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文红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首届德育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教育部班主任国培班授课教师,国家教育行政院远程网络班主任培训讲师。
放假在家,有朋友向我询问:“家有准一年级宝宝,我们该做哪些准备?要不要提前学点小学的内容?”?
看得出,朋友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非常重视,我也认为这种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标志着一个家庭进入了新阶段,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曾说过:“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
问题一:孩子需要提前学习拼音和数学,需要练习书写吗??
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你所选择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这个学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零基础入学,那么你的孩子就没有必要去上那些传授小学课本内容的幼小衔接班。因为儿童的大脑发育是以大量的实践探究为依托的,幼儿时期正是运动、玩耍的好时候,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但如果你所选择的学校中有80%甚至更多的孩子都已经提前学习过拼音或者练习过写字,那么你的孩子就需要提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因为面对绝大多数都是有基础的学生,即使老师按照零起点教学,整个班级的进度也无法按照你的孩子的节奏来,老师也不可能天天照顾到你的孩子的学习状态,这对孩子来说,最大危害就是可能会丧失自信。?
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是通过周围的评价反馈而得到的,他无法理解别人掌握得快是因为提前学过了,他只会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他可能会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他会因此对自己进行错误的评价,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由此开始恐惧学习,最终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是可能引发的最糟糕、最可怕的结果。
问题二:我应该为孩子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如果可能,在一年级时,我建议给孩子选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和的老师。因为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在于他的脑神经发育,大脑发育需要自由、安全的成长空间。
由于猴子的社会有很强的阶层性,猴王可以任意殴打小猴子,使小猴子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理学家曾经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王关在一起,6个月后,与从未与猴王在一起的小猴子进行对比,这些与猴王关在一起的小猴子的神经明显萎缩了。?
这个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强大的压力会永久性地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记忆。?
如果年幼的孩子遇上一个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控制欲又较强的老师或者父母,生活在一种比较紧张的氛围里,这种紧张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恐慌,让孩子感到不安全。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因此,遇到一个温和而坚定的母亲或者老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福气。??
问题三:孩子在入学前要做哪些准备?
1.?入校准备。我发现,每年开学都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入学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幼儿园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入学习惯,一想回家就哭,一哭家人就会把他们带回家,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以为哭就可以不上学。所以,到了小学也是如此。?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幼儿园时就尽可能让孩子明白并养成上学中途不轻易回家的习惯,当然,生病或者急事除外。?
2. 如厕准备。几乎每年,我在学校都能遇上因为把大小便弄在身上,在厕所哭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在等待老师“救援”的时候,引得大家在一旁围观议论,自己羞得抬不起头来。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除去生理发育有缺陷或拉肚子等无法控制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家人溺爱,这些孩子中很大一部分从来没有在家以外的地方独自上过厕所,所以,独自如厕的练习准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吃饭准备。一年级新生吃饭通常会出现三类让老师担心、家长操心的情况。一类是不吃,一碗饭划拉一个中午,愣是不见少,最后哭哭啼啼地告诉你:“我一点儿也吃不下了。”一类是吃得太多,去年我们班一个小姑娘每天都要吃三碗饭,如果不拦着还要吃。还有一类就是挑食,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喜欢的吃起来没节制。
一口不吃或暴饮暴食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我们发现,在吃东西方面没有节制的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大多也难以自控。所以,在家里就要养成定时、定量,不任性、不挑食的吃饭好习惯。?
4. 收纳准备。一年级的孩子年纪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如果家长再过度包办,就会更加限制孩子收纳能力的发展,孩子入学后常常会因找不到学习物品而影响听课,也会因为影响班级的整体环境而被其他孩子嘲笑。
因此,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文具、书包,合理归类、有序摆放物品,是家长在入学前就应该教会孩子的一种基本能力。?
5. 听课准备。幼儿园的上课时间只有10~20分钟,小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幼儿园的课程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的课程主要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两者差异较大。
没有做好听课准备的孩子在课堂上会随便下位走动,甚至会直接走出教室门外,即便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也会出现各种坐姿,不仅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听课效果,还干扰了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因此,听课准备是需要提前进行练习的。入学前,父母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模拟上课,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以及说话先举手的课堂规则。?
