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师站在了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实践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会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实实在在地落实是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思考的课题,对此,笔者谈些个人的教学体会。
1 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观念根本转变,又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样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我们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以往“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德育”等的围绕应试展开的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的过程、情感需求等多方面去教学,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学死知识。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在高速发展,需要的是全能型的人才,如果我们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那么,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和以后走入社会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广大教师要让学生从学校时期就有好的开端,与时代步伐一致。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 “起调”扣人心弦, “主旋律”引人人胜, “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 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该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实例了解。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一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5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探究
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导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在此形式下进行探究。每个小组由不同基础的学生组成,通过明确的分工来进行合作与互助,继而形成团队意识,最终的小组评价以团队的成绩为基准。小组合作式的探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在知识以及思维能力上互补,还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最终促进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思考与探究,潜在的智慧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共同分享经验与成果;在积极主动的集体合作中,学生通过与组员的交涉,可以弥补许多自己原本不了解的知识,小组合作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完善了教学目标。
6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辅导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一些初中知识,或者涉及到前几章节学习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巩固与辅导。在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掌握不牢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辅导。抽出一些课外時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加重辅导力度,采取知识点分解、专题练习、指导参考书等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通过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观念根本转变,又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样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我们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以往“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德育”等的围绕应试展开的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的过程、情感需求等多方面去教学,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学死知识。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在高速发展,需要的是全能型的人才,如果我们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那么,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和以后走入社会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广大教师要让学生从学校时期就有好的开端,与时代步伐一致。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 “起调”扣人心弦, “主旋律”引人人胜, “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 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该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实例了解。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一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5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探究
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导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在此形式下进行探究。每个小组由不同基础的学生组成,通过明确的分工来进行合作与互助,继而形成团队意识,最终的小组评价以团队的成绩为基准。小组合作式的探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在知识以及思维能力上互补,还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最终促进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思考与探究,潜在的智慧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共同分享经验与成果;在积极主动的集体合作中,学生通过与组员的交涉,可以弥补许多自己原本不了解的知识,小组合作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完善了教学目标。
6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辅导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一些初中知识,或者涉及到前几章节学习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巩固与辅导。在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掌握不牢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辅导。抽出一些课外時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加重辅导力度,采取知识点分解、专题练习、指导参考书等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通过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