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素质教育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性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具有对立性。把握好两者关系,在教学中发挥出两者的长处,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出语文的德智美等教育因素,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人文性;工具性
  苏步青教授的《语文与数学》,给我们阐明了语文的重要性,更说出一个事实:学生偏爱理科,轻文科。时人谓“学好数理化,走通天下都不怕”,毕竟语文不能让火箭上天呀!苏步青教授在本文中,主要从理科的角度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于是我们知道了语文不可不学,否则学不了数理化。但是,只能有少数人挺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功能;而只有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功能,才能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语文的两种属性在教学中的功能和怎样利用语文特有的本质属性进行素质教育。
  首先是语文的工具性。没有工具性,语文便不再是语文,而且工具性是不能抑的。《道德经》《离骚》《红楼梦》……这社会的发展,层面的、本质的、自然的,社会的,只要有人的存在,语文便存在,其工具性便起作用。再从学习上看,我们不认为语文仅有教人识字的功能,它的作用,仅工具性就远大于此,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到二年级,足可被扬弃了!工具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从发蒙到大学的研究,总不可少。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存在,对语文学科来说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尤其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科分工日益精细,学科设置早就把“礼乐射御书数”远远超越了,进入大学以至更高的知识领域,科目的设置已细得让人眼花缭乱,新的课程又还继续出现,仅此而言,没有语文知识的后盾,是不可能谈学习的。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文的工具性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有:工具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很重要,有很强的智育功能。学生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由于有意识用脑,使脑部得到良好的发育,同时,语文是训练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思维力、记忆力的专门学科,从发蒙开始,语文便担任起训练学生这些智力的主要角色,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语文课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教学,往往从训练学生智力入手,让学的知识逐渐加深,智力逐渐发展。
  不过,正是过分强调和片面理解语文的帮助教育功能,造成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薄弱,是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要更适合新的形势要求,何谓适合?便是要求不可单向发展,不可滞后,不可只去应试,总须一层层的,把其工具性能及优越性展现出来。这就要结合人文性。
  其次,该说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了。人文的概念,并不很具体,解释者虽众,却没有将它解决,因为它囊括了科学、思想、宗教、社会等各个层面的东西,却又不简单等同于这些领域的总和。在这里我们不深入,只讨论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对人性的肯定,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平衡性和学习的主体性,因此,语文的人文性便是指对学生的关注。这点,没有人能说我们做过了做好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应试的大潮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无论从什么角度,我们看不到“子路曾哲胄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身边受教的场面了。
  虽然国家教委,教育部三令五申,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然而由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四者组成的名利相关的链,终于还是走不脱应试的困境,是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依然不能很好地发掘。
  中国自古以来是把文史哲列为政治思想统治的工具的,表面上很强调人文性,也曾有素质教育的势态,然而在专制时期,文作为政治的东西,自然是要从人的思想上去培养教育出良民。实质上,由于早已规定了的方向性,教材的选取编定始终无法超出儒家十三经,加上教师的权威性,定向培养性,牵着人定向发展而扼杀了学生的光辉处。
  语文学科关注人文性,二十世纪以来,起起伏伏,现在终于又关注起来,这是很好的,但是实现起来还很困难,当然在于一些社会因素,然而我认为,人文性不比素质教育,它是可以不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制约而实现的,这就要看老师自身的能力了。
  孔子,苏格拉底,中西两大巨哲,同时又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就很具有人文色彩,在这方面,他们的谈话法,就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是以他们成功地培养出许多重量级的弟子。想想,在学堂里抱着教参一股脑儿地抄、念,趣味何存?教师浅薄得只能照搬分段的方法 ,照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而对语文的本质一知半解,甚至于一窍不通,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了解了了,堂堂课念呀念,抄呀抄,一个模式上所有课文,以至数本教材,确能让学生记住一些东西,而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全被扼杀了。语文课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甚至工具价值,曾留几分?
