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年轻

来源 :世界科幻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在网上搜你的简介,最崩溃的就是看到“25岁”,吴岩老师把你的小说称为“青春期心理小说”,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星河(以下简称“星”):那就算是向他老人家致敬吧,至少就这个年龄来说,我还是比他更有说服力的。
  不能说完全认同,因为25岁已经进入青春晚期了,据说有些这个岁数的“八O后”都已经开始结婚生子了。
  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学时看到你的《决斗在网络》,当时确实是震撼,也部分影响我走上创作道路。那么在你童年时,有哪些作家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呢?
  星:和朋友去KTV唱歌的时候,当有些歌星的经典歌曲出现时,我就会说:“这是他的《决斗在网络》”——不是我这人敝帚自珍,它到底算是我的一道招牌菜啊。那是我对网络科幻的一种尝试,创作的时候还没有真正上网;可据说它让读者怀念了很久,很多早期网民都记得它。在国内比《决斗在网络》更早、更有影响的网络作品确实凤毛麟角。不谦虚地说,它的尝试还是十分成功和有益的,甚至涉及国内科幻界对CyberPunk流派的吸收与借鉴。但其不良影响就是带出了一大批恶臭恶臭的网络爱情故事,这可真是令我始料未及的——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已毫无意义了。
  我走题了是吧?那么——
  影响我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等;影响我的其他作家:一群国内国外的。
  陈:从中国第一批创作Cyberpunk题材的作者,到多元化题材的驾驭,你似乎一直在求新求变。从你的最新作品中能看到强烈的黑色幽默,你是否刻意在寻求写作上的突破?
  星:其实我不能算是真正的Cyberpunk作者,“第一批”这一殊荣应该给杨平才对,我只不过是把大学校园发展到了网络空间罢了。
  总希望尝试些新形式没错,突破没突破却不知道。就好比龙门站在那里,别管过没过去,反正小鲤鱼是一直在跳,学无止境嘛。“我们一直在努力……”
  陈:众所周知,你跟其他作者不同之处在于,你现在是北京作协的签约作家,和杨鹏一起也许是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科幻作者,这一身份对你的写作有些什么影响?
  星:知道这样一个笑话吗?
  ——法官:你知道你手按着圣经宣誓意味着什么吗?
  ——证人:知道。这就意味着不管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都必须坚持到底了。
  既然是这个身份,那么不管怎样我就都得写下去了,“我都必须坚持到底了”。
  陈:你觉得目前中国科幻写作存在着什么问题?因为我看了你关于北京作者群差异比较的论文,结论是差别微乎其微,这是否说明了一些问题。
  星:我感觉应该说基本上“什么是科幻”都没搞清楚吧。
  那篇论文里说的差别属于本质上的、骨子里的,因而结论自然是不大,有趋同的倾向;其实从其他方面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就拿形式来说,韩松的作品和凌晨的作品能一样吗?
  陈:你关注和了解国外的科幻发展状况吗?平时阅读国外科幻作品和观赏国外科幻电影吗?主要目的是什么?
  星:比较关注。因为有些理论工作要做。
  阅读、观赏。
  观赏的目的主要还是学习,而阅读的目的就仅限于了解了。要是出于纯娱乐的考虑,那我就不看科幻片了,我更喜欢间谍片;而“阅读”之所以连学习都称不上,是因为现在的翻译版本鲜少文学性,让我阅读起来十分痛苦——我是多么怀念当年那些翻译大师们啊!
  陈:你觉得中国科幻如何走向市场化,因为目前看来你在这一方面做得算是比较成功的。
  星:说老实话,这到处都在用的“市场化”一词我始终就不大明白。我写作一直是有偿的,很少给哪家杂志打义工;可一提到市场,就总给我一种上街摆摊的感觉——我好像也还没到那种地步。
  所以说我不算是成功的,成功的话,我就不说自己只是温饱了。
  陈:作为较早一批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回首往事,是不是会有许多感慨?能说说其他几位早期“新生代”作家的现状吗?
