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或开始(随笔)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年夏天,因了事出偶然牵动的情感的必然,诗人马骅(1972-2004)建议我应该去趟哈尔滨,记得他还赞助了些盘缠。在哈尔滨那些天,与诗人们(张曙光、桑克、王来雨、冯宴等)玩得自然很高兴。意犹未尽时,还去了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与诗人阿西、杨勇等也是相见欢。这是我第一次去东北。回到北京后,我写了组诗《旅行纪》来记录,在形式上自觉或不自觉地第一次使用了双行体,我想是因为轻松快乐的缘故吧。双行体有种天生的跳跃感,开放的转换只需要在上下行之间就完成了,对情感的表达不拖泥带水,更不矫揉造作。她不像三行体更注重运动和往复的节奏,也不像四行体追求一个封闭而完整的结构。
  二○○九年夏天,我和诗人阿西、孙文波从北京开车又去了东北。哈尔滨还是哈尔滨,但很多人和事都改变了,甚至是彻底不同了。哈尔滨标志性的建筑——霁虹桥正在重新改修,我几乎认不出她了。九年前的夏天我和朋友在上面来回走过数次,每一次我都很珍惜,仔细地体会着两颗心在杠杆似的桥梁上的碰撞和分离。但这一次,只是我一个人了。我曾经是这桥上的作者,现在变成了过去生活的读者,过桥变成了看别人过桥。那段时期,诗人桑克给了我不少帮助,所以这首挽歌气质的诗自然就送给他,也许更是送给我们背后都熟悉的故人。
  波特曼可能是哈尔滨中央大街最著名的咖啡厅。我也是一个人去寻找她九年前的样子。事实上我已记不清楚她九年前的模样,但她的墙壁和柱廊上镶嵌着的张张金色的古典音乐CD唱片也深深地镶嵌在我脑海里。这个气质高贵的咖啡厅在我心里,代表着一种“信”,尾生抱柱似的“信”。但尾生不再有,所以我觉得是“墙在抱柱”。批评更是自我批评。我想起了发生在咖啡厅的一些细节,追述到更早的北京往事。各种情绪,无论多么伤感,至少这里的咖啡现在还冒着唏嘘的热气。
  从咖啡厅出来在中央大街继续前行,我是要去看松花江。看有时是一种仪式,尤其是一个人在观看一个大而开阔的事物。过去的生活通过现在的观看不仅获得了记忆,更是一种雕琢般的反思。和九年前不同的是,那天下起了大雨,我躲进一座江边建筑物的高大的落地玻璃墙后,继续看雨中的松花江。雨改变着所见,尤其是通过雨中的玻璃来观看雨中的事物,这种改变仿佛和时间没有关系,是在一个平面上共时发生的。比如,渡船和出租车是相互叠加的,度人其实也可以是抢人。但我度我。
  回酒店的途中,我背对着中央大街,想起了曾经流亡在这里的白俄贵族,虚构着他们的生活,我写了《啊,生活》。我试图通过想象别人的生活来理解我的过去和现在。但这些都像是从中央大街某幢临街的阳台上飘下来的钢琴与小提琴的协奏曲,捉摸不定,变幻莫测,骨子里是高傲而缥缈的美与伤感。那时我觉得我对人生已经没有新的理解了,也没有那颗想要去探究生命真实的激情之心。但某个恍惚的瞬间,我对诗似乎有了意外的发现。比如,我仍然用双行体来记录这次哈尔滨之行,上下行不仅仅能表达轻逸和快乐,也可以是迟缓而悲切的,每一行都像一把在往事上拉动的锯子,展现的动作不是来,就是去。也许,这样的双行诗其中的一行是你,另一行可能就是我,保證了过去和现在同时出现在一个开放而朴素的节段中。
其他文献
他的血流已形成旋涡  另一种羁绊,因堵塞而变得稀薄  湖面,枯苇早已替代了乱石  年前的早上  他身上还落着鞭炮的碎屑  后来家人才知道,他是流着口水  踩着自己脚印,往家走的  现在他躺在重症室里  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到  湖面冻住,冰碴聚集,粘附  在裸露的枯葦根上  一片枯苇,很难有初夏的长势了
期刊
海上钻井平台:海上钢琴师  如果能够,就做一颗螺丝、一个焊点  紧紧铆住至关重要的接口  跟随庞大的机组,同频共振  宁可锈死,也不松动  如果能够,就做巨幅画卷中的一点墨痕  不管是奔涌眼底,还是藏于山水之间  为波澜壮阔的美好蓝图佐证  是我真诚的愿望  如果能够,就做环绕钻井的一朵浪花  在寂寞而又浩渺的海面上  随日升月落,看云卷云舒  听你自由的歌唱  如果能够,就做钻井平台上的一名工人
