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雪拉藏纸传承人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为尼木藏纸制作唯一的﹃活化石﹄不是没有缘由的,藏纸制作这门手艺,是次仁多布吉的家传技艺。他从十五岁开始接触藏纸制作,跟着父亲学习。如今,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他,依然在继续从事藏纸工艺,而他的两个儿子,格桑丹增与罗布琼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一天农耕收尾之际,
  村民们赶着牛回家,黄昏的暮色
  把雪拉村涂成一片金黄色。
  穿过田埂,一棵熟透了的
  苹果挂满枝丫的树底下,
  就是次仁多布吉的家里了。
  他是《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十三年前拜访过的雪拉藏纸传承人,
  时光的洪流滚滚而过,
  次仁多布吉已经是雪拉村
  唯一一户会做藏纸的人家了。

狼毒草的传说


  狼毒草在每年的藏历六月雨水丰盛的时节才适合采集,而且生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采集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村里有句流传许久的谚语:循着蚂蚁的影子就可以找到狼毒草。”次仁多布吉说,狼毒草尽管有毒,但却是蚂蚁爱吃的植物,因此,如果不知道狼毒草长在哪片山野,就可以跟着蚂蚁的脚步去找。
  狼毒草有优劣之分。譬如,长在沙地里的狼毒草,被虫子啃咬多,虫眼就多。长在岩石上的狼毒草,根茎很厚,但最好的是生长在草甸上的,根茎肥美,是最好的用材。
  “可惜现在狼毒草的原料越来越少了,我们制作的时候已经要离开雪拉村四处寻找,或者托人去更偏远的高山草甸采集。”次仁多布吉说,剥草根的时候,刚开始身体会有中毒反应,眼睛流泪、手脸浮肿、浑身不适、起皮,需要持续一段日子才能逐渐适应。我注意到,因为长期采集制作狼毒草的关系,他的手指已经有关节严重变形。
  尽管制作藏纸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但只有狼毒草的根茎做出来的藏纸,才会千年不腐、不会虫蛀、不怕水浸、耐磨损等无可取代的优势,即使把藏纸反复揉捻折叠,展开后,折痕会自动消失。

硕果仅存的雪拉藏纸传承


  成为尼木藏纸制作唯一的“活化石”不是没有缘由的,藏纸制作这门手艺,是次仁多布吉的家传技艺。他从十五岁开始接触藏纸制作,跟着父亲学习。如今,已經六十七岁高龄的他,依然在继续从事藏纸工艺,而他的两个儿子,格桑丹增与罗布琼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虽然还有一个儿子选择去当雄教书,女儿在日喀则工作,但对于家族技艺传承而言,他坚持下来了,这种使命感,他从未辜负。
  十三年前,一张藏纸的价格是10~12元,他和两个儿子一起做藏纸,一年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如今,他们一家做藏纸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20万。大部分订单来自于寺庙,但随着人们对藏纸认知的逐渐普及,他们制作的藏纸受到更多人的喜欢。次仁多布吉回忆说,1959年的时候,寺庙的用纸不多,村民们在忙着分田与分地,现代纸张普及,这种传统手工藏纸制作步骤与时效都显得过于奢侈了,因此做的人迅速减少,那时候,是他的父亲坚持做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坚持传统的技艺。到了1988年,西藏旅游开放带来了许多外国人,不少学校也邀请他们去教学生制作藏纸,寺庙用纸、藏文书法、旅游纪念品市场产生大量的需求。
  之后几年,次仁多布吉接到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订单,需要大量的藏纸来保存重要的档案。这笔订单让他们支撑到2007年。藏纸不足以填补家庭开销的时候,次仁多布吉的两个儿子也会帮助家里卖些农产品来填补收入。“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转了,最小的孙子旦吉在拉萨读高三,以后他想出国留学我应该也供得起。”次仁多布吉嘿嘿一笑。
  次仁多布吉做藏纸出了名,自然是有秘籍的。“我们家的藏纸做出来会格外亮泽,就在于我们会在制作过程中收集树烟,这烟收起来是青蓝色,再加点羊脑子的油脂,做出来的藏纸就会光鲜亮丽,并变成青蓝色,这种工艺几乎都快失传了,我又把它复原了。”次仁多布吉说。
  在他家里,新建的房子宽敞明亮。房子梁柱的雕花美丽而繁复。“现在我家里做的藏纸不仅专供旅游纪念品市场,还有加入花瓣的藏纸笔记本,藏纸灯笼,经幡彩旗等不同的类别,非常受欢迎。而且寺庙与档案馆的订单也越来越多,藏纸的珍贵历经千年,这绝对是一般的纸张不可以相比的。”格桑丹增自豪地介绍说。

