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巴以冲突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民殖民主义的目的是用新的定居者来取代被殖民领土上原有的人口,以色列移民巴勒斯坦并建立排他性犹太国家的过程符合移民殖民主义的特征。在该研究视角下,巴以冲突主要表现在移民和定居点建设、领土占领、种族清洗、在新的领土上降低对巴勒斯坦人的依赖、对巴勒斯坦人的隔离与歧视。促进巴以和平的一个方式就是“去殖民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否则两国方案无法实现。
  关键词:移民殖民主义;以色列;巴勒斯坦;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持续了几十年,影响着中东的和平与安全,是世界上最有争议的冲突之一。以色列学者曾说过:“以色列是由犹太移民的殖民运动建立起來的。”[2]本文将根据移民殖民主义视角,分析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根源和表现。
  一、移民殖民主义
  移民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用新的定居者社会来取代被殖民领土上原有的人口。殖民过程通过多种手段实施,从暴力减少以前的居民,到更微妙的法律手段,如在殖民框架内同化或承认土著身份。[2]在政治上,它侧重于特别有弹性的统治形式,为那些在海外领土上建立了新家园的定居者的利益服务。面对土著人民对其征服的抵抗,定居者社会在历史上一直受到持续不断的冲突的影响。
  二、犹太人移民殖民巴勒斯坦的渊源
  (一)历史渊源
  历史上,巴勒斯坦曾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共同居住地。公元前 11 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希伯莱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到了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1517年以来巴勒斯坦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此外,圣经《旧约》中说,巴勒斯坦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约定的许给犹太人的土地,即使犹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但在末日来临时,他们会返回巴勒斯坦。
  (二)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是在19世纪后期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而行动的政治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认为,只有在巴勒斯坦才能实现犹太教的教义,犹太人有权复返几千年前“故国”。1897年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瑞士召开,会议通过了《巴塞尔纲领》,正式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国家。
  (三)与欧洲相似的法律、民主
  欧洲移民社会制定的法律与西方的法律具有高度相似性,犹太复国主义的基础是整个欧洲民族主义的相互矛盾的拉力,一方面是对自决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通过殖民其他被认为不如欧洲人的国家而进行扩张的外在要求。犹太复国主义建立在对某一特定民族的自决和主权的历史命运的信念之上,充满了弥赛亚主义的传统,一种相信犹太人的历史命运是从流散的世界各地回到锡安的信念。
  三、移民殖民主义视角下巴以冲突的表现
  沃尔夫认为,定居者对主权的主张构成了 “一种消除逻辑”,移民殖民主义是建立在试图取代土著民族的基础上的。
  随着殖民地的建立,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分裂和种族隔离的状态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在获得权力和安全的同时,移民社会并没有获得信心,于是逐步加强其防御性的心理和体制。他们以安全与发展的名义,制定严苛的法律限制殖民地人民的权利。
  (一)移民与定居点建设
  19 世纪末犹太人建立首批定居点,他们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当时双方还能和平相处。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后,有5.7万犹太人迁移过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从10%增加到16%。20世纪20年代开始,犹太人逐渐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开展合作定居点,为以色列的建立提供了物质经济和人口基础。1934年至1948年间,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离纳粹占领的领土来到巴勒斯坦。
  定居点问题是巴以冲突持续不断的原因之一,也是阻碍巴以和谈的一大障碍。犹太人定居点”特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的加沙地带建立的定居点。以色列近年来不断通过有关定居点的法案使被占领土“国有化”,蚕食巴勒斯坦人的领土。
  (二)战争与领土占领
  从定居者的殖民运动角度,对土地的控制是一场与土著居民的零和竞争,控制最大土地量驱动着犹太人的活动。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使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划分中占据优势,犹太人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土壤肥沃,淡水资源充足。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第一天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的大片土地,其领土比分治时扩大了6200万平方公里。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之后,联合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在红海通过蒂朗海峡和运河”的航运权。1967年,爆发了第三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等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73阿以间爆发赎罪日战争后,以色列依然占据着绝大部分土地。1980年,通过耶路撒冷法,以色列宣称耶路撒冷是自己“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三)种族清洗(驱逐人口、毁灭村庄)
  犹太人在占领领土的同时,还伴随着种族清洗,数十万巴勒斯坦居民被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定居者占主导地位的国家。1948年以色列国的建立和随之而来的阿以战争导致大约7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或被逐出家园。为尽可能多地赶走巴勒斯坦原住民并建立一个排他性的定居者殖民地,以色列轰炸和系统性摧毁数百个巴勒斯坦村镇。
  以1948年为代表的种族清洗在几个方面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解释了以色列特殊的种族分层格局,他们彻底重塑了土著和移民的问题。首先,通过消除大部分的土著人口,它确保了犹太人作为无可争议的多数在社会中获得了主导地位。其次,通过将国内巴勒斯坦人的比例降至所有以色列人的15-20%,这巩固了他们作为少数民族的地位。最后,通过清空阿拉伯人口,它既创造了安置新移民所需的空间,也创造了大量人口填补由此产生的地理和社会空白的必要性。   (四)犹太人在新的领土上降低对巴勒斯坦人的依赖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定居项目开始建立一个不断扩大的排外区,对土地和对劳动力的征服旨在把阿拉伯工人从犹太人的土地上赶走,并降低对巴勒斯坦农产品的依赖,该行动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能够控制自己事务的社会。
  在1882年至1904年的第一次移民浪潮,定居者广泛利用当地的阿拉伯劳工,这限制了潜在犹太工人的就业机会,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移民和定居。到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新的定居方式的基础是为犹太移民保留工作,这导致了更便宜和更有生产力的阿拉伯工人被驱逐。
  犹太机构还引入了一种批量支付的犹太劳工制度。工程处或犹太劳工组织向犹太劳工提供节省劳力的设备,由他们支付基本建设费用。因此,他们可以用更少的劳动力做更多的工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阿拉伯工人流离失所,他们的位置被犹太人占据。
  1933年开始的资本和移民的大量涌入创造了建筑行业的繁荣,把犹太工人从所有低收入的行业中吸引了出来,但犹太人被积极鼓励回归到低收入的行业中,将犹太劳工引入新的职业,同时尽可能保留现有的所有职位,保证各类工作不能被“低价”的巴勒斯坦人占据。
  (五)隔离与歧视(分裂和瓦解巴勒斯坦人的社会身份)
  从移民殖民主义看,以色列一开始就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镇压、边缘化和遣散巴勒斯坦人。自建国一直持续到1966年以色列成立一个专门军事组织控制巴勒斯坦社区,巴勒斯坦人集中的地区被宣布为军事区,并设有军事检查站,有时实行宵禁,以防止巴勒斯坦人进行社交、互相访问或举行活动和会议。这严重限制了巴勒斯坦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色列还控制教育领域,分别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建立了独立的教育系统,一直压制巴勒斯坦民族历史和身份,传播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世界不利的知识。同时促进犹太复国主义版本的历史,强调犹太教的非常正面的形象。
