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肖家墨 说与肖家墨的话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家墨,苗族,1987年生于湖南省湘西凤凰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国家艺术基金贵州少数民族美术培训班,在读美术学博士生。曾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湖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长沙市“文艺新人”提名奖。现为湖南省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长沙简博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文艺志愿者、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学会会员、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肖家墨是我的姨侄孙,虽然他父亲青年时在我这里进修过,他的硕导在广美时,我给他上过课,我也大体知道家墨是个学画的好苗子。纯真地挚爱艺术又勤恳好学,现在在攻读博士。我偶尔在微信上看到一点他的画作和艺术活动,但因大家都忙,又不在一地,实际的了解是谈不上的。现在,他办画展,要出画册,挑了些作品发给我看,要我写点评语,我才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作品的基本面貌。兴奋之余,就有了以下文字。
  从他寄的画照来看,其中有一组被称作《山迹》的作品,出手不凡,一下子吸引了我。通过微信,他向我介绍了作画情形:“我选择山作为表现主题,一是因为山的外轮廓简单,我方便在山的体积里做关于油画本体语言方面的实验,通过厚薄、虚实、对比等绘画的形式语言,来训练自己对客观艺术形象的抽离,让画面主观一点,且更加具有绘画性。二是因为通过对山这一艺术形象的观摩、思考,我发现要表达对象的状态、精神,得通过自己的造型与色彩去表达,让画面稍微具有一点个人的面貌。然后,除了一开始的黑白色块、大小对比、颜料的厚薄虚实对比外,画面中斜线与横线都是可以强调它们本身产生出的动与静、明与暗的节奏效果,让画面更大气更加壮观。同时,我注意运用自然光线在画面里的构成,画面里突然一抹光线,看似莫名其妙,其实是我想将后面的物象拉开空间距离,让色块形成强烈对比……”
  他的作品和他创作的具体想法姑且不论,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他已开始自觉地向油画的“写意性”迈开了步子,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我在中央美院油研班的导师罗工柳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远见卓识地提出油画的“写意性”和油画的中国特色问题。“写意性”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是构成中国绘画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写意,就是抒写性情,既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把握,又是主观情思的客观化显现。经千百年的历史流变,心与物在中国画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逐步结合,形成了非常复杂精微的深层结构——这正是中国画传统的博大精微之处。
  家墨的实验,是往这个方向迈开了脚步。在往后的不断实践中 ,他将会感受到这个研究课题的学术含量,并体会到其中的研究难度。如传统中国写意性得以实现的表现语言,主要的中介是墨,而油画语言体系中要寻找替代物,除了色,值得研究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真正从学术层面将写意性引入油画,形成油画的中国特色,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当前,东西方艺术都在寻找出路,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油画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在后殖民地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而意义深远的工作。
  比对西方艺术的现代发展,抛弃了再现因素、显性形式美因素和技藝性因素,而寻求摆脱物象摹拟之后的纯粹化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表现,这与中国画那种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的艺术理想有了接近和对话的可能。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方现代艺术中,自我的基本特征是个体意识对于群体制约的敌视与抗争,其“自我表现”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因此,西方现代艺术中无所顾及的发泄、纵欲、梦幻、怪诞、下意识的艺术表现等形式普遍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性”所昭示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观念和文化层面上的主体选择,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具有强大的群体意识和伦理意识,这使欲望和制约的冲突时时得到调节,不同于西方将矛盾的解决引向外在的战胜与自由,进而引出个性解放的社会理想。而我们的不同则是引向内在的和谐与超越,进而引出自我完善的人格理想。而“人格”既是一种千差万别的个体存在,同时又包含着一定历史时期共同的价值定向。人格,是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自由与道德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诸般问题都只能在今后披荆斩棘的实践中得以完善。
  首先,家墨这批风景写生作品让我看到他追求真学的良好心态。当下画界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有些刚毕业的年轻学子或的确只有业余水平的画家,他们勉强找到一种廉价的所谓“语言”,就以为有了“风格”,甚至有的竟以“大师”相称,确有泥沙俱下的现象。
  其次,家墨认为艺术上急于求变,并非艺术上成熟的表现。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盲从,不迟疑,选择自己该走的路,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智者应持有的态度。在他的这批风景画中,没有刻意飞舞的笔触、花哨绚烂的色彩、故作飘逸的气质,而是他用一颗真诚的、充满朝气和爱意的心,去把握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诚心地去感悟它、观察它,认真地去表现它。