6. 语言准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他的思维发展一定也不会弱。我们发现,有些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就能够和同学正常交流,这不仅拓宽了他的社交范围,还让他合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可以正确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和相关要求。?
相反,那些言语贫乏的孩子就会在这方面产生障碍。比如去年,小A上课时突然说:“我要wo shi。”全班同学都很吃惊,也把我吓一跳,这个家庭怎么到现在还在用婴儿期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呢?这样的对话能让孩子达到一年级应有的言语水平吗??
后来发生的事证实了我的担忧。小A的人际交往面很窄,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话,需要讲好几遍才会有反应,完全跟不上课堂节奏,各科学业水平都明显低于其他孩子……于是,我建议他每天坚持大声朗读并广泛阅读。?
7. 交友准备。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凡事只考虑自己,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看待问题往往也比较片面主观,很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身边的成年人不懂得儿童的成长特点,一味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很容易激化小矛盾,不利于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水平,从而让孩子变得孤僻和寂寞。?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是他们社会交往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大人不必过多干预,要尝试让孩子自己学着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如果需要,家长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即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总结一下: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是否需要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做温和坚定又善良的陪伴者;充分做好孩子的入校、如厕、吃饭、收纳、听课、语言和交友等方面的准备,为孩子进入一年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过:“新环境是对儿童准备性的一种测试。如果儿童准备充分,他就会满怀信心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对新环境缺乏准备,他就会感到紧张,并进而产生一种无能感。这种无能感会扭曲儿童的判断力,并对环境做出不真实的反应,即这种反应和环境的要求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儿童在学校的失败不仅仅是由于学校系统的无效,还主要是因为儿童準备上的缺失和不充分。”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新环境是对孩子准备情况的一种检验,也是对父母的考验。衷心期待每个一年级小朋友的父母都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重要人生阶段。
责任编辑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首届德育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教育部班主任国培班授课教师,国家教育行政院远程网络班主任培训讲师。
放假在家,有朋友向我询问:“家有准一年级宝宝,我们该做哪些准备?要不要提前学点小学的内容?”?
看得出,朋友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非常重视,我也认为这种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标志着一个家庭进入了新阶段,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曾说过:“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
问题一:孩子需要提前学习拼音和数学,需要练习书写吗??
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你所选择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这个学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零基础入学,那么你的孩子就没有必要去上那些传授小学课本内容的幼小衔接班。因为儿童的大脑发育是以大量的实践探究为依托的,幼儿时期正是运动、玩耍的好时候,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但如果你所选择的学校中有80%甚至更多的孩子都已经提前学习过拼音或者练习过写字,那么你的孩子就需要提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因为面对绝大多数都是有基础的学生,即使老师按照零起点教学,整个班级的进度也无法按照你的孩子的节奏来,老师也不可能天天照顾到你的孩子的学习状态,这对孩子来说,最大危害就是可能会丧失自信。?
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是通过周围的评价反馈而得到的,他无法理解别人掌握得快是因为提前学过了,他只会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他可能会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他会因此对自己进行错误的评价,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由此开始恐惧学习,最终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是可能引发的最糟糕、最可怕的结果。
问题二:我应该为孩子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如果可能,在一年级时,我建议给孩子选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和的老师。因为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在于他的脑神经发育,大脑发育需要自由、安全的成长空间。
由于猴子的社会有很强的阶层性,猴王可以任意殴打小猴子,使小猴子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理学家曾经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王关在一起,6个月后,与从未与猴王在一起的小猴子进行对比,这些与猴王关在一起的小猴子的神经明显萎缩了。?
这个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强大的压力会永久性地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记忆。?
如果年幼的孩子遇上一个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控制欲又较强的老师或者父母,生活在一种比较紧张的氛围里,这种紧张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恐慌,让孩子感到不安全。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因此,遇到一个温和而坚定的母亲或者老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福气。??
