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那一声清绝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常人单位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书社的成员更多了一个唯心所系的场所。为了照顾社员们出行和聚会的方便,在盐城的闹市街区,我们竟觅得了一个僻静之处—曲径通幽、花木暗香的“庆元巷”里一间几十平米的小屋。就这样,我们书社的名字也因为这条小巷而顺理成章地落定了。
  书社于2010年国庆正式成立。五位社员终于结束了以往散乱无章的聚会,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时间和活动安排,一切都变得条理起来。虽然大家在艺术追求、审美旨趣上不尽相同,但对书法的热情与相互砥砺的真诚却是如此的一致。于大同中求异趣,于个性中寻共同,我们所努力营造的是一个和而不同的艺术氛围与友朋相聚、其乐融融的栖息之所。书社不设社长之位,没有尊卑之别,有的只是率真无拘,性情无间。平日各忙其事,闲时“不来忽忆君”,一周两次的活动时间,大家可以素心抚古,可以逸兴挥毫,可以品茗畅叙,每每流连忘困至深夜,而常恨流光飞逝。
  书社徐杰君,平时政务猬集,但于书艺之事,素心若雪,汲古问今,孜孜以求。笔下多有谢无量的闲逸和于右任的浑穆,文而不华,质而不野,线质绵里裹铁,结字展蹙自如,时有佳构。观其作书,凝神静气,翰不虚动,笔力贯注,更可见其沉着睿智。
  陈明华君数年前求学于中国书法院,一脑子的新思维,但这并不妨碍他好古、尚古、入古,加之灵性超人,笔下常有意外之趣。善学之外,明华君还敏于创变,似乎永远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变化之中,一路走来,正如踏雪寻梅,花香满衣。他在盐城举办个展时,曾翔先生作序称其“正在路上”云云。
  江从武君是个生意人,在办公室与客人用英语对话交流,下班后却一头钻进“之乎者也”的故纸堆,青灯黄卷,穷经皓首,也可称是“学及中西”。其敏学善思,涉猎尤广,书画印皆爱之不能释手,且为人坦荡,友朋甚众,于书社里外事务亦多有用心。
  高中明君谋职于一家酒店,几乎每次聚会他都会接到工作的电话,苦笑言之此乃生活所系。由此可见中明君活得真实,一如他对书法的追求。在平素的训练中,中明君对点画和线质的锤炼近乎苛刻!一点一划皆以扛鼎之力,犹狮子搏兔,绝无懈怠,此种踏实与执着尤为大家所钦佩。
  吴洪春君是书社中年龄最小却参加国展最多的成员,天资敏悟且博涉诸体。其小楷,淳雅隽秀,妙趣横生;其篆书得之彝鼎,高古浑穆;其隶书出入碑简,纵横有象。去岁洪春君再入中国美院深造,下笔愈加醇厚老到,操控自如。其任市书协的秘书长之职,亦尽心尽力,为同道所服膺。子曰“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洪春君得之!
  书社社员秉性各异,徐杰之宽睿,明华之率真,从武之英傥,中明之笃厚,洪春之谦恭。因好生缘,因缘而聚,互相砥砺,和而不同。书社一如羽翮初满的雏凤,振翅翱翔濛濛长空。自此琴书相伴,灵机既已触发,弦音已然校准,于是轻拢慢捻,重挑急抹,信手弹去,只为那一声清绝??
