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治水模式

来源 :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x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东全面启动农村污水处理攻坚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活污水治理率从不到20%提高至40%以上,“污水横流”现象得到改善,管护机制逐步建立,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村水污染问题。各地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也逐步探索出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治水模式。
  专家介绍,我国农村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用水、厕所用水、洗衣排水、淋浴排水以及其他生活污水。农村污水的排放存在时间分散、单次排量较小特点,而且水质水量昼夜间变化系数较大,对污水的治理带来较大的挑战。另外,农村地区房屋比较分散,缺乏总体布局规划,难以通过建设大规模管网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在处理设施建设中,由于农村数量众多且呈分散式分布,不仅要建设大批污水处理厂,还需要配套大量分散式处理设备,对于许多地区来说是一个比較大的负担。而且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许多技术与设备处在探索阶段,限制了处理效果。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管理,设施运营维护差也是普遍问题,导致很多设施建起来用不了,出现“晒太阳”现象。
  10月27日,广东召开“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暨厕所革命、集中供水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播放的视频短片反映,广东农村污水治理还存在缺乏科学研判与统筹谋划;建设不规范、改造不彻底;重建轻管,运维和监管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地区存在治理模式不切实际的问题。存在“小村做大工程”情况,例如有的村常住人口仅35人,日产生污水量预计不足5立方米,却建设了规模远大于实际需求、工艺相对复杂的污水处理设施,造成设施负荷率低,难以发挥效用。也存在不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情况,有的镇区域内自然村人口规模大、居住集中、村中消纳场地有限,本该结合需求选用建设设施或纳厂模式集中治理,却有多个自然村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治理,导致村庄污水无法通过周边环境消纳,造成“污水横流”或形成污水沟,不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也污染了周边水体。
  “重建设,轻管理”则是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据调查,省内部分地区未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机制,运维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长效运维保障。对此,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彰文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遵循“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原则,按照农村实际进行建设、运维、管理,不照搬城市模式;要“合理设计,讲究实用”,结合农村实际收集,合理设计规模、合理选择模式与工艺,避免后期设施“晒太阳”;要“加强衔接,形成实效”,要求改厕、管网建设、设施建设有效衔接,加强污水治理设施的实效性;要“资源利用、用水循环”,结合农业生产,鼓励将农村污水资源利用,促进用水循环。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袁敏忠也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路线应根据适用性原则进行选择,工艺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全面比较后确定,宜优先选择成熟可靠、运行管理简单的处理工艺,并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尾水通过农田灌溉等方式资源化利用。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应根据村庄所在位置、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林彰文提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上,可因地制宜采用纳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集中式处理、分散式处理、资源化利用四种模式。
  “增城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地域面貌差异大,且农户居住分散,采取统一的模式难以做好污水处理。”广州市增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增城因地制宜采取“四种模式”综合治理农村污水,充分考虑村庄分布、人口规模等因素,科学运用“接市政管网、集中式设施、分散式设施、资源化利用”四种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实行差异化建设,北部山区镇采用资源化利用和暗管(渠)化方式进行治理,中南部人口密集区域结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同步实施截污纳管。
  在增城区小楼镇聚福客家农庄附近的菜园里,建设有标准的三格化粪池、隔油池、灰水处理池、分液池及输送管,农庄排放的黑灰水得到统一收集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通过管道进入农田滴灌给作物,实现资源化利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处理模式投资少、管理简便,不耗电,无需更换设备配件,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较好,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便于维护管理。
  在附近一些纯居住的分散农户家庭中,许多居住庭院内建设标准三格化粪池、隔油池、灰水处理池,家庭排放的黑灰水经过无害化、有机化处理后进入自家小菜园、小果园进行消纳利用。这种分散式资源化利用模式,针对农村地区少数农户分散居住,建设污水处理管网成本高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通过建设成本低、易维护的生态循环处理系统,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就地处理、消纳和资源化利用,达到生态环保要求,而且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节省农田种植施肥成本。
  对于部分缺乏资源利用条件的地区,则可以采用一体化处理模式。增城区派潭镇邓村村石屋社,当地户籍人口为330人,常住人口约150人,房屋栋数约80栋,当地建设污水管道100米,采用“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规模为200吨/日,出水达标后排放至农灌渠。
  粤海水务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一体化净水设备工艺可根据水质情况定制化设计,出水水质优、运输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节省工程占地及建设成本,也方便后续的运营维护。
  鹏凯环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一体化设备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例如该公司研发的一体化设备根据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污水用途、村民习惯等指标选用最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规格型号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治理设备道路运输困难、排放标准不一、选址困难、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具有安装简便、落地快、施工周期短、投入成本低等优点,能灵活应对不同场景和不同需求。
  专家建议,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且居住人口相对稀疏分散的地区,可以采用污水分散收集处理的方法。如果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农村地区,且污水方便接入市政管网的,则要考虑接入管网集中处理。   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成太村,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较为规范,污水收集较为彻底,当地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地埋式“厌氧+接触氧化”工艺,污水处理规模100吨/日,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结合实际条件做好运维监管
