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调查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通过对民族地区(以包头市四所高校为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和实践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育认知、情感认同、实践动力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包头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效果。因此,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通过转变教育新思路,加强课程设计;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形成全方位培育的合力;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等方式,切实提升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效果。并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头市;大学生;教育;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9 — 0046 — 05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高度凝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尺度。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而言,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程度,不仅关涉到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话语体系的构建,而且关涉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甚至关系到地区安定和国家统一。因此,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增进民族互信和民族团结。但是,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的边疆地带,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下,一方面增进了少数民族的民主和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会成为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活动的重点区域,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其思想观念不仅受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错综复杂;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重要接受和传播人群,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展开研究,调查其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使其在观念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拓展其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可以通过把研究成果在民族地区的应用,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取分层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向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四所本专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92.8%。第一阶段分层抽取包头市不同高校;第二阶段抽取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學生。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调查两个部分。发放学院包括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和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填写后当场收回。
   调查问卷的样本特征:第一,性别:男生占比31.5%,女生占比68.5%;第二,院校:包头医学院学生占比34.9%,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占比39.4%,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占比13.8%,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占比11.7%;第三,年级:大一学生占比28.4%,大二学生占比30%,大三学生占比20%,大四学生占比21.6%;第四,家庭居住区域:城市占比44%,乡村41.6%,城乡结合部14.4%;第五,学科:文史类占比10.3%,理工类占比37.6%,医学类占比18.2%,还有其他专业占比33%;第六,与思政教师探讨情况:经常占比4%,偶尔占比65%,从来不交流占比30.9%,在交流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部分同学关注人生以及人生观,极少数同学就十九大精神进行探讨等;第七,是否担任校、班级职务:班长占比4%,学委占比2%,团支书占比2.1%,学生会部长占比3.3%,心理委员占比3.1%。样本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代表性良好。
   二、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学习途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践行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整体水平是积极的,学习动机是良好的,学习途径是多样的,学习效果也是显著的,践行现状是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数据分析如下。
   (一)包头市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积极,但带有功利性
   调查显示,60.6%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动和有意识的学习是为了考试,28.9%的大学生是因为感兴趣,10.5%的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调查表明,包头市大学生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较强的功利性,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增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尤其重要。
   (二)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是包头市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要途径,但学校的宣讲报告等传统方式大学生接受程度不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是多元的,但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网络媒体”,占比分别是24.4%、14.8%,认为“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的占比30.6%,传统方式的教育如“宣传报告”占比0.7%,认为“学校教育、网络媒体和宣传报告”的占比29.4%。
   调查表明,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宣传是包头市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应大力加强思政课堂的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学习效果显著,但仍然存在少数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模糊的问题
   调查显示,93%的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达到学习效果,其中33.2%的同学认为可以准确书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59.8%的同学认为可以书写,但是不太确定,而只有7%的同学认为完全不能。
   调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同学认为通过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但是,学校教育和网络宣传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表述中,91%的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示认同,7.5%的学生表示中立;91%的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層面的价值取向”表示认同,6%的学生中立;91.1%的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表示认同,6.8%的学生中立,但在各项表述中均有近2%的学生持不赞同的态度。
   调查表明,包头市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高度认同,其中包头师范学院的学生认同度占96%,包头医学院的学生认同度占94.6%,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认同度占93.2%,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认同度达91.8%,可见,包头市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根本遵循,是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同时也要做好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糊认识的重点工作。
   (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多数同学主观意愿强,但存在少数同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当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38.5%的大学生选择先实现个人利益后维护社会价值取向,57.4%的大学生选择考虑维护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寻找利益最大化,4.1%的大学生选择只考虑个人利益。
   在考试诚信方面,73%的学生从来没有作过弊,20%的学生有过一次作弊,7%的学生看情况,随时作弊。
   参加义务活动情况,70.6%大学生积极参加义务活动,21.3%的大学生看情况参加过,8.1%的大学生对义务活动不感兴趣,没参加过。
   调查表明,总体上大学生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教育欠缺
   通过对“是否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方面的调查中发现,选择“非常了解”的占19.1%,“一般了解”的占43.6%,“完全不了解”的占37.3%。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您今后的成长成才、生活、学习有影响吗?”调查发现,45.7%的同学认为“非常大”,38.5%同学认为“一般”,15.8%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
   在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中,核心目标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此次调查与预计结果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分析图8、9的数据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了解程度不高,导致间接的影响了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包头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准确内涵掌握不透彻,只是保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文化渊源和历史传统的了解,以及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关系的认知,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缺乏理论根基文化底蕴,只是从实用和功利的角度去理解。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在于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教条、内容过于狭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没有深入到本质层面,进而导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教育缺乏共鸣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心中对价值取向充满困惑,对学校教育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情感的认同,在“您是否愿意从思政课堂上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的调查中,39.5%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45.9%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14.6%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愿意”。
