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需要学习和探究的物理知识,通过生活、生产及自然等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事例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十余年的物理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创设竞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中要牢牢的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转,提高课堂效率,就得从课的开始——引入做起,所以,引入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我的引入是:先请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和最瘦弱的女生到台上来,通过一根铁棒拔河比赛(男生握的这端事先抹了肥皂水),结果力气最大的男生拔输了,然后让男生分析输的原因:主要是太滑。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摩擦力,通过一个小小的拔河比赛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又如:在学习浮力后,讲到排水量时,为了彻底弄清这个概念,我让学生进行造船比赛:看谁造的船装的东西多?通过自己亲自造船,装东西,不仅弄清了什么是排水量,还体验了成功。
创设“不可思议”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现象是出乎学生预料之外的,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可思议”的心理,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①火烧小鲫鱼。这个实验悬念性很强,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用大圆底烧瓶,当教师用火刚要烧时,全班的女生大叫“鱼会死的”,最后烧瓶颈部的水已开,但是鱼却悠闲自得的游来游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个不可思议的实验激发了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②纸杯烧水。学生对这个实验怀疑很强,个个都喊“纸杯绝对不能烧水”,而实验的结果令学生大吃一惊,火虽然能烧纸,但纸杯非但没有烧着还能把水烧开。③惯性实验。棒打鸡蛋时,前面几位同学慌忙伸出手,问他们干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担心鸡蛋掉下打破。”但鸡蛋落到杯子后却完……通过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创新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物理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进行必要的诱导与点拨。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我拟给学生的学习提纲中有两问是:为何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这实际上是强调三要素中哪一个要素的作用?在教学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作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重力和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船+m货);学习压强知識时提出,磨刀不费砍柴功,为什么?同样重的书包用细绳做带子和正常的书包带有何不同?说明什么?坐硬板登与坐沙发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为什么?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如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哪个亮”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四、创设探究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对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出于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黑板擦或者用钢笔(甩墨水)做惯性演示实验,用饮料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饮料瓶、热水去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他们的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需要学习和探究的物理知识,通过生活、生产及自然等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事例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十余年的物理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创设竞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中要牢牢的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转,提高课堂效率,就得从课的开始——引入做起,所以,引入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我的引入是:先请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和最瘦弱的女生到台上来,通过一根铁棒拔河比赛(男生握的这端事先抹了肥皂水),结果力气最大的男生拔输了,然后让男生分析输的原因:主要是太滑。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摩擦力,通过一个小小的拔河比赛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又如:在学习浮力后,讲到排水量时,为了彻底弄清这个概念,我让学生进行造船比赛:看谁造的船装的东西多?通过自己亲自造船,装东西,不仅弄清了什么是排水量,还体验了成功。
创设“不可思议”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现象是出乎学生预料之外的,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可思议”的心理,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①火烧小鲫鱼。这个实验悬念性很强,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用大圆底烧瓶,当教师用火刚要烧时,全班的女生大叫“鱼会死的”,最后烧瓶颈部的水已开,但是鱼却悠闲自得的游来游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个不可思议的实验激发了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②纸杯烧水。学生对这个实验怀疑很强,个个都喊“纸杯绝对不能烧水”,而实验的结果令学生大吃一惊,火虽然能烧纸,但纸杯非但没有烧着还能把水烧开。③惯性实验。棒打鸡蛋时,前面几位同学慌忙伸出手,问他们干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担心鸡蛋掉下打破。”但鸡蛋落到杯子后却完……通过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创新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物理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进行必要的诱导与点拨。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我拟给学生的学习提纲中有两问是:为何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这实际上是强调三要素中哪一个要素的作用?在教学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作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重力和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船+m货);学习压强知識时提出,磨刀不费砍柴功,为什么?同样重的书包用细绳做带子和正常的书包带有何不同?说明什么?坐硬板登与坐沙发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为什么?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如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哪个亮”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四、创设探究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对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出于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黑板擦或者用钢笔(甩墨水)做惯性演示实验,用饮料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饮料瓶、热水去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他们的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