藏纸的记忆与技艺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带来造纸术,藏汉两族的工匠们在当地没有中原造纸所使用的竹、稻、鱼网等原料的情况下,经过多年摸索,创造出适应高原的造纸技艺。时至今天,西藏及藏区各地大小寺庙收藏的各类珍贵经书典籍所用纸张都是这种工艺独特的藏纸,历时千年不变。
  格桑丹增介绍说, 雪拉村制作的藏纸,是传统塔荣藏纸的传承,其主要工序包括泡洗、捶捣、煮料、打浆、浇造、揭纸。先将狼毒草根中间芯部除去,然后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将狼毒草根部深色表皮剥离,最后剩下的乳白色纤维部分就是制造藏纸的原材料。
  格桑丹增指着制作工具介绍,需要将狼毒草纤维熬煮,浸水之后,放到平滑的石板上,再用石块用力不停地捶打,经慢火熬煮后发酵,再将已呈白色稠状的狼毒草纸浆再放入清水桶中,用木制搅拌器将水和纸浆充分搅匀,然后再将融于水中的纸浆倒入浸放在水池中的木制模具,慢慢均匀摇动,使纸浆平整均匀地散布于其中。最后,慢慢提起模子,等模具中的水分沥干后,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晾晒好之后,慢慢剥离,这样一张完整洁白的藏纸便出世了。
  2006年,藏纸作为西藏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一书已经出版。
  无论是深藏于萨迦寺繁浩的经卷,还是放在布达拉宫中秘而不宣的佛经,都存于那张薄而柔,韧而轻的藏纸上,历久弥新。藏族人的文房四宝里,藏纸是宝贵的珍藏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藏纸,才有了藏文长存的地方,才让卷帙浩繁的经文与典籍,得以避过岁月风霜的侵袭,悄然而又完整地留存下来。
  藏纸的传承是工艺文化中的瑰宝,是它将雪域高原上浩如烟海的历史,完整而辉煌的文化保存并流传于世。
其他文献
总编:中国与新加坡是睦邻友好的国家, 建交23年来,中新关系发展势头强劲,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请您谈谈对中新关系发展的总体评价?  张副总理:新中关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1990年正式建交之前。重要里程碑包括时任总理李光耀先生于1976年访华及邓小平先生于1978年对新加坡进行历史性访问。如今,新中两国关系牢固且多方位发展,高层交往频繁,经济合作强劲,人文交往密切。双方领导互访频
由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和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国—马来西亚工商界对话(简称“中马工商对话”)7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中联部副部长周力、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和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何俊明,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社科院、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方省区市有关负责同志,马华公会总会长、政府交通部长廖中莱,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再努丁·叶海亚,
彩云之南,秋沐春城。2013年9月21—22日,“2013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中国—南亚和平发展论坛”在昆明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简称“和裁会”)、联合国驻华系统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协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全国政协副主席、和裁会会长韩启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省长李纪恒致欢迎辞,联
细德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西南边的次仁玛神山脚下。摄影/刘蜀雯  “我已经80多岁了,还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这里,现在更是什么都不缺,无须再像从前那样为生活奔波了。”在我回到家乡采访时,82岁的赤列老人这样对我说。  赤列老人是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细德村多岗组人,老人一生没有出过远门,却用他一生的时间坚守和见证着养育他的故土。对于赤列老人来说,细德村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细德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
马镇朗马村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正在进行开耕仪式开耕仪式结束后,马镇朗巴村村民在田间挥洒糌粑,祈求风调雨顺德庆镇德庆村村民正在使用传统的二牛抬杠的方式下田耕第一犁  作为西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耕节”象征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3月16日,藏历二月初三,藏历信息显示宜开耕。田地间,男人们开着拖拉机围成圈,流动旋转中下犁耕地,妇女们紧随其后不时撒着青稞种子。节日盛装、古老歌声、机器轰鸣,气氛喜
7月的苏州草木葱绿,骄阳似火。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中非民间论坛,来自中国和35个非洲国家的500多名民间组织、学术界、企业界、媒体代表和嘉宾欢聚一堂,围绕“民意沟通、民间友好、民生合作”的主题,通过全会和三个分论坛共同探讨“中非双赢的新思路”、“中非共促发展的新举措”和“中非民间交流的新形式”。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的两大正式配套活动之一,论坛
中国的石窟寺,是特定时代里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源于印度,经历东晋十六国的初步发展,北魏到唐朝的繁荣昌盛,延续至明清,其意义无须赘述。石窟寺集建筑、雕塑、文化、艺术、宗教等大成于一体,可谓历史文化的瑰宝。  与内地几大著名的古代佛教石窟寺相比,西藏石窟一直默默无闻。事实上,西藏石窟作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分外耀眼。其分布之密集,隐藏之深远,造像之生动,壁画之精美,风格之独特,现存规模之庞大,即使与传统的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时,远在成都的7岁孩童徐应龙尚不知,这场地震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了躲地震,徐应龙要离开成都,远赴西藏投靠父亲,这是一家人的重要决定。第一次坐火车,顿顿不重样的盒饭,家之外的广阔世界,皆是7岁孩子难以拒绝的,他只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满足。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之后,到了格尔木柳园,为了等进藏的大卡车,就地逗留。其间,徐应龙去了敦煌,多年后,他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世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远隔重洋,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传说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中国僧人东渡墨西哥交流。中外文献还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拉美,促进了中拉贸易往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中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持续稳步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高层交往,政治引领。中拉双方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访华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元首、议长
阿旺晋美介绍着矿物颜料的色系演变  3月末的清晨,拉萨还有些春寒料峭的感觉。团结新村东门一条小巷子里,扎西彩虹唐卡颜料店早早开了门,店员扎西正在认真地擦拭着装满各式颜料和唐卡绘画工具的柜台。  我们在店里沉浸于丰富多彩的藏传颜料世界时,负责人阿旺晋美推门而入。刚年过六旬的他戴着一顶檐帽,裹着厚实的风衣,俨然一副儒雅学者的风貌。  阿旺晋美生于1957年,祖上是尼木人,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一直在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