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竹房城镇带产业聚集发展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竹房城镇带是湖北省十堰市设立的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这个试验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突出产业支撑作用,着重产业带动效应,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竹房城镇带;  产业聚集;  资源禀赋;  特色产业
  鄂西北竹房城镇带分布在秦巴山区305省道沿线,东起房县县城,西至竹溪县蒋家堰镇关垭,全长约173公里。区域内含竹溪竹山房县3个县城、15个乡镇、373个村,占地面积2570平方公里,占三县总面积的21%;三个县城和15个集镇居民75万人,占三县总人口的56%;经济总量占三县总合八成以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竹房城镇带是湖北省十堰市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科学发展,于2010年设立的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近三年来,这个试验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突出产业支撑作用,着重产业带动效应,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一、鄂西北竹房城镇带产业基础分析
  在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中,当地政府坚持把培植产业支撑作为城镇带建设的基础和龙头来抓,因地制宜,选择一批骨干项目,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发一批特色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产业实力,促进产业良性互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形成初具规模的农特产品主导产业。竹房城镇带地处秦巴山区经济腹地,地域开阔,资源丰富。他们围绕区域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着眼盘活土地经营权,着力实践土地租赁、入股、转让等流转形式,推动土地连片向茶叶、烟叶、魔芋、肚倍、花生、林果等特色产业集中,以集约经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产业化、专业化、优质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特产品主导产业,使山区资源优势很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集中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竹房城镇带试验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对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水电能源,积极加工绿色食品,着力打造医药化工,使劲发掘矿产建材等特色产业,并引导企业向城镇带聚集,组织项目向城镇带集中,建成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带动能力、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骨干企业。与此同时,相应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组织化程度,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着力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竹房城镇带在建设过程中,伴随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聚,居民人口移动集中,产业组织、产业布局、生产消费、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重新组合,又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昔日以农村区域经济为服务对象的中心集镇,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单纯为农业服务,转向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劳动力、技术、资金、商品交换等综合服务,使中心城镇服务业得到空前发展。欣欣向荣的边贸市场、集贸市场、城镇商贸中心分布在竹房城镇带沿线,成为湖北绿茶产销集散地、鄂渝陕边区中药材集散地、魔芋生产加工聚集区、香菇木耳贸易大市场、林果集散区、商贸流通区等,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经济活力。
  四是重点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竹房城镇带大多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加上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使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进程中,全力开创武当山——野人谷——神农架——大九湖——十八里长峡——武陵桃花源——楚古长城——西安旅游精品线路,倾心建设房县野人谷和野人洞游览区,大力开发竹山桃花源、女娲山和竹溪楚长城等旅游景点,使壮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促进旅游经济大放异彩。
  二、产业聚集对竹房城镇带建设的意义
  产业是城镇得以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核心支撑。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对竹房城镇带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产业聚集是竹房城镇带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支撑。城镇发展的动力基础是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城镇建设的动力源。在城镇化进程中,优势产业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发展状大,成长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获得发展,携手共进向城镇集中,形成具有集群效应的产业链条。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使中心城镇区域内集聚大量物质、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促进经济运行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从而为中心城镇的成长壮大奠定基础。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城镇聚集功能得不到发挥,城镇“空心化”和“虚幻化”将会使城镇发展失去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是产业集聚为竹房城镇带吸纳和承载人口创造物质条件。城市就是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体。聚集既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也是维系城市基本功能的内在纽带。中心城镇,不论是承担农村区域中心功能,还是承担城市群、都市区域中心功能,都必须拥有促进自我持续增长的城镇规模功能。城镇人口增长必须是有充分就业的增长,必须保证新增城镇人员拥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只有产业聚集和成长,才能提供工作岗位,才能承载和吸纳人口。产业发展壮大及链条的延伸,为城镇聚集人口提供就业空间;同时,一定人口规模也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进一步扩大就业领域。
  三是产业聚集是加快竹房城镇带区域内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竹房城镇带产业集聚的基础是依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途径,形成有聚集规模、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格局,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农业产业化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抉择。在竹房城镇带聚集的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产业是利用资源优势、经济效益较高的传统农业。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拉长延伸,加上农产品加工工业及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出现,逐步形成以传统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商贸流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基地。而且,随着私人资本积累增加,农户可以投资办厂和参股龙头企业,分享特色产业带来的更大利润。这种模式,通过产业链条,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协力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产业聚集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产业聚集发展是财源建设的重要手段。产业决定经济,经济决定收入。只有加快产业聚集与发展,才能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保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只有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才能为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因此,建设竹房城镇带,务必着重抓住产业的培育、聚集与发展,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坚实的税源基础,增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能力,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三、产业聚集支撑竹房城镇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竹房城镇带产业集聚发展,应在“一带三心三区”(即沿305省道城镇发展带,建没以竹溪竹山房县城区为中心的城镇聚集发展核心,统筹竹溪竹山房县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布局指导下,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整合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板块,更好发挥城镇带对三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着力培育符合区域分工特色的产业聚集板块。其一,充分发挥竹房城镇带周边腹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注重农特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各环节,实现农特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市场竞争运作要求,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其三,全面实施特色产品品牌战略,主动打好特色牌、绿色牌、有机牌,严格把握特色产品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促进拳头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品牌产品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
