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未来局势发展的图景猜想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32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初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明显转变。以朝鲜展现弃核意愿为主要推动,朝韩和朝美关系出现重大缓和,各方实现了多次历史性会晤,并达成了半岛无核化和构建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总体意向,在一些具体领域已经开始采取初步行动。但是,当前半岛局势的缓和还主要停留在氛围层面,实质性的矛盾还未得到解决,近一段时间缓和进程开始出现停滞。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朝美双方围绕是先弃核还是先解除对朝制裁陷入了程序性争执,但根本原因则在于各方深层战略仍存在冲突和错配,就未来半岛格局的发展前景也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试图从战略层面对当前的半岛局势发展进行解读,并据此提出一种可以使半岛实现长期稳定和平的发展图景。

应该对朝鲜最高领导人和朝鲜国家战略进行重新评估


  要理解当前的半岛局势,首先要对朝鲜的战略加以重新认识。在2018年之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经常被描述成一个年轻、任性,甚至暴虐、无理性的统治者。与此同时,很多观察者认为朝鲜的国家战略就是通过拥有核武器来维护自身安全,并借此固守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实现所谓的“拥核自保”。但2018年初以来的形势变化表明这种看法是错误和有偏见的,现在应该对朝鲜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估。
  首先,从当前形势的变化已经可以十分清晰地判断出朝鲜的战略目标,即通过弃核换取美国彻底改变对朝政策并向朝鲜提供正式安全保障。也就是说,核武器只是朝鲜实现国家安全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朝鲜怀有弃核的诚意。
  其次,近一年来的朝鲜行为直接或间接体现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具有很强的政治手腕、决断力和魄力,对朝鲜政权和国家未来发展有着长远、理性、深刻的考虑和计划。
2018年,朝鲜新推出一系列宣传画:集中全部力量发展经济

  再次,朝鲜应该已经充分认识到原有国家发展道路的困难性和不可持续性,一旦获得足够安全保障,朝鲜未来可能进行国家发展模式和对外战略的彻底转变,进而实现朝鲜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朝鲜已经开始尝试由“先军”国家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这点从金正恩近一年来对朝鲜经济民生项目的频繁视察和朝鲜劳动党七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得到体现。

美国对朝鲜的战略诉求并不止于弃核


  美国是影响半岛问题解决的另一关键方。从战略层面看,美国的对朝战略从来都不只是局限于美朝双边关系层面,而是与美国的东亚战略特别是对华战略息息相关。如果说冷战时美国对朝施压还有遏制苏联的因素,那么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对朝战略的核心考虑因素。通过朝鲜问题和对朝施压,美国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对华施压的效果。首先,可以挤压中国的地缘政治空间。中国与朝鲜半岛在地缘上紧密相连,朝鲜半岛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攸关区。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朝鲜半岛发生重大变故,中国都会直接卷入。朝鲜问题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中国的战略精力和对外战略施展,并使中国持续不断地感受到地缘压力。其次,中国与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对朝施压可以达到对华政治施压和意识形态攻击的效果。再次,朝鲜问题的存在是美国维持和巩固东亚同盟体系、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的重要借口。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朝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美国将失去对华制衡的重要议题和地緣支点,美韩同盟也面临瓦解危险。所以,在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不会轻易“放过”朝鲜,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迟迟不愿明确谈及对朝鲜的安全保障问题,而只是同意在朝鲜完全弃核后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美国当前的立场态度肯定是朝鲜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才出现了美朝谈判的僵持局面,而这种僵持却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2018年11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谈到朝核问题,他称“解决要25年”,并且7次强调“美国没有什么需要着急的”。所以,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朝鲜问题解决,实现半岛现状事实上的冻结,可能成为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采取的政策。

美国的拖延政策面临重重压力


  尽管美国试图拖延解决朝鲜问题,但却可能承受以下几方面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来自朝鲜方面。当前,尽管半岛气氛已经得到缓和,但朝鲜受到的制裁却并未得到解除,朝鲜经济状况也没有根本好转。此外,夜长梦多,时间久拖很可能出现其他意外变故。因此,朝鲜有着与美国尽快达成全面协议的迫切愿望。但是,如果美国迟迟不愿实质性地满足朝鲜愿望,情急之下的朝鲜很可能会彻底断绝与美谈判,重新走上发展核武器的老路。近期朝鲜已经放出口风,表示在“考虑是否重新开始执行以发展核武器为目标的国家政策”。如果朝鲜半岛局势重新回到紧张对峙的原有局面,美国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有核的朝鲜,半岛也很可能发生战争甚至是核战争,这种前景并不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是影响朝鲜半岛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8年10月,朝韩敲定交通对接开工日期,引发美国担忧
  第二重压力来自韩国方面。如果朝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将从根本上改善韩国的安全处境,这对韩国来说将是一个极大利好。因此,当前韩国在半岛局势缓和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积极和活跃的作用,朝韩关系的改善速度明显快于韩美关系。这也引起了美国的不满。2018年10月31日,韩美两国成立对朝联合工作组,表面宣称是为了加强两国对朝政策协调,实质则是美国对韩国的强化约束,以避免韩国与朝鲜过于亲近,破坏美国战略节奏。但是,如果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久拖不决,那么也会引发韩国的不满。如果美国被韩国认为是阻碍半岛局势改善的主要力量,那么这会大大加速韩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甚至可能导致韩美同盟的名存实亡。
  第三重压力来自国际社会。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问题成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安全形势的最突出问题之一,特别是2017年的朝鲜半岛局势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完全、彻底、和平地解决半岛问题是包括半岛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一致愿望。当前,朝鲜已经展现了弃核的诚意,也不断向外界表明对外友好和和平发展的良好意愿。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美国继续对朝敌视,将很难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甚至可能承担破坏半岛局势稳定的罪名和责任。拖延越久,美国承受的国际压力将越大。