  以色列还制定了一些政策分化巴勒斯坦人。留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变成了各种缺乏民族特性团体的成员。在国家身份证上,他们被确定为一个或另一个信仰的少数民族:基督教、穆斯林和德鲁士。其目的不仅是分而治之,而且是要把它们与巴勒斯坦社区和整个阿拉伯人民这个更大的世界割裂开来。当犹太人被归类为民族国家时,巴勒斯坦人被定义为“以色列阿拉伯人”,一个使他们完全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的范畴。此外,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村庄内冲突的态度可以看出,以色列政府鼓励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继续压制巴勒斯坦的集体认同,任由冲突演变成暴力。
  四、结语
  对以色列人或世界各地支持以色列的人来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定居和建国是一种历史的回归,而不是殖民征服的行为。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被犹太人殖民和压迫。问题不在于犹太人的移民和定居,而在于这些进程发生的整个政治框架是以建立犹太人的国家为目标,犹太复国主义从所有其他移民点中挑出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去那里不是为了融入当地社会,不是为了在现有的人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相反,它们成为了一个以国家本身为终極目标的运动的一部分。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不断蚕食使得无数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不承认难民回归巴勒斯坦的权利更使难民处境艰难,而成为以色列公民的巴勒斯坦人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从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以来,以色列在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不断建立定居点,巴勒斯坦领土支离破碎,这使得实行两国方案促成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从移民殖民主义视角来看,实现巴以和平的一个方式就是以色列的“去殖民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色列撤出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将两国方案的原则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娟红,《第三次中东战争前以色列的移民政策研究》,西北大学,2017.
  [2]维基百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费氏的三维框架理论,自建语料库,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分别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美国在报道“一带一路”时的侧重点及其所持的态度。研究发现相关新闻报道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运用特定语言手段塑造了一个专制强权的中国形象。通过此研究作者希望完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氛围。  关键词:一带一路;批评话语分析;话语体系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新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模式的发展方式,传统的产业应努力顺应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联合“互联网+”计划打破固有模式,才能在其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工会在维护和推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所以,“互联网+”背景是高校工会调整的强势依靠,依托“互联网+”技术是高校工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就“互联网+”作用于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能力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的领导力对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战略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了管理层的领导力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  关键词:管理层;领导力;敬业度  一、员工敬业度概述  (一)员工敬业度理论研究  自从管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以来,许多学者都对员工的敬业度作出了十分积极的研究。员工敬业度这个词最早是1990年提
期刊
摘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政策宣传不够,流转意识不强;流转期限短,后续资金投入不足;流转不规范,存在矛盾纠纷隐患;服务机构不健全,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现行法规政策制约,流转运行不畅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创新、强化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措施、加大资金筹措整合力度等措施推动农村土地高效有序流转。  关键词:农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为激励更多企业涉及高新技术领域,加大高新技术研发活动的投入力度,我国自2008年以来就对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及优惠奖励措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以安徽省申请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为研究实例,分析安徽省高新企业技术认定、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效应的关系,发现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存在造假问题及其原因,并为促进安徽省高新企业技术认定工作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提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态势始终保持高涨,但是在语言,文化方面并没有快速融入美国社会,具有较强的母国认同感。亨廷顿因其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对墨西哥人的大量移民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他认为拉美裔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对美国的特性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他看来,美国已经处在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墨西哥移民对美国国民特性的影响问题?亨廷顿这种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是值得我们批判
期刊
摘要:在宏观科技发展的主潮流下,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并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新提升。而机械电子工作作为我国现代经济建设的重要板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导入,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段,相关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该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概述解析,着重就其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机械电子工程作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推广普及,使人们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或琐碎的诸多事务,生活越来越便捷。比如汽车制造流水线上的机器臂和现在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等,都属于这一类高科技产品。随着我国对高科技的重视,在科学技术的研发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现在的技术可以融合进机械电子工程,使其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误差。本文将结合机械电子工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国际化等趋势。本文以A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6-2018三年对外年发布的报表作为研究内容,以B制药为对比企业,对选取企业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质量分析  一、公司简介  A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A制药”)主营业务为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在我国也形成了新一轮的“外语热”。西班牙语简称西语,全球约有406,000,000人将西语作为母语使用,仅次于汉语,英语。将西语作为母语的国家,除了西班牙,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这些国家的人以热情奔放著称,谈话时常常使用丰富的感叹词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但感叹词一直以来属于词汇中的“边缘词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