  二是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载体,实现集约化发展。搞好工业园区建设,集聚众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经济效益,是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成功经验。竹房城镇带产业聚集也要借鉴这一成功经验,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有目标的选择具有产业带动优势和有关联效应的企业进入园区,整合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鼓励集约经营,形成集群经济和块状经济,从而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是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聚集水平。这方面着重点在于,从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经济基础出发确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从产业群形成过程看,产业聚集的前提是符合地方资源比较优势;从产业竞争优势看,占有资源比较优势,才能获取高额利润,才有市场竞争力。在竹房城镇带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必须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努力培植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科技型企业;更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是努力开拓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空间,为产业聚集创造良好条件。服务业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扩大生产消费、实现充分就业、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务必高度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优质高效周全的金融、保险、技术、劳务、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要素在产业之间和城镇之间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联动发展;还要密切关注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餐饮、娱乐、健身、读书、看报、旅游等生活服务需要,着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10-18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教学课程发生了改革。面临新课程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本文拟从新课程改革在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回顾和反思,以期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坚定课改信心。  关键词: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回顾; 反思;学生  新的《英
期刊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目前,我市幼儿园普遍使用《体验、探究、交往》这套主题课程,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发现老师们科学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换,组织、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本文旨在探索主题活动中,积极有效的运用各种途径和策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在幼儿的心灵中埋下主动探究科学
期刊
摘  要: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课改研究课题。它也是一种具有艺术化的说服能力。评课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评课:评课教师要具备的基本要求  How to Appraise a class  Du Yin-luan  Abstract: Appraising a class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research task for the curriculum
期刊
摘 要: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朗读入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二是赏析诗歌的意境美,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是感受诗歌的人性美,以熔铸学生的高尚人格。  关健词:古诗词教学; 审美教育; 音乐美; 意境美; 人性美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它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之一是“借助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
期刊
摘  要:能源存在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被发现,被开发利用。每一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又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能源的变迁史是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推动并困扰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关键词:能源;发展; 煤炭;  石油;  新能源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具有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是能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出某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使我
期刊
生态课堂作为发展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和谐的因子构成,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关注所有学生的整体持性,还重视学生的多元差异;不仅强调生命个体,还关注生命之间的联系;不仅重视课堂整体的和谐,还关注于课堂过程的动态平衡;不仅强调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还重视生命个体之间的平等。如有研究者认为:“生态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与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要把生态课堂的相关理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当多的教师感到教的辛苦,教的太累,学生认为思品课太枯燥、无味,致使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学生思想品德下滑,新课改真正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喜欢思品课,使教师乐于施教,教子有方,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加强以下几点学习和提高:  一、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的魅力、语言是最关键的载体。在教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档案是个人档案的基础,是学生就业、择业、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重要资讯。目前各中职学校为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生档案并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其真实情况,也给用人单位的人才筛选和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档案极不重视的局面。  关键词:档案管理; 中职学生; 学生培养  Grade students in the re
期刊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电子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已经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只满足于科学计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管理都已进入学校。学科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培养各学科教
期刊
摘  要:高校教代会、工代会和工会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机构和载体。其如何在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处理和发挥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高校贯彻执行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三者关系的多年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贯彻《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代会;工代会;工会  2011年12月8日,教育部以部长32号令颁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