寻找最大战略公约数:半岛永久中立与朝韩邦联式统一


  根据上文分析,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朝鲜、韩国和美国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战略利益诉求,当前朝核谈判陷入僵局是各方战略利益冲突的体现,而这种僵局具有不可持续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前景设想:朝鲜与韩国对外宣布永久中立并实现邦联式统一。在这一图景中各方利益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平衡,半岛局势也可以实现长期和平稳定。下面将从各方立场出发分别论述这种前景实现的可能性。
  从朝鲜方面来看,朝鲜应该能够深刻认识到美国对自己敌视政策的复杂动机。如果不彻底改变自身战略行为,单靠弃核可能难以根本改变美国的敌视政策。即使核武器问题解决,美国也可能在生化武器和人权等问题上继续向朝鲜发难,甚至会随时撕毁已签署的协议。通过宣布永久中立,朝鲜一方面将结束与中国的同盟关系,表明自身不再介入大国争端的立场,进而大大降低美国通过朝鲜向中国施压的动机。另一方面,宣布永久中立的朝鲜可以进一步裁减自身军备,实现一定程度的非军事化,直接降低自己对美国和韩国的安全威胁,这也有助于缓解美国的对朝敌视政策。此外,通过永久中立,朝鲜还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广泛发展与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联系,实现国家可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第23屆韩国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半岛旗的入场引起轰动

