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力、声、光、电、热的物理现象、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利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物理实验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物理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尤其是中学生。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形成各种能力。这些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包括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物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等。现在实行的教材中,内容的选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考虑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还应研究学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二、现在的物理实验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材对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均有详细的安排。这种菜谱式的学生实验使得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虽然这样做实验对完成实验任务很有利,能使学生了解物理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验证物理规律,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对事物缺乏独特的见解,因循守旧,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验中渗透设计思想实验不是机械地操作,而是创造性的活动。在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测定物理量的实验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设计思想:从实验的目的入手,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课前构思“实验原理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安排,如何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如何处理数据等”。
  三、创新式的学习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和善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探求科学的精神。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根据已知的理论,对一些现象过程的存在、原因或规律检验其是否正确而设计的实验。它在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但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我在物理教学中尝试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思想上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意识。
  四、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动手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学科要求,物理学是一门很注重实验的学科。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理论讲授(也做少量的演示实验) 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实验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手实验,可使学生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使其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动手实验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限制得太死,又不能太放松,而应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郾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郾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六、物理实验对素质教育的推动
  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最好还要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适度引导下,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拓展。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基于无意识设计理念,针对高铁乘客的行李的自主管理进行智能服务的界面设计.通过对用户画像及其心理需求的分析,确立研究路线的可行性,梳理完整的用户体验交互流程,探讨用户
摘 要: 贵州省第一轮新课改已全面结束,现进入第二轮深入改革阶段。为更好地做好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推进我省课改健康发展,作者就贵州省学校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了探讨。  关键词: 薄弱学校 地理新课程标准 现状 应对策略    贵州省初中地理新课改已经进入第二轮,经过广大教师第一轮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改革的步履是艰辛而富有成效的,为第二轮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基础。说艰辛,是因为我省薄弱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必须创新原则,采用多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和查证"一带一路"区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信息演变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全景沉浸式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的云平台收集整理历史文化大数据,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种通用端口和外接AR/VR设备,使用户在"沉浸式"场景中生动地感受到历史演变过程。本系统以时间轴、内容轴的叠加,展示基于精准位置的数据形成的地图,通过人工智能逻辑整理集成,实现视觉传达视角下的信息可视化。首先,用户可通
摘 要: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知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探究了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作用;其次分析了地理概念及其分类;再次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概念的教学方法:运用概念地图、启发讲授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诗词法、歌诀法;最后提出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概念 分类 方法 问题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推进素质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首先给出了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含义,提出了四种功能,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次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时要求教师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资源基础。最后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学性原则、适度原则和实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探究教学存在费时、低效、活动设计思路欠科学等问题。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和教研成果,在此对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几种策略作简要的介绍。  一、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把握学习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一般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逻辑起
采用氧化共沉淀相转化法,控制适当的pH(9~11.5)和反应温度(20~100℃),制备了不同粒径(20.6~45.0 nm)的纳米Fe3O4,同时对纳米Fe3O4一维成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磁场强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在活动中发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为了比较传统教学与课改要求的教学,我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教学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本实验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
硒作为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与其他抗氧化物质共同构成机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以维持体内自由基动态平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严重的缺硒地区,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