国航天人的,是奖励给中国航天事业的,也是奖励给航天英雄的,自己只是作为一个代表来接受这个奖项。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中国航天发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1月17日,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重型德尔它4H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一颗卫星,代号NRO L-26。据称这是一颗重5吨~6吨的静地轨道电子情报卫星,带有直径达107米的先进展开式天线。它将增强美国对敌国政府和恐怖组织的通信窃听能力。这是2009年全球首次航天发射,也是联合发射联盟公司首次用德尔它4H火箭发射国家侦察办公室的卫星。美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发射
期刊
1月10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以及为我国管理科学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等出席了会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其所属的二院210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分别获得管理科学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代表集团公司上台领奖,副总经理方向明代表获奖单位发言。会上,还颁发了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
期刊
印度国防部计划在更靠近边境的拉贾斯坦邦建一个大型空军基地,以保卫其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全。并将在该基地部署射程达300千米的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  印度国防部正上述地区购买土地,以便使空军在那里部署一批远程导弹。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印度空军最大的训练基地。  印度国防部的资料显示,空军已经启动了两项工程:Richard工程和Thukrana工程。Richard工程包括建立一个导弹基地。该基地不仅仅部
期刊
2009年2月9日,美国“铱”通信卫星星座的33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780千米高度相撞,两星顿时化为两团碎片云,继续在轨道上飞行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正式的卫星相撞,给外层空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空间碎片也俗称太空垃圾,本文将同时使用这两个称呼。    “当事人”简介    这次太空“车祸”的双方“当事人”,一个是美国的“铱”卫星,一个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
期刊
1月25日,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模型亮相央视春节晚会,这场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处子秀,让民众对太空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为7更清晰地让读者了解“天宫”是如何建成的,本刊特从这期开始以图解的方式连载“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成的?”,敬请关注。  ——编者按    相关链接    简介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于1993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实施。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
期刊
折射望远镜是“天文望远镜”这个大家族中两个最基本的成员或类型之一,另一个当然是反射望远镜。美国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的一个公众科学教育网站把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脉络和其成员或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比拟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的主杆根基是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由此衍生出两个主支杆,这就是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而在反射望远镜的支杆上又衍生出太阳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三个次支杆。从这个“天文望远镜发展树枝图
期刊
据雷锡恩公司网站1月22日报道,美国海军飞行试验了雷锡恩公司研制的新型标准一2导弹目标探测器。通过采用该设备,将增强标准-2系列导弹探测和摧毁威胁的能力。  试验中,标准-2 Block IIIB导弹从正在进行全舰作战系统联调试验的斯特雷特号驱逐舰上发射,同时进行飞行试验的导弹还包括标准-2 Block IIIA和标准-2 Block III导弹。通过在复杂环境下模拟一系列的威胁场景,这些导弹分别
期刊
1月29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航天计划负责人称,该局近期将向政府建议建设一座低轨道空间站,用以支持未来的月球和火星探测。他说,俄和一些其它国家都在把月球作为中期探测目标,不仅要实现月球往返飞行,还要建设月球基地,以便能在未来开始探测火星。他说,这只是打算,但俄航天局正在努力保证这些计划得到政府经费和立法上的充分支持。俄曾在无人探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登月竞赛结束后放弃了探月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