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三棱镜等

来源 :网络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变的三棱镜
  她的演艺道路太坎坷,她的生命角色太多变。每一个角色都硬铮铮的,每一个转身都坦荡荡的。就像一位成熟的画家,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风格迥异又气息贯通。她整个人就要跳出画框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浓烈沉郁,鲜明无比,让你抹煞不去。
  最初的最初,她是《三请樊梨花》的俏侍女,婉转多情里透出顽固坚贞,那样方正的轮廓,纵然也演一低头的娇羞,却有别样的亮烈。
  然后就是战斗。有人因为挫折而越发放纵,有人因为挫折而绝望,也有因为挫折而震动醒觉。她由自身的病痛感受外界的压力,由自身的坚韧感知万物不弃。从踏进北影的那一刻起,一个旧我死灭了,换来一个新我重生。
  再来就是机遇,她是《春桃的战争》的当家花旦“小桃红”,那个外表孱弱但内心刚烈的秦腔名伶艳惊四座,唱戏片段对于自小学习戏曲的木木来说更是信手拈来。
  紧跟着的是意外,《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中那个热辣风骚的东北妞“米玲珑”,和张译木本人巨大的性格反差却给了这个角色不一样的张力,喜中带忧,大起大落,乐观面对,攻无不克。
  还有就是沉淀。《菩提树下》那个可怜又可笑的悲情女“农普洱”,一个自幼埋着仇恨祸根的女子,在长大后为了复仇也是一步一步机关算尽,最终却只沦为了复仇的牺牲品。永难忘怀那一幕:她身穿民国时期的精致衣裳,额头宽阔,双目炯炯,站在弑母仇人面前,朗朗交涉,无可回旋。不见狂躁,亦不哀怜,那样的沉凝端正,宝相庄严。
  同样是她,生为一个女人,敏感而丰富,不断从男人身上学习着坚强和责任;生为一个女儿,传统而安详,选择和全部家人住在一起,期待父母健康生活安详。
  
  依然少女
  采访张译木之前,我读了能够找到的她的博客和微博上的所有文字,看她写的婆婆妈妈,点点滴滴事。我看到她在生日的那天,首先感谢她的妈妈,诚实地说自己没有多孝顺,却把家人的幸福当作自己一直以来最大的动力。我看到她在4月1日静静地放了一首哥哥的《夜半歌声》。看到她为了盲童真实的笑容而无比羞愧,流下眼泪。
  我找到了她的所有访谈,在所有媒体面前,她无辜地说:“我不想做明星,我没有任何野心。”
  当我在望京的咖啡厅见到她的时候,正好是一天中阳光最好的时候。旁边的会所正在展出,干枯的树枝上挂满了玻璃桔子,一只巨大的熊举着牌子说:“我要吃一个梦。”采访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应该拉她出来一起走一走。她会喜欢胖胖熊和灯泡树。
  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挑选点心。清瘦,巴掌大的脸,嘴唇是那种敏感的薄,眉毛粗黑自然。眼睛漆黑发亮,宝光流转,那是一双成年人脸上不应该有的清澈眼瞳。她穿着有点脏的旧旧的白色球鞋,非常普通的衣服,领口荡开的弧度,却带着恰到好处的小性感。腿上搭了一块小毯子。在提问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脚偷偷地前后晃动,就像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万分无聊一样,并且以为没有人看到。
  她笑的时候特别没遮没拦。采访的时候,她自己主动把采访机捏在手里,老老实实地举着,使我后来听的录音特别清晰。
  她一再要求我,采访提问的时候,不要称呼她为“您”。她笑着说:“不习惯,好像我多老了似的。”
  少女啊,少女。我在心里说不清是赞叹还是叹息。不折不扣的少女,一点也不造作的少女。二十多岁的少女。
  她身上的这种安详纯美的状态,不是刚刚蹿红,迫不及待地要和世界分享自己,也不是大红大紫,千帆过尽,不再有任何事令她感兴趣。她有防备,有观察,不急着热情,但是真的打开了她的心,她还是那么真实、坦诚。比如,我没有想到,她会那么自然地谈到那两次并不顺利的北影入学考试,谈到儿时在艺术团里的艰辛,谈到她最真实的渴望,最真实的恐惧。我也没有想到,她有一股理性的力量,她对表演的认识深刻而准确,她用一颗独立的心在思考。这是女明星中罕有的品质。
  城堡里的小雏菊
  张译木坐在那里,光芒不刺眼,能量不惊人。
  她的外表非常完好,神态安宁,散发着温暖人心的淡淡光辉。不是玫瑰也不是百合,静若雏菊。看似淡泊,但是她的淡泊是出于一种坚持和反抗,她的淡泊就像一根高高的反骨鼓出在额头上。
  她心里有一个坚固的城堡。任何影响她内心平静的因素她都不愿意要,比如演戏。她说:“我特别羡慕张国荣那种不疯魔不成活,人戏不分的状态。但是我自己特别害怕。我是可以进去的,但又很难出来。演戏对我来说,还有太多需要学习。”
  她有一个完整自足的小世界,努力营造,她的价值观非常顽固也非常坚定。她是宁可自己摔得鼻青脸肿,暗自发痛很长时间,也不能忍受自己眉目不扬。一个无比喜欢的东西摔坏了,她一定不会修补,而选择不要——因为,她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她心里有自己小小的骄傲。空闲的时候就是可以什么都不做,陪陪妈妈,做做饭,看看书,品品茶,自觉非常充实。
  出名,她从张扬过。“我现在的朋友都是以前的同学,都是普通人,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买东西,吃饭聊天什么的。也没太感觉自己是个什么明星。”
