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中唱词中译外的文化调适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选取《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作为昆剧中译外的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白之的“译入”模式和汪榕培的“译出”模式对特定文化意象的文化调适,根据不同翻译目的规范昆剧唱词中译外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模式。
  关键词: 牡丹亭;文化调适;翻译目的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50-01
  引言
  昆剧作为古老的中国戏剧之一,继承了元杂剧的本色语言,同时融合六朝辞赋、五代词作的绮丽文采,别具风采。《牡丹亭》作为昆剧的代表,蕴含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以及地域文化内涵,唱词中多用典故。由此昆曲翻译要求译者经历两次翻译的过程:对原文的理解——把文言文译成现代白话文;翻译表达阶段——把现代白话文译成英文(周福娟,2006)。
  昆剧在西方的传播依赖于对其的翻译和研究,而翻译的目的不仅仅是向目的语读者介绍昆剧的经典之作,更是向西方传播东方戏剧的思想和内涵,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牡丹亭》目前为止共有三个全译本,每个译本对唱词的文化调适都不尽相同,本文选取了白之和汪榕培的两个译本,对比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翻译目的对特定的文化意象进行文化调适。
  一、白之的译本
  白之作为一位汉学家,第一个将《牡丹亭》全文译成英文。白之采用了意译的方法翻译原作中的人名、曲牌名,唱词和诗白都抛弃了传统的格律和押韵,运用自由诗的形式摆脱了原文中格律的限制。
  例1:
  原文:“杜丽娘梦写丹青记。 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柳秀才偷载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状元郎。”(《牡丹亭》第一出)
  白之的译文是:
  Bridal Du takes colored inks
  to portray herself after dreaming,
  Tutor Chen uses his tongue
  to subdue the “pear-blossom-spear ”
  The graduate Liu escorts by stealth
  a girl returned to the living.
  Minister Du strings up the flogs
  the young Prize Candidate
  汪榕培的译文是:
  Du Liniang draws a portrait true to life;
  Chen Zuiliang brings about the peace once more;
  Liu Mengmei meets his resurrected wife;
  Du Bao gives tortures to his son-in-law.
  对比汪榕培的译文,白之的译文试图再现原文中每一个细节,因而放弃了“形”和“韵”,而汪榕培的译文则关注唱词的节奏韵律美,语言凝练,力求“传神达意”即可。这里白之将“梨花枪”直译为“pear-blossom-spear ”并注释其典故“pear-blossom-spear is a synecdoche for the rebel Li Quan. It was his (or rather his wife’s) favored weapon, a spear with an incendiary device at the tip;而汪榕培只将其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并未直译“梨花枪”,可见白之的“译入”模式目的在于研究中国文化,关注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因此对文化负载词采用注释方式翻译,力图译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这种翻译模式保留了文化特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文化差异的目的语读者造成了理解困扰。
  二、汪榕培的译本
  汪榕培翻译了第三个《牡丹亭》的英文全译本,紧紧围绕“传神达意”这一目标宗旨,唱词和诗句都采用了英国传统格律诗的形式和押韵方式,保留了原文的音韵节奏美。同时,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不使用注释保留原著的意象,否则就宁肯牺牲原有的意象而应英语的相应表达方式来取代。
  例2:
  “【末】悬梁、刺骨呢?
  【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
  刺了股,添疤痆;
  有甚光华! ” (《牡丹亭》第七出)
  汪榕培:
  Cheng Zuiliang:
  How about the student who tied his hair to the beam to keep
  Awake and the student who stabbed his thighs?
  Chun Xiang:
  You hang on the beam and hurt your hair;
  You stab in the thigh and leave a scar there;
  What’s the use even if you dare!
  这里汪榕培将“悬梁”“刺骨”的表面含义以及隐藏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全部译了出来,没有使用任何注解,仍一目了然,并且采用格律诗的形式,以抑扬格为基本格式,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这种“归化”(domestication)的处理方式,向目的语读者靠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牡丹亭》。
  例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第七出)
  汪榕培:
  The flowers glitter in the air,
  Around the wells and walls deserted here and there.
  Where is the “pleasant day and pretty night”?
