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研究

来源 :当代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8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医疗法(中医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VC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孝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痴呆性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标准中医疗法,包括中医药、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疗法(中医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及痴呆状态改善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血浆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改善水平。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MoCA评分、HDS评分、BI评分、血浆神经递质(NE、DA、5-H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疗法(中医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老年痴呆性VCI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水平及痴呆症状,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血浆神经递质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鲁迅的《示众》和萧红的《呼兰河传》都对看客这一群体做出了详尽的刻画,其中《示众》首次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看客这一特殊群体,而《呼兰河传》承袭着这一国民性批判的主题继续向下挖掘看客这一群体的特殊存在现象。本文从看客的塑造方式、儿童看客的特殊观照和看客的生命意识这三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看客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对比《示众》和《呼兰河传》这两部作品,更好地了解看客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现象。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流经九个省区,拥有三江源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对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一直受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为规范水利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合理、有效控制招标造价,本研究以某水利建设项目为例,从招标接收环境出发,设计了一种招标阶段造价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将水利建设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由市场专业部门对招标项目展开论证分析,以此规范水利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业务流程;工程量清单中应尽可能地涵盖所有与招标工作相关的内容,对于难以量化统计的项目,可以采用估量的方式将其列入清单进行管理,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建立招标文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CRC)合并原发性肝癌(PHC)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0例CRC合并PHC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0例中有23例(57.5%)同时性双原发癌和17例(42.5%)异时性双原发癌患者,两组发病年龄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基于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场景建构正在重塑整个艺术金融的发展生态。探讨数字化艺术金融形态的服务与体系,分析数字化艺术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架构,从现有形态、法律法规与政策、数字资产等方面重塑艺术金融的转型路径,促进艺术金融创新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正>在新时代经济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在快速发展与转型,新的审美文化不断生发、形成。特别是在审美主义、消费主义及都市化潮流的融合中,当代中国艺术在发展、解构与重塑过程中,使得审美文化的走向日趋世俗化、工具化、碎片化、时尚化、新奇化、娱乐化、快餐化,并且几乎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何一步步实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重构,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期刊
随着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型与新消费场景的不断建构,在数字技术与科技融合的推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艺术产业从关注交易规模转向不断关注交易模式的创新,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被不断赋能,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潮流的冲击。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数字艺术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资产形式,表现出了对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成为技术融合驱动的重要热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努力推进建构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艺术金融服务体
<正>中国艺术电商从产生到发展,可谓是苦行探道,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今天已经迈入了迅速发展阶段,突出的表现就是:传统艺术电商正在转型,新艺术电商不断崛起。这不仅呈现出当下艺术电商强劲的发展态势,也暴露出了传统艺术电商诸多的发展瓶颈,需要在新的支撑下寻找突破,在新的发展背景与新业态的建构下,围绕新的市场消费需求总结经验并加快转型发展,
期刊
萧红小说的景物描写别具一格,意蕴深厚。其独树一帜的景物叙写主要表现在立体的感官世界、诗性的情感寄托和丰富的象征意蕴三个层面。作为小说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景物描写糅合进萧红的生命体验和人性观照,探讨其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和主旨表达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感受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