  在日常生活里,她穿简单的衣服,几乎不戴首饰,即便如此,她还是显得非常脱俗。坐在那里,笑吟吟的,但是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挺拔和风度,让人不敢怠慢。纤细的手脚,秀丽的面容,敏感的表情,还带有一种少女的洁净感,这种洁净不是外在的洁净,而是心灵的洁净。这种感觉,会让人误以为她的人生一帆风顺。尤其是她作品的纯粹,也会让人以为她的生活不食人间烟火。
  是的,张译木看起来很柔弱,但其实很坚韧,内心独立。这种坚韧和独立,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十来岁的时候,离开家念戏校,生活就是无尽的练功,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她说:“其实那种辛苦是可以消受的。最苦的不是肉体上受累,而是内心,那是一个女孩子最需要人引导,交流的时候,强迫自己独立。吃了那种苦之后,什么苦都能吃。”
  很多人想不到,她曾经蜷缩在北影门口小宾馆的床上,发着高烧还在担心几天后的艺招考试;她经历世俗的艰辛,为生活担忧,曾经和每个人一样,在这座城市中苦苦挣扎。但是,她没有放弃那份最初的纯粹。
  “这是一个躁动的社会,到处都是诱惑。赚钱的方法很多,那个世界也是有一个强大的网络,一旦你进入,你很容易就扎根,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容易就生长在其中了。那时,你就像嫁接的树木,再也不是从前的自己。开的花,结的果,一定会改变,功力都回不来了。所谓的纯粹,有两点:一个是坚持,一个是拒绝。”
  这个时候,她是强硬果断的。在柔和的外表下,她的骨架是刚硬的。拒绝和坚持,都是为了保护那个最重要的东西,对她来说,表演就是信仰。
  
  生活不需要讨添
  长久以来,张译木一直过着一种独立而神秘的生活。她确实生活在公众的视线中,但是远远比他人自由。她安安心心的不去追逐一些虚妄的东西,也并不对那些繁华的东西惊奇。是什么使她如此?这是我最好奇的。一方面,在这个世上,她所追求的,不是某种物质或者声名的安逸和满足,而是精神性的东西。这一点,轻易就能感觉到。一方面,是她天生的傲气,以及骨子里的特立独行。
  没有老百姓特别喜闻乐见的电视电影作品,严格地来说,她还没有出大名,可是这一切,张译木并不在乎。她把自己当作一个女演员来要求,在台下散淡憔悴都无所谓,她积攒了所有能量和光芒,务必要在舞台上光芒万丈。即便展现出来的日常生活像嚼过的甘蔗渣子一样无聊都不在乎,只要能把自己所有的甜,像榨出熬好的糖,涂抹在戏剧里,那么一切都好。
  另外一点,是她对生活的尊重,对现世的满足。知足,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美德。我们的社会需要野心的驱动力,我们赞美永不满足的人物。但是张译木,就像过去时代卷轴里的仕女一样,她脸上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微笑,但是那种微笑,是让你肃然起敬的。她能懂得一个词,叫做“讨添”。在我的家乡江南,有一个词叫“讨添”。小时候妈妈会说,吃到好吃的就好了,不要讨添!吃够了一碗,再去抢第二碗,妈妈是会用筷子打的,讨就没意思了。张译木也那样说:“一个东西,足够好的时候,不要再去添什么,讨什么,来败坏那种好。有时想想,觉得特别好。”
  她对褒赞、对包装、对角色、对作品,都保持着一种“中间可以有风吹过”的距离。你不觉得她深陷其中,无可自拔。
  骨子里的恪守,使她安然自己的简单生活。她纠正说,“不是简单,是舒服。”组成这种生活的元素,对她来说很容易:“一张简单的硬硬的床,一张书桌,窗台上有很多很多花。衣橱里就有简单的棉麻质地的衣服。”即便在剧组里,她也能找到自己的那个世界:“在剧组也可以呀。有床有桌。乡村也有卖花的地方。我总是买很多带盆的花,放满了窗台。点一些喜欢的香。桌子上有刚沏的一壶茶,一叠剧本,有铅笔,红的蓝的。手机没有信号。这就是我要的美好生活。”
   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女人是什么样的?”张译木缓缓地回答道:“女人可能更像一个核桃。年轻的时候青青的,挺好看,有形有款的,到了后来砸开来了,原型毕露,黑黑的小小的,不再引人注目,再到后来,你吃进嘴里,一嚼还挺香的,润到肺里还挺滋补。我觉得这就是女人,活在这世上,生命里总有一样东西,让你的生命贵重如同珍宝。”
  (本报记者朱怡)
其他文献
付官荣笔名:启铭。1969年生于南昌,现定居北京。  光阴荏苒,岁月飞逝。弹指一挥,习书绘画三十余载。回想从书道之点点滴滴,感慨良多,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艺海之深……启功、刘炳森老师经常和我谈艺术聊人生。我初临兰亭、颜、柳、赵、后把其所有的共优之点加以整合融通。师从著名画家刘封、白雪石、吴冠中,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厚重奔放的绘画风格。作品经常参加世界各地展并获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
期刊
近日,本报接到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赵先生投诉称,他在由保定市生力啤酒公司生产的一瓶蓝星啤酒中,发现了一个拇指大的果核,果核上面还带有污物。  据赵先生讲,他日前和朋友饮用蓝星啤酒的时候,在一个未开瓶的啤酒中发现一个拇指大的果核,果核上面还有长毛污物。赵先生和几位朋友吓了一跳。蓝星啤酒是保定市的名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呢?因为已经喝了十几瓶了,于是他拨打了蓝星啤酒的客服热线,客服说马上叫满城县的
期刊
