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丰富。中学语文教学应改变学生仅从课堂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走出应试的狭隘圈子,以课本为中心,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向课外拓展,以网络为辅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
[关键词]网络课堂创新高效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2
网络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要学会运用网络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使学生从小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具有“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关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互交融,语文教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
首先是教学模式的突破。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同时,网络能够把文字、影像、图形、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突破。网络浩瀚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轻点鼠标,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名著美文,精彩句章,任你艺海拾贝,尽收眼底。
再次是教学时空的突破。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社区等任何网络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四十分钟以外的任何时间进行上网学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的平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创造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上,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生搬硬套机械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能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可以图文并茂地化解重点、难点,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
当我讲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那些爱好画画的学生给别里科夫画一幅漫画肖像,这个提议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生们乐得其所,激情点燃了,纷纷积极上网去查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简笔漫画,加之自己对别里科夫的理解,绘制了别具特色的别里科夫肖像,或夸张,或诙谐,极尽形态,让人捧腹。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命题“契诃夫是自杀?还是他杀?”把这节课推向高潮。学生们化身福尔摩斯调查这个扑朔迷离的死亡事件。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发挥了他们无尽的想象力,他们发现了文章中的很多蛛丝马迹,并且在陈述的时候有理有据。他们甚至想到别里科夫是饿死的,因为他一个月不出门,也没有朋友佣人。这简直就把他们自己带到了案发现场,学生们都神探附体了。
网络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了情境,它让语文生动了!
二、由课堂延伸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应用于教学,使得课堂变得高效而丰富。学生可以由网络上的知识而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或在老师的指导下由课堂延伸课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点滴汇聚,提高自身素养。
例如,上《项羽之死》这篇历史散文时,我让学生们编排了情景剧,学生们为了演得逼真而生动,上网收集了相关资料,知晓故事的背景、人物特点,认真揣摩人物性格特征,说话语气动作习惯,另外他们还精心准备了各种道具。表演中学生们别出心裁,自己制作了富有特色的念白,还运用软件变声,一边配乐一边朗诵,效果很好,不得不赞叹这些学生想象的丰富,尤其是在“霸王别姬”这个情景中还播放了《只有你》这首歌将剧情推向高潮。《项羽之死》这节课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觉挖掘下,学生收获很多,教学内容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多媒体,收集、筛选、分析、整合资料,形成了一种活跃讨论、探究、交流、丰富的互动高效课堂。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星期开展一次新闻播报活动,内容涉及面很广,上有天文地理,下有古今中外各大头条。这个活动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寻找海量信息。运用网络让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融合,让学生的写作素材不拘泥于课文,学生写作就能与时俱进,更富有时代感。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半是“天使”的化身,另一半却是不折不扣的“魔鬼”的附影。既然无“网”不入,网络诱惑着学生,那作为承载人文的语文教育者的我们就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国家在开通绿色网络,学生在营造和应用绿色网络,只要你真诚,态度端正地接触网络,你就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我们要以网络为辅,让端正的态度做方向盘,这样,我们在网络的无极游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只会“书山有路网络为径,学海无涯网络为舟”构建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韦淑红)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丰富。中学语文教学应改变学生仅从课堂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走出应试的狭隘圈子,以课本为中心,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向课外拓展,以网络为辅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
[关键词]网络课堂创新高效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2
网络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要学会运用网络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使学生从小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具有“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关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互交融,语文教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
首先是教学模式的突破。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同时,网络能够把文字、影像、图形、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突破。网络浩瀚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轻点鼠标,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名著美文,精彩句章,任你艺海拾贝,尽收眼底。
再次是教学时空的突破。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社区等任何网络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四十分钟以外的任何时间进行上网学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的平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创造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上,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生搬硬套机械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能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可以图文并茂地化解重点、难点,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
当我讲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那些爱好画画的学生给别里科夫画一幅漫画肖像,这个提议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生们乐得其所,激情点燃了,纷纷积极上网去查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简笔漫画,加之自己对别里科夫的理解,绘制了别具特色的别里科夫肖像,或夸张,或诙谐,极尽形态,让人捧腹。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命题“契诃夫是自杀?还是他杀?”把这节课推向高潮。学生们化身福尔摩斯调查这个扑朔迷离的死亡事件。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发挥了他们无尽的想象力,他们发现了文章中的很多蛛丝马迹,并且在陈述的时候有理有据。他们甚至想到别里科夫是饿死的,因为他一个月不出门,也没有朋友佣人。这简直就把他们自己带到了案发现场,学生们都神探附体了。
网络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了情境,它让语文生动了!
二、由课堂延伸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应用于教学,使得课堂变得高效而丰富。学生可以由网络上的知识而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或在老师的指导下由课堂延伸课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点滴汇聚,提高自身素养。
例如,上《项羽之死》这篇历史散文时,我让学生们编排了情景剧,学生们为了演得逼真而生动,上网收集了相关资料,知晓故事的背景、人物特点,认真揣摩人物性格特征,说话语气动作习惯,另外他们还精心准备了各种道具。表演中学生们别出心裁,自己制作了富有特色的念白,还运用软件变声,一边配乐一边朗诵,效果很好,不得不赞叹这些学生想象的丰富,尤其是在“霸王别姬”这个情景中还播放了《只有你》这首歌将剧情推向高潮。《项羽之死》这节课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觉挖掘下,学生收获很多,教学内容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多媒体,收集、筛选、分析、整合资料,形成了一种活跃讨论、探究、交流、丰富的互动高效课堂。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星期开展一次新闻播报活动,内容涉及面很广,上有天文地理,下有古今中外各大头条。这个活动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寻找海量信息。运用网络让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融合,让学生的写作素材不拘泥于课文,学生写作就能与时俱进,更富有时代感。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半是“天使”的化身,另一半却是不折不扣的“魔鬼”的附影。既然无“网”不入,网络诱惑着学生,那作为承载人文的语文教育者的我们就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国家在开通绿色网络,学生在营造和应用绿色网络,只要你真诚,态度端正地接触网络,你就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我们要以网络为辅,让端正的态度做方向盘,这样,我们在网络的无极游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只会“书山有路网络为径,学海无涯网络为舟”构建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