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不完作业一跳了之,考试失利一跳了之,没收手机一跳了之……不时爆出青少年自杀的社会事件,令人痛心疾首。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园开设心理咨询室、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多数学校通过定期开放学生心理辅导室、设置服务热线的方式,方便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心理疏导。但实践中,这种干预机制效果究竟如何?
主动求助比例偏低 寒假临近结束,江苏一女孩疑因写作业与家长发生争吵后从窗户跳下,救护车到现场后,孩子没有了心跳呼吸;上海的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高中男孩打开车门纵身跃下,桥上只留下痛哭捶地的母亲……惨痛案例各有痛点,但噩梦发生之后,相关家长、老师却一致表示“想不到”,这说明担负养育和监管责任的成年人未能察觉孩子的心理危机,及时施以援手。“很多出事的孩子没有求助父母。”一位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向记者反映,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集中在家庭场景,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
从学校来看,现有的资源和机制效果有限,难以及时获得学生进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信息,也无法对处于心理危机学生做出主动快速反应。广州市一位中学心理老师丁薇说,处在心理冲突剧烈且难以自控狀态的学生,不易主动找人倾诉,但自己所在学校差不多1500个学生配一个专职心理老师,有心无力。
变守株待兔为主动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卫健、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但目前职能划分不清、职责交叉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谁都管又谁都不管”。针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自杀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在处理学生自杀问题上采取一味捂住的办法。“没有对自杀学生规范的统计调查本身就是对生命的轻视,也使得预防工作无据可依。”
“要将原来守株待兔式的心理辅导室服务方式,转变为积极构建‘主动出击’的多层次服务网络。”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正奎教授建议,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更容易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实行有效干预。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责任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为主导的“班级-家庭-社区”三级干预队伍。而形成有效干预的基础是配齐人财物等相关资源,配套适应的奖惩机制。
(摘自《半月谈》2021年第8期)
主动求助比例偏低 寒假临近结束,江苏一女孩疑因写作业与家长发生争吵后从窗户跳下,救护车到现场后,孩子没有了心跳呼吸;上海的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高中男孩打开车门纵身跃下,桥上只留下痛哭捶地的母亲……惨痛案例各有痛点,但噩梦发生之后,相关家长、老师却一致表示“想不到”,这说明担负养育和监管责任的成年人未能察觉孩子的心理危机,及时施以援手。“很多出事的孩子没有求助父母。”一位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向记者反映,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集中在家庭场景,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
从学校来看,现有的资源和机制效果有限,难以及时获得学生进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信息,也无法对处于心理危机学生做出主动快速反应。广州市一位中学心理老师丁薇说,处在心理冲突剧烈且难以自控狀态的学生,不易主动找人倾诉,但自己所在学校差不多1500个学生配一个专职心理老师,有心无力。
变守株待兔为主动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卫健、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但目前职能划分不清、职责交叉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谁都管又谁都不管”。针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自杀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在处理学生自杀问题上采取一味捂住的办法。“没有对自杀学生规范的统计调查本身就是对生命的轻视,也使得预防工作无据可依。”
“要将原来守株待兔式的心理辅导室服务方式,转变为积极构建‘主动出击’的多层次服务网络。”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正奎教授建议,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更容易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实行有效干预。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责任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为主导的“班级-家庭-社区”三级干预队伍。而形成有效干预的基础是配齐人财物等相关资源,配套适应的奖惩机制。
(摘自《半月谈》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