无石不成园,石头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正是因为具备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而也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最佳要素。它既是古典园林的工程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造景、装饰材料。通过建筑与造景在园境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古代造园家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利用和设置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园林意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石之可赏,石之称
期刊
2011年8月,连续一周,山东省苍山县会宝岭水库里养殖的鱼大量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这一事件被有关部门解释为“水缺氧导致鱼类大批死亡”。村民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会宝岭水库是苍山县的,我们村民生活在水库周围,看到水库边的矿渣、污水等有毒的东西往水库里排放,没人管理,国家花几亿元钱建水库,俺老百姓看着真可惜!现在俺住在水库边,养鱼也不长,天天闻着难闻的气味,受尽折磨,谁来关心我们的生活
期刊
说来真是惭愧而又荣幸。  惭愧的是我二十年来一直羁绊于繁忙的教学工作,未能全身心浸于艺术的涵咏,于纯艺术之路来讲可谓是与道日违,已然被当年的学生们远抛在后面,然而令我倍感欣慰而又荣幸的是,在我教过的那个班里许多天真且又充满稚气与朝气的毛头小伙子里竟然人才辈出,当然尤以殷涛为其中翘楚,他近年来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不仅有目共睹,更让我这个当年的班主任无比欣幸。  我们说典故、讲故事时,时常提及怀素写
期刊
伏墨半生之感悟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已是天命之年了,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本该是享受辉煌或是功成名就之时了。  年轻的时候,愚忠而不重学;中年重财而虚学;五十已过,重学而命疏。知迟而奋虽未晚,但已感到心力不足,然心有不服,终有此书问梓,一是把自己多年学习的成果让各位道友品评,二是让自己那早已泯灭的自信重新复燃,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俗人俗念,而已而已。  我常自省,造物主造人完全可以多造一双眼
期刊
杜占存艺术简历:1964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唐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开滦画院、旭宇艺术馆书法家。2009年取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供职于开滦(集团)公司。2007年9月——2008年12月进修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  书法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国家、省部级专业报刊、杂志。199
期刊
本报综合讯“信息通信业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将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推进宽带、泛在、融合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苗圩还强调,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信息通信业的合作与支持,欢迎海外企业到大陆投资,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苗圩表示,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产业
期刊
小狐狸网上炙手可热的知名博主,特立独行的美容时尚达人,以谨慎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字,把自己的博客喻为奇妙分享站。现特邀为本报撰写美颜版专稿。    忍不住会和小蜜感慨,青春的流逝从来不曾给人喘息的机会,时间一晃而过那么匆忙,不等人好好筹备,去三亚已经是上个月的事情。记得和小蜜一起为了买到泡泡浴专用的浴液,两个人特意驱车一个多小时,跑遍了三亚市区大小超市,仿佛只是发生在昨天。    从家里找来年初
期刊
天高远,阳光暖暖,被玻璃幕墙重重包围的我们,心里也开始有小小的悸动吧。想看红叶满山,看丰收遍野,到旷野中,到河水旁,闭上眼睛,感受风带着麦子香从脸侧划过,想象自己扎根进潮湿的泥土,和那些年年轮回着的植物们一样,把自己站成永恒的模样。  感受生长和自然的力量,让我们——    驴友档案  大 漠  别名:曹大沫沫驴龄:7年  最中意的路线:北京-山西-陕西-敦煌-西藏-丽江-成都-北京。  一个人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