  随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各地“遍地开花”,对于建成后的设施,如何实现有效的维护管理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对此,各地也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从制度设计、人员保障、资金投入、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起来后能够发挥真正效果。
  为确保设施发挥应有效应,增城区水务部门探索构建“四维”管理模式,着力推动实现“四化”高质量维管。
  什么是“四维”管理模式?即是全面压实区、镇街、村社和专业维管公司四个层面的责任。区级层面担负“监督+考核+技术指导”职责,主要由区水务局牵头落实季度考核和日常监管,并对设施常态化运行和问题整改进行技术指导。镇街层面担负“协调+管理+落实”,主要对辖区各行政村农污设施运维管理,组织做好问题整改(小修)和实施大中修工作。村社层面担负“巡查+自治+养护”职责,需组建村级维管队伍落实巡查、门前屋后管渠及农户化粪池清疏养护等非技术性工作。区排水公司担负“专业+运营+管理”职责,对设施进行专业运营和维护,做好专业化维修保养和大中修。
  除了完善由上而下的维管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增城制定了以“网格化、智慧化、标准化、本地化”为主导的巡管监督机制,确保农污处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充分借助本地村民熟悉当地情况这一优势,增城区着力构建“区排水公司+农户”运维管理模式,聘請当地村民充实维管力量,建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通过自治方式,自觉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
  此外,增城还在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站点设立了信息公示牌,将各级责任单位相应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及问题反馈渠道进行公开,群众只要发现污水处理设施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到责任部门,确保及时修复。
  惠州市博罗县以镇为单位委托第三方运维管理,建立镇、村二级巡查,县抽查的监管机制,制定了县级财政资金补助方案,对正常运营、达标排放的设施给予补助。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木棉村、黄竹坑村结合污水治理需求,由区级财政出资建设,在确保治理效果下,采用管护简便、运维费用低的处理工艺,统一交由第三方专业团队运维,实现长效、可持续运维管理。
  而梅州市五华县依托县水务集团公司,建立了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水质检测、统一收费标准的“五统一”管理机制。肇庆市鼎湖区通过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对全区小型农村供水设施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运维,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为解决人力不足和经费有限问题,很多地方也开始向智能化借力。增城区排水公司和村民借助“巡检APP”平台,开展智慧化排水管理,让市、区、镇、村、维管单位对监督、巡检、整改等事务一目了然。
  “我们通过在传统的污水处理站点上加入智能互联设备,将传统的站点打造成数字化信息化的站点,具有了工况监测、进出水监测、人员到岗情况质量监督等功能,逐步提高了我们站点的信息化数字化的运维能力。”广州南沙红港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综合调度部副经理钟泽桦提到。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其中,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转变工作思路,由监督者化身为“店小二”,通过现场实地“把脉问诊”,开出“治疗良方”,为企业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使企业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及时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顽疾”“隐疾”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实际行动,促进环境保护与地方经
“道滘之下、小河之上、碧道之旁、水乡之中”。  这是一段形容某基础设施的话语,但究竟用来描述什么,先留一个悬念,待下文慢慢讲述,细细揭秘。  道滘即指道滘镇,这里位于东莞市西部,处于东江南支流下游水网地带,水道纵横,河涌成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省级到市级、镇级到村级,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一些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部就班地修建完工,以期让村民们尽快享受干净整洁、井
“政治站位高,工作部署实,方案落实严,学习思考深,做到了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丰富多彩;实现了全覆盖、贯通式、一体式的统筹管理;在专题学习研讨方面深入有效;能够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国资委中央企业党史学习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调研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成效时指出。  自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大亚湾核电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在守护核安全、高质量发展
某些到高海拔地区旅行又不适应环境的人,会发生急性高山病。空中旅行者是否会受到同样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美国西雅图波音公司医疗服务组的研究人员以成人志愿者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盲、对照性低压舱研究。在为期20h的模拟飞行过程中,确定大气压相当于海拔198m、1219m、1829m、2134m和2438m高度时,
期刊
你种的树在生长,我种的树在生长,他种的树也在生长。  于是,在这片茂密的树林里,我听见了绿叶的交响。  一片绿叶,一支歌曲;一片树林,一部合唱。  ……  9月11日,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支持、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优秀生态环境讲解员大赛决赛,在东莞环境教育基地——粤丰环保主题馆举行。来自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基地、环保开放设施单位的21名选手同台角逐。参赛选手邹云燕深情朗诵的一首《绿叶的交响》唤醒了
在美国,脑卒中是引起成年人长期残障的主要原因,约有68%~74%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护。家庭照护者由于提供照顾而产生各种负面后果,包括抑郁症状、心理社会功能障碍、生理健康水平下降等。因照顾病人而感到紧张疲劳的老年人的4年死亡率比非照顾者高63%。
期刊
“VOCs综合整治面临源头替代不足、无组织排放问题严重、治理设施低效、运行管理不规范、监测监控不到位等問题。对于重点行业来说,VOCs治理要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考虑。”  “对于连续稳定的废气,再生气流中有机物的浓度相对稳定,易于进行后处理的,可采用多种类型吸附器进行吸附。处理非连续(间歇)或浓度不稳定的废气时,再生气流中有机物浓度波动加大,宜采用固定床吸附器进行吸附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利用科技手段拓展非现场监管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方式。这一意见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即未来的环保执法将通过适时引入“黑科技”,实现科学执法、智慧执法。  在广东东莞,当地企业数量众多,为环境执法带来较大压力,环境监管存在盲点。为有效解决监管盲点,回应群众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当地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引
如果麻醉处理不当,麻醉剂会给病人带来伤害,甚至是死亡。麻醉药作为止痛药,尽管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但却是相当危险的。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它可以帮助病人康复,可它们的毒性及成瘾性也给人类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如机体损伤、依赖性及死亡等。
期刊
口述者:张振钿  采访者:郑秀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环境》杂志从第4期起开辟“说史”专栏,通过采访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以口述形式还原广东生态环保发展史,以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广东生态环保新局面。本期带来原《环境》杂志社社长张振钿人物专访。  张振钿,广东澄海人,先后任《环境》杂志社社长、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站长、省环境保护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