  但朝鲜的永久中立不可能单独实现,而是需要韩国做出同等的回应。事实上,韩国也有宣布中立的动机和可能。长期以来,韩国作为半岛国家也一直饱受大国地缘竞争之苦,特别是在美国不断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如果韩国继续被绑在美国战车上,未来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韩国与美国结盟从根本上是为防备朝鲜威胁,如果朝鲜实现中立化和非军事化,那么韩国也就失去了维系韩美同盟的根本动力。通过宣布中立和退出韩美同盟,进而退出东亚地缘政治争斗,也是符合韩国战略利益的。
  在朝韩实行永久中立后,统一问题也将水到渠成。自南北分立以来,朝韩双方一直怀有再次实现统一的迫切愿望。但受制于双方的政体根本不同和险恶的地缘环境,特别是美国的阻挠破坏而迟迟没能实现。但如果朝鲜以“无核化 永久中立”为价码,换取美国对朝政策改变,那么双方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将破除。而关于内部分歧,朝韩双方其实也早已达成过一致的解决方案。2000年6月,朝韩曾签署《南北共同宣言》,一致认为“旨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南方的邦联制方案与北方的低级阶段的联邦制方案彼此间有一致性,今后将沿着此方向实现统一”。通过实行邦联制,南北双方可以保留各自现有的政治体制完整,同时又可以统一协调外交和国防政策,是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一旦实现统一,半岛国家实力将大大增强,具备更强的地缘政治抗压性,也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永久中立政策。
  相比朝韩双方,美国的战略考量则会更为复杂。因为从表面上看,美国会失去制衡中国的一个重要议题和支点,还会失去韩国和在半岛的前沿军事存在,这些都是战略损失。但美国仍有支持这一前景的可能,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虽然美国会失去韩国,而中国也会失去朝鲜,从相对收益上美国并没有吃亏;其次,一个和平稳定的朝鲜半岛会大大减少美国的战略资源和战略精力投入,可以使美国更加集中精力处理其他事务;再次,按照美国的战略逻辑和一贯自信,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朝鲜在未来必然会发生民主化改变,也最终会靠向美国;最后,美国如果干涉半岛和平统一进程,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压力。
  综上所述,半岛局势发展已经来到一个非常微妙的节点。在表面上以无核化为中心的谈判背后是各方深层次的战略博弈。为进一步推动半岛局势的改善并最终实现半岛的持久和平,各方需要作出更多、更大胆的战略调整和尝试。
  责任编辑:葛妍
其他文献
余泽鸿,1903年2月15日出生在四川省长宁县梅硐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红军川南游击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闻赣省委委员、中共川滇黔特委书记、红军游击纵队政委等职。1929年到上海与周恩来一起工作,主编中央组织部刊物《组织通讯》。1931年8月前往苏区瑞金协助邓小平工作,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受到中
印度尼西亚军方升级直升机机队  据《飞行国际》2019年1月11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已经增购了8架空客直升机H255,与另外9架贝尔412EPI一起,将由空军用于战斗搜索和救援任务。这些直升机将在万隆厂重新组装并加装任务系统,由空客直升机公司在印尼当地的合作伙伴PT Dirgantara Indonesia公司交付。H225M是一款具有实战能力的直升机,被全世界的军事客户所认可,而印尼增购该直升机有
桥墩里有一条生命  朋友,你曾经过天路七十二拐吗?它像一条巨龙伏在国道318线上,坡陡,弯多,险急,使得它集中体现了川藏运输线这个大动脉的奇险和灾害,是专家眼里众口一词的“公路病害百科全书”,并因之背上“死亡之路”“魔鬼路段”的恶名。翻过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天路七十二拐镶嵌在逶迤群山中,草长成花,绚丽的云朵伸手可及,只当是童话里的仙境。驱车而下,犹如坐在4D影院。远望,像一幅震撼人心的油画横
一 墨色  小时回外婆家,晚上睡觉,表姐弟们都挤在外婆的大床上。长夜无聊,大家都爱听故事,我最擅长讲鬼故事:  五叔公的孙子生下来就是半边黑脸,还是个夜哭郎。请来法师,法师说这娃的前世跟鬼吵架吵得凶了,被鬼扇了一巴掌,后来转世投生,巴掌印竟还留着。那鬼就寻着巴掌印来纠缠。要赶走鬼,可以做法事祛鬼:给20元,让鬼别来吵;给50元,去掉巴掌印。五叔公家只有20元,先祛鬼让大家安生吧。于是法师祭了神台念
中国银行利率如果不尽快推行市场化,结果就是高利贷成为金融市场主流。行政命令不可能给市场风险定价,行政定价将堵塞正常的信贷通道,使国内金融业的价格在“影子银行”里运转。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央行或银监会一纸通知能解决的。在银行资金越来越缺乏、贷款越来越困难的背景下,实际利率正在节节上升。商业银行首先提高了资金定价,据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经济活跃的珠三角地区,多家银行都悄悄提高了贷款的利率,最
一  懵懂记事时,吃饭时和弟妹叽叽呱呱地说话,饭粒掉在桌上,爷爷常常会说:“吃饭撒一桌,不珍惜粮食。你知道吗?多少人为了我们今天有饭吃被杀头,仅自家源村那一次革命活动,就有12人被杀!”我们赶紧放下饭碗,一粒一粒拾起,放进嘴里。虽然祖辈的教育不敢违,但那时心中那盏灯是模糊的。  小学加入少先队举手的那一刻,辅导員教育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少先队队员,是革命的接班人。老师为我们
洋灰筒子是我们出村的唯一通道。  我们村夹在南北走向的两座小山之间。村北都是农田和果园,所以村里人出村只能往南走。然而我们村的特别之处在于:20世纪50年代,一条铁路线从北京一路穿山钻岭修筑过来,自西向东经过我们村村南时,人工以巨量土石筑起了三百多米长、十多米高的路基。最后,这段人工路基与村子的东山相连,把出村路一截两断,把南出口彻底封死——就像“口”字写下最后一横。  出村路被“人定胜天”的铁路
作家简介  李西闽,福建长汀人,现居上海,自由作家。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收获》《天涯》《作家》《青年作家》等刊物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唐镇三部曲”《酸》《腥》《麻》及《死亡之书》《狗岁月》《血钞票》《崩溃》《巫婆的女儿》《温暖的人皮》《白马》《我们为什么要呼救》《凛冬》等长篇小说三十多部。有《李西闽自选文集》(五卷)、《李西闽文集》(六卷)以及《李西闽经典小说文集》(十卷)出版。《幸存者
这一次,我读到并尝试着要给出评价的,是一向被业界称作“恐怖大王”的作家李西闽一篇非恐怖题材中篇小说《怪物》。既然小说被命名为“怪物”,那我们首先关注的,肯定就是何为“怪物”。尽管在一般的意义上“怪物”似乎应该属于物的世界,但李西闽小说中的“怪物”却是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年近七十岁肯定隶属于爷爷辈的卢大为。事实上,多少带有一点颠覆常识或者说“三观”意味的是,小说中最早把卢大为看作是一个“怪物
1  下了火车,寒风凛冽,陈香裹紧了羽绒服。手机在口袋里叮当响,陈香伸手按了拒听。农历二十八,再过两天,就是春节。省城火车站内外,挤满回家过年的乘客。有的拖儿带女,有的肩扛手提,有的把手机举在耳边,声嘶力竭地叫喊。他们一个个紧抿双唇,锁住眉头,那种紧张、焦虑、张皇的样子,在冬季灰蒙蒙的背景下,让陈香觉得不像是返乡过春节,更像是为了逃难争先恐后前赴后继。  陈香被人流裹挟着出了火车站,口袋里再次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