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壁铸钢件多层多道补焊残余应力分布仿真

来源 :焊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在役汽轮机汽缸补焊后的残余应力,利用ABAQUS中的生死单元技术对存在缺陷的厚壁铸钢件多层多道补焊后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在保证精度条件下,采用了分段式热源模型,研究了厚壁铸钢件补焊过程的热循环曲线及三维模型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分析了不同预热温度及不同层厚对补焊区域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到了厚壁铸钢件补焊所需的较为合理的预热温度区间和相应的层厚层道数量匹配的焊接修复方法.
其他文献
海洋平台结构的不均匀性与焊接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焊接接头位置易产生焊接冷裂纹等缺陷进而导致开裂.针对该问题,文中基于SYSWELD软件对海洋平台E36高强钢材质的导管架典型Y形管节点位置处的焊缝进行建模并对其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焊后应力场获得焊后拘束应力,从而实现对其冷裂性的定量评价.通过热源校核得到的热循环曲线实现热源模型的施加,进而分别对管内壁焊根处和管外壁焊趾处的轴向、周向及径向拘束应力沿着相贯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将各方向的危险点拘束应力与材料的临界拘束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导管架Y形管节
采用激光自熔焊、激光填丝焊及激光-电弧复合焊进行高强钢焊接时均会出现热裂纹,且以凝固裂纹为主.针对该问题,文中综合论述了近些年激光及其复合焊高强钢凝固裂纹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凝固裂纹的特点、形成机制及防止措施.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高强钢激光焊接中凝固裂纹以焊缝纵向裂纹为主,国内外主要从化学成分、熔池几何形状、焊接参数、拘束度4个影响因素研究凝固裂纹的形成,研究侧重于熔池的凸起部分和深宽比对凝固裂纹形成的影响,凸起部分会造成凝固延迟、产生大的拉应力、促进S,P杂质元素的偏析;较大的深宽比会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
针对传统电弧增材制造单面堆积所导致单向热累积问题,文中提出采用双面堆积的策略,即在基板的两面交替堆积相同的材料来平衡传统单面堆积的单向热输入产生的围绕成形件中性轴的较大的弯矩,从而减小单面堆积成形件的单向翘曲变形,并通过单道4层直壁零件的单面堆积和双面堆积的热力耦合数值仿真和对应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面堆积策略可有效减小基板和直壁件的翘曲变形,改善成形件残余应力分布,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文中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电弧增材“形、性”并行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对SMA490BW耐候钢十字焊接头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打磨处理,研究了打磨方式对十字焊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借助SEM研究了疲劳断口形貌.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十字焊接头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系数.结果表明,未打磨试样疲劳极限约为70.6 MPa,简单打磨试样疲劳极限约为98.6 MPa,过渡圆弧打磨试样疲劳极限约为104.4 MPa,简单打磨和过渡圆弧打磨相比未打磨试样的疲劳极限分别提高39.7%和47.9%.未打磨、简单打磨和过渡圆弧打磨试样焊趾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1.558,1.402和1.29
针对轨道车辆制造中不等厚薄板的焊接质量和强度问题,文中运用专用焊接软件对SUS301L不等厚薄板点焊过程进行了仿真.在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以焊接电流、电极压力和焊接时间为变量,研究了三者对焊后等效应力的影响.通过熔核尺寸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的增大,焊后高应力区域均增大;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焊后高应力区减小.该研究为SUS301L不等厚薄板点焊提供工艺参考,对轨道车辆生产制造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长江、渤海、黄河等入河(海)排污口综合治理工作,在排查、监测、溯源上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整治”方面尚缺乏有效思路和技术支撑.本文提出了“河岸统筹”“控源为要”的策略,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核定入河(海)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采用工业源、城镇源、农业源和水体生态修复“3+1”模式,对排污口进行整治.建议全面推广试点地区经验,进一步加大入河(海)排污口的排查工作;建立以污染来源为主的排污口分类体系,明确排污口整治责任主体;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分区域、分类型编制形成入河(海)排污口整
为避免转向架的焊接过程出现烧穿、未熔合、卡丝、夹渣等缺陷,文中构建了转向架机器人MAG焊接过程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熔池图像、电弧声音及电压信息.分别提取了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关键特征,并基于XGBoost模型开展了知识建模与融合分析.最终实现了类似于焊接技能大师的信息感知与质量分析能力,综合精度可达90%以上,从而提升了转向架焊接作业的质量可靠性与智能制造水平.
入河排污口作为连接污染源与受纳水体的纽带,在水环境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排污口管理是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保护功能区水体使用功能的核心环节和关键突破口.本文从入河排污口管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及公众参与手段三个方面开展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与欧美国家在入河排污口管理方面的差异,针对如何完善我国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和水环境管理体制,从法律法规、行政机构、监测和监管、公众参与四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长江、渤海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收集了全流域、全口径共计79187个排污口数据,具有位置精准性、覆盖全丽性的特点.本文基于“口径全”“位置准”“遗漏少”的排污口排查数据,建议加强数据开发利用,通过深化应用水污染“一张图”、构建生态发展数据“一底数”、挖掘污水资源化利用“一宝库”,将排污口排查数据与现有生态环境管理数据互联互通,支撑开展敏感区全污染源排查、完善排污许可证数据、优化污水处理厂建设布局,将排查数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指数,助力污水在工业、农业的再利用,为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原水利部的排污口设鼹管理等职责由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随后,生态环境部牵头开展了渤海、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为相关立法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通过梳理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法律规范,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在立法层面,从主体、事项、罚则方面修订法律;在执法层面,健全排污口检查工作机制;在守法层面,指导排污口设置,建档立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