问题三:孩子在入学前要做哪些准备?
1.?入校准备。我发现,每年开学都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入学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幼儿园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入学习惯,一想回家就哭,一哭家人就会把他们带回家,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以为哭就可以不上学。所以,到了小学也是如此。?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幼儿园时就尽可能让孩子明白并养成上学中途不轻易回家的习惯,当然,生病或者急事除外。?
2. 如厕准备。几乎每年,我在学校都能遇上因为把大小便弄在身上,在厕所哭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在等待老师“救援”的时候,引得大家在一旁围观议论,自己羞得抬不起头来。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除去生理发育有缺陷或拉肚子等无法控制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家人溺爱,这些孩子中很大一部分从来没有在家以外的地方独自上过厕所,所以,独自如厕的练习准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吃饭准备。一年级新生吃饭通常会出现三类让老师担心、家长操心的情况。一类是不吃,一碗饭划拉一个中午,愣是不见少,最后哭哭啼啼地告诉你:“我一点儿也吃不下了。”一类是吃得太多,去年我们班一个小姑娘每天都要吃三碗饭,如果不拦着还要吃。还有一类就是挑食,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喜欢的吃起来没节制。
一口不吃或暴饮暴食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我们发现,在吃东西方面没有节制的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大多也难以自控。所以,在家里就要养成定时、定量,不任性、不挑食的吃饭好习惯。?
4. 收纳准备。一年级的孩子年纪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如果家长再过度包办,就会更加限制孩子收纳能力的发展,孩子入学后常常会因找不到学习物品而影响听课,也会因为影响班级的整体环境而被其他孩子嘲笑。
因此,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文具、书包,合理归类、有序摆放物品,是家长在入学前就应该教会孩子的一种基本能力。?
5. 听课准备。幼儿园的上课时间只有10~20分钟,小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幼儿园的课程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的课程主要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两者差异较大。
没有做好听课准备的孩子在课堂上会随便下位走动,甚至会直接走出教室门外,即便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也会出现各种坐姿,不仅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听课效果,还干扰了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因此,听课准备是需要提前进行练习的。入学前,父母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模拟上课,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以及说话先举手的课堂规则。?
6. 语言准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他的思维发展一定也不会弱。我们发现,有些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就能够和同学正常交流,这不仅拓宽了他的社交范围,还让他合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可以正确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和相关要求。?
相反,那些言语贫乏的孩子就会在这方面产生障碍。比如去年,小A上课时突然说:“我要wo shi。”全班同学都很吃惊,也把我吓一跳,这个家庭怎么到现在还在用婴儿期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呢?这样的对话能让孩子达到一年级应有的言语水平吗??
后来发生的事证实了我的担忧。小A的人际交往面很窄,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话,需要讲好几遍才会有反应,完全跟不上课堂节奏,各科学业水平都明显低于其他孩子……于是,我建议他每天坚持大声朗读并广泛阅读。?
7. 交友准备。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凡事只考虑自己,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看待问题往往也比较片面主观,很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身边的成年人不懂得儿童的成长特点,一味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很容易激化小矛盾,不利于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水平,从而让孩子变得孤僻和寂寞。?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是他们社会交往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大人不必过多干预,要尝试让孩子自己学着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如果需要,家长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即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总结一下: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是否需要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做温和坚定又善良的陪伴者;充分做好孩子的入校、如厕、吃饭、收纳、听课、语言和交友等方面的准备,为孩子进入一年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过:“新环境是对儿童准备性的一种测试。如果儿童准备充分,他就会满怀信心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对新环境缺乏准备,他就会感到紧张,并进而产生一种无能感。这种无能感会扭曲儿童的判断力,并对环境做出不真实的反应,即这种反应和环境的要求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儿童在学校的失败不仅仅是由于学校系统的无效,还主要是因为儿童準备上的缺失和不充分。”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新环境是对孩子准备情况的一种检验,也是对父母的考验。衷心期待每个一年级小朋友的父母都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重要人生阶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