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解读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有怎样的文本解读,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张秋会、王蔷提出的“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即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为框架(张秋会、王蔷,2016),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Tec and the Hole”一课为例进行了多步骤、多轮次的研究活动。本文重点阐释这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以及如何以过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对如何通过绘本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维文本解读;小学英语绘本阅读;阅读课例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英语课程已经从重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王蔷,2016)。
  小学英语绘本读物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融合于鲜明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和直观的情境中,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与教研组教师共同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时,准确地解读文本非常重要。应该说,文本解读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因为有怎样的文本解读,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设计。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以“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即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的理念为框架(张秋会、王蔷,2016),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Tec and the Hole”一课为例进行了多步骤、多轮次的研究活动。本文重點阐释这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以及如何以过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对如何通过绘本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文本解读的问题和对策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多角度认识,包括对文本语言(词汇和语言结构),文本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以及文本的观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文本的脉络和结构特点的深层理解(陈卫兵,2016)。
  1.文本解读的问题
  以下是教师初次对“Tec and the Hole”的文本解读:本课是二级1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Tec的侦探。故事讲述了Tec发现了一个洞,他想寻找这个洞是谁挖的,结果发现是Tec的小狗挖了这个洞。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dig,girl等词汇,并知道Who dug this hole? Was it the rabbit? 句型的含义。过去时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应加以重视和关注。
  笔者发现教师的文本解读主要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1)解读不准确
  教师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并将过去时的理解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将绘本学习的目的落在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这显然是不准确的。
  (2)解读不深入
  教师文本解读并未谈及本课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的内容和主题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3)解读不全面
  教师仅仅描述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有关书中诸多的嫌疑对象和曲折的寻找过程并未提及,故事的情节主线不清。
  2. 文本解读的对策
  在文本的解读中,教师须多元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他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读出文本背后的内涵,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使阅读教学变得立体和综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张秋会、王蔷,2016)。
  解决的对策是引导教师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1)是什么?——全面解读文本内容,做到准确把握
  思考如下问题:文本所涉及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故事的情节主线是什么?文本内容是否是以时间、地点……作为主线推进的线性发展?每个小情节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并列的?递进的?
  (2)为什么?——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充分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
  思考如下问题:文本中是否有留白和引发学生思考的部分?作者绘图和设计语言的意图是什么?本课是否有可以挖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怎么做?——从文本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思考如下问题:本课的学习主题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什么关系?学生已知有什么?而未知又有哪些?可以采取何种方式激活学生经验,促进学习?基于本课的文本,可以培养学生哪些学习策略?通过何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的研讨和思考,授课教师撰写了第二次文本解读,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梳理(见下页表1)。
  表格形式呈现还不够直观,教研组尝试以故事情节图的形式补充文本解读内容,使之更为直观。如下页图1所示。
  3. 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创设何种情景?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王蔷,2016)围绕着本课寻找挖洞人这一文本内容,本课的主题问题确定为Who dug the hole?在明确主题问题的基础上,教研组的老师们还要设计每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见下页图2)。设计问题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而教师需要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此,可以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和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先提出发散性问题,促进学生基于自身经验进行猜测,然后根据学生表达追问具体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2)活动设计和实施   1)初次设计和试讲(见下页表2)2)问题分析和改进a.观察到的问题
  i.导入活动中播放的侦探动画有趣,但教师未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仅仅一带而过。
  ii.图片环游起始阶段,学生兴趣很高,他们看课件,逐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因为每部分的学习方式都是看图回答问题,几组图片看完个别学生开始走神。
  iii.在讲述猜测的原因时,学生遇到了较多语言问题,很多的英文不会说,表达受限制。
  b.问题分析
  i.导入环节未起到呈现主题、激活已知、突破难点的作用。


  对侦探这一职业的认识并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并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换言之,学生即便不知道侦探这一职业,也不影响推测谁挖的洞这一问题。教师导入播放大侦探的视频,不但未激活相关背景,而且还使有些学生把侦探和警察混淆了,为之后的预测故事情景设置了障碍。
  ii.理解故事环节完全成为由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
  表面上看每个环节师生互动非常多,但实际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逐页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主动质疑和积极思考明显不够。
  iii.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碎片化。
  教师通过课件所呈现的图片,大多是故事图片的局部,学生观察和看到是教师筛选过的内容,学生缺乏独立阅读故事、观察图片、提取细节信息的机会,学生对于故事理解停留在某几个具体情节。故事学习结束后虽然有读故事的设计,但更多关注的是语音和词形上的巩固,缺乏对故事整体意义的建构和回顾。
  iv.读后活动设计未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表演故事的环节,学生多是在重复书上的句子,未起到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3)改进思路(见下页表3)
  a.重新设计导入环节,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预测故事情节
  导入环节改为呈现故事发生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场景预测可能出现的角色,激活学生关于动物和职业的已知。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场景是哪里,询问学生都看到了什么,猜测在这样的情境里还能看到什么,看到谁?
  b.优化图片环游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故事内容
  i.在图片环游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进行预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洞的样子,猜测是谁挖的洞;之后教师将故事所有出现的角色都呈现在场景图中,让学生找图中出现的动物和人物;然后请学生来扮演Tec的角色,根据出现的角色再猜挖洞人。
  ii. 在图片环游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猜测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创设亲身体验收集证据、推理判断的机会。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上一环节猜测是同一嫌疑对象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猜测的理由。(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支持材料,如:动物生活习性图片、人物日常活动的图片等,供学生在讨论时参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iii. 图片环游環节,由学生主导学习过程。
  按照故事情节展开图片环游,Tec找到了哪一个嫌疑犯,教师就出示相应故事图片,之后由刚才猜测的小组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依据,其余同学对他们的推测结果表达意见。
  iv. 故事的结尾,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当嫌疑犯统统被调查过,再请学生猜猜挖洞人是谁?还有没有嫌疑犯?询问学生当遇到了破案的困难,现在作为大侦探,你该怎么做?