  星:什么事情做长了都会有感慨吧。十年前我还踌躇满志,但这十年杂事颇多,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好像什么都没干。要说感慨,是“新生代”已开始日趋成熟——我指的是人生上的,不是创作上的。
  吴岩是承上启下的人,现在主要在带研究生,在搞科幻理论研究;韩松大多数时间在写采访稿,其杂文则十分辛辣,时而也会冒出一篇科幻小说的惊人之作;王晋康岁数大了,依旧马不停蹄;何夕的稿子总是积压,所以你没法判断他哪篇是新作哪篇是旧作;凌晨好像和我一样,一直在写,而且五花八门;杨平笔慢,没感觉不肯动笔;苏学军近来复出,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这样说下去就没完了。
  陈:那么作为一名职业作家,在从事科幻写作十多年的时间里,对科幻的感情有没有什么变化?
  星:要说完全没有变化那是不可能的。当初走上科幻创作道路,说是因为自己有这一技之长,说是从事创作不用与人打交道,说是这项工作可以自由闲散不用坐班,但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而现在,当初的很多条件都没有了——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说是不上班但忙得我连闲暇几日的工夫都没有……而且,那份最初的感情是否仍然存在?有时候我都不敢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但有一点我相信,那就是潜藏在心底的原始感情依然存在——当我偶尔发现一些科幻旧书或老片时,那种喜悦和激动是骗不了自己的。
  陈:除了写作之外。你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大家似乎都比较想知道。
  星:原先还玩玩电脑游戏,现在基本上就不玩了。过一段可能就该与看《夕阳红》节目的人兴趣爱好差不多了。
  陈:你在水木清华BBS上也是个名人,你觉得网络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的生活改变了什么?
  星:开始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对网络激动过一阵,就好像我也傻乎乎地跟着叫嚣过一段后现代一样。后来我才发现,在网络上很难讨论正经东西。现在各大网站的发展趋势更佐证了我的观点。
  陈:近期有没有一些大的创作计划,有没有向奇幻进军的打算呢?
  星:要说计划,一直就有。计划确实分小计划、中计划和大计划。小计划就是今天写什么,这星期写什么;这就不说了,说起来太繁琐,我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计划就是这半年写什么,这一年写什么;这个倒是可以说说——
  现在快年底了,但年底之前我打算写出:一个科幻中篇,两万字,是有关黑洞的;另一个科幻中篇,两万字,是和苏学军他们在酒馆里和旅途中聊出来的;一个奇幻故事,两万字,内容就不说了;一个“九州”系列故事,两万字,应大角之约而作;此外还应该写完:一个少儿长篇,十万字,已经写了一半了;另一个少儿长篇,十万字,几乎还没动笔——后两项估计今年完不成了。
  所谓大计划,有些数年前就定了,一直在写。至于说奇幻,上面提到的就属于奇幻。
  陈:你对科幻文学尤其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怎么看?
  星:还是那话,科幻文学始终与科技发展成捆绑状态;只要科技发展,科幻文学就有人欣赏——当然肯定会有个读者数量多少的问题。至于说死不死的,什么玩意儿最后都会死,比如文学艺术,比如这个那个;我还早晚会死呢,可这不妨碍我目前还要好好地生活——不能因为我早晚会死并且离死越来越近就采取不认真不负责的活法。
  陈:最后,请对我们的读者说句话吧。
  星:我知道你这是在诱供。那么好吧——时间足够你爱!