  他的风景画中,尤其许多在家乡的深情写生,都能较好地传达出大自然不同的气息,使人品味到画中空气的清新与纯净以及水气的滋润,不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人感受到他那纯真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默契。我知道他画得很多,所以用笔轻松自然,也有豪放与洒脱,现场感和外光效果都不错。不过在短时间的写生创作中如何去发现、经营具有深邃意境、更加耐看的作品,尚显不足。
  相信随着他的知识修养的增强,加之他的勤奋和激情这些因素的不断融合、发酵、沉淀,他必将得到很好的升华。这为他今后得心应手的发挥所想,逐渐风格化语言的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品《山迹》《坪辽记事》已具气象,端倪乍现。
  处于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家墨,只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好自己的艺术道路,披荆斩棘努力前行,他的艺术理想是完全可期的。
  2020.11.5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任油画系主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美协历史画艺术顾问)
其他文献
陈白一(1926—2014)  原名陈倜,湖南邵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2005年3月,获“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艺术家。陈白一以工笔人物画著名,代表作有《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欧阳海》《
期刊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在近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得到了众多美术家、美术家家属、艺术机构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与慷慨捐赠。  我馆11万件藏品中,有3万余件是捐赠作品。这些作品建构和丰富了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序列,构成了既涵盖中國古代书画、近现代美术作品,又不乏国际美术大家的藏品体系。  我们举办这一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捐赠作品展,旨在向捐赠者致敬!这些捐赠者将珍贵的作品捐赠国家,造福人民。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期刊
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习近平  这段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2020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关心新闻工作者。他多次發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为新闻舆论战线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
期刊
时间:2020年5月1日  人物:杜杰 韩修龙  韩修龙(北京《中国书画·艺苑弥珍》杂志执行主编,以下简称“韩”):近年来,社会正在提倡和培养新时代复合型的文艺家。你从最初的书法篆刻家已向学者转型,集写作、书法篆刻、古玺印收藏、印学研究及赵文化研究于一身。传统的中国画,发展到最完备、最完美时期,就是元代文人画的兴起。一幅画作,一般会具备这四个元素,即诗书画印。作为四元素之一的“印”,在一幅画作中,
期刊
宁桂杏、梁兆贵、梁北華、戚茂浪设计作品
期刊
羅浪美术作品选
期刊
陈婷筠,笔名怡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福建省青联委员、无党派人士。著有散文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追梦霞满天》《人约黄昏后》《梦回花间有呢喃》,诗集《眉眼盈盈处》、书法作品集《婷筠嬉墨》。  近些年,陈婷筠的隶书以其古雅遒劲、峻实拙真的书风和鲜明的辨识度,独树一帜,惊艳书坛。  她的隶书是有书法传统之根的。“陈婷筠在丰富的书法史料面
期刊
摘要:油画自作为西方画种,以精准的造型及色彩独立于世界绘画体系。油画流入到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之久,到现在,西方油画在中国本土上也孕育成长了一个世纪。现在,油画在中國发展已经明显出现了新的样式——融入中国本土元素进行的创新性油画创作的探索。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油画发展不容小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性代表——民间美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更是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带来不少启示。文主要探究的是一个小点—
期刊
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文联主办的“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陈白一艺术展”于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10月15日在湖南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是对已故艺术家陈白一先生艺术的集中展示,是湖南省文联携同湖南美术馆、省美协与省画院对这位湖南艺术先贤的致敬与礼赞。我们希望通过对先生艺术步履的靠近与触摸,让观众感受到他生命的饱满与辽阔。  本人在去年参与了湖南美术馆初拟的“陈白一艺术推介方案”的撰写
期刊
胡其伟先生,1929年生,安徽徽州绩溪人,就读于南京私立金陵大学,为西北著名收藏家、杂文家、书法家。现任青海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青海省文化厅文博组专家、青海彩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工余写作,以杂文为主,兼及散文随笔、鉴赏古玩奇石等,出版有《银针集》《杂碎集》等。精鉴赏,喜收藏,尤对青海古陶、瓷器、字画颇有研究。同时能诗文,擅书畫,书法作品端庄沉着、清遒浑朴,富文人书卷之风韵。作品被国内著名美术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