  c. 重新设计故事后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迁移
  i. 进行故事的回顾,主动建构。
  学生自己读故事,师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共同建构故事的情节图(板书)。教师可询问,Tec都调查了谁?谁先被调查?Tec在哪里找到的他(她,它)等?
  ii. 促进学生换位思考,丰富表达。
  询问学生,是否观察到了每个情节中出现的小狗的样子。自己读故事,将小狗的不同样子和故事不同场景匹配。并询问学生如果你是小狗,你在这些不同的场景中什么感受,可能会想些什么?
  iii.引导学生评价人物,学习优点。
  大侦探Tec在寻找挖洞人的过程中先后调查了不同的动物和人物,在调查每个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了多角度的推测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学习Tec这种善观察和多角度看问题的优点,并结合这一点评价Tec的表现。
  4)学生的表现
  因为在导入环节围绕故事的情节进行了预测,所以学生从开课伊始就非常兴奋。在图片环游前加入了预测和小组讨论两个环节,使得学生们能通过互相帮助丰富词汇,在后续表达原因的时候减少了语言障碍。小组讨论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发言,所以学生们在阐述原因时比较充分。在故事后的讨论活动中,学生们对“如果你是小狗你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很喜欢,参与度非常高,用到了很多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如:worried, happy, upset, excited等。


  结语
  通过文本解读、提出问题和活动设计的研究,笔者和教研组教师共同总结出如下经验:
  1.深入解读文本,抓住故事主线
  文本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师应真正地读懂文本内容,不仅看到文字、图片这些显现内容,更要深挖文本的主题、情节、价值观这条主线,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所能提供的学习资源。
  2.激活已有经验,促进自主建构
  在充分挖掘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围绕学生如何学好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好设计问题。通过问题设计,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促进学生主动提问、合作解决问题,自主建构学习全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人,引导学生的学习有效开展。
  3.引导知识迁移,促进思维发展
  绘本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学习某一个故事,而是应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并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推测预测、进行知识的迁移,最终学会自己独立阅读文本。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应就内容教内容,而要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知识迁移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和经验,适时地将理解文本的活动拓展为结合学生自身经验的思考和表达活动,使学生学习绘本故事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陈卫兵. 201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微技能 [J]. 教学与管理,(10):61-63
  王蔷.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R]. 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交流研讨会上的报告.
  张秋会,王蔷. 2016. 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其中,文化品格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文化精华,又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本文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教师通过让学生们感受、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在学习端午节日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体会和理解了端午节日文化的精髓,不仅增强了节日的氛围,也增强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期刊
1月1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首次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  本刊从2014年开始,几乎与课标修订同步,多次邀请课标组专家,解读重要概念,分析重点内
期刊
2018年1月16日上午10点,教育部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此前,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
期刊
《英语学习》:徐老师,您好!高中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颁布实施的,对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来说,您认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修订后的课标真正落地,有哪些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和突破?  徐浩:我认为如果从长计议的话,对“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核心概念有一个准确且可操作的理解,是确保修订后的课标精神真正落地并扎实落实的基本保障。在课程改革中,往往一谈理念,就一股脑地只讨论理论和原则,而一谈“落地”,却又一
期刊
新的修订版课标究竟与以往有哪些政策上的不同?学科素养和英语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核心素养在落地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文秋芳老师,文老师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重点参与了外语课程标准的审定工作。  《英语学习》:文老师您好!目前课程改革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学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杂志希望从专业方面请专家多
期刊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体裁特点进行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指导。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将游记体裁特点和游记文本相结合,进行有效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  关键词:体裁;教学;游记  引言  体裁一般被定义为对语篇类型的“形式”的分类(陈亚萍,2008)。高中英语教材以及英语阅读文本往往具有一定的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戏剧
期刊
推荐书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  作 者:刘道义主编  出版信息:广西教育出版社 2016年  推荐人:刘道义(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一年多以前,当我接到广西教育出版社的邀请,让我主编一套外语教育理论研究丛书时,我欣然接受了。我担此重任的这份自信并非源于自己的学术水平,而是出自我对外语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未竟的情结。  我这一辈子从事外语教育,无非是跟书打交道:“读书、教书
期刊
在上一期热点观点中,我们探讨了读写教学中的“语篇”。本期,我们进一步聚焦听说教学中的语篇问题。  听说教学中的语篇与读写教学中的语篇,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听说活动与读写活动在情境、互动、话语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特征上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语篇的基本规律在二者中的共同体现。如上期所述,语篇是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分析语篇、教授语篇、学习语篇,不论是在读写教学中,还是在听说教学中,共核问题都是思想内容和
期刊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大雁排着队向南方飞去。相比春天的绚烂,秋天的美是成熟的、沉静的。  在这期杂志里,我们重点关注了教学中几个重要但又困惑的问题。第一个是语篇。语篇是完整意义的承载单位,语篇既可以以文字篇章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话题语境下的不同渠道或模式——如听说的形态存在。因此研究指向意义理解的听说教学语篇在当前课改中很有价值。  我们分析听说语篇时,要同时关注内容和形式两方
期刊
摘 要: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维导图在以往的思维可视化研究中几乎被认定为可实施的唯一途径。本文提出以提问课型为突破,以SOLO分类评价为视角,呈现了基于SOLO理论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提问课型中的可视化研究。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提问;SOLO理论  理念重构:以提问教学为抓手, 突破课堂教学形态  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常常通过死记硬背,片面、浅层地学习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