其他文献
艺术虽然是历史的产物, 但它同时需要一种“内在的规定性”,艺术是一种深深根植于人的本性的东西,这在每一种(原始的和先进的)文化中都能发现其表现。“在此,艺术被视为一种从自然人类的需要和动力中产生的;这是一种对平衡、形式和意义表现的自然欲望,是对一种有巫术性的、审美经验的渴求”(舒斯特曼),艺术既建基于人类本质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性中,同时也是工具主义的。  在欧美文化中,“审美的自然主义”与“历史的
期刊
吴湖帆原名翼燕,又名万,字遹骏,三十后始更名湖帆,号丑移,以藏隋《常丑奴墓志》宋拓本故以为号,又藏宋拓欧书《化度寺》、《虞恭公》等四碑,自署曰“四欧堂”。生二子二女,各名之曰孟欧、述欧……云。祖父即清著名金石收藏家吴愙斋(大澂)。其本生祖名大根,甲午年愙斋以书生而与日本战,致丧师辱国,湖南巡抚被革职,回吴门,时湖帆适生,遂承继为愙斋之孙矣(其父讷士,未承继,仍为侄也)。其外祖乃川沙金石名家沈树镛(
期刊
葛本山(主持人):  张羽翔老师可以说是当前我们中国新时代书法的一个代表人物,张羽翔老师作为教育家,实践者,自20年前形成的广西现象,一直到现在,他的学生已经从广西、北京、广东,向全国发展,更难得的是他教的学生每个人面目都不一样。好像我们现在教育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跟老师一个样。一个张羽翔如果教出一千个张羽翔也就没有今天张羽翔现象了。今天到会的还有一位是上师大美术学院的院长刘旭光先
期刊
安徽萧县人,现居于北京。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画院秘书长、淮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出版发行有《萧阳山水画集》、《水墨澄观集·萧阳山水》、《当代青年国画家作品集·萧阳卷》。作品先后被首都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李苦禅艺术馆、扬州八怪纪念馆等单位以及海内外人士收藏。
期刊
“最是撩人印半通,雕翠急就出奇工。心无挂碍天机近,直教吾侪苦觅踪。”这是几年前自作《论印绝句》中的一首,是说秦半通印的。  说来惭愧,从上初中时开始喜欢刻印,又生活在秦汉故都的西安,待到有机会亲手摩娑古铜印时,己是二十年后即上世纪八十年代了;又过了十多年,我才开始收藏有属于自己的几方秦汉印。  虽然早就有“印宗秦汉”的印象及概念,但实际上我学印基本上是沿着汉印的路子在进行着,至于秦印的整体面貌,在
期刊
写字之于书法,以技近乎道论之,庶几恰当。所谓道者,是事物之本原、规律或原理。中国书法,传之既久,学之者众。然今之学书者,每斤斤于技法,一味因袭前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难免“老死碑(帖)下”(齐白石语)之厄运。当然,时下尚有另一类所谓现代艺术,假托汉字,狂涂乱抹,此种行径尚且不能语之为书法,有人嗤之以杂耍,或谓之“涂鸦”,大约属于图画范畴吧,此不赘述。窃以为,当今书法,应以延续文脉为宗,倡导性灵
期刊
笔名柯,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硕士研究生。  参加国内外书法联展若干。举办书法个展:“有一种美叫淡定”顾柯红书法小品展(无锡);“空香万里”顾柯红书法展(北京);“暗香浮动”顾柯红书法展(北京)。  润 格:大字草书1000元每平尺。小品:一平尺小品5000元一帧;一平尺以下3000元一帧;超过一平尺另议。  命题作品价格另议。  电
期刊
一九二六年丙寅,七月十八日,蕙风词人贫病死于上海,王观堂(国维)闻耗叹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散原老人也挽他一首诗:  几愁刦烬铸词人,江海流离去国身;  才并半塘相继尽,老余沤尹更谁亲?  卖文为活孤芳在,抱古何求万恨真;  傥起陶公咏贫士,垂名成就甑生尘。  很贴切他的身份,几乎是冯幵所作《况君墓志》的简写。  “半塘”即王幼遐(鹏运),沤尹朱古微(孝臧),都是晚清一代词伯
期刊
1975年出生于河南淮阳,号泉庐,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九势书社成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中国书法院  邮 编:100029  电 话:010—64813473  13810024493
期刊
一、近代中日美术交流的大背景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被介绍到日本的,也就是日本大正十年至昭和初期这段时期。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近代的中日美术交流的部分活动是在日方的积极倡议、最后在中方的配合下而得以实现的,比如始于1921年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这种史无前例的交流活动,其背景就非同一般,它是伴随着不同政治因素而展开的。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它发生的时间是继五四运动之后波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