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用教材资源角度论问题情境的建构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ge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高中历史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不足以建构和生成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新旧知识之间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表现为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高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探求“为什么、怎么做”。在解决“为什么” 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教材,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依据教材和结合教材。下面笔者运用教材资源从三个方面来建构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导入语资源、正文资源和插入语资源。
  
  一、导入语资源
  
  1.单元导入语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单元都设计了单元导入语,利用导入语设计问题情境有利于把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指什么?发生怎样的演变?这样层层递进,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运用教材资源,把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又紧紧围绕课标。
  2.新课导入语
  人教版教材在课文导言部分为教师导入新课提供了材料,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引言叙述的是汉初的社会危机,即王国问题。教师可根据该内容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面对王国问题,西汉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这样,紧紧抓住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一中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政治制度中皇权至上的特点,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
  
  二、正文资源
  
  1.新旧知识的联系
  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关键就是学生学会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找出本质属性。当然,发现差异有了疑问,经过抽象和概括,又形成 “问题”。例如,学完“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联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请学生思考:“古希腊、古罗马是民主政治,而为什么几乎与之同一时期的中国却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国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来看是否相同?为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探究出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知识的逻辑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除了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考虑知识的逻辑性。如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巧妙设疑,设置问题情境。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提问: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出从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1840~1901年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括清政府从1840~1901年对列强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教师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充分认识到结论是史实的归纳、概括与升华。
  
  三、插入语资源
  
  插入语是课文辅助部分,比如人教版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还有图片和地图。这些材料概括起来可分为辅助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和表格材料三大类。
  1.教材中的辅助文字
  解读提取教材中辅助文字材料的有效信息并为正文观点服务,大大提高了对辅助文字的运用价值。
  以人教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为例,“资料回放”中引用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里的一段材料。设置的问题: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为什么?多党存在,怎样存在?是轮流坐庄还是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两党或多党制?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合作必须坚持的前提是什么?为什么?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好,还是西方的两党制好?这样,就引出了让学生理解和升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制度本身并无好坏,只不过取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各国的国情”,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中的图片
  (1)人物画像图
  人教版教材上有一幅图片《戴冠冕的夏禹》。运用这幅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大禹治水有功,得以继承部落联盟首领,势力不断壮大,建立起夏朝。观察禹的装束,其身份和地位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原始资料插图
  人教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的《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图中谁是周公?谁是成王?成王凭什么当上天子?人们的疑惑是什么?画像石中的这一场面何以解开人们心中的疑惑?从画像的场面可以看出周成王居于什么地位?
  3.教材中的表格
  表格材料是由各种数据构成的,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也存在枯燥的缺陷。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或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根据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经济表回答问题。
  
  (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2)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3)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入手,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策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M].历史课程研制组.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梁励.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关于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历史教学,2005(6)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是英语教育从业者和英语学习者的福音。虽然各种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先进的设备固然重要,但
面朝大海、书香徐来,被誉为“最孤独的图书馆”的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伴随着秦皇岛市旅游季的开始,五一假期迎来了一个阅读高峰期。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介绍,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
“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结合技能的概念、会计岗位技能的要求和技能训练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探讨了设置和开发会计技能课程以及遵循会计技能操作训练规律
通过对比分析陕西省公共图书馆职称结构比例现状,结合新时期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对新条件下如何更好发挥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
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因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深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呢?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初上美术课,面对色彩斑斓的课本,看到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内容,也许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稳定。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
美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高中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创造的艺术美,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之美,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元素。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能使美术教学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加速了学生的感知过程,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深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优势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主要表现
有一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金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百年梦已圆,千年手相牵,中国走进新时代……我喜欢这首歌,不仅仅因为它优美的歌词、欢快的旋律,更重
主要采用上下解方法,并结合极大值原理证明了一类奇异非线性Dirichlet问题-△u=b(x)g(u)+λa(x)f(u),u〉0,x∈Ω,u| Ω=0解的存在性.其中Ω为Rn(n≥2)中的有界光滑区域,λ〈0,g在0处有奇性,且g’(s
本文概述多级估量法并指出了一些文献中的错误.
是的,我是一名图书馆员,从毕业后分配到这个岗位,已经过去了25年。听到过许多业外人对这份职业的想当然的描述,轻松、清贫、清静……是的,是的,也许是吧,粲然一笑,无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