   在“您觉得思政课对您的价值观的形成起作用吗?”的调查中,认为“起重要作用”的占44.6%,“部分作用”占45.5%,还有10.4%的同学选择“完全不起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44.6%的思政课堂“起重要作用”低于59%的社会影响和51%的家庭影响。分析原因,在现实中,大学生对思政课堂讲授的价值观内容与自身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在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价值选择上在学校教育、社会现实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认识上不一致,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自身传统文化的匮乏和社会阅历浅薄,有12%的大学生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认为“太理想化”,在情感认同上没有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一致性。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少数思政教育者自身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导致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坚定性现象,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还在形成过程中,可塑性较强,教育者自身也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中经历着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巨大变革,如果教育者自身稍有犹豫或者怀疑,都将会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进而使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上不积极,情感共鸣的缺位无法形成一种内驱力,大大降低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不足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处于转型阶段,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知行背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导作用认识不足,堕入拜金主义漩涡,出现了诸如“校园贷”“裸贷”等现象;在生活中奉献意识淡化,奋斗精神缺失,梦想着不劳而获,缺乏诚信等。数据显示表明,38.5%的大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先实现个人利益后维护社会价值,4.1%只考虑个人利益;8.1%的大学生不感兴趣,没参加过义务活动;在诚信方面,有7%的同学看情况随时考试作弊。说明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信念模糊现象,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存在表面和形式上的认同,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没有外化于行的实践行为。分析其原因,学校培养核心价值观工作缺乏合适的教育理念和存在方法偏差。例如一些思政教师在知识传授方法上比较单一、落后,还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为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实现。这一方面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性化、简单化和形式化,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价值性和德治性缺乏认识和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效。
   四、增强包头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规定了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实现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个体与国家社会的统一。因此,必须从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强化外因两个方面入手,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成为大学生主动认识、理解认同和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从而自觉践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一)转变教育新思路,加强思政课课程设计
   通过数据显示,30.6%的同学认为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育和网络媒体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这就为高校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遵从包头市大学生的外在习惯和内在诉求,思政教师要丰富教育方式和手段,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传统课堂教育的优势,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1〕其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从关注传统面对面、常规统一化的传授走向实时、个性化的线上引导,从课堂时间走向课后时间,拓宽和优化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效果。最后,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模式。在线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之外,要丰富理论教育的形式,通过报告、讲座、社团等方式,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生成、思想渊源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做好线上教育。利用网课、视频、微信互动等方式,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线上和线下一体化教育模式。〔2〕
   (二)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形成全方位培育的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不仅需要抓好思政课这个主要抓手,同时也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其他资源,形成全方位培育模式。除了充分利用思政课程之外,还要大力开发利用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高校应该鼓励和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从课程内容到授课方式,把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结合,让春风化雨于无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所有课程中来,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3〕一方面在课堂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着力在校园文化上下功夫,丰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例如校园艺术节、校园广播、主题教育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打造兼具育人和引领功能的高校文化氛围,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互相融合的全方位育人合力。〔4〕
   (三)建立长效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久久为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使大学生深刻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各种变化和诱惑面前依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尺度和道德标准,这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通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把教育日常化、常态化,用制度机制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必须按照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既要考虑大学生作为群体的所具有的一般性,又要考虑大学生作為个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阶段、分群体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既要考虑其家庭的背景,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同时又要考虑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包括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等,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针对性,进而实现实效性;通过制度化,进而实现长效化。〔6〕
  〔参 考 文 献〕
   〔1〕曹群,郑永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2):74-78.
   〔2〕张言军,张远航,李然.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2017,(44):76-79.
   〔3〕张玉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北华大学报,2017,(18):158-161.
   〔4〕谢安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概要〔J〕.社科纵横,2016,(02):10-14.
   〔5〕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4(01).
   〔6〕谢安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8,(05):114-119.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生态旅游;敖鲁古雅;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24 — 0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敖鲁古雅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抓住机遇、利用和发展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敖鲁古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到保护与开发并进。既要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
期刊
关键词:统治者;韩琦;园林;政治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10 — 04   中国园林萌芽于殷周,形成于秦汉,历经魏晋隋唐,至明清达到鼎盛。园林作为园林主的精神寄托,首先承载起其自然观,包括自然的本原、构成和演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的演变促使了文学自觉的崛起。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园
期刊
关键词: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现实困境;因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125 — 05 一、研究的缘起 (一)优质教师在乡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最关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提出:“到2020年全面
期刊
关键词:新时代;湖湘文化;认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30 — 03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1〕湖湘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64 — 03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使其在思想层面、实践层面、观念层面、社会制度层面有了宪法的保障,凸显其重要意义。新时代大学生
期刊
關键词:网络民主;政治参与程度;民意测验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91 — 03  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大容量、多元化、全球化、及时性、碎片化等特性,社会中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政治生活。乡镇居民在中国人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并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打工,这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出现,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留守生活对老人们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国家级贫困县某村为例,探讨该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和心理需求现状,以期为农村留守
期刊
关键词:国际体育;仲裁庭;体育;国籍   中图分类号:D9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121 — 03 一、“丹尼尔·卡恩斯”基本案情及争议焦点   (一)基本案情   根据爱尔兰国籍法:凡在北爱尔兰出生者,可选择爱尔兰籍或英国籍,亦可同时具有两国国籍。〔1〕丹尼尔·卡恩斯1991年生于英国的北爱尔兰,由此,其自出生起就具有英
期刊
摘 要:以往关于家庭暴力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个案定性方法,聚焦于传统观念及政策实施难度的分析上,其他影响因素和实证研究并不多见。为分析民众遭遇家庭暴力时影响其维权选择的因素及作用程度,本文基于河南林州的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维权渠道信任、经济独立和权利意识对维权意愿有明显正向影响,社会服务和社会资本与维权意愿不完全正相关。据此提出防治结合普及反家暴知识、以
期刊
摘 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旨在调动学生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本文通过背景解读及对S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调查访谈,阐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对学生的实际激励效果,包括物质激励和内在荣誉感提升的正向激励效果,以及功利性心理及消极待学行为的负面激励效果,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正面激励作用的因素,包括名额分配、评审方式、评审标准等,探讨从六个方面构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激励作用发挥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国家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