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主体和谐健康发展”的路上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将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健康生活、学校健康发展的学校文化作为“健康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核心,通过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变革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形成由全体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创造并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促进师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建设自然生态的物质文化


  学校着力建设自然生态的物质文化,让师生安全、舒适、愉悦,包括学校建筑、校园绿化、设施设备、文化布置等在内的物质环境能够迅速给师生提供感觉刺激,以安定情绪、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舒适度。
  建筑格局针对健康需求。学校是学生静心读书、教师潜心育人的地方,学校没有对校园进行过多的人为设计,以避免封闭狭窄给人的压抑感,也没有选择丰富多彩的颜色,以消除强烈刺激带来的亢奋感。而是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整体布局通透、开阔,并以浅色为基调,创设出宁静、放松、有序的书院感受。另外,将教师、学生活动的区域根据各自活动模式进行了适当的安排,从而便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习区和活动区之间种植参差交错的林荫、修筑纵横交错的小路,让学生有一种穿行的快乐。
  校园绿化融入园林艺术。学校用大量绿色植物软化建筑线条,除建筑物、道路和运动场地以外的空地尽可能地植树、栽花、种草,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品种达百余种。做到刮风不起土,下雨不沾泥,实现了“春意早临花争艳,夏荫浓郁好乘凉,秋色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并适当配置了一些园林小品,有树有花,有廊有栏,有石有水,乔木灌木层次分明,林木果木相互点缀,湿地水景、喷泉鱼池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渗透其中,桂园、和园、育园、樱花广场、六艺广场成为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同伴自由嬉戏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找蝌蚪、喂鲤鱼、捡花瓣、数柚子,在这里读书、聊天、捉迷藏……人與自然和谐共生之景比比皆是。
  场馆教室现代化人性化。除严格控制班额数量和班级规模(初中不超过50人,小学不超过45人),让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外,还保证教室的大小、通风、采光、遮阳、照明、课桌椅、教具、多媒体、装修材料等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卫生学的相关要求,并配备了齐全的功能教室和体育设施。建有数字会议室、职工书屋、学术报告厅、剧场、餐厅等满足师生工作、学习、运动、生活的需求。

打造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调整学校组织内各种关系、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规定。当制度和文化融合以后,就成为一种制度文化,这种制度文化能把学校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也是师生的权利得到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
  营造适宜教师主体发展的学校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根据教师精神生产的职业特点和知识分子的个性特质,给予老师自主选择、能动实践、自由创造的空间。首先,倡导文化管理。赋予学校制度以精神文化的色彩,在学校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中层干部任期制和年级主任负责制,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其次,激励教师发展。对教师的主动行为、创新方法给予鼓励,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优势寻找教师和职位的契合点,帮助教师合理定位,规划好职业和人生,满足教师生活需求的同时关注心理需求。再次,推进多元合作。改进“教研组”“师徒制”等过于行政式、偏于教学规范、限于单向性的组织管理方式,打破学科、学段界限,建立起基于教师内在需要和自愿结合的教师小队,在群体中实现惠人利己、和谐共生。最后,注重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功能不是作为评比和奖惩的依据,而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构性的指导和建议。学校提倡教师作为主体投入评价活动,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营造适宜未来公民成长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帮助学生体验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平等原则”和“契约精神”。首先,文化布置适当留白。学校摒弃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处处皆知识,处处皆教育”,采取适当“留白”,让学生的视觉和心理得到适度的休息和调节,让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取代疏离感。学生各种各样的作业作品成为班级文化布置的主角,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图片成为校园文化布置的主角。师生置身于此,看到的是自己成长的足迹、学校沉淀的历史。其次,学生管理轮席服务。学校公约、班级公约由学生“起草—调研—讨论—通过”,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引导、教育学生的过程。学生会、大队部、班委实行轮席制度和岗位服务,倡导权利与义务对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管理。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以及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主题活动均由学生进行策划、组织。

建构和谐共生的课程文化


  适合学生心理状况和能力水平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和谐,它们共同构成的课程文化,是创设“健康教育”学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体育健康人生,艺术美化生活。体育、艺术素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来愉悦身心、和谐群体、提升品位。一是课程有保证,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体课程,并将之作为年级特色校本课程予以加强,落实广播操、眼保健操、阳光运动一小时等活动;二是设施有保障,根据学校发展艺体教育需要,建设各种专项活动场馆,配备安全、标准、优质的训练器械器材;三是全员普及,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艺体教育活动,都必须形成一项基本技能较为突出的特长;四是专业做引领,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需求,成立各类专业训练队伍,聘请专业教师进行训练,将学生特长发展成为专长,提升学校艺体教育影响力,激励更多学生参与艺体活动;五是评价求发展,学校制定政策,奖励教师对艺体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优秀艺体人才在直升通道、学业选择等方面予以倾斜,以结果评价推进过程落实,以发展标准促进教育成效。
其他文献
安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把振兴乡村教育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围绕乡村学校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推动乡村学校全面发展,奏响乡村教育振兴最强音。  抓实办学行为,敲响乡村教育振兴“定音锤”。规范的办学行为是乡村学校健康发展的保证,教育督导工作要紧紧围绕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把培养学校规范办学意识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目标,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每到一所学校,督学们都深入到学校工作
期刊
“带一个梦,我走进竹溪水,体味你那清澈、古朴的美,你浇灌那万亩茶园,铺开漫山遍野绿翡翠……”这是竹溪县实验小学五(2)班的学生“课前一支歌”的活动场景,孩子们载歌载舞,兴致勃勃。  位于鄂西北邊陲的竹溪县,地处偏远,山大人稀,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地区。如何通过教育阻断代际贫困?近年来,竹溪教育人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充分结合竹溪靓
期刊
从2017年开始,襄阳市城区内高中学校每学年举办“校园体育节”,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课外活动的平台、健康教育的载体,学生参与率在96%以上,阳光与梦想、青春与激情成为青年学生的主旋律。  “五大赛事”展现阳光心态。学校开展中长跑、篮球、足球、跳绳、布袋排球等比赛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参赛项目。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参加各类比赛,提高了参与度,如今6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三种以上的比
期刊
近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把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是科学谋划提质增效,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振兴工程。制定下发了《教育质量振兴工程计划(2019-2021)》,按照“规范、提升、振兴”“三步走”的总体工作思路,力争到2021年,使全县学校布局优化合理,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管理机制科学高效,师资素质大
期刊
2018年,京山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为京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持续开展思想理论研究,不断提升干部教师政治素养。一是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局党委制定和下发《2018年教育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及早安排部署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任务、时间安排、目标要求。二是组织开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全力打造全区师德建设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
期刊
2012年7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奥林小学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育才小学“高位嫁接”式合作办学,在武汉市首创跨区域的委托管理与教育联盟,也开启了武汉市开发区(汉南区)与其他
期刊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新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只有提升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才能真正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们结合新教育的要求,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起点,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注重阅读与专业写作、培养课程研发能力,真正实现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等目标。  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手段。当前教师之间沟
期刊
3D打印、机器人编程、microbit……这些高大上的现代科技出现在武穴市的一所农村学校教室里,着实令人意外.rn五月,慕名来到大法寺镇李边中心小学,耳闻目睹学校的“光荣史”,
期刊
南漳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46年,原名“荩忱中学”,是为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而建。近年来,学校把弘扬自忠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提炼出独具特色的“忠文化”,打造出“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的特色德育模式。  精心雕琢“忠景”,致力于文化养德。一是凝练自忠精神。张自忠用其短暂一生将“忠”“荩”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学校秉承“培养报国精神、育好时代公民”之意,注重创新,丰富内涵,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