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面临的压力与发展两方面阐述了当前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作的必要性,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从体系运行、全过程质量保证及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02-01
1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以及商检、食品检验等从事检测分析的实验室频频暴露出的质量问题,给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海南农夫山泉”事件暴露出的正是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不完善,其后果是社会公众对检测结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其结果直接影响政府科学决策、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的水平,既关系到能否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也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和注重系统性、全面性,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外部评审活动对质量工作进行控制。2009年起国家环保部用三年时间对全国所有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质量检查与考核的专项行动,更是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推向高潮。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环境监测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一直面临着工作量大、人手少、经费不足的现状,监测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监测工作,业务范围与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导致QA/QC 工作边缘化。实际上如果是不具有代表性的监测信息,室内分析的数据再准确也没有使用价值,监测技术人员尤其是现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其次,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等岗位转岗而来,业务知识比较单一,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可疑结果的判断、质控报告的编制以及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等工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环境监测站大多通过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初步建立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运用和完善却需要长期的磨合与提高。日常监测工作和运行体系互相脱节的现象,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管理作用,而是把体系的运行视为障碍,既浪费了人、财、物,又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部分实验室仅将监测业务工作的开展作为主要目标,管理体系的运行还停留在应付外部评审和监督检查的阶段,更多关注的是外部评审的结果,而不是将评审作为一次改进和提高的契机。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也仅满足于文字记录和文件的归档,评审变成了走过场,无益于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更谈不上对日常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有机结合、持续改进,促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将监测业务工作的开展纳入体系中统筹考虑。在编制人员培训、仪器校准、质量管理等年度计划时,充分考虑当年监测能力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监测业务开展的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情况。开展内审及管理评审注重结合日常监测工作,如出现质量事故或投诉、日常监督中发现质量问题等情况时应适时启动内部审核,消除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现象;管理评审的实施可结合上一年度的监测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监测工作计划同时开展,对日常监测工作所需资源与体系已配置资源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下一年度体系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定期接受认证和认可机构的监督评审、复评审等,对监测站的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同时,在各业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层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3.2 加强监管、提高技术,实施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 开展外部质量活动
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测量审核等是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措施。随着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推进,不同要素检测项目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在参加外部质量活动如能力验证活动和比对活动时,可优先选择此类新增的检测能力。
(2)落实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监测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制定一个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可以使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得到有效落实。质控计划的执行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施:①、细化质控要求,增强可操作性。质量管理部门将年度质量控制计划按月进行细化分发至各个部门,既便于各部门操作,又保持了各部门进度一致[2];②、质量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并针对不合格的质量控制结果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③、建立质控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机制。每月由质管部门收集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反馈至质量负责人,再由质量负责人向全站通报质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
(3)开展质量控制技术和评价体系研究,提高质量管理技术水平
围绕当前正在开展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研究[3],可以选取某些特殊的监测领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工作。如建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QA/QC 体系、建立应急监测领域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保证。开展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基本要求、管理模式评价方法和
指标体系研究,针对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考核制度。
4 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建立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工作覆盖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样品运输、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评价、报告报表及供应品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质量管理,因此,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各类技术交流活动等是提高监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健全人员培训机制,改变目前临时性、多部门的技术培训,注重系统性、实效性。在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统筹兼顾,一方面是个人的长远发展规划,一方面是部门乃至整个实验室对监测新技术、新规范的系统学习与培训。
5.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与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与“科学监测”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就必须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自身质量建设,才能提高监测信息的质量,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环保执法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向明,黄文.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3):1~4.
[2] 奚海明,李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6):518~520.
[3] 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纲要[R]2010~2020年.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02-01
1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以及商检、食品检验等从事检测分析的实验室频频暴露出的质量问题,给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海南农夫山泉”事件暴露出的正是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不完善,其后果是社会公众对检测结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其结果直接影响政府科学决策、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的水平,既关系到能否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也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和注重系统性、全面性,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外部评审活动对质量工作进行控制。2009年起国家环保部用三年时间对全国所有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质量检查与考核的专项行动,更是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推向高潮。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环境监测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一直面临着工作量大、人手少、经费不足的现状,监测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监测工作,业务范围与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导致QA/QC 工作边缘化。实际上如果是不具有代表性的监测信息,室内分析的数据再准确也没有使用价值,监测技术人员尤其是现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其次,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等岗位转岗而来,业务知识比较单一,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可疑结果的判断、质控报告的编制以及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等工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环境监测站大多通过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初步建立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运用和完善却需要长期的磨合与提高。日常监测工作和运行体系互相脱节的现象,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管理作用,而是把体系的运行视为障碍,既浪费了人、财、物,又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部分实验室仅将监测业务工作的开展作为主要目标,管理体系的运行还停留在应付外部评审和监督检查的阶段,更多关注的是外部评审的结果,而不是将评审作为一次改进和提高的契机。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也仅满足于文字记录和文件的归档,评审变成了走过场,无益于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更谈不上对日常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有机结合、持续改进,促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将监测业务工作的开展纳入体系中统筹考虑。在编制人员培训、仪器校准、质量管理等年度计划时,充分考虑当年监测能力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监测业务开展的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情况。开展内审及管理评审注重结合日常监测工作,如出现质量事故或投诉、日常监督中发现质量问题等情况时应适时启动内部审核,消除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现象;管理评审的实施可结合上一年度的监测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监测工作计划同时开展,对日常监测工作所需资源与体系已配置资源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下一年度体系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定期接受认证和认可机构的监督评审、复评审等,对监测站的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同时,在各业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层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3.2 加强监管、提高技术,实施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 开展外部质量活动
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测量审核等是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措施。随着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推进,不同要素检测项目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在参加外部质量活动如能力验证活动和比对活动时,可优先选择此类新增的检测能力。
(2)落实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监测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制定一个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可以使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得到有效落实。质控计划的执行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施:①、细化质控要求,增强可操作性。质量管理部门将年度质量控制计划按月进行细化分发至各个部门,既便于各部门操作,又保持了各部门进度一致[2];②、质量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并针对不合格的质量控制结果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③、建立质控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机制。每月由质管部门收集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反馈至质量负责人,再由质量负责人向全站通报质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
(3)开展质量控制技术和评价体系研究,提高质量管理技术水平
围绕当前正在开展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研究[3],可以选取某些特殊的监测领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工作。如建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QA/QC 体系、建立应急监测领域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保证。开展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基本要求、管理模式评价方法和
指标体系研究,针对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考核制度。
4 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建立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工作覆盖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样品运输、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评价、报告报表及供应品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质量管理,因此,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各类技术交流活动等是提高监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健全人员培训机制,改变目前临时性、多部门的技术培训,注重系统性、实效性。在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统筹兼顾,一方面是个人的长远发展规划,一方面是部门乃至整个实验室对监测新技术、新规范的系统学习与培训。
5.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与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与“科学监测”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就必须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自身质量建设,才能提高监测信息的质量,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环保执法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向明,黄文.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3):1~4.
[2] 奚海明,李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6):518~520.
[3] 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纲要[R]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