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的叔叔于勒》的对比艺术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对比主要在于能使语言色彩鲜明,通过对比,把好同坏、善同恶、美与丑等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出两种矛盾对立的事物的差别,让人们在对比中得到鉴别,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例如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对比手法贯穿小说始终,并且纵横交错,主要表现在:
  
  第一,正反人物的对比
  
  小说用第一人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了整个情节。“我”若瑟夫,是菲利普的儿子、于勒的侄儿。在作品情节的发展中,“我”与家人,尤其是与“我”的父母形成了对比。这一层对比是对待于勒态度的对比。通过对比,肯定了“我”的形象,否定了“我”父母的市侩行为。“我”虽然生长在小市民家中,却能够出污泥而不染,面对贫困潦倒的叔叔于勒,“我”的态度是同情、怜悯,并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而“我”的父母却因为于勒的贫穷而深感“恐怖”,怕于勒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谩骂、躲避。当父母得知“我”给了于勒小费时,母亲竟然吓了一跳,直望着“我”吼道:“你简直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父母对待于勒的态度极为冷酷无情。“我”对贫苦衰老的叔叔虽然满怀同情,但迫于父母的压力,最后也只能在心里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十个铜子虽然微不足道,但这种行为本身却温暖了一个孤苦老人的心。“我”的这一举动,既是在金钱世界中对善良人性的呼唤,更是对无情的父母的谴责。面对贫苦不堪的于勒,兄嫂不愿相认,侄儿不敢相认;兄嫂冷酷无情,侄儿满怀怜悯。父与子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思想却属于两个世界。这里作者不用锋利的言词,也不用激愤的话语去指责菲利普夫妇,而是让自己的思想倾向在客观冷静的正反对比中自然流露出来,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第二,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在游船上与弟弟于勒相遇为界。将他们遇弟前后的言行、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在金钱操纵下的变化。于勒年轻时是个放荡公子,将自己的财产挥霍光了以后,又花了哥哥的一些钱,因而被家人打发去美洲碰运气。过了些时候,于勒先后写了两封信回来说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于勒报喜的信成了兄嫂及家人的“福音书”,于勒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希望”,他们等呀,盼呀,希望有一天于勒能够突然携巨款归来。因此,“每逢星期日,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只要看到远方归来的海船,哥哥就会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就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惊喜呀!”嫂子也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他们终于在游船上遇见了他们朝思暮想的于勒——游船上卖牡蛎的可怜老头。当菲利普夫妇发现卖牡蛎的老头很像于勒时,他们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平常不一样”。当证实了卖牡蛎的老头就是于勒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盼望的财神眼前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太太竟破口大骂:“我就知道这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拖累我们的……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与于勒相遇之前,菲利普夫妇称于勒是“有办法的人”,并引以为之骄傲,于勒成了他们家的希望,致富的福音,因此家人盼望早日与之相会。但真的遇见于勒后,菲利普太太失望地骂于勒是没出息的“贼”,以之为耻辱,于勒这时简直成了家人的灾难,带给兄嫂的恐怖,于是兄嫂由“盼相逢”变为“逃避”。兄嫂对于勒在态度转变完全是由金钱导演的。有钱千里盼相逢,无钱对面非认亲。在这里,手足兄弟之情被金钱关系所取代。人物言行、态度前后矛盾的对比,使其虚伪、贪婪、冷酷的性格暴露无遗。这层人物自身的对比是小说的主干,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第三,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菲利普一家经济困窘,收入低微,却对资产阶级的享乐生活抱有极大的幻想,在接到载有于勒发财的消息的两封信后,菲利普夫妇就展开了对于勒以及全家人的未来生活的种种想象。先想象着于勒带着巨款乘船归来时的情景,继而又开始拟定了上千种超前享受的满足,他们陶醉在想象的幸福之中,想象的结果,使他们的虚荣心进一步膨胀。但后来实际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于勒却是个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靠卖牡蛎糊口的老水手。想象中的财神,成了现实中的乞丐。此刻菲利普一家理想的支柱倒塌了,他们的幻想被现实粉碎,他们的由理想的峰颠跌入了现实的深渊。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小市民对富贵生活的渴求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冷酷无情,反映了在资本主义金钱世界中小人物的不幸命运。
  
  第四,通过细节描写进行对比
  
  文章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在细节处理上却有独到之处。作者在细节中安排了人物间的对比。于勒虽贫困潦倒,却自食其力,宁守孤苦,而不愿回到势利兄嫂身边。于勒本没打算在贫穷时去投奔兄嫂,可兄嫂在认出于勒后却极力逃避。于勒决定使兄嫂的行为显得多余,于勒的自立、勤劳显出兄嫂的自私、冷酷。接到“侄儿”施舍的小费后,于勒赶忙致谢,感激不已;可嫂子知道后却破口大骂,于勒的感恩戴德和与嫂子的尖酸刻薄形成强烈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分明,同时也使读者不禁对于勒深表同情。
  通过以上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创造优美的音乐环境;德育渗透;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乐器引入课堂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 审美观 培养    吴文漪老师曾说:“一个不懂得审美的人是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一个不懂得审美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音乐教育在现
期刊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过程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具有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与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数学教学“活”起来,达到在让学生全员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经历数学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增强应用意识、
期刊
“课件”是教师授课的时候用于演示的信息承载体。信息时代中“课件”的作用,类似与传统的“黑板板书”、“透明幻灯片”、“教学挂图”,都是教师用于辅助教学的工具。  目前的课件都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也就是“多媒体课件”。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在加入适当的交互性,就完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我们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本文从物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对待探究的错误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对物理教学重新思考,领悟新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转变教育观念,走进创造性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 实验探究 理论探究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育观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使
期刊
陶渊明用饱蘸着田园生活体验的生花妙笔写出了《桃花源记》。成就了千古绝唱;成就了一段传奇的故事;也成就了一个人人心向往之的理想的境界。  走进桃花源,如入图画中。山清水秀,落英缤纷,桑葚酸甜,美酒飘香。远离战争和剥削的人们平等、自由、快乐、和谐。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地生活着。这样的所在就像仙境。  我们习惯性地称这一理想之境为世外桃源。一直以来,我们约定俗成地接受 “世外桃源”这一说法。解读《桃花源记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整个中国,同时,这一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70万余万人,规模在不断增大。疫情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受到影响、企业的用工需求受到限制,甚至,酒店、餐饮也受到直接地影响。疫情蔓延导致经济发展缓慢,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了一大问题,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秘书学专业学生对该情况因如何应对?本文通过调查贵州部分高校秘书学专业学生就业心态及现状,来分析疫情对毕业生的影响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每一个英语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工作努力的方向。我认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环境 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是进程缓慢,主要受制于观念滞后、管理滞后和教师素质滞后。解决的对策有五: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是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四是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五是要改善办学条件。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    当前,城、乡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存有较大差异,用一句不十分准确的话可将其概括为:城里的教育真精彩,乡村的教育实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理解中的词语部分作了如下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参考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并进行分析,发现对于词语的考查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对词语含义的考查    一般情况下,对词语的含义的考查就是考查某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即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比喻义。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
期刊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