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里的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教学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强大的功能,把文字、图画、视频、动画、音频等集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育行式,它以生动、形象、逼真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中。合理的运用电教手段,能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果。此外,计算机的运用,可以扩大知识信息,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并且做到电教教材与文字教材的有机结合,对文字教材起到了补充、深化和提高。
  一、巧妙导入,奠定课堂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教学中,一堂好课如果再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往往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能恰如其分地导入。一堂课导入的好,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会黯然失色,巧妙新颖的导入方式,能抓住学生心理,唤起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精神准备。而巧妙新颖的导入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电教手段。
  这样一开课就把学生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唤起了他们的注意力,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从而奠定了这一堂课的基础。
  二、发挥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审美感受
  优美的语言固然会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单纯的文字对于习惯于感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讲,是难以消化吸收的。这样就产生了学生讨厌语文课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语文教学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来表达。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如《春》以优美的文字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而关于春的影片和图片资料随手可得,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将这些资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加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使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训练了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
  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感情共振。又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播放孔乙己迂腐、麻木的文人形象,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封建制度下文人堕落的丑态,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封建制度的弊端。
  三、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读者只有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情景,对作品中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乐于学习。
  例如,我在教授文言文《口技》时,由于学生平时几乎没有听过口技这种民间艺术,讲起来就很费劲,也难理解。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使用了计算机在上课前先制作这个课件,在课件中加入了一段口技表演,并加入了本课的录音。处理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后,讲析课文时,先放了一遍关于课文的电教片录音。原本被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文言文,立刻唤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正如课文中所说“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讲授的知识几乎都能记住,这是平时讲文言文所达不到的。
  四、把握教材关键,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重点介绍了海市蜃楼形成及鸣沙的原因。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市蜃楼形成及鸣沙的原因,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物理现象,对于刚接触物理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有关海市蜃楼及鸣沙形成的图片,配以简要的物理现象形成的文字和图解,使学生对沙漠里流沙运动及光的折射和反射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五、培养学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很适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学生观察力的强弱,对其学习成绩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放松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在介绍说明反映一百年来重大历史事件的十副浮雕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逐一出示十副浮雕的教学片,引导学生在总体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副浮雕上得人物,景物、动作、表情等。学生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加深了理解每副浮雕的内容及意义,了解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学生也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适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力。教《登岳阳楼》这首古诗时,学生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情景无法理解,这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播放了岳阳楼景观的鸟瞰图,展现出“碧蓝的天空下,广阔的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逢,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的美景,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感受,一边想象,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学的探索,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果各类学校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将现代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倡导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办公,学生们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学习,那么教育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大幅度提高,在实际操作中,教育工作者们也会大大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总之,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视听结合,从而达到强化记忆,巩固已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形象。能使课堂生辉,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李克刚.
  2. 《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对提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做到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独创性;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学习的实践性;指导学法,培养自主
摘 要:随着科研经济的迅速发展,滚筒采煤机得到了不断开发与创新,给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带来了很大便利。滚筒采煤机是我国最近几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采煤机型,是现代化煤炭企业高产、高效益的主要核心设备,它主要负责采煤过程中的装煤与卸煤,是衡量采煤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地下条件艰苦复杂、地下周围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滚筒通常是采煤机最容易受到损坏的机械设备,所以提高采煤机滚筒的可靠性是我们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弱智者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转变.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遗弃到教育潜能的开发,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
现在,不管到哪个地方,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居民小区,一个办公场所,最让人身心愉悦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尤其是学校,校园是美丽的,孩子们是天真活泼的,但如果这美丽、可爱中到处可见的是不文明的行为举止,真是大煞风景。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更应该把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重要位置。但要教育孩子养成比如遵守秩序、守时、团结、讲卫生等这么多的道德品
摘要:  纵观世界服装史,服装的演变和风格的更迭向人们展示着人类历史的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服装发展至今,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本文主要从服装精神性的层面展开分析,贯穿整个服装发展史,探讨服装两性模式从无到有,从固有化模式到性别模式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  服装 男装 女性化 精神 性差 中性     “男装女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社会政治、经济不可避免地影响
科学复习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很喜欢,或者是不想去面对。究其原因,作为教师,复习课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这些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更高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作为学生,复习课的知识本身已经很难能再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如果我们教师还是象“炒冷饭”一样简单的把知识罗列一遍,或者进行枯燥的、机械的题海战,可以想象学生会是什么反应,复习课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复习
问题意识是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潜在动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是学生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体现,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方式 转变 问题 对策  一、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与交流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两种主要活动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这一教学机制,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释放其灵性,绽放其智慧,使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活泼灵动,充满智慧与创造。  一、让学生说在新知学习前  小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常常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材料为基础和支撑,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延展、衍化,对熟悉的生活背景素材提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课题。本文先后现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提出了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之后,文章开展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分析,包括:加强应用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使用生活化的素材,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台;培养求异性的能力,塑造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动力。文章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改革创造性思