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党建创新与实践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纵观学术界,党的建设一直以来就是许多学者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之一,其中信息网络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放眼当下,与时俱进,亟待回答的前沿课题,研究者众,切入角度不同。当此之际,有幸拜读《信息网络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研究》一书,受益良深。这部著作以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统一为指导,把握时代特征,以执政党建设为主题,运用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全面系统研究分析了信息网络条件下执政党建设问题。对于众多倾力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学者极具借鉴、参考价值;对于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解惑于民、凝聚民心,消除党员领导干部与广大网民的隔阂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下永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保持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站在时代前沿,总览全局,审时度势,以党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特有的视角审视互联网对传统党建工作、政党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查阅大量党建、文选、年谱等相关资料,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掌握了更多更全面的资料(从书后附录及参考文献可以看出),并具体分析阐述了信息网络时代特别是网络政治、网络民主的出现给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网络时代执政党建设问题找准了切合点,定位了方向,创新了思路。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系统理论把执政党建设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整体来研究,从网络时代多方面的动态变化、联系中考察剖析,以达到全面、系统、立体、科学的深层次研究。纵览全书,既有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大系统宏观掌控,又有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及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子系统的中观概述,同时还有对各个子系统中的具体问题的微观分析,其中涵盖近几年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突出事件、具体案例,如“启东事件”、“南周事件”、“宪政”之争、“天价烟”等,事实论证、客观分析、理性思考当前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给读者以醒目的标杆,清醒的阐释。笔力恢弘深厚,观点精辟深髓,既有整体鸟瞰,又有纵深探索;既有实践数据总结,又有理论研究创新,交织构筑了一整套全面、科学、立体的网络党建全景式大系统图,堪称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执政党建设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创新、走向、实践的科学巨著。其不但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更是一部能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力作,这部著作除了对存在问题的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外,还紧扣时代脉搏,把控关键细节,同时理论联系实践,深度分析问题的重点症结所在,并针对重点症结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略。如:在思想建设层面,以理论创新推进网络社会的实践创新,运用网络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实现意识形态方式的转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力打造网络化、立体化意识形态工作平台;在组织建设层面,让信息网络技术助推党员队伍建设,成立网上党支部,打造“三型”党组织建设网络平台新载体;在作风建设层面,借力网络,发挥网络独特优势,多管齐下,良性互动,把网络监督纳入法治化、制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层面,利用网络拓展新阵地,构筑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新平台;在制度建设层面,依托信息网络系统提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在执政能力建设上,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强化掌控网络执政资源能力,依托网络开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新模式;在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方面,探索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时代发展同步,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搭建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
  整部著作构思精准,设计合理,阐述条理清晰,有序连贯极具逻辑性,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把握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两大建设”主线,又把握住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笔锋犀利,分析深入透彻,震撼、共鸣之余更多感悟,是一部极具时代性,逻辑性,创新性的严谨的科学著作。
  信息网络新时代下执政党建设没有前人预设好的路径遵循,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这部著作就是针对如何使党更好的迎接信息网络带来的挑战,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并紧扣时代脉搏适时抓准、抓住、用好机遇,借力扬帆,推进执政党建设创新路径的探讨。研究新形势、探索新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网络宣传阵地,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实践、创新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也日益变得重要,通过对南昌市民营企业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在实际的企业活动中,党组织建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总结了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为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曾辉(1995-),男,汉族,江西人,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刘翊娟(
期刊
[摘要]民办技工院校党的建设是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前沿领域。近年来,民办技工院校紧紧围绕技工院校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办技工院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健全和完善民办技工院校党组织的功能配置;创新和拓宽民办技工院校党组织融入融合途径;健全和完善民办技工院校党员队伍的管理体系;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如何结合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学生党建平台,加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亟需探索的新课题。本文以滨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以志愿服务为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搭建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助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志愿服务;党建;高校;实践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1848年2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时间是最可靠的试金石和显影剂。回望《共产党宣言》,其原理、观点、预测仍然具有当代意义,闪烁出科学与真理的光芒。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石慧(1985-),女,汉族,山西榆次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田云刚(1970-),男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符号互动理论虽然没有对这一疑问进行专门的探究,但通过对符号互动的了解能够发现个体与社会的联接纽带,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互动也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1978年9月,邓小平应金日成之邀对朝鲜进行了一次短暂访问。回国后,他到东北三省及唐山、天津进行视察。一路上邓小平边听、边看、边讲,就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带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看法,史称“北方谈话”。这些谈话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这一时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理论思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思想的系统表述,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相类似,人们把邓小
期刊
[摘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是他个人成长的阶段性描述与总结,同时也是形成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推手。青年党员要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一名“守规矩、做实事、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  [关键词]知行合一;规矩;群众路线  [作者简介]刘子源(1987-),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成为各行各业推动发展的主旋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时俱进,党建模式也要创新。学院党总支部结合学院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1+4=1”的党建模式。即一个政治核心、搭建四个平台、创建一个服务型党组织。  [关键词]创新;党建;服务  [作者简介]奚修文(1967-),男,山东省巨野县人,上海中博专修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政方向。  [中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包含的内容十分宏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就开创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得出了阶级、国家都是历史的产物,其运行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这三个方面对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进行简要阐释,有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阶级;私有制;国家  
期刊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螺旋发展的,是一个完整的肌体,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主动脉,也有落细、落小、落实的毛细血管,其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用。余庆县乡村治理就是国家治理中的系列毛细血管之一,是对完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实践  [作者简介]彭正海(19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