其他文献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外部    妮娅睁开眼睛。空洞的黑暗冰冷静寂。它有2.5秒钟意识延迟,对所处方位毫无感知。随即,光敏电容将映入眼帘的光线转换为电流。瞬间,电流就送入它的记忆与中枢反馈系统。系统内部,一个特别波段的电磁波因此发出,游走于它的整个躯体,与感应系统、运动系统、能源系统等各系统之间迅速产生微电流交换。它的意识逐渐清晰,有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环境温度-7
期刊
导演:特里·吉列姆主演:马特·达蒙 希斯·莱吉尔    这部2005年上映的“童话电影”并不是一部讲述童话大师“格林兄弟”的传记片,而是一则以他们为蓝本,畅游奇幻世界的全新童话故事。片中的格林兄弟——威尔·格林(马特·达蒙饰)与杰克·格林(希斯·莱吉尔饰)是一对游手好闲、靠诈骗为生的骗子。他们周游不同的地方,先是雇人扮成怪物大肆破坏,然后再以驱魔人的身份出现去“消灭怪物”,赚取当地居民的报酬。就这
期刊
腾 月/译    1罗伯特是个物理学家,不过他总是说自己首先是个园丁。玫瑰花是他的最爱,而纳米机器顶多排在第二位,算是他的关系并不太密切的情人吧。如果问他,在他临终前缅怀往事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必定会答“一个新的玫瑰变种”,而决不会说是“原子组合机”。让他最为痴迷的还是种植绚丽斑斓、芳香四溢的玫瑰花。侍弄花园里的玫瑰,他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简直是废寝忘食无微不至,而对于他的本职工作物理研究
期刊
我躺在囚室里,孤独、颓丧、耻辱,像一堆行尸走肉,生不如死。我的雄心和抱负,使我成了世界的毁灭者和终结者。  昨天他们带我出去放风时,我看见我的家乡新德里,曾经繁华的大都市,已是一片断壁残垣。极目望去,一堆钢筋水泥的废墟,就像一个个黑黝黝的巨大的怪物,废墟中不时冒出电火花,从地面腾向天空。  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坟场,死伤者不计其数,到外都是腐烂的尸体,有人虽然还活着,也是奄奄一息,要不了多久,也会
期刊
姚人杰/译    嗨,荷美尔先生,这儿是涅槃信技的主机系统。我们为打搅了您正常的后世生活而备感歉意。不过很不幸,这条讯息十分紧急。  听到您就要获得一个新的最高分,我们很是抱歉。不过这条讯息真的十分要紧。  依照您签订的死后上载、作为一名人造神经系统电子人(或简称为EGAN)长期维护的合同,我们要遗憾地告知您:您的信托基金表现不佳。这是全球经济问题引起的结果,祸根就是在伊拉克、伊朗、朝鲜、法国和美
期刊
李国庆/译    “博士,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你是安德拉-波隆斯基律师。”  “我还是不明白。”  “你是怎么了,律师先生?”  “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你不会是得健忘症了吧?”  “不,我没有健忘,我清楚地记得每件事。我是说,我知道安德拉-波隆斯基所有的事情……嗯……我的意思是……安德拉-波隆斯基所知道的一切。可我不知道的是——我是不是安德拉-波隆斯基?”  “听起来和你刚刚经手的那个
期刊
比比站的灯光熄灭后,你可以听到金属受压而发出的吱轧声。  莲妮·克拉克躺卧在床铺上倾听着。头顶上三千米深的黑色海洋正试图跨越管道、电线和薄薄的金属镀层压碎她。她感到身下的裂谷,正以强大得足以移动整个大陆的力量撕裂着海床。她躺在这个脆弱的避难所里,倾听比比站的船壳一微米一微米地移动着。倾听它的焊缝吱吱作响,这种响声并不完全低于人类的听力极限。胡安·德富卡裂谷的上帝是个虐待狂,它的名字是物理学。  她
期刊
要让三个人保守秘密,除非其中两个人死掉。  ——本杰明·富兰克林    隐写术与字验    大约在4000年以前,在古埃及的尼罗河畔,一位擅长书写者在贵族的基碑上书写铭文时,有意用加以变形的象形文字而不是普通的象形文字来写,从而揭开了有文字记载的密码史。  罗马“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以编年史的形式,记载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波斯间的冲突。正是由一种叫隐写术的技术,才使希腊免遭波斯暴君薛西斯一世征服的厄
期刊
垂暮    她就像是一棵树。  我推着轮椅上的女人。走过护养所的走廊,初秋温软的阳光洒在她无力的手臂上。四周一片安静,偶尔会有一扇病房的门敞开着,可以看到里面沉默的病人和沉默的护工。  “就是她吗?今天?”注射室的护士问我,“可千万别搞错了!”我回头看看女人,她没有反应。只是茫然地微笑着,双眼望着无穷远的地方,嘴角挂着一溜口水。  “没错,”我翻动着入院记录,“她指定了要把日子定在今天。”  护士
期刊
王 琢/译    华盛顿北部奥林匹克国家森林    森林里,一大群伐木工聚在一起。在他们围成的圈子中心,两个工人正在激烈地争吵着。  一个五短身材的矮个子木工冲着一个高大有雀斑的不客气地说:“这里你应该是头儿吧。”  雀斑者身材不错,胡子刮得十分干净:“没错。这里我说了算!”  矮子:“那好。这些人想听听你的回答,给我们说说你的计划吧。我们得直面那家伙,不然我们都会被它干掉!”  雀斑者不耐烦地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