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是当前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教学情境的创设被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并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创设课堂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去探究解决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好课堂情境,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实验在我校实施已有三个年头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物理课堂的动感和鲜活,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探究和争鸣。
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物理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我谈谈自己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实践。
1.创设辩论情境
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我把学生分为正方代表团和反方代表团,正方代表团的观点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有关,反方代表团的观点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课下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论证,再在课上进行辩论。可以说那节课真是激烈,同学们各显身手。最后事实胜于雄辩,反方胜利。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牢记了知识要点,进而激发斗志,努力学习。
2.创设动画模拟情境
新课标要求物理课堂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依据教材中的有关知识,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在讲“宇宙航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了“嫦娥二号”飞向月球的模拟动画,从绕地飞行到绕月飞行,看起来是那么多简单,感觉上飞向月球并不是很难的事,从中让同学们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物理模型。针对模型进行解释,并加以应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这样的模拟情境,能够把陌生的变熟悉,深奥的变浅显,机械的变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利用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和表现的特点,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再进行推理判断。如在讲授“向心力”时,准备了一个手摇圆形磨盘,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磨盘上的物体随磨盘一起转时,质量、速度与半径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快学生发现速度越大,物体越不稳定,越容易滑出盘面,从而对向心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动手实践,既能给学生感性直观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巧设质疑与矛盾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这样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问同学们,把水杯倒置过来口朝下水会流出来吗?你可以试试看,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水不流出来呀?”由于我成功地创设了一种质疑的教学情境,学生迫切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水不流出来,所以听课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学效果也就特别好。这样一来,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更深刻了。
5.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如,在讲授“力的合成”时,准备了很多弹簧秤,做到人手一个,让学生自己结组(3个人一组)进行“力的合成”的实验研究,找到合成的规律。通過引导归纳,学生很快就得到了力的合成的规律及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增进信息的交流,也有助于因材施教。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创设合作情境,就会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
6.创设游戏情境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思维的轨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拿来一条绳子和一个四轮滑板,选两个同学来比赛拔河,肯定有胜负。然后让胜利的一方站在滑板上再次较量,结果可想他又输了。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愉快,并在玩中生疑,玩中释疑,从而获得了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7创设故事情境
好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课堂上把物理内容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简谐运动”时,我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导入: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接受起来变得轻松愉快,兴趣浓厚,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适宜的课堂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产生学习欲望。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实验在我校实施已有三个年头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物理课堂的动感和鲜活,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探究和争鸣。
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物理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我谈谈自己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实践。
1.创设辩论情境
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我把学生分为正方代表团和反方代表团,正方代表团的观点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有关,反方代表团的观点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课下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论证,再在课上进行辩论。可以说那节课真是激烈,同学们各显身手。最后事实胜于雄辩,反方胜利。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牢记了知识要点,进而激发斗志,努力学习。
2.创设动画模拟情境
新课标要求物理课堂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依据教材中的有关知识,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在讲“宇宙航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了“嫦娥二号”飞向月球的模拟动画,从绕地飞行到绕月飞行,看起来是那么多简单,感觉上飞向月球并不是很难的事,从中让同学们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物理模型。针对模型进行解释,并加以应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这样的模拟情境,能够把陌生的变熟悉,深奥的变浅显,机械的变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利用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和表现的特点,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再进行推理判断。如在讲授“向心力”时,准备了一个手摇圆形磨盘,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磨盘上的物体随磨盘一起转时,质量、速度与半径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快学生发现速度越大,物体越不稳定,越容易滑出盘面,从而对向心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动手实践,既能给学生感性直观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巧设质疑与矛盾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这样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问同学们,把水杯倒置过来口朝下水会流出来吗?你可以试试看,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水不流出来呀?”由于我成功地创设了一种质疑的教学情境,学生迫切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水不流出来,所以听课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学效果也就特别好。这样一来,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更深刻了。
5.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如,在讲授“力的合成”时,准备了很多弹簧秤,做到人手一个,让学生自己结组(3个人一组)进行“力的合成”的实验研究,找到合成的规律。通過引导归纳,学生很快就得到了力的合成的规律及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增进信息的交流,也有助于因材施教。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创设合作情境,就会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
6.创设游戏情境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思维的轨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拿来一条绳子和一个四轮滑板,选两个同学来比赛拔河,肯定有胜负。然后让胜利的一方站在滑板上再次较量,结果可想他又输了。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愉快,并在玩中生疑,玩中释疑,从而获得了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7创设故事情境
好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课堂上把物理内容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简谐运动”时,我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导入: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接受起来变得轻松愉快,兴趣浓厚,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适宜的课堂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产生学习欲望。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