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并圍绕青年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针对当今青年身心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思想体系,是新时代青年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青年与青年工作的科学指南。以青年的时代使命为逻辑起点,探寻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寻求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时代人才。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11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青年的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引。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思想的继承,同时又结合当今的时代条件进行了发展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不断地将其融入青年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中去,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提供了理论菁华。对于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关注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同时对于青年的发展以及成长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同时对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做出了肯定。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到青年的力量,并以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将青年的教育、健康成长、工作等各方面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相较于之前学者对青年的研究,马克思将单纯地从理论价值方面研究青年,转向与将青年置之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发展中进行研究考察,这是马克思对青年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二)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家的良好运行与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发展,当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青年将其传承发展下去,而当代中国青年的发展则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青年作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得以发扬和传承就需将现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效结合起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经验,不断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为方法,深入研究探讨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看一个青年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邓小平同志对于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他指出:“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于青年人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江泽民同志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对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思想做了进一步完善,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论断。青年学生需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投身于祖国发展之中。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逻辑起点
  (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出发,提出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的新论断。青年担负着国家民族的希望,青年所散发出的风气面貌彰显着时代的精神状态。国家要实现富强、民族实现复兴,就需要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这同时也是增强国家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青年一代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汲取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要牢牢团结青年,充分发挥和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对于青年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和引导,使其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
  如何更好地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2]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自身的信念,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在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过程中,绽放青春之光,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三、习近平青年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年成长正处于人生成长“灌浆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在青年时期,大学生还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心理建设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需要有科学理论的引导。当今青年学生所处的历史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矛盾交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学生,既要面对国际上的思潮交锋,又要面对国内的矛盾挑战,要想担起时代的重任,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必须要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
  (二)青年成长正处于知识积累“黄金期”
  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地实现,国家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不断提高。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时代,是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中华民族在各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艰巨。而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充实自身实力,从而更好地承担起自己肩上的历史重任。
  (三)青年成长正处于人生“雕琢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就像待雕琢的玉。他强调,广大青年要不断以真善美去雕琢自己,“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4]在国际共运史上和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无数共产主义青年为了坚定自身的理想信仰、为了奋斗的目标能得以实现、为了人类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年要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达到扎根内心并为之终生奋斗的境界,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四、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对于青年而言,要正确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事,了解事物的发展方向。当代青年所处的历史时期与以往不同,当今是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代、国家与社会、青年相互交织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当前所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是必须的、必要的、坚定不移的。
  (二)注重实践与榜样示范作用
  通过现实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教育,是加强全体学生学习掌握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举措。青年时期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期是培养青年学生独立自主、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一个关键环节,青年学生要承担理論创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在这一时期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信心准备,将理论自信、信念内化于心,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彩。
  (三)在思政课堂中融入习近平青年观
  学校作为青年坚定理论自信的“主阵地”,而思政课程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对于青年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此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坚定青年学生习近平青年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在思政课程中坚定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师自身首先要精通理论,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教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02).
  收稿日期:2019-07-30
  作者简介:张晓凯(199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激起了“人道”与“结构”之间哪个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哪个形态才是马克思真正所要表达的核心内涵,两者对立的局势也在不断加深,直至今天国内外的学者仍然在争论。这两大流派都机械地固守“人道”和“结构”中的一个方面,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片面化、机械化,以至于有些贬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本文中将重点分析两者的价值论断以及价值目标来挖掘他们之间的张力结构。他们之间的对立绝对
期刊
摘 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新宣传话语体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善于统一党内思想,对外展现完整统一话语形象,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度。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对于当前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话语权;独立自主;实事
期刊
摘 要:罗尔斯从正义原则出发提高了平等的地位,他认为在基本自由优先的同时,平等与自由是相容的。而诺齐克则主张自由至上,自由与平等相矛盾,他理解的正义是对自我所有的坚定维护。面对平等受到的冲击,柯亨对诺齐克的理论核心——自我所有权原则进行了逐渐深入的批判,指出实现平等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实质平等与人的全面发展。柯亨进而通过转向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对社会主义平等,即机会的平等进
期刊
摘 要:柳州作为西南工业重镇之一,其工业发展必然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时代的奋斗缩影。本文通过对柳州市的社会调研分析发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人们对待工匠精神的自我素养不高等因素制约着柳州市工匠精神的培育,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对工匠精神的传承理解与文化感受存在偏失与轻视,对培育工匠精神非常不自信,虽然高度认可工匠精神,但个人并不觉得具备工匠精神。为更好培育柳州的工匠精神,助力工业城市的
期刊
摘 要:《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儿童权利保护“宪章”。我国一贯重视儿童权利保护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比较而言,《儿童权利公约》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二者不仅在“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儿童角色地位”“可操作性”等基本范式方面存在着“国际”与“国别”的区分,在“成长环境”“享权者”“家庭保护”等具体范畴方面也有着质性上的差异。因此,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之
期刊
摘 要: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物联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时代对全球工程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带来了深刻影响与挑战。通过对斯坦福党校工学院的科技创业项目STVP分析,考察其创业课程教学、创业科学研究、创业外延拓展“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以期对新工科时代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产生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科技创业;新工业革命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农民问题是个大问题,在推进城市化与进行农村全面改革中,我们必须既要看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又要看到经济新常态与城市化进程自身复杂长期性对农民心理预期与行为取向产生的影响作用,基本权利优先与保障农民基本权利是因应当前农民市民化灰色预期的现实理性选择。文章从守住党在农村的政策底线与尊重农民意愿的需要、保证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农村长期稳
期刊
摘 要:社会化进程带来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地恶化,人类在自身生活和处理与荒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彰显人类的价值,荒野所具有的生态价值成为西方哲学界新的研究高度,在我国绿水青山的现代回归是荒野哲学实践转向的体现,促进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追求,实现人与自然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荒野;实践哲学;绿水青山;回归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45-
期刊
摘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实现条件,形成了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改革中不断将其理论中国化,使其具有中国特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实践根源。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契合性,对于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期刊
摘 要: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规律必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是检验理论规律、实践规律、育人规律的关键,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武器。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青马英才项目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效果四个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例,对如何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下创造性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关键词:新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