  Who can enjoy “contentment and delight”?
  这一部分韵脚“aabb”式,同时将“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译作“pleasant day and pretty night” “contentment and delight”,可以说是“形”“神”兼备。由此可见,汪榕培的“译出”模式更好的适应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能够“入乡随俗”,更好地融入到西方文化之中,有利于昆剧的广泛传播。
  结语
  通过对比白之的“译入”模式和汪榕培的“译出”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全方面展现中国昆剧文化,再现独特的东方戏剧文化特色,白之更倾向于“异化”进行文化调适,而为更好地融入目的语文化,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广泛传播昆剧,汪榕培则偏向采取“归化”来进行文化调适。
  参考文献
  [1] Cyril Birch. 1980. The Peony Pavilion[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汪榕培. 2000. The Peony Pavil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汤显祖. 1998. 牡丹亭[M]. 浙江古籍出版社.
  [4]周福娟. 2006.《昆曲精华》英译的理性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2006(6): 93-95.
  作者簡介:
  张馨予(1993.01.31-)女,汉族,籍贯:辽宁省辽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发展也在寻求新目标,希望丰富教学方法,走多元化发展路线,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本文就简要探析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应有的发展姿态。  关键词: 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38-02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发
期刊
摘要:  新时期,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越发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再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交接点,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体育作为我国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体魄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教师致力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以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提高
期刊
摘要:  “暴力美学”是指起源于美国,并在香港成熟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常常因为镜头过于暴力或血腥,使观众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接受。电影《大逃杀》是日本著名导演深作欣二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用电影本身对“暴力美学”的形式感作出解释,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道德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大逃杀》展现了狂欢式的暴力美学背后对人性的悲悯与关怀,以精彩的画面和内容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善恶,从而探讨人生价值。  关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生活质量以及对艺术的追求,油画艺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蕴含丰富美术元素,将中国民间美术元素更好的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去,可以更好的为油画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创作内容。本文从中国油画创作中民间美术艺术形式的运用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油画创作过程中没见美术造型元素以及美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广,敦煌壁画在艺术的创新路上与手绘书籍结合成为艺术表现形式,当前,手绘书籍处于创新初步阶段,整个手绘书籍在呈现敦煌飞天形象没有过多的案例与设计,艺术风格方面也没有达到出色的表现,在书籍设计的设计创新方面有一定的问题,与国外的手绘书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手绘书籍设计方面应借鉴外国先例和我国的自身文化相结合,总结出我们自己对手绘书籍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手绘书籍; 敦
期刊
摘要:  绘画与建筑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们在各自的領域,不断变革,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多元与重视人文的当代,不同艺术之间微妙融合。水墨画作为国画的代表,如何与其他艺术相融合,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发展,才能得以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建筑家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城市建筑有机结合,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建筑中的水墨意境与气韵情趣,使得中国古代文人“画意”在现代建筑中得以
期刊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开始广泛的运用摄像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摄像的使用中,要协调快门速度、焦距和光圈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保证构图的创意性。在研究构图的特点和规律时,要把握构图的技术方法,使得拍摄作品的主题明确,作者的思想更加深刻。结合新闻摄影摄像的特点,对其具体构图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 新闻;摄影摄像;构图;探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从创造语言文字起就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其在江户时代由于受中国明清文人画影响也兴起文人画风潮,从模仿中国文人画发展到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意味以及审美情趣。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中日文人画的概念及关系,试图从隐逸因素上探讨日本文人画对中国文人画的接受。  关键词: 文人画;中国;日本;影响;隐逸  【中图分类号】A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观念艺术与观念摄影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观念艺术与观念摄影的关系,简要分析了中国观念摄影以及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并通过介绍和梳理观念摄影的创作手段对不同形式的观念摄影作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于观念摄影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观念艺术;观念摄影;中国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
期刊
摘要:  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而言,学校教育无疑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关键而又有效的途径。那么,处于国民教育奠基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也应当相应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布依族聚居的典型地区,黔西南如何把当地的幼儿教育与布依族文化传承良好地“焊接”,使双方相得益彰,是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幼儿园;传承;布依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6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