  下面要谈谈怎样去通过人文达到素质教育的功能。
  人文性强调发掘教材内容里的人文素材,当然也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语文学科是最美的学科,它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具有天生的优势的,教材里在部是文学作品,而从文学作品中挖掘美的东西,易如反掌。诗歌散文的音乐美、绘画美,戏剧的冲突之集中、对话之特色、结构之安排、场景之布置都能体现出美来,至于小说,奇诡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各种场面的细描,悬念的设置,都是吸引人的美之所在,在教学中,我们是应该把这些美的元素找出来,以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如《早发的帝城》的教学,教师先用美的朗读让学生初步获得美感,摒弃以前解释-背诵-思想的步骤,通过几个意象(彩云、猿声、轻舟),理解作者心情,可以设想一个画面,同时把李白当时的背景以故事的形式说出来。如此,就很容易让学生爱听,培养到了他们的美感,其中故事里的人文因素也足以给他们启迪。
  同时,语文对德育的培养也很重要,人文性就很强调德育,若用文章之美感化学生,再把作者的思想通过作者的自身行为的表现转述给学生,以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化他们,如教鲁迅的文章就应联系鲁迅的生活环境及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化。我们也可以用美来陶冶,感化学生,“以美启真”的教学方法,现在不是很提倡的吗?美对心灵的净化作用,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美的讲解,美的文章,美的朗读都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这也正是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之一了。
  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到,如果不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落实在教学中,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文就会成为僵硬刻板的科目,或者纯美学科目,都会失去其特质。前面说到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又相区别的两个特性,强调了人文性,也便同时可以发展工具性,毕竟作为语文学科的两大功能,它们是互相作用着的。我们在掌握语文技能的同时,实质也会被文章特定的人物,社会环境,人格力量,修辞之美,语言之美所吸引和感动。那一篇篇文学作品,显然同时给了我们两种东西:技能和艺术感情。所以我们强调来自技能发展的工具性,不懂,不爱,何来的艺术感受?怎么谈人性?当然,如果只谈技能失去人文价值,显然也还是不行。只有有了人文性,激起人们的感情,产生了兴趣,工具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作用来。
  总之,我们强调工具性,是强调其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强调人文性,是强调情感的发掘。 [科]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等.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校本研修面对面.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王世同.论语文学科的审美属性.丹东师专学报.1993(4).
其他文献
《君子偕老》是《诗经·鄘风》里的一首讽刺诗,这是历代各家都无争议的。赏析这首诗要从它的主旨、创作时间和艺术性上去分析。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法,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本文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
【摘 要】计算机应用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适合电脑初学者的基础课程。它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和教师在讲课时遇到了那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应用基础;应用能力;改革优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特别是家用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网络舆论的环境下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就成为了相关人士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论环境的
当前,新课改推行的如火如荼,教学“新思维”、“新理念”遍地开花,成果硕硕。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中生的德育教学,正在凸显,而且暴露出诸多棘手的问题,正在牵绊着素质教育的向前推行。如何解决好这样一个问题,是摆在我校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礼县二中地处西北偏远的乡镇,是一所拥有6000多学生的完全中学,学生人数庞大,来源比较复杂,习惯养成和各种素质都比较低下,再加上近年
影视教学法借助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众多艺术媒介于一体的影视资源,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初中思
摘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政治学科都不太重视,导致政治学科教学难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成绩难提高。所以,政治教师不仅要完成大纲、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塑造政治学科的学科形象、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政治学科;学习兴趣;教学成绩  政治教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塑造政治学科的形象,让社会、家庭重视政治学科
在历届中考化学中,网络知识应用的考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都是最多的,而学生在这方面却是个弱点,这几乎成了制约九年级学生解答化学题的一道瓶颈。如何突破这道瓶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笔者想借助平时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突破初中化学解答的这道难题。
摘要:俗话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讲文明的习惯十分重要,它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新课改”这个词进入我的视野已有10多个年头,“冷”“热”交替也不知有多少个轮回,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总是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老师努力的引导他们读文字、看图片、列举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译这五大能力中,“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限制,导致学生对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