期刊
屋檐下,那只黑蜘蛛吐完最后一根丝  夜就没头没脑地罩下来  安静的时候,虚幻的想象  欲壑在火烧火燎的期盼中打开  多少個影子匆匆跳过没遮拦的黑暗  都希望能捞到一把  连那只空腹的黑蜘蛛也看花了眼  似乎几倍于自己的昆虫贴在网上  折腾打住,夜最终静了下来  隐 藏  一只烟头掐灭的时候  许多提问,一时不会有答案  只能到时光的尽头  寻找。即会发现  那疼痛早潜伏于你的体内  亲手撒下的种子
期刊
无法计算花的年轮  它们一层覆盖一层,像日子  明天淹没今天  依旧是去年的样子  母亲的皱纹,如开化的河流  她把稻苗,插进流淌冷水的土地  每次俯身抬头,就有花开一朵  如同拔出自己的头发,充当野草  一根根插入,白色的岁月  眼前的梯田啊,從来没走到尽头  黄昏时,她的影子缩为一朵  黑暗的花。朝万家灯火的方向  缓缓地在田野间移动
期刊
养鱼人  每次经过下河埂公园  我都想去看看,那几个蹲在土坑塘边  钓鱼的人。水又浅了一些  杂草又黄了一些,垃圾越积越厚  但都不影响他们将鱼竿  伸向水塘的中心。想到我就是那个  养鱼的人,坐在自己的岸上  一边喂它们白云  一边紧盯着鱼漂  心就觉被钩子拽了又拽  在磨烈  因為水电和道路不通,这儿的人  大部分都已迁走了  少部分留下来的,固执地守着几株茶树  相依为命。在背阴坡上  随行
期刊
院 子  种些什么好呢  矮墙低低,可以攀爬满绿藤  银杏树应该不错吧  下面安张长木凳  时常去坐坐  秋天叶子沙沙落下  我也不掃  小小的雏鸡  像只绒球  在扇子一样的正午  滚来滚去  旧日窗前  夜晚在园子里收衣服  静而安详  林子沉默  风经过的时候  才动下叶片  又见地上微微泛着幽白的月光  玉米隔着低矮的土墙  把影子投过来  就在那屋子的深处  我再次看见你们  多少年了 
期刊
我刚刚从城里出来  凉风,把骨头吹醒  那些金色晨光,镀亮峰巅的胸肌  这是健壮的高原山岭,晾晒身体  经过粉墙红瓦的村庄  我喜欢遇见那只黑毛藏獒的双眼  既幽深,又忠诚  更喜欢传出校园的琅琅书声  那里有世上最美的卓玛  灌木丛左右分开,给奔波的河流  让出宽阔的道路  黑鹰,一圈圈,盘旋,盘旋  那是漫游的我,眷顾故乡的暖巢  我捡拾散落四野的石子  把它们安放在白塔的身旁  一切,各得其
期刊
悬崖村铁塔  新修的通讯铁塔很高  高过大凉山里所有树木  耸立在美姑河大峡谷悬崖边  能知晓山外很多事情  阿吉大叔神秘地告诉我  它还望得见北京  它是当代彝人的支格阿鲁  是阿土列尔村的神  我路过悬崖时也心怀敬意  铁塔建成稍晚了些  但它纠正了达尔文的疏忽  72户村民回家之路依然陡峭  仍靠四肢攀岩,只是  新闻报道后,游人逐渐多了  旧藤条换成了新钢管  黑苦荞  在凉山,才能掂量出
期刊
多 吉  多吉,短促的音节  把单调的邮路,重复成一百四十万公里  咏叹,把30年岁月  置于雪线之上  在雀儿山上聆听雀儿的歌唱  多吉,你绿色的邮包装满世界的秘密  你遍布高原的脚步,写着羊角花的心事  你背着微信时代渐渐减少的文字  用一个微笑,换来许多微笑  用许多温暖,抚慰一个抚慰  多吉,是的。你的邮包里装着人间万象  全部的哭和笑,全部的城市和高原  深丘和平原,都刻在你沉默的脸纹里
期刊
春睡帖  黑陶罐是一个隐喻  里面装着巫术、哲学  和每一个琴键摁下去的叮咚声  打蜡泥封了丽人和女儿红  唯独没有封住  我。坛口一朵浸血的梅花  散落人间的马蹄声  在夜间百折不挠地呜咽  多么烫。我的胸口堆满一笼柴火  枝丫里面铺满鸟鸣  深山鹧鸪吞吃群岭上冒出来的翠绿  用回响敲打空旷  而我只是一个泥瓦匠  双手捋动官窑的门锁,和朱笔描摹的瓦坯  一个雕刻盛世的模子  讓衣襟泛白的春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