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小说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马儿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了小说,就像你在马群里挑中了一匹好马,但如何让它成为你坐下良驹,驮你三山五岳、江河万里,看遍世间好景,实在是件很难的事。我希望可以拥有理瑭丁真的珍珠那样的小马儿,乖巧可爱,驾驭起来得心应手,但我没有。所以,踯躅不安失魂落魄的時候远比胸有成竹下笔有神的时候多得太多,故时常感到无力和沮丧。
  不过《我是更嘎》倒是完成得很快。
  写得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初次尝试用这种“独白”的方式来完成小说,顺手,好写。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笔下的人和事都是我所熟悉的,人们在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时,都是比较顺利的。
  近年来,我一直在“现实题材和本土文化”的框架下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目光基本都聚焦在本地生态移民村里的藏族孩子们身上。我永远也忘不掉第一次去村里,见到那些欢快地奔跑着的孩子们的样子,他们就像可可西里的藏羚,虽然已经从牧区来到城市很多年,但他们无拘无束自在天然的样子,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但世界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生活也在变化着,他们已经从山里来到了城市,在现代文明不动声色的影响之下,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正在悄然淡化,这是一个令人神伤和惋惜的变化。所以,我希望在写作中,不仅要表现这个民族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我还希望,能够通过小说来强调这种民族身份的归属感,语言、文字、宗教、传统、习俗哪一样都不能丢弃!《我叫更嘎》虽然故事和人物都很简单,但主题却承载了我的态度和思考。
  小说创作的难度到底在哪里?
  难在作家对人类精神世界探索的高度和深度。那么,儿童小说的难度就难在写作者对儿童精神世界和心灵愿景的探索是不是有力。这大概也就是理论家所说的“儿童性”的探索了。《我叫更嘎》算是我创作上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次探索的历程。如果顺利,我期待在这种不断的探寻中驯出一匹日行千里的小马儿。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无可避免,所以不断有作家在为乡村生活唱挽歌,不断有作家通过描写城市及其“猫眼”的冷漠,来歌颂乡村社会的温情,在这浩浩荡荡的“唱诗班”队伍里有一个深扎基层、踏实严谨、笔耕不辍的作家,他就是出生于乐都芦花乡的原乐都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朵辉云。朵辉云曾当选青海省第四次文代会及第四次、五次民代会代表,曾任乐都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其作品曾20多次荣获全国党刊、青
期刊
追赶落日的人  在黑河  追赶落日的人  有颗渴求美的心  我也一样,只是太久  没为美的事物奔跑  落日  稍纵即逝  那一刻我开始奔跑  在中俄之间那条河岸上  跑得气喘吁吁  我要超越群楼的遮挡  要奋力跑过去  用手机拍下,追赶落日的人  以及他心中的  那颗太阳  北  北,刻在不同的石头上  你认不认得出,都是那个字  我私下里为“北”命名  把它当成岭南的“南”  深圳的“深”  这
期刊
灰 白  一段路走完了  没有成就的喜悦  是落寞的忧伤  没有同行没有牵挂  一段经历结束了  没有沉淀的充盈  是空空的身躯  佝偻地蹒跚独行  夕阳穿过斜长的躯体  长长的影子在颈间缠绕  窒息的胸腔里  黝黑血液默默流淌  火烈鸟幽怨地注视  迟疑着展翅飞去  抖落一地的羽毛  渐渐灰白  像是那株灰白的胡杨  灰白的胡杨  为了写下千年的篇章  把根深深地扎进沙丘  深深地孤寂  而后 
期刊
青海湖  八月的骄阳  引我步入秘境的殿堂  不再是触不可及的苦苦牵挂  这一次  我要竭尽我的贪婪  揭开你所有的隐瞒  按下渴望的快门  把每一张美丽的影像深深装进我饥渴的胸膛  卷起布满风尘的裤腿  双脚扎进波涛微荡的浅滩  柔软的海沙拖住疲惫的脚丫轻轻地摩沙  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刷  像是慈祥的母亲给一个顽劣的幼童搓洗雨后沾满泥泞的小腿  碧波万顷的湖水好像是妈妈清澈的眸子  静静地注视着
期刊
田野上的高粱,如今已不知去了哪里。在被玉米统治的大地上,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它们的身影。  如今,我可以在隔街相望的超市里方便地买到加工好的高粱米,然而却始终无法在一望无际的秋田里看到它们鹤立鸡群般秀颀绰约的身姿。可能是我走得还不够远,没能走到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吧。  有时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一次次执拗地去田野里找寻它们呢?我的生活不会再有多少与它们的交集了。我不擅饮酒,对高粱酒不感兴趣,成家后几乎
期刊
旧 时  江湖如碗,盛满夜色与火  枝头葡萄般叠垒的英雄  背着箭簇,刀丛里鼓起墓碑和传说  河边洗刀。草垛藏身  月照荒野。茅屋里养一只猫  把残肢中的铁敲给风听  灯花微凉。两三粒雪就能盖住  铁血味道  云上村庄  今天,遥远的班玛落一场初雪  草原与山川藏进梦里  我坐在雄鹰的背上  飘过牛背上的毡房和雪后澹泊的云朵  平静而恣意舒展的鸟鸣  居于传说中央  捡拾牛粪的女子,怀抱羊羔欢笑的
期刊
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城市,除城区外还包含西南部的湟中县、西部的湟源县和西北部的大通县。西宁是一座具有六千年文化的古城,这里是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与黄土高原三大地域单元的结合部,河谷北面躺卧着达坂山,南面屹立着拉脊山,西面纵立着日月山。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西宁南北两山和周边的达坂山、拉脊山和日月山都是郁郁葱葱的天然森林和草原,森林和草原上栖息着许多兽类和鸟类野生动物。那些生活在青南地区的雪豹、藏野驴、藏
期刊
阳春三月末的一个夜晚,接到远在湖南衡阳甘建华的微信,说是应中南大学晏教授编写湖南文学史的要求,翻箱倒柜寻找个人资料,无意中找到一本大学时代的习作,连诗歌处女作《我们正年轻——致与我同时代的青年》都给翻出来了。“这首诗写于1982年9月20日,那时我刚跨入青海师范学院(今青海师范大学)大门没几天,看到全省大学生‘迎接国庆歌颂祖国’征文比赛,于是试着写了一首,趁着晚自习人少夜静的时候,按指定投放到你们
期刊
流泪的土地  父辈匍匐在土地上的姿势  已延续成几代人的历史  又被多少代人翻版  一如一部古籍  几代人读出浑浊的泪  读得的价值就在于  获取了苦涩的生存  后来总觉得太薄了点儿  于是就添进一些沉重的记载  象把血和泪当成传说储进书页之类  最终是将先辈们的信念  一一叠积成  新版本的书脊  后人们重新去翻读土地的时候  泪水就会从灵魂深处蜂涌而出  当土地上生长出许多幸福的欲望  才知道
期刊
对于“八零后”或者更年轻的读者而言,长篇小说《马兰花》具有一种新鲜而又真切的代入感。那些曾被父辈和祖辈们讲述过的苦难人生和荒诞岁月,经由作家的精心构思和准确描摹,一代人的生动形象、一时代的基本状貌便跃然纸上了。事实上,我的母亲曾多次讲述过她们那代人的遭际,其中的恐惧、无奈和悲苦与《马兰花》中所写的情景并无二致,因此,我在阅读过程中很快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家直言,